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增6门国家级精品共享课 全国师范高校排名第六.doc
我校新增 6 门国家级精品共享课 全国师范高校排名第六 发布日期: 2013/5/20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 200 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的课程名 单,我校共有 6 门课程入选,在全国师范类高校中名列第六。排名前五位的高校分别为: 华东师范大学 13 门、北京师范大学 9 门、陕西师范大学 8 门、首都师范大学 8 门、华中师 范大学 7 门。 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目标,旨在创新教师教 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 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教务处于 2012 年 12 月组织了教育学院等各师范类相关学科专业所在学院积极申报,经人事处和信息办等 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完成了我校此次 34 门推荐课程的信息填报和网上申请工作。经 过教育部组织专家网上初评、会议终审和网上公示,最终产生立项建设课程 200 门,其中 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 47 门,小学教师培养课程 53 门,中学教师培养课程 77 门,中等职业 学校教师培养课程 23 门。立项建设课程实行负责人责任制,课程建设团队要参照评审专家 意见,细化课程建设方案,抓紧组织实施,按时完成立项建设任务。立项建设课程必须保证 基本资源系统完整,符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 课程内容(文字和影像等)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自 2001 年起,我校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地 建设成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成为我校实施教学改革工程,提高 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校集中有限的资源,有重点地集中力 量建设了一批专业课程、一批面广量大的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教材,加快了教学内容更新 的进度。2003 年学校将重心转向了精品课程建设,以此作为示范推动学校教学内容更新、 教学方法手段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校政策和巨大投入的支持下,目前我校已经获 得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 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35 门、全英语课程建 设项目 7 门、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140 门,还有一大批校级课程在积极建设中,为我 校本科教学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也为我校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入选的 6 门课程分别是:教育学院陈永明负责的“教师专业发展(四年制本科)”、 王荣生负责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李燕负责的“家庭与社区教育”、蔡宝来负 责的“教育研究方法(四年制本科)” ,人文与传播学院郑桂华负责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胡兴昌负责的“中学科学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