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forerunner10 页 47 KB下载文档
《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一)编制背景 安阳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 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 12.7 一 13.7℃。极端最高 气温 43.2℃,极端最低气温-21.7℃。全年平均气压 1001.5 毫巴。全年 降雨量为 606.1 毫米,雨水多集中在 7-9 月份。小麦主要气象灾害有 播种期干旱、春季干旱、倒春寒及后期高温和干热风。小麦主要病 害有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茎)腐病。近年业的温 室效应使气候变暖,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小麦单产年际间 区域间变幅较大,从而影响小麦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因此,编制 本标准对有效防御气象灾害,高效利用水肥等资源稳步提高小麦单 产,不断提升籽粒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可行性分析 小麦生产是河南一大优势产业,多年来,河南小麦种植面积、 总产和贡献均居全国首位,一直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安阳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为了提高小麦对气象 灾害的抗逆,我们连续开展了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研究和试验示 范。通过研究、示范和推广论证,探索出了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 培技术规程。为了规范该技术,我们依据研究和试验示范成果,并 广泛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 1 标准。 (三)标准制定的意义 小麦是河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整个生育期 230 天左右,历经 秋、冬、春、夏四季,易受干旱、洪涝、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危害, 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研究小麦抗逆 应变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实现“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目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根据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 2021 年度市地方标准制 修订项目的通知,我单位申请编制地方标准《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 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经过多项技术集成、生产实践形成了适用 安阳地区的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 (二)编制原则 标准制定以规范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改善小麦品质,提高产量为目标,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 实用性原则,力争做到科学规范、指标准确、可操作性强。 (三)编制依据 《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的编制,按照国家有关 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性原则 本标准根据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按照《农业标准管 理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2 2.科学性原则 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紧密结合我市冬小 麦生产实际,以多年研究和试验示范结果为基础,同时进行了广泛 的调研和科学论证,编制的技术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3.实用性原则 针对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和主要病害,制定了安阳市小麦抗逆应 变栽培技术规程,能够有效防御气象灾害,高效利用水肥等资源稳 步提高小麦单产,不断提升籽粒品质。 4.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根据用到的术语、鉴定技术和方法,查 阅了多项其他标准,力求不同标准间能够相互协调。 三、编制过程 (一)标准立项和起草小组成立(2020 年 3 月-5 月) 针对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和主要病害,由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为《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的起草单位,成立了标 准起草小组,确定了标准的编写计划。 (二)初稿的编制 2020 年 5 月至 2020 年 10 月,规程制定小组成员在前期研究 工作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生产一线,结合近 几年气象灾害和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积极与种植户、农民专 业合作组织、农技人员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对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 术的建议;积极与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交流;经过规程制定成员多次 讨论、反复修改,完成了《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初 3 稿的编制。 (三)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征求专家意见 2020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2 月,规程制定小组与相关专家进行 了沟通,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随后,规程制定小组 将征求意见稿分别送至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滑县农业农村局等 有关专家审阅,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修改,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规定了《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的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秸秆还田技术、品种选择、整地、 周年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的术语、定义、土 壤条件和栽培技术内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引用了《小麦国家标准》、 《粮食作物种子》、《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 则》、《农作物薄膜种子包衣技术条件》、《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有机肥卫生标准《磺 酰脲类除草剂使用准则》、《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除草 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等规范性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抗逆应变 4 随着不良环境的出现而灵活机动地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或消除 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四)主要技术内容 1.品种选用依据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阳 市的抗逆、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2008的 要求。 2.土壤条件 土地平整,排灌方便,耕层大于20 cm以上,其中土壤有机质含 量10 g/kg以上;全氮含量0.8 g/kg 以上、有效磷9 mg/kg以上、速 效钾 80 mg/kg以上;pH 7.7~8.5;耕层土壤容重1.2 g/ cm3~1.4 g/ cm3,总孔隙度50%~55%。 3.施肥 3.1施肥原则 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总量的 50%~70%作基肥, 30%~50%作追肥。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496,有机肥应符合 NY/T 1868 的规定。 3.2 施肥量 参照各县发布的测土配方施肥意见执行。 3.3 施肥方法 基肥采用先撒施,后翻耕的方式掩入土中;追肥时间在起身至 拔节期,苗弱麦田应提前至返青期施。晚霜冻害发生后,对轻度晚 5 霜冻害,每 666.7 m2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150 g~200 g;对于重 度晚霜冻害,每 666.7 m2 追施尿素、氯化钾各 7.5 kg。 4. 灌水 4.1 底墒水 播种期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应在耕地前5 d~7 d进行 灌水造墒,每667 m2灌水量为40 m3~ 60 m3;或粘土地底墒水可在 出苗后浇灌。 4.2 越冬水 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麦田或整地粗放、土壤悬空不实麦田应 进行冬灌。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 3 ℃时进行,每 667 m2 灌水量 40 m3~60 m3,浇水后及时划锄。 4.3 春季灌水 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当田间持水量低于 60%时,应浇返青拔节 水,每 667 m2 灌水 50 m3。浇水时间根据苗情而定,壮苗麦田在拔节 期,旺苗麦田在孕穗期,对叶色变淡,小分蘖迅速死亡的麦田,在起身 期应结合追肥浇水。 4.4 预防倒春寒灌水 拔节期前后常有低温来袭,根据天气预报,在低温来临前,应及时 灌水,每 667 m2 灌水量 30 m3~50 m3;或寒流过后 2 d~3 d 及时 观察幼穗,发现幼穗死亡的麦田应及时结合浇水每 667 m2 追施尿素 5 kg~8 kg。 4.5 孕穗灌浆水 6 土壤含水量低于 70%时,每 667 m2 灌水 50 m3~60 m3。苗旺、 墒情好时,孕穗水可推迟至抽穗前。若肥力不足,麦叶显黄时,可 结合浇水,适量补施孕穗肥。 5. 预防倒伏 5.1 选用抗倒伏品种 选用矮杆或半矮杆、茎秆弹性好、根系强大的抗倒伏品种。 5.2 提高整地质量 进行深耕、深松,耕层深度20 cm~30 cm。耕后地面平整, 耕层深浅一致,上虚下实。 5.3 提高播种质量 用小麦精播机进行精量播种,播种深度3 cm~5 cm,下种均匀, 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 覆土严实,地头整齐。 5.4 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在适播期内,每667 m2的基本苗半冬性多穂型品种为15~20万, 中穗型品种为18~22万,大穗型品种为22~28万,弱春性多穂型品 种为16~20万,中穗型品种为20~24万,大穗型品种为24~30万。 返青至拔节期,采用适期浇水和追肥等措施,构建合理群体, 每667 m2冬前总茎数80~90万,拔节期总茎数90~110万,最高茎数 不超过120万。 5.5 科学施肥 在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控制氮肥,调 整氮磷肥的施用比例,缺钾地块要增施钾肥。 5.6 镇压 7 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镇压,抑制主茎生长,促进分蘖和 根系发育。 5.7 化控 合理利用化控技术,根据苗情,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喷施多 效唑、壮丰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6. 防治病虫草害 6.1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种类,选择适宜种衣剂或拌种剂, 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拌种后应在 72 h 内播种。 小麦种衣剂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 A 中表 A.1。 6.2 化学除草 11~12月份或第二年2~3月份,进行化学除草。在日平 均气温5 ℃以上,无风晴朗天气进行喷药, 喷雾均匀、避 免重复喷药,拔节后禁止使用,以防产生药害。化学除草 剂的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A 中表A.2。 6.3 及时防治病虫害 小麦返青后至成熟前,应根据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但收获 前 15 d~20 d 停止用药。 化学防治病虫害药剂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 A 中表 A.3。 7. 预防干热风和穗发芽 7.1 合理灌水 籽粒形成至灌浆盛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 60%~70%为 8 宜,如需灌水,应选择无风天小水漫灌,防止倒伏。 7.2 叶面喷肥 在灌浆初期每 667 m2 喷施 1~2%的尿素溶液或 0.2%磷酸 二氢钾溶液 50 kg,防止 植株早衰和预防干热风。 8.适期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收获,晾干。 五、采标情况 GB 1351 小麦国家标准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种子包衣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NY 525-2012 有机肥卫生标准 NY/T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准则 NY/T 1608-2008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 NY/T 1997-2011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没有大的意见分歧。 七、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 本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准化条例》、《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肥料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 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规定,与其他现有相似或相关标准没有技术冲突。 八、标准实施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行业和群众接受标准化 标准发布后,实施前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采用多种形式进 行深入广泛的宣传,让小麦种植者充分理解标准内容,认识到标准 在提高小麦抗逆应变栽培能力、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方面的重 要作用,自觉接受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的标准化使用,以实现高 产、高效。 (二)加强监督,确保标准实施 各级农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加大监督检查标准的实施情况,积极 组织实施农业标准,确保标准实施产生效益。 (三)加强农业标准普及工作 积极向种粮大户、合作社发放技术规程标准,充分发挥其示范 带动作用,对于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疑问,在媒体上撰文提前予 以解释,并定期进行标准使用技术培训,使每个使用者全面理解标 准。 《安阳市小麦抗逆应变栽培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小组 2021 年 2 月 25 日 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