读《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有感—射电支部董艺伟.docx
读《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有感 射电支部 董艺伟 2022 年 7 月初,我有幸从党支部借阅《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 愿书》,从前辈的入党初心中有所学习。下面,我将分享自己在阅读 严济慈先生和王绶琯先生的入党志愿书时的一些感悟。 严济慈先生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已经享誉 国际的他在七十九岁的高龄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是他一 生不断探索,最终找到信仰的归宿的一个缩影。由于天资聪颖,刻苦 上进,严济慈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学术成果累累,他也曾“埋首科学, 不问政治”,在科研事业里自得其乐。不过,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 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严济慈正在法国 出席国际会议,祖国蒙难、民族危亡之际,他绝不是只醉心科学,他 在法国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在公共集会上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回到祖国, 与同胞共赴国难,为抗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番言论也导致他在 北平的家受到日本宪兵队的监视,他还未曾谋面的女儿被毒杀。抗日 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发动了内战,他又站出 来公开发言,表达科学工作者对内战的愤慨。终于,新中国成立了, 他的夫人形容他那天“高兴得跟孩子似的”。在斗争的磨练中,严济 慈的爱国之情逐渐让他向中国共产党靠拢,通过思想改造运动,他更 认识到科学的发展要靠社会主义,要靠党的领导。1957 年,他在《人 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表示“党能领导科学,而且党不能不领导科 学”。体验到共产党的正确和伟大,看到党领导下的中国的光辉前途, 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严济慈开始建立为人民服务的 思想,乐于为年轻人打开科学的道路,他开始向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也希望能够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源源 不竭的动力,正如晚年入党的严济慈说:“我虽已年逾古稀,但是我 没有迟暮之感。我要争取做一个共产党员,求得光荣的归宿。 ” 从一个人最朴素的爱国之情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澎湃热情,严济 慈先生用他的生平经历写成入党志愿书,其中不乏对自己年少成名后 的心境的反思。他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以及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党 对他的关怀教育让他不只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物理学家,更是将自己的 事业与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联系到一起,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虽 已至耄耋之年,仍应壮心不已”。 王绶琯先生是我国现代天体物理开创者之一,他投身建设社会主 义中国的工作后受到党的关怀和教育,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决心成 为一名革命科学工作者。1953 年,刚回国的王绶琯接到了“提高授 时信号精确度”的任务,受到“新社会的廉洁、勤奋、万众一心建设 社会主义中国的气氛”的感染,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不曾接触 过的授时工作中,边学边干,“其中之苦,甘之如饴”。他在工作中受 到党的引导,“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给了他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成为 他克难制胜建设祖国的动力。1958 年,王绶琯学习射电天文,开创 了射电天文望远镜研究领域。晚年,他投身于人才培养工作,一家一 家地拜访课题组和科研单位,以获得发展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支持, 培养出一批科研领域的杰出才俊。王绶琯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 天文事业,正如他在入党志愿书中所写的“我决心要为党的伟大事业 奋斗终生”。 受到新社会的精神面貌的感染,王绶琯先生带着对党无尽的崇敬 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且展现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在党的号召和支 持下,他看到党中央对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关怀,于是备受鼓舞,也想 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奉献自己的一切。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王绶琯 先生得以在自己热爱的天文事业中发光发热,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 严济慈和王绶琯先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都是最优秀的人,他们 也都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理想和信念成为两位 前辈钻研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我们出生在和平而繁荣的新中国,生长 在前辈们奉献自己开拓出的新时代,不应该忘记前辈们艰苦的探索, 更不能忘记前辈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只有我们也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 党的事业牢牢结合,坚定初心和使命,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 能找到自己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022.9.26

读《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有感—射电支部董艺伟.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