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童蒙+《国宝大熊猫》习作教学设计.doc
三下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学设计 许昌市魏都区 李童蒙 【课前准备】 认真阅读,根据习作要求中提供的三个关于大熊猫的问 题,利用网络查找、浏览书籍、请教身边的人等方式,从大 熊猫的类别、外形、生活习性、生长环境、价值等方面进行 全面了解。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来读这样两段文字: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 800 万年,被誉为“活化 石”和“中国国宝”,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 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曾经有人夸张地说,中国有一股东方神秘力量,足以征 服全人类,那就是大熊猫!内八字迷踪步、花式树上眠,从 没见过会拒绝大熊猫卖萌的人类。荷兰人等了 16 年,换了 3 届总统,斥资 5 千万为它盖豪华的中式宫殿;日本群众排队 3 小时,只为看它尊容 10 秒;还有那些没有大熊猫的国家, 把哈巴狗、鳄鱼、大象涂成黑白色,硬说自己有大熊猫了。 2.今天,就让我们来为不熟悉大熊猫的人介绍一下它, 好吗? 【设计意图:用丰富、夸张、有趣的大熊猫的资料导入, 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 任务。】 二、分解问题,合作解答,补充全面 1.对于人见人爱的大熊猫,大家有太多的问题。你看, 这是其中几个典型的问题: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黑的?哪些地方是白的? (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2.这五个问题,分别是指大熊猫的哪些方面? 预设:类别、生活习性、外形、价值。 3.这些问题的答案,你能准确地回答吗?如果要向他人 介绍清楚大熊猫,我们需要搜集、借鉴资料才能介绍得准确、 生动、形象,这是我们动笔写作的前提。 4.课本中有一个图表,简要地提供了部分相关信息,对 你的介绍有一定的帮助。都是从哪些角度做了介绍? 预设: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 5.请你根据课本上的图表,加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先 来尝试着解决前面 5 个问题,看能不能回答得既准确又全面。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一下,进一步梳理自己的资料,补充其 他内容。 6.集体交流,完善信息。 (1)名称:大熊猫。 (2)别名: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 貊、猛豹、食铁兽。 (3)类别: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 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 (4)外形:体型肥硕,头圆尾短,头躯长 1.2~1.8 米, 尾长 10~12 厘米。体重 80~120 千克,最重可达 180 千克。 一般雄性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黑白相间 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 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快速爬 上高大的乔木。皮肤厚,最厚处可达 10 毫米。由于长期生 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多,致使其视觉极不 发达。 (5)食物:靠吃竹子为生,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 西箭竹等七种竹。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 但吃进的量极少。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爱饮水。 (6)生活习性: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 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每两次进食 的中间睡 2~4 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 都是它喜好的睡觉方式。非常灵活,能够把笨重的身体摆成 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是把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 住眼睛。最可爱的特点是胖嘟嘟的身体和内八字慢吞吞的行 走方式。有时候会爬树侦察情况。善于爬树,也爱嬉戏。性 情总是十分温顺,很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或人。 (7)分布地区: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 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生活在横跨川、陕、甘 3 省的 45 个县(市),其中 80% 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活动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 阶地等,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 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具有不惧寒湿,从 不冬眠的习性。 (8)保护价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红色名录》濒危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 录》Ⅰ级动物。 【设计意图:对于课本中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已有的 积累,并不能准确地回答。教师适当引导,需要搜集、借鉴 资料才能介绍得准确、生动、形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小 组内相互补充、完善信息。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从 八个方面引导学生整理出较全面、丰富的信息,为后面的习 作储备语言材料。】 三、巧妙取材,口头表达 1.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介绍大熊猫,原材料 必不可缺。可是,要介绍得能吸引人,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材 料就可以。你有什么好建议? 预设: (1)表达有序:名称——类别——外形——食物—— 生活习性——保护价值。 (2)表达有物:突出大熊猫的特点,抓住数字,具体 陈述。 (3)表达有异:可以以第一人称介绍,也可以以第三 人称介绍。 (4)表达有趣:语言风格可以清新、幽默,娓娓道来, 充分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唤起人们保护大熊猫的愿望。 举例: ①来看我的小朋友可多了,他们很喜欢逗我,我会向他 们吐舌头,示意他们“免礼”。 ②我知道自己有时候仗着“国宝”的身份有点任性,可 谁叫人类这么喜欢我呢?人类都该感谢我,是我让他们的生 活变得这么有趣。哈哈! 2.同桌互相倾听,取长补短。 3.指名上台介绍,全班交流,紧扣上述四个标准评价。 【设计意图:口头表达训练对于书面表达很有必要。从 表达有序、表达有物、表达有异、表达有趣四个方面训练学 生的口语表达,为避免介绍得机械枯燥,列举两个例子,让 学生学习用轻松愉悦的风格介绍,增强习作的趣味性。】 四、总结(略) 第二课时 一、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1.上节课,我们口头练习了介绍,同学们做到了表达有 序、表达有物、表达有异、表达有趣。这节课,我们进行习 作。 2.出示习作要求: (1)题目:《国宝大熊猫》。 (2)可分三段介绍。如果是第一人称,第一段可用问 候式,中间具体介绍,第三段进行简短交流。如果是第三人 称,第一段、第二段可将多个方面分两部分介绍,第三段表 达内心的感受。 (3)工整书写,语句通顺。 (4)每个自然段开头空两格。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生进行习作。 【设计意图:“课标”中对中年段习作有明确要求:乐 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 乐。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保护其习作的积极性很 重要,明确习作的要求也很关键。因此出示四条要求,使得 学生习作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二、自行朗读,修改习作 自行朗读,看有无不准确的内容或不全面的部分,进行 修改、补充。 【设计意图:朗读便于学生直观地发现表达中不通顺的 语句,进行修改。】 三、同桌互换,互评互改 【设计意图:同桌互评,是无拘无束地交流,便于学生 发现、指出对方的不足。】 四、全班鉴评,完善习作 1.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众生共同聆听,发现优 点和不足。 2.鉴评原则:紧扣四条表达要求和四条习作要求展开。 教师注意恰当引导,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调 整的不删减,避免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程式化作文。 3.选取适当时机,教师出示优秀习作片段,供学生赏析。 优秀片段: (1)大熊猫最喜欢吃大箭竹、华西箭竹等七种竹子。 我很好奇,竹子那么硬,大熊猫的牙齿不痛吗?虽然大熊猫 也具有吃肉的能力,但它们很少捕食动物、吃动物尸体,这 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 (2)别以为我们大熊猫除了吃就是睡,其实我们空闲 之余,还会去玩耍。有时候,我们会去小河边咕噜咕噜地喝 水,喝饱了,我们就跳到小河里玩“打水仗”。 我们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你们一定要好 好保护我们哦! (3)今天天气真好,我懒洋洋地趴在树下睡觉,可是 温度越来越高,不一会儿我就热得受不了了,要知道,我们 是非常怕热的。不行,我得赶紧爬到清清凉凉的水里去泡一 下澡。这时的我看到水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一屁股坐在 了水里,还溅起了不小的水花呢!哎,谁让我太热了呢!光 这样还不够,我还用爪子往身上泼水,好舒服呀!我几乎不 运动,不是这里趴趴,就是那里睡睡,整个动物园都成了我 的游乐场。 4.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在学生鉴评的基础上,补充优秀习作片段, 拓宽学生思路。】 五、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