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创业项目评审要点.docx
关于举办现代科技学院首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答辩的通知 现代科技学院各部门、各位同学: 现代科技学院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答辩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 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 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 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校赛答辩安排 1、答辩时间:6 月 21 日下午 13:00; 2、答辩地点:现代科技学院行政楼 703; 3、答辩须知: (1)、各参赛团队以 PPT 形式进行答辩,答辩 PPT 务必于 6 月 20 日下午 4:00 点前 发送至邮箱 lfb@cjlu.edu.cn 或者 78129281@qq.com;发送到邮箱的文件统一按“项目名称+ 联系人+联系方式”命名; (2)、各参赛团队派代表于 6 月 20 日 9:40—10:00 到行政楼 305 办公室抽签确定答 辩顺序; (3)、PPT 要求:创意组和初创组 PPT 不超过 10 张,陈述时间 6 分钟,评委问答时 间 4 分钟,每队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各参赛团队务必于答辩当天提前半小时到场报到; (4)、每个参赛团队参加答辩人数不得少于 3 名,自行决定答辩时团队成员的分工; (5)、答辩时,参赛团队自行演示文档(PPT),并预备好有关软件,学校只提供计 算机和数字投影设备,同时允许参赛团队携带必要的文字、图片、产品样品等可用于辅助说 明的器材; (6)、答辩需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答辩时各团队指导教师可以旁听答辩和记录评委 评审意见,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选手进行提示或提供帮助; (7)、答辩时团队成员须穿着整洁; (8)、学院报名成功的有效参赛队伍数量为 16 支,目前网络评审结果未出,学院将根 据网络评审结果和省赛推荐名额确定最终参加答辩的团队数量; (9)、报名的团队及时加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微信群,届时会在群里 进行比赛相关资料的传达。 四、咨询热线 未尽事宜请与教务办、创新创业学院联系。 咨询办公室:行政楼 305 联系方式:李老师(0571-86872409) 唐同学(18758256266) 马同学(15867102271) 叶馨婷(15868157685) 附录:创业项目评审要点 现代科技学院教务办、创新创业学院 2017 年 6 月 9 日 附录 一、创意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 创新性 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 40 创新。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 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 团队情况 30 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 系,团队是否具有实现这种突破的具体方案和可能的资源基础。 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完整地描述商业模式, 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 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 商业性 25 方面具有可行性。在调查研究方面,考察行业调查研究程度,项目市 场、技术等调查工作是否形成一手资料,不鼓励文献调查,强调田野 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 带动就业前 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 5 景 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能力。 二、初创组、成长组项目评审要点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在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 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 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 长、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在成长性方面,重点考察项目目标市场容量 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 商业性 40 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 5 年的高速成长。在商业模式方面,强 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 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 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在融资方面,强调融资 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 主要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 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 团队情况 30 员;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 关系。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思维 创新性 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20 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带动就业情 考察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 10 况 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其他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