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docx
附件二: 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 中 期 报 告 立 项 编 号 课 题 名 称《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所 属 学 科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表 日 期 JAZHZD2020——497 综合学科 金桦勇 江西省永丰中学 2022 年 3 月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 印 制 一、 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 1.检查时间:2022 年 3 月 7 日 2.检查地点:永丰中学微机室 3.评议专家: 邓建华(永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永丰中学党总支书记) 刘海燕(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吴全根(校长助理,分管学校科研竞赛工作) 黄子健(校科研处主任) 解咏梅(校科研处副主任) 徐文晖(校电信处副主任,学校课题专家) 谢义发(校科研处副主任,负责学校课题申报) 4 活动主要内容: (1)会议主持人介绍参加中期检查领导、专家,并致欢迎辞。 (2)会议主持人金桦勇同志作课题中期检查报告汇报。内容主要是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主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主要创新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下一步计划。 (3)课题研究专家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指导。 (4)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前一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对后一阶段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交 流和讨论。 (5)整理中期检查意见,专家和领导签字。 (6)学校邓建华书记对本课题进行指导发言 (7)校长刘海燕同志对本课题进行指导发言。 (8)学校科研处主任黄子健同志讲话指导。 (9)主持人总结,宣布中期报告会结束。 (10)课题组成员与与会专家、领导合影留念。 5.评议专家建议和意见 邓建华书记:此课题符合大势,有利于信息应用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数字经济数字教 学的重要内容,很有意义。研究过程,踏实扎实,成果丰实,下一步应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优势, 加强团队合作,拿出高质量的精品,做精做细,与教学相结合,为教学服务。 刘海燕校长:课题组成员加强加深理论研究,并将课题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进一步丰富 研究内容,整理有效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效率,增强研究成果的辐射面。 校长助理吴全根:将课题研究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教师。 黄子健主任:最大限度地将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惠及更多有志于课题研究的同仁。 电信处副主任徐文晖:该课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探索,有 序地进行课题研究,但研究成果在省市的荣誉还有待加强。 科研处副主任谢义发:要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 能力。 科研处副主任解咏梅: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课题研究方法操作性强,资料详实,真实反映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轨迹。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 期成果等,限 3000——5000 字,可加页 第一部分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本课题完成了一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20.12——2021.4) 1.学习理论,搜集文献资料,确立研究课题。 课题组在课题启动时购买了十余本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相关的书籍,通过课题组成 员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充实自身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工程》、《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等文件通知,了解到在高中教师中开展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在知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搜索“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等关键词,下载了上百篇论文,从中查阅文献资料,梳理出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有益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了本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课题负责人金桦勇老师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已有 20 年,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和丰富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管理经验,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已开展的 相关研究及成果有:2014 年参与省级课题《现代微课教育技术提高高中学科教学效率研究》1 项排前三,已结题;主持的《教育信息化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省级课题于 2017 年 12 月立项,2019 年 12 月成功结题,课题编号 JAZH2017-001;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 信息技术比赛活动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比赛活动多次获得省市级奖; 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被评为吉安市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吉安市信息技术 “学科专家库”专家;永丰县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吉安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才库成员; 江西省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吉安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荣获 2019 年吉安市五一劳 动奖章。金桦勇老师开发设计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网”已成为落实学科育人和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参与本课题的成员全部来自我校高中学科教学一线,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 育理论研究水平,其中袁志敏老师辅导学生参加江西省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荣获 国家级三等奖及省级一等奖,曾伟、张运才老师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教育期刊,邓丹老 师获市级教学比赛三等奖,参与本课题的成员均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课题分工为: 金桦勇老师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对成员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培训,负责课题的开题报告、 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的撰写,负责校本培训教材开发、整理、课题结题工作等; 曾伟老师负责相关论文撰写; 袁志敏老师负责数据统计与教学应用; 张运才老师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张心怡老师负责培训方案制定; 邓丹老师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发布。 同时,每人一位老师都要在自已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践,将信息技术能力与学科教学有 力地结合。 3.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步骤,并进行自我论证。 本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落实高中课程方案与学科标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文件相关要求。 (2)通过课题研究,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从而提升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 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者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改变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形成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优秀教科研培训团队,开发具有校本特 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材。 (5)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 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具体实施步骤: (1)资料准备阶段(2020 年 10 月-2021 年 2 月) 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成员分工,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申报书, 确定调查和访谈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准备与研究相关的设备资料、联系访谈对 象等。 (2)实施研究阶段(2021 年 3 月-2022 年 8 月) 对相关教育信息技术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访谈。对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 状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问卷与访谈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高中教 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案”。完成《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校本教材》编写任务,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多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课题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检测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撰写阶段性研究论文,尽快 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3)成果总结阶段(2022 年 8 月-2022 年 10 月) 组织课题成员撰写完成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完成鉴定、结项程序,接受上级对课题的终 期验收与审核。 (4)成果推广阶段(2022 年 10 月——2022 年 12 月) 初步建立成果在校内推广及校级交流的长效机制。 4.2021 年 4 月 26 日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 通过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进一步确定了研究内容与目标,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步 骤与具体进展,成立了课题组织,进行了研究分工,落实了研究经费,为课题的后继研究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1.4——2022.3) 1.第一阶段 (1)问卷调查和抽样分析,了解本校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水平。 (2)搜集提高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实际初步梳理出可 行性措施。 (3)邀请学校教科研专家对课题的开展进行可行性、科学性指导。 2.第二阶段 (1)对相关教育信息技术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访谈。对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 案”。 (2)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多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课题教师进 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检测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 (3)完成《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校本教材》编写任务初稿。 (4)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与分析,研 究形成解决方法结论,指导和完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已开展的的研究活动: 2021 年 3 月 22 日课题组开展了课题研讨会, 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等进行探讨。 2021 年 4 月 20 日金桦勇老师在本校开展了校级讲座,讲座题目为《课题研究的步聚与方 法》。 2021 年 4 月 2 日张运才老师上了一节高三地理复习研讨课。 2021 年 5 月 10 日张运才老师所命的高二地理试卷获得校级命题质量优秀奖。 2021 年 5 月 14 日金桦勇老师参加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比赛活动,担任评委任务。 2021 年 5 月 25 日金桦勇老师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比赛活动,担任评委任务。 2021 年 10 月 11 日课题组开展了现代教育理论书籍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2021 年 11 月 8 日课题组开展了校本教材培训,金桦勇老师将制作好的校本教材初稿发到 课题成员手上,全体成员进行读和使用,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2021 年 11 月 23 日金桦勇老师在永丰县高中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中上了一节 示范课。 2021 年 12 月 9 日课题组开展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培训。 2022 年 2 月,张运才、邓丹、袁志敏老师参加高三教师业务素养大赛解题比赛均获县级 二等奖。 目前课题研究正进入研究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等要求,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基本上完成了课题研究的计划要求。 第二部分 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研究成果有: 1.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从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 2.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 融合,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 3.提高了研究者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形成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优秀 教科研培训团队。 4.初步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材。 5.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创新。 6.建立了一套适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 7.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创造性。 8.撰写了课题调查报告和开题报告。 第三部分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1.金桦勇老师的研究论文《“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发表于《中 学课程辅导》2021 年 26 期杂志。 2.金桦勇老师举行了永丰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示范课,示范课时间 2021 年 11 月。 3.金桦勇老师的微课《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荣获省级二等奖,完成时间 2021 年 10 月。 4.金桦勇老师荣获 2021 年永丰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取得时间 2021 年 9 月。 5.金桦勇老师指导程金花老师参加 2021 年吉安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 完成时间 2021 年 5 月。 6.金桦勇老师担任县级和市级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评委,担任时间 2021 年 5 月。 7.金桦勇老师开展了 2021 年永丰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讲座,完成时间 2021 年 5 月。 8.金桦勇老师开展了 2021 年永丰中学校级《课题研究的步聚与方法》讲座,完成时间 2021 年 4 月。 9.金桦勇老师的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荣获 2020 年度市级二等奖,取得时间 2021 年 1 月。 10.金桦勇老师获得江西省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聘书,取得时间 2021 年 8 月。 11.金桦勇老师完成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校本教材的初步开发工作。 12.曾伟老师的论文《一类最值问题解法赏析》发表于《中学生数学》2022 年第一期, 完成时间 2022 年 1 月。 13.曾伟老师省级公开课微课《交集、并集综合应用》被赣教云平台录用,完成时间 2021 年 12 月。 14.张运才老师荣获高三地理教师业务素养大赛解题比赛县级二等奖,完成时间 2022 年 2 月。 15.邓丹老师荣获高三英语教师业务素养大赛解题比赛县级二等奖,完成时间 2022 年 2 月。 16.袁志敏老师荣获高三物理教师业务素养大赛解题比赛县级二等奖,完成时间 2022 年 2 月。 17.曾伟老师荣获高三数学教师业务素养大赛解题比赛县级一等奖, 完成时间 2022 年 2 月。 第四部分 主要创新点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校本培训方法、途径和模式。 2.依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本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水平,建设适合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校本教材及相关资源。 3.通过实施校本培训计划,创新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4.创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专家团队,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 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5.课题负责人担任课题成员主要的培训任务,这对课题负责人本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创新了培训者培训模式。 第五部分 成果影响 1.对教师的影响:首先,作为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举行多次信息 技术能力培训,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金桦 勇老师制作的的微课《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荣获省级二等奖,曾伟老师录制的省级公 开课微课《交集、并集综合应用》被赣教云平台录用,还有多名教师的智慧作业被录用,在课 堂教学中,参加研究的教师均能熟练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上课。成员教师养成了阅读教育 书籍的读书氛围,研究教师共阅读数十部现代教育技术等书籍,增长了教育理论,提高了教育 教学水平,使自己从一名信息技术能力较弱的教师成长为具有较高信息技术能力的现代教师, 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对学校、社会的影响:课题组成员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进行县级示范课、开展 校级和县级信息技术类培训、撰写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编写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校本教材等 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的一份力量。通过 课题研究,课题组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今后的发展。同时,相关研究成 果发表和被赣教云平台录用,多份研究成果发布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网”,对促进研究成果 资源共享产生积极影响。在校级培训中,金桦勇老师通过讲座,共对全校近百名教师培训了如 何用信息技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县级级培训中,金桦勇老师对全县近六十名信息技术老师 培训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这两次培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六部分 下一步计划 1.继续按照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验再选相同或相 似的课例来设计,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 2.在研究过程中继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形成文本和视频资料;加大反思力度, 总结研究得失,形成研究随笔和研究成果。 3.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相结合进行。课题组继续组织课题组教学研讨活动, 召开阶段成果交流总结会,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做 好结题准备。 第七部分 可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即将进入总结验收阶段(2022 年 8 月),根据目前课题研究现状,可预期成 果主要有: 理论成果:形成《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教 学设计及开发的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教材。 实践成果:在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中获得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讲座证书。 第八部分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课题组成员不能自我学习与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相关的互联网信息和内容。 2. 课题组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3. 课题组成员对于课题负责人提供的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专业书籍阅读程度不深。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或发表时间 成果影响 《“互联网+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1 年 11 月 2021 年 11 月 发表 永丰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示范课 论文 课例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微课 2021 年 10 月 省级二等奖 《一类最值问题解法赏析》 论文 永丰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讲座 讲座 2022 年 1 月 2021 年 5 月 发表 县级讲座 县级示范课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有关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 调整。 1.加强课题后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教材的开发 力度,争取定好校本教材初稿并印制。 2.加强加深理论研究,并将课题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整理有效研究 课例。 3.争取在省市级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更多奖项,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 五、课题负责人所属学校意见 通过中期评估 学校(公章):江西省永丰中学 2022 年 3月 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