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doc

脆弱让人放纵5 页 78 KB下载文档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doc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doc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doc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doc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doc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doc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课 学 分:2 学分 周 数:2 周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材料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原理等 并修课程:机械设计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说明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 生在机械设计课程学习后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传动方案设计、设计 计算、结构分析、绘图及开发创新机械的能力。将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 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各种常见传动机构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归纳总结,优化 传动方案。 课程目标 2:能够针对具有特定需求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提炼和描述,确定相应的工程设计目 标与技术方案。 课程目标 3:融会贯通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机械产品对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应包含课程思政目标和劳动目标。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 1。 表 1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 课程目标 支持 强度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 课程目标 1:掌握各种常 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2.2 能够针对解决复杂机械 见传动机构的基本原理 理,对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工程问题的多种方案,通过 与设计方法,通过文献检 机电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 文献研究综合分析方案的优 索与归纳总结,优化传动 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 缺点,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方案。 与综合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H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综合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设计/开 3.1掌握机械工程设计与产 发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 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 决方案和满足机械设计、机械 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 制造、机电控制等需求的机械 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 系统、零部件、设备或制造工 的各种因素。 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 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2:能够针对具 有特定需求的工程技术 问题进行提炼和描述, 确定相应的工程设计目 标与技术方案。 H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 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 题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和工 程实施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3:融会贯通机 械设计课程的理论和方 法,能够正确客观地评 价机械产品对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H 7.2能根据环境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评价原则和方法, 正确评价机械产品在全生命 周期内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影响。 注:表中“H(高)、M(中)、L(弱)”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 2。 表 2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1.查阅资料, 方案分析、比 较 2.总体设计 3.各级传动零 件的设计 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 课时 安排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授课,以典型机械的传动方案为例 讲解课程设计的过程,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查阅 资料、熟悉题目的具体内容及其传动原理。最终采用的传 动方案可以是带传动、链传动、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 2 天 蜗杆等的组合,要求至少是二级减速装置。 重点:各传动方案的基本原理。 难点:最佳传动方案的确定。 教学要求:根据传动方案及已知条件确定减速装置各轴的 转速及扭矩、各级传动比分配,以确保减速装置总体结构 合理,便于零件部拆装与润滑等。其中,输出转速误差控 1天 制在±10%以内。 重点:转速、扭矩计算及传动比分配 难点:输出转速误差控制。 教学要求:根据总体设计所获得的各级转速及扭矩,设计 各主要传动零件如齿轮机构、带传动或蜗杆传动等,其中 齿轮机构可以采用直齿、斜齿或锥齿轮等,建议采用变位 2天 齿轮传动。设计完毕后需校核其强度,以满足设计需求。 重点: 主要传动机构的设计。 难点:强度校核。 2 对应的课 程目标 1、2 1、2 1、2 教学要求:轴系零件的设计包括阶梯轴设计与校核、键连 接选型与校核、各轴承的选型及寿命计算等,以满足功能 4.轴系零件的 要求。 2天 设计 重点:阶梯轴的结构设计、键与轴承的选择。 难点:阶梯轴尺寸确定。 教学要求:其他零部件包括润滑装置、密封装置、箱体尺 寸、减速箱附件等等,这类装置的尺寸在课程设计手册中 5.其他零部件 均有经验公式及相应图例,直接采用即可,一般不做校核。 1 天 的设计 重点:其他零部件的设计方法。 难点:经验公式的灵活应用。 教学要求:根据理论计算过程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 应配有设计草图,便于结构分析。图纸绘制应先绘装配图, 检查无误后绘制零件图。图纸应标注检验公差及技术要求 6.说明书编写、 等。装配图图纸幅面为 A1,两张零件图图纸幅面为 A2, 1 天 图纸绘制 其中齿轮和轴各选其一即可。 重点:说明书编写与图纸绘制。 难点:图纸的准确绘制。 教学要求:答辩是考核课程设计是否达到基本要求和相应 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对学生论文的一次会诊和指导。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设计手册、资料的运用。教师提问的 内容包括选题、材料、制图、材料力学、计算及设计要求 7.答辩 等。重点考察学生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的质量,设计过程中 1 天 的态度。同时检查设计创新性、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 范现象等,提出改进意见。 重点:相关基本原理与设计的整体考核。 难点:课程设计质量的检验。 10 天 合计 (2 周) 1、2 1、2 1、2、3 1、2、3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由于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习者应根据课程设计手册或机械设计手册,以自学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学会综合应用各种机构创新设计通用机械的方法,并养成自觉遵守国家标准的习惯。 六、教材和参考书 每门课程需推荐优秀教材和参考书 3 本以上。 1.教材:作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1) (2) …… 2.参考书:作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1) (2) …… 3 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工作量完成情况、设计能力、设计说明书(报告书)和图纸质量、 和答辩成绩五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 3。 表 3 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考核 环节 分 值 考核/评价细则 学习态 度 10 工作量 完成情 况 设计能 力 设计说 明书(报 告书)和 图纸质 量 答辩成 绩 课程目标 1 2 (1) 主要考核学生学习纪律和答疑情况。 (2) 教师根据课堂整体表现情况评分。 √ √ 5 5 10 (1) 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情况。 (2) 教师根据独立完成任务情况评分。 √ √ √ 3 3 4 (1) 主要考核说明书数据计算正确合理性。 (2) 教师根据计算合理性与否评分。 √ √ 40 20 20 √ √ √ 10 10 10 √ √ √ 3 3 4 45 45 10 30 10 (1) 主要考核学生的绘图水平高低情况。 (2) 教师根据绘图质量高低评分。 (1)主要考核学生答辩自述和回答问题情况。 (2) 教师根据答辩自述情况和回答问题正确 性与否进行评分。 合计:100 3 八、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即 90 分以上为优,80~89 分为良, 70~79 分为中,60~69 分为及格,60 分以下为不及格。总成绩分五部分:学习态度、工作量完 成情况、设计能力、设计说明书(报告书)和图纸质量和答辩成绩。其中: (1)学习态度占 10%,无故旷课达 3 次取消总成绩; (2)工作量完成情况占 10%; (3)设计能力占 40%; (4)设计说明书(报告书)和图纸质量占 30%; (5)答辩成绩占 10%。 最后一周的周五进行验收、答辩,由 2-3 位教师组成答辩考核小组,对每位学生进行口试 答辩,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设计的合理性、计算 4 的准确性、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规范性、设计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态度和答辩情况 综合评定。 2.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所占比重见表 4。 表 4 考核方式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 工作量完 成情况 设计能力 设计说明 书(报告 书)和图 纸质量 答辩成绩 所占 比重 (%) 100>x≥90 (优秀) 90>x≥80 (良好) 80>x≥70 (中等) 70>x≥60 (及格) x<60 (不及格) 10 学习认真、态 度端正,遵守 纪律,表现优 秀 学习认真、态 度端正,遵守 纪律,表现良 好 遵守纪律,学 习态度良好, 表现中等 遵守纪律,学 习态度一般, 表现一般 学习纪律较差, 表现较差 10 独立完成设计 任务的 90%以 上 独立完成设计 任务的 80%以 上 独立完成设计 任务的 70%以 上 独立完成设计 任务的 60%以 上 独立完成设计任 务的 60%以下 40 综合运用理论 知识、计算机 技能较强,能 够较好地处理 工程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理论 知识、计算机 技能较好,能 够处理工程实 际问题 综合运用理论 知识、计算机 技能一般,基 本能够处理工 程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理论 知识、计算机 技能一般,不 能处理工程实 际问题 综合运用理论知 识、计算机技能 较差,不能处理 工程实际问题 设计方案基本 设计方案正确、 设计方案正确、 正确、表达较 表达清楚;设 表达较为清楚; 为清楚;设计 计思路、实验 设计思路、实 思路、实验(论 (论证)方法 验(论证)方 证)方法基本 科学合理;达 法科学合理; 合理;基本达 到课程设计规 达到课程设计 到课程设计规 定的要求;图 规定的要求; 定的要求;图 纸质量较高 图纸质量良好 纸质量一般 答辩自述较清 答辩自述清晰, 答辩自述较 清晰,回答问 晰,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正确 题正确率大于 正确率大于 率大于 90% 80% 70% 设计方案基本 正确、表达欠 清楚;设计思 路、实验(论 证)方法基本 合理;基本达 到课程设计规 定的要求;图 纸质量一般 答辩自述基 本清晰,回答 问题正确率大 于 60% 30 10 制订人: 审订人: 5 设计方案不正确; 设计思路、实验 (论证)方法不 合理;不能达到 课程设计规定的 要求;图纸质量 较差 答辩自述不清 晰,回答问题正 确率小于 60% 批准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