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规划研究报告.docx
龙南市“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 规划研究报告 龙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江西中然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 年 三 月 目 录 一、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分析 ............................................................1 (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 (二)龙南市中医药发展现状 ..................................................1 (三)龙南市中医药存在的问题 ..............................................9 二、总体要求 ..................................................................................10 三、主要任务 ..................................................................................13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3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16 (三)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19 (四)切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20 (五)创新医院管理 ................................................................22 (六)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 ....................................................26 (七)提升中药种植发展水平 ................................................27 四、 组织实施 ................................................................................30 一、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关于加快我省中医药 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抢抓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深入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聚焦平台支撑、项目带动、龙头引领、 集群集约、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优化产业生态,推进中医 药强省建设,加快打造中医药科研创新高地、产业价值洼地, 全力提升我省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到 2023 年,形成一批带 动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建成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长远 影响的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 业,布局一批集聚集约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中药材、中成 药的品种品牌,全省中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控制 能力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 一步增强,力争全省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1000 亿元。 (二)龙南市中医药发展现状 1、医疗机构现状 龙南市目前共建设了龙南镇、杨村、渡江、玉岩、汶龙、 临塘、程龙、武当、南亨卫生院 9 个中医馆。建成的中医馆 设施设备齐全,突出中医风格,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营造 了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中医馆的建成使用明显提升了龙南 1 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 评。龙南市现有 3 家市直医疗机构,其中中医专科医院 1 家, 公立综合医院 1 家,妇幼保健院 1 家,3 家医院均能提供中 医药服务,在建龙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置有中医科室;龙南 市有乡镇卫生院 16 家,全部卫生院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占比达 100%;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占比达到 65% 以上。龙南市 16 个乡镇卫生院均按要求设置了中医科、中 药房,大部分卫生院配备了相关中医诊疗设备不少于 4 类, 都能够运用 6 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着 重提升中医非药物治疗能力。龙南市 4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 备了中药饮片和基本的中医诊疗设备,至少能够开展 4 项中 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截止 到 2020 年 12 月,龙南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中医类别医 师 83 人,占比 40.9%,有中医类别全科医师 8 人,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 1-12 月中医处方数 156602 张,占比达 48.4%。 2、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通过引进和培养方式优化人才队伍:采取送出去、请进 来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南 方医院、广州第十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签订合 作协议,并已派出 5 名骨干人员前往进行短期培训,同时, 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协作指导关系,目前有 6 名专家定期轮 换在龙南中医院进行带教外科手术、诊疗技术的指导工作。 2 3、中草药种植产业情况 龙南市大力鼓励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并将中医药种植 与旅游、生态、健康产业相结合,形成中医药发展新模式, 种植品种主要有石斛、灵芝、溪黄草、黄精等。目前,程龙 镇石斛谷景区正在开发建设相应的服务设施,全力打造集中 医康养、旅游、休闲娱乐、自然资源考察等为一体现代生态 养生示范基地。龙南虔心小镇正在规划筹建中草药古法炮制 加工房,开展九蒸九晒黄精、中草药种植﹙金线莲﹚,绿色 环保健康食品、药膳等,与现有茶园种植、生态旅游相结合, 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等为一体,打造具有浓 郁客家文化和特色的健康旅游小镇,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修 心养性、养病、旅游的好去处。 3 龙南市中医类医院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经济指标 计量单位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机构总数 个 1 1 1 1 其中:三级医院总数 个 0 0 0 0 二级医院总数 个 1 1 1 1 其中:公立医院总数 个 0 0 0 0 非公立医院总数 个 1 1 1 1 固定资产 万元 5661 5490 5578 6083 实有开放床位总数 张 299 299 299 299 编制床位总数 张 299 299 299 299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开展平均数 项 42 44 45 48 总收入 万元 8363 8370 10169 9299 其中:总业务收入 万元 8357 8345 10139 9256 人均业务收入 万元 21.37340153 20.70719603 医疗收入 万元 4405 4618 5275 4628 中医非药物治疗总收入 万元 113 138 146 134 药品收入 万元 3952 3727 4864 4628 4 24.9729064 24.10416667 中药收入 万元 794 640 709 560 中药饮片总收入(含配方颗粒) 万元 794 640 709 560 其中:差额拨款 万元 0 0 0 0 其中:事业专项经费 万元 0 0 0 0 卫生技术人员总数 人 391 403 406 384 其中:中医药人员 人 39 43 45 48 执业(助理)医师总数 人 104 109 115 104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总数 人 32 35 38 42 正高 人 1 1 1 0 中医类别正高 人 0 0 0 0 副高 人 15 15 14 13 中医类别副高 人 3 4 4 3 执业中药师总数 人 7 8 7 6 执业(注册)护士总数量 人 145 155 157 150 7 门急诊总人次 万人次 34.1532 30.8182 33.0647 33.1199 8 出院总人数 万人 1.0638 1.0214 1.0592 1.0211 9 病床使用率 % 64.3 76 81 62 6 5 龙南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汇总表 序号 1 经济指标 计量单位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9 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个 304 304 260 260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个 0 0 0 0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个 0 0 0 0 乡镇卫生院 个 16 16 16 16 村卫生室 个 288 288 244 244 个 245 236 213 213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个 0 0 0 0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个 0 0 0 0 乡镇卫生院 个 15 16 16 16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数 2 6 3 村卫生室 个 230 220 197 197 执业(助理)医师总数 人 164 139 172 198 人 70 78 84 85 药师总数 人 35 35 39 42 其中:中药师总数 人 14 14 15 18 乡村医生总数 人 288 288 244 244 人 230 207 166 166 其中:中医类执业(助理)医 师总数 4 5 其中: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 的乡村医生总数 6 门诊中医处方数 张 148569 158061 190762 154805 7 中医门诊处方数占比 % 38 41 45 43 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7 (三)龙南市中医药存在的问题 龙南市中医药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中医医 疗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中医 药健康养老、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尚不 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 积不大,种植规模小、分布零散,市场议价能力弱,种植效 益不高,规范化种植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和配套 科学管理模式,对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 生产管理粗放;中药大品牌产品不多,中药加工企业较少且 规模较小,中药产业集中度不高,在中药开发的繁种育苗、 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提取物、成药制造、中药延伸产品环 节尚未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中药提取物及下游产品生产基本 处于空白状态;中药企业规模较小,新药研发不足、市场营 销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缺乏,中医药研发和传承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适应中医药发 展的支撑体系有待健全。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8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中医药 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焦平台支撑、 项目带动、龙头引领、集群集约、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优 化产业生态,融入中医药强省建设,加快打造中医药创新高 地、产业价值洼地,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中 医药特色优势,全面提升龙南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重点促 进热敏灸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 的服务需求,全力提升龙南中医药产业竞争力。 (二)基本目标。 围绕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 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强中药资源保护;推进以市中医院(含 民营)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以及村卫生所 (室)为补充的覆盖城乡村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强 临床重点中医科室建设;积极推广热敏炙技术,在人口集中 的乡镇建立热敏灸小镇,在人口集中的村(社区)建立热敏 灸体验站;设立赣州市传统医学治疗技术传承基地和名老中 医药专家工作室,形成辐射周边并在赣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 中医医疗中心;到 2025 年,全面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基本适应全社会中 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 9 0.60 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 0.4 人。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二级 以上中医医院设立国医院(馆、堂)、治未病中心,成为区 域中医医疗中心,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 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医馆建设,按照 10 万元/家的标准 为 10 家尚未建设或已搬迁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馆,确保 全覆盖;设置 4-6 个区域性中药房,80%以上的村卫生服务 室能够开展 4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重点推进热敏灸技术,做大做强做优热敏灸产业,加快 中医药事业发展,到 2025 年,建成全国重要的艾草种植、 加工、现代制造基地,全市艾草种植面积达到 600 亩,形成 2-3 个艾草种植乡镇;基本建成覆盖市、乡、村三级的热敏 灸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继承创新,突出特色。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 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思维,充分利 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 用龙南市中医药优势特色资源,在技术、资源、物流等方面 互相支持,切实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促进中医 药医疗、保健、产业、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 10 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 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范 围,创新发展新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 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市场驱动,政策引导。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 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江西新灵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九连山制药厂为典范吸引中医药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组织协调 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 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力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 11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构建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以市第一人民 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 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 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 面推进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 机构、传染病医院等非中医类公立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的能 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专科医院或开办中医药科室。发 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 设,支持康复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 人员的配备。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在乡镇卫 生院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 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力争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服 务机构和 9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12 乡镇中医馆一栏表 序号 机构名称 地址 备注 1 龙南市夹湖中医馆 龙南市夹湖卫生院 十四五期间新建 2 龙南市九连山中医馆 龙南市九连山卫生院 十四五期间新建 3 龙南市汶龙中医馆 龙南市汶龙卫生院 已建 4 龙南市南亨中医馆 龙南市南亨卫生院 已建 5 龙南市玉岩中医馆 龙南市玉岩卫生院 已建 6 龙南市程龙中医馆 龙南市程龙卫生院 已建 7 龙南市东坑中医馆 龙南市东坑卫生院 十四五期间新建 8 龙南市里仁中医馆 龙南市里仁卫生院 十四五期间新建 9 龙南市龙南镇中医馆 龙南市龙南镇卫生院 已建 10 龙南市桃江中医馆 龙南市桃江卫生院 十四五期间新建 11 龙南市关西中医馆 龙南市关西卫生院 十四五期间新建 12 龙南市武当中医馆 龙南市武当卫生院 已建 13 龙南市渡江中医馆 龙南市渡江卫生院 已建 14 龙南市临塘中医馆 龙南市临塘中心卫生院 已建 15 龙南市杨村中医馆 龙南市杨村中心卫生院 已建 16 龙南市东江中医馆 龙南市东江卫生院 十四五期间新建 2、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 育工程,加强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 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 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建 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 13 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 分级诊疗秩序。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与服务能力,完善中 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评审评价体系,开展中医特色优势诊 疗服务地方标准研制。 3、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快推进龙南市中西医结 合医院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 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 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建立和完善中西医 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完善中西 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 度,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 养。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培养方式优化人才 队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赣南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南方医院、广州第十二医院、广 东省中医院等协议单位人才交流,鼓励骨干人员前往进行专 业培训,加大教学科研力度,促进中医持续发展。加强“三 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水平。 聘请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定期到市中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坐 诊,吸引周边区市患者慕名前来,提高了医院中医诊疗水平, 打响了中医特色诊疗名片。医院还积极开展名中医和骨干医 14 师评选工作,打造了一批市内知名专家。 推动中医医院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开展名老中 医药专家带徒活动,挖掘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 独特的诊疗方法,并做好传承和发展。 5、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积极引进中医远程医 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构建集医学 影像、检验报告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探索互 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依托龙 南市作为全省首个县级城区 5G 全覆盖县,利用 5G 等移动互 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 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1、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 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中医养生保健联盟、集团或连锁机构, 打造一批中医养生保健品牌。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支持中医医疗机构设立“治未病”中心(科室),为群众提 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 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 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积极拓展中医养 生保健服务领域,促进中医养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 15 身休闲、食品的融合,研发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医养生保 健(服务)产品。实施中医养生保健规范化建设工程,加快 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和标准。 2、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 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 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 保健咨询等服务。支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鼓励中医医 院举办养老院或医养一体的中医康复机构,积极推进龙南市 中医医院举办养老院试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特 色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探索适宜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模式,推 动互联网+健康养老、智慧养老等模式的发展。规范中医药 健康养老适宜技术的遴选与服务流程,建立健全老年病的诊 疗路径管理制度。 3、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 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 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 考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依托龙南市丰富的旅游 资源,打造虔心小镇、九连山具有龙南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 游示范区(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资源有机结 合,重点打造医、养、调、游相结合的医疗保健游、养生康 复游、休闲调理游、文化体验游、康体运动游等中医药健康 16 旅游发展模式。鼓励各景区积极推广五禽戏、八段锦、太极 拳等中医药健康旅游体验项目。重点开发龙南温泉养生、中 医药养生、生理美容养生、游乐养生、膳食养生、森林浴养 生、盐浴养生、音乐养生等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 一批药囊、药包、药茶、药酒等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规范 中医药健康旅游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服 务能力。 4、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制订龙南市中医药 健康管理服务标准,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差异化的健康 管理服务新模式,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咨询、健康体检、 健康评估等服务,开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疾病预防、健康维 护、慢性病管理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 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 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 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 5、加强康复科建设,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中医院应设 置康复科、老年病科,提升康复医学和老年病的诊治水平。 鼓励中医院创建市级中医康复中心,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技 术规范研究,重点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优化 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开展临床规范化研究并推广应用。 6、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室(中心)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将治未病服务拓展至医院 17 其他临床科室,逐步融入疾病诊疗全过程。鼓励第一人民医 院、中医院发挥示范指导作用,提供治未病服务技术支持与 指导。鼓励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 7、延伸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市级综合医院、妇幼保 健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和中 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做好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三)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1、提高中药材生产能力。按照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的实施方案》的部署,充实龙南市客家草药的药用品种,为 龙南市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建设赣南 首个客家“百草园”,对珍稀中药材和道地药材进行保护与 开发。扩大仿野生种植模式种植灵芝、石斛、金线莲、黄精 等中草药种植面积。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完善中 药材资源分级保护、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建立濒 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地和濒危 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 护、繁育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养、釆储技术标准,建立完善 原产地标记制度。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合 作联社,提高赣产道地药材和优势大宗药材规模化供给能力。 支持龙头企业在适宜地区建立大品种中成药原料药材基地, 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地方标准研制。 18 表1 龙南市中药材种植相关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地址 1 虔心小镇 龙南市临塘乡东坑村虔心小镇 2 程龙润诚谷 龙南市程龙镇安基山林中村 虔心小镇种植石斛 200 亩、黄精 200 亩、灵芝 100 亩、 木耳 100 亩、红豆杉 2000 亩;程龙润诚谷种石斛 200 亩; 另有散种吴茱萸约 500 亩,其中杨村约 150 亩、桃江约 100 亩、渡江约 20 亩、武当约 100 亩。需要不断扩大优势产品 种植面积,增加艾草种植基地推动热敏灸发展。 2、大力推进中药绿色制药。推动江西新灵倍康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九连山制药厂做大做强,以关键技术和共性技 术突破为重点,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加强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制造现代化、标准化水平。 支持开展炮制、提取、浓缩干燥、成型等节能环保中药制药 设备研发与产业化。推广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和工艺,实现中 药药渣的综合利用。 3、大力提升中药流通能力。建设中药可溯源系统,利 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全市中药大品种进行全流程监管以 及临床应用的跟踪研究。建设一批中药配送中心、电子商务 平台、道地药材集聚区、城市药店及中医院末端网点,形成 中药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以中心城市或传统 中药材市场为中心的区域性中药物流基地。 19 (四)切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1、加快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中医医疗机构和 中药企业为主体,农业、林业、生物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协 同创新体系。创新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中药产业 和中医诊疗防治技术发展,打造一批中医药产业转化、临床 研究的高地。 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鼓励现有企业 组建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 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支持相关学科高水平机构参与中医药科 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建设中医药古籍与现代科技文献数 据库、中医药科研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样本信息库。建设中医 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中介服务主体,推动技术和知识 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3、加强中医药理论研究与技术传承。深化中医药基础 理论、中医药类优势技术、疗效评价标准的系统研究,建立 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体系。加强吁江医学 等民间医药的整理发掘和传承创新,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 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做大做强中药老字号品牌。 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调查、挖掘 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支持中医秘方的知识产权保护 和产业化开发。对全市中药材特别是抗病毒类中药材逐一开 展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起国家认可、国际认同的 20 赣药标准体系。推进科技资源和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加强名 老中医传承服务平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平台、中药 资源动态监测及服务体系、中药种质资源库等特色资源平台 建设。 4、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杏林” 计划,积极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提高中医药人才在 龙南人才中的比例。加强中医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 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适宜技术培训, 实施农村订单定向中医类医学生培养计划和面向基层的中 医药人才招聘计划,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提升学历以及符合 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 能人才队伍培养。 5、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推广中医药互联网医 疗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药医疗服务技术,探索具 有中医特色的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区域不同级别医疗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 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建立中医诊疗健康信息云 平台,为推动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支持具有中医特点的 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鼓励健康服务机构搭建基于手机 为应用终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 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整合中医基层医疗资源,搭建医养 21 结合的社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五)创新医院管理 1、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考核。在构建医院管理体 系中,医院制定了《龙南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 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制度》,要求各临床科室确立中医优势 病种 1—3 个,截至目前,全院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开展 了 34 个病种,开展了 57 项中医诊疗技术项目,11 项中医特 色护理,中医药治疗比例显著提升。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医院 绩效管理方案中设立中药饮片和中医治疗激励奖项,将临床 科室中医诊疗技术的使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与绩效 挂钩,按时兑现奖惩,鼓励临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手段及非 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将中医护理治疗纳入护士绩效考核。 2、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始终把重点专科作为医院 长远发展的主题,中医骨伤科、针康科两个重点专科优势进 一步凸显。中医骨伤科是江西省重点中医专科,以我国传统 医学思想为指导,秉承中医骨伤科学“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开展了内服外敷中药、 推拿按摩、理筋手法、中药熏洗、针灸、手法复位小夹板外 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桡骨远端骨折、单纯胸腰椎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中医优势病种收效明显。 针康科于 2017 年成功申报江西省基层中医特色专科,拥有 22 针疗类、灸疗类、拔罐类、中药外治类、刮痧类、推拿类、 牵引类等 8 大类 40 余种中医诊疗设备;既开展毫针、梅花 针、三棱针、小针刀、头针、耳针、电针、拔火罐、穴位贴 敷、灸法、熏洗、手法整脊等传统疗法,又开设特色治疗, 如:“醒脑通督”中风分期针刺系统、彩超引导下“正清风 痛宁注射液”定点注射疗法、红外热成像仪辅助热敏灸技术 等数项专科技术,临床疗效显著,获得患者高度认可。 3、加强中医护理管理。要求医院重视中医特色护理的 开展,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每个科室至少开展 了 4 项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人次逐年增长,2019 年运用人次 多于前三年的总和。各科室在临床护理工作实施辨证施护, 提供了具有中医特色健康康复指导,护理部定期下科室组织 中医特色内容护理查房,每月对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进行了评 价,整体提高了中医特色护理水平。 4、高度重视中药饮片质量。秉承“高标椎、高品质, 有名医、有好药”管理理念,医院高度重视中药饮片质量, 注重鉴别和使用道地药材, 成立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对中药饮片的购进、验收、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 把控;定期组织人员对中药饮片供应商进行实地考查、评估, 确保供货渠道的安全;新建了规范化的中药饮片仓库、全程 视频监控调剂室。目前医院住院部中药饮片使用率达 80%以 上,全院中药月收入约 110 万元。为保证煎药质量,2018 23 年 10 月医院投入 50 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煎药室,配备了一名 主管中药师规范管理煎药工作,煎药室添置了净水器、浓缩 设备、抽湿机、换气扇及其它辅助设施,新进数控传统煎药 煲 80 多个,数控煎药机三台,可调节装量液体包装机三台。 为了使煎药可控,煎药室安装 5 个高清摄像头全程监控煎药 操作过程,同时开放参观走廊接受患者及群众的监督。目前 煎药室日煎药服务量可达 200 人次,下一步,将与外卖公司 联合,开展城区内中药配送到家服务,为患者提供便捷贴心 地服务。 5、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治未病”理念为核 心,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 目标,医院添置中医体质辨识仪,推广中医体质辨识,制定 中医体质调养方案,用个体化膏方、药膳、药酒、针刺、艾 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等各种中医特色疗法 进行健康干预,使患者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此 外,治未病科根据健康人群的需要,自主研发了香囊、驱蚊 包等产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健康讲座、 门诊宣传等多种渠道,使中医治未病知识得到普及、推广, 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6、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市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 发展。建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 设立有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科,具体负责市域内乡、村医疗 24 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 中医药专业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服务,深化与乡镇卫生院开展 对口支援,免费接受安排基层卫技人员进修学习。 7、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对举办中医诊所的,依法实 施备案制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支持有资 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 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对社会资本举 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 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保证社会办和政 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六)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 1、提升艾草种植生产供应能力。实现艾草种植资源优 化培育、规范化种植和原材料精细加工。推进艾草种植标准 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鼓励成立艾草种植合作社,发展 艾草种植基地,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指导,保障热敏灸产业原 材料供应。到 2025 年,建成全国重要的艾草种植、加工、 现代制造基地,全市艾草种植面积达到 600 亩,形成 2-3 个 艾草种植乡镇。 2、提升热敏灸健康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全市的热敏灸 服务体系,加入热敏灸联盟,将热敏灸技术推广纳入下一轮 中医医疗机构等级评审指标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热敏灸 服务能力,基本建成覆盖市、乡、村的热敏灸服务网络。推 25 进热敏灸产业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融合发展,在医养结合示 范区,推广热敏灸服务,并逐步在全市有条件的社区养老院、 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中普及。 3、提升热敏灸宣传推广能力。围绕热敏灸功效进行宣 传推广,提高人民群众对热敏灸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开展热 敏灸进社区活动,让热敏灸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利用新媒体 手段,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 活动。 (七)提升中药种植发展水平 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提高规模化、规范化水平。支 持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 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规划引导,扩大全市中药材种植面 积,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科学培育,从而进一步提升规 范化水平。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中药材产业链,打造中药 材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中药材的 溯源档案, 建立中药材从加工到流通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 确保全市中药材质量。 1、加强规划引导,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对中药材 种植的规划引导,逐步扩大龙南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政府 部门应结合各乡镇特有优势及地理条件,明确中药材行政管 理部门及技术部门,及时有效的组织协调对中药材产业发展 26 的规划、服务和管理。地方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对当地中药 材种植户进行引导种植,部分乡镇可对于中药材种植进行适 当补贴。 2、推进种植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和规范化水平。着力 培育赣药品牌,同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中药材种植生产规模化、 产业化和规范化。加强和重视实用技术的研究,重点开展中 药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良种选良,病虫害防治,解决农药 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科 学研究工作,提高大面积种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致力于推 进道地药材 GAP 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和示范研究的工作,推 进优势药材的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提升药 品质量,从而能够以规模赢得市场。 3、建立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打造中医药产业技术服 务平台。完善以中药制造与种植的产业链接,建立和完善中 药材的加工技术、工艺和加工操作规范,提高中药材加工能 力,实现加工增加值。推进实施中药饮片生产许可制度,制 定中药、民族药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种植(养 殖)、初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药材质量。 同时通过龙发挥头企业优势,采取自建基地或牵线搭桥,转 让技术,提供信息等方式,积极参与中药材生产活动,将业 务经营与中药材生产结合起来建立自己的货源基地,从而形 成营销与生产制造的分工协作,促进研发机构与种植、制造 27 企业的协同发展。以中药材种植重点基地为依托,做好中药 材质量追溯管理,建立从种苗选育、种植、采收、产地加工、 炮制等全过程的溯源档案,完善溯源平台的配套技术,打造 中药材溯源平台。 28 四、组织实施 1、强化组织协调。加强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统 筹协调,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工作举措, 全力支持推动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中医药服务、商贸流 通等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压实责任措施,完善基础数据统计,共同助推全产业链发展 目标。 2、提升质量品牌。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加 强中药材质量控制,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 模化、规范化种植;加强对中药饮片监管,强化中成药质量 监管及合理使用,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加强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监测,推进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3、加大资金投入。要切实加大行业政策性投入,促进 产业与资本的紧密融合。加快设立龙南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基 金,引进一批促进产业创新的创投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 金等;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资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财 政资金对医药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发展等的奖补;持续推进 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重点落实工商银行支持医药产业发展 的合作备忘录、光大银行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 强化银行信贷对产业的支持和投入。 4、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与试点政策的衔接和对接,落 29 实中医药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具体政策,加快形成鼓励中医药 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政策环境,积极支持优秀创新产品、获 得国际市场认可的高质量产品参与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 易。用足用好国家新版医保目录的过渡期政策,支持和帮助 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和质量提升;继续支持和大力推荐省产中 医药产品进入国家各类医保支付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 5、强化人才支撑。聚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强化与国内大院名校合作,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着力提升行业人才服务能力,健全人 才需求监测、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体系,在产业高端人才、产 业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引进等方面形成突破。建立中医药师承 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 和继续教育。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加强名老中医药专 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 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 人才。 6、规范中医药行业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体 系。全面加强市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调整充实管理人员, 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有专人负责中医药工作,探索推 进市、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 保证国家中医药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 中医药综合信息统计系统,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强化中 30 医药行业监管,严格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严厉 打击非法中医药诊疗活动,依法查处虚假违法中医药广告、 制售假劣中药材和其他损毁中医药声誉的行为。 7、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微 信公众号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 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 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 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市“信中医、爱中 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