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管理系统专业教学大纲.doc
唐山师范学院 本科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目 录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3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20 《C++程序设计》(上)课程教学大纲....................................................................27 《C++程序设计》(下)课程教学大纲....................................................................39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大纲......................................................................................45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60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7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9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99 《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大纲....................................................................................116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37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15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63 《ERP 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69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173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85 《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04 《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217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27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大纲............................................................................233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44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255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277 《网络数据库开发》课程教学大纲........................................................................289 《JQuery》课程教学大纲 ........................................................................................297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305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310 《Photoshop》课程教学大纲...................................................................................316 《密码学》课程教学大纲........................................................................................325 《模糊数学》课程教学大纲....................................................................................332 《支持向量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40 《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34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52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363 《图形与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371 《小波分析》课程教学大纲....................................................................................380 《Flash 动画制作》课程教学大纲.........................................................................38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习教学大纲................................................................40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教学大纲................................................................407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011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程 教学对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学分: 上册 80 学时,下册 80 学时 共 10 学分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朱艳伟 审 定 人: 王东华 编写时间: 20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它是学习其他理工专 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 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含傅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运用所 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和连续概念,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求法,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 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积分上限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用定积 分表达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二阶线 性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平面和直 线方程及其求法,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阶偏 导数的求法,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及其求法,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 概念,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两类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 格林公式,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几何级数和 P—级数的收敛性, 正项级数的比值判别法,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幂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 难点:极限的 ε—N、ε—δ 定义,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复合函数的导 数,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泰勒定 理,变上限函数的求导,用定积分求功、引力等,向量的向量积,利用平面、直 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求曲线 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三重积分 的计算方法,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交 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函数 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二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方程的解法。 4、考核方式 第一、二学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其成绩占总成绩的 80%,平时作业成绩 占总成绩的 2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讨论(习题)课 学时数 学时数 一 函数与极限 16 0 二 导数与微分 10 2 三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 10 2 四 不定积分 10 2 五 定积分 10 2 六 定积分的应用 4 0 七 微分方程 12 0 小计 第一学期结束课程(共 80 学时) 72 8 12 2 第二学期 八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九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4 2 十 重积分 14 2 十一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8 2 十二 无穷级数 12 2 小计 第二学期结束课程(共 80 学时) 70 10 142 18 总计 160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讲授 16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几种特性,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形。 2、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 3、掌握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 4、理解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或局部有界性) ,保号性。 5、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判别法、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与无 穷大的性质,并应用它们熟练地求极限。了解数列的柯西收敛准则。 6、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7、掌握连续、间断的概念。 8、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9、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本章重点 函数的概念,几个常用非初等函数的定义及图形,极限的概念,极限 的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连续函数的概念。 本章难点 极限的 N 、 定义,两个重要极限的应用,连续函数的概念。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集合、常量与变量 (一)集合 (二)常量与变量 二、函数概念 三、函数的几种特性 (一)函数的有界性 (二)函数的单调性 (三)函数的奇偶性 (四)函数的周期性 映射与函数 (1 学时) 四、反函数 五、初等函数 (一)、基本初等函数 (二)、复合函数 初等函数 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2 学时) 一、数列的极限 (一)数列极限的“ε-N”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二)数列极限的性质 1、唯一性 2、有界性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2 学时) 一、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概念: “ε-δ”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号性。 二、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一) 、函数极限概念:“ε-X”,定义。 第四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1 学时) 一、无穷小 二、无穷大 (一)无穷小与无穷大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极限运算法则(1 学时) 一、无穷小的运算法则与性质 二、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第六节 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2 学时) 一、函数极限存在判别准则 二、两个重要极限 lim x 0 sinx x 第七节 第八节 一、函数的连续性 1 =1, lim(1 )x e x x 无穷小的比较(2 学时)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2 学时) (一)函数的改变量 (二)函数连续的定义 二、函数的间断点及其分类 第九节 连续性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 学时) 一、连续函数的和、积及商的连续性 二、反函数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三、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十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2 学时) 一、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一)有界性 (二)最值性 (三)零点定理 (四)介值定理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讲授 10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与微分的几何意义及一阶导数、二阶 导数的物理意义。 2、牢固掌握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和导数与微分的运算法则。 3、了解一阶微分的形式不变性。 4、掌握高阶导数的求法。 5、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 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 求法。 本章难点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高阶导数。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2 学时) 一、导数的概念 (一)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 (二) 、导数的基本公式 (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第二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2 学时)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二、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三、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 高阶导数(1 学时) 第四节 隐函数的导数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3 学时) 一、隐函数的导数 二、对数求导法 三、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2 学时) 一、微分概念 (一)微分的定义 (二)可导与可微的关系 (三)微分的几何意义 二、微分公式和运算法则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讲授 10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值定理的内容,会用中值定理研究一些恒等式与不等式,判断某 些方程根的存在性。 2、掌握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的方法。 3、理解函数的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掌握其简单应用。 4、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拐点及其判定方法。 5、掌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能利用导数处理应用题中的最大、最小、最省 等实际问题。 6、了解求曲线的渐近线与函数作图的步骤。 7、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求曲线在某点的曲率和曲率半径。 本章重点 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罗比达法则,函数的极值概念,用导数判 断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凹凸性和拐点的方法。 本章难点 中值定理的应用,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讲授内容 第一节、微分中值定理(2 学时) 一、中值定理 (一)洛尔定理 (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其推论 (三)柯西中值定理 0 一、 型不定式 0 二、 第二节、洛必达法则(2 学时) 型不定式 三、其它型不定式 第三节、泰勒公式(2 学时) 一、泰勒公式 二、麦克劳林公式 第四节、函数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2 学时) 一、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二、曲线的凹凸性定义 三、判别曲线的凹凸性的定理 第五节、函数的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2 学时) 一、极值的定义 二、极值的必要条件 三、极值的充分条件 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 五、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 第四章 不定积分(讲授 10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 2、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掌握有理函数和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方法。 4、了解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方法。 本章重点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本章难点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不定积分,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 定积分。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学时) 一、不定积分概念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积分曲线) 二、基本积分公式 三、不定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4 学时) 一、第一换元积分法(凑微分法) 二、第二换元法 第三节 第四节 分部积分法(2 学时) 有理函数的积分(2 学时) 一、可化有理真分式为部分分式 二、最简真分式的不定积分 第五章 定积分(讲授 10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 2、了解某些可积函数类。 3、掌握定积分的性质、积分上限函数的性质。 4、牢固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本章重点 定积分的概念,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牛--莱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本章难点 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学时) 一、定积分的概念 (一)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二)定积分的定义 (三)可积函数类 二、定积分的性质 三、积分中值定理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2 学时) 一、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二、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第三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4 学时)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反常积分(2 学时) 一、无穷限的广义积分 二、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定积分在几何方面及在物理上的某些应用。 2、掌握“元素法”在定积分中的应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运用元素法,建立数学模型,将所求量表示成定积分的方法。 本章难点 元素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定积分的元素法(1 学时) 一、定积分的元素法 第二节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3 学时) 一、直角坐标情形 二、极坐标情形 三、旋转体的体积 四、曲线的弧长 第七章 微分方程(讲授 12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微分方程中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阶、解、通解、特解、初始条 件。 2、掌握可分离变量,一阶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二阶线性常系数 齐次和某些非齐次方程的解法。 3、掌握贝努里方程及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4.了解一阶及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定理,掌握 n 阶常系数线性微分 方程的解法。 本章重点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微 分方程。 本章难点 二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及可降阶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1 学时) 一、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阶、解、通解、特解、初始条件 第二节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1 学时) 一、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第三节 齐次方程(2 学时) 一、齐次方程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2 学时) 一、线性方程 第五节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2 学时) 一、 y f (x) 型的微分方程 二、 y f (x, y) 型的微分方程 三、 y f ( y, y) 型的微分方程 第六节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1 学时) 一、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第七节 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2 学时) 一、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二、 n 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第八节 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1 学时)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讲授 12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会求空间两点的距离。 2、理解向量概念,掌握向量的各种运算及其规律。 3、掌握利用向量的坐标进行计算的方法。 4、掌握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及两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5、掌握平面的点法式和一般式方程。 6、掌握直线的对称式和一般式方程。 7、了解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的夹角公式,了解点到平面 的距离公式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8、掌握常见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图形特点。 本章重点 向量的运算,空间的平面、直线,常见二次曲面 本章难点 向量积,空间直线一般式化对称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2 学时) 一、向量概念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四、利用坐标做向量的线性运算 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第二节 数量积 向量积(2 学时)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节 曲面及其方程(2 学时) 一、曲面方程的概念 二、旋转曲面 三、柱面 第四节 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2 学时) 第五节 平面及其方程 (2 学时) 第六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2 学时)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三、两直线的夹角 四、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讲授 14 学时,习题课 2 学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三元函数的定义域,理解二元函 数极限及连续的概念。 2、掌握偏导数、全微分、高阶偏导数的概念及其求法,了解偏导数的几何 意义,掌握全微分、偏导数、连续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 应用。 3、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隐函数的导数或偏导数。 4、掌握求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方程的方法。 5、了解方向导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6、了解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某些简单的极值与最值问 题的求法。 本章重点 多元函数概念,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偏导数的计算,多元函数的极 值和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本章难点 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隐函数的偏导数,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 数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区域 二、多元函数的概念 三、多元函数的极限 四、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多元函数的概念(2 学时) 第二节 偏导数(2 学时) 一、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 二、高阶偏导数 第三节 全微(2 学时) 一、全微分的定义 (一)、偏导数与可微的关系 (二)、全微分的计算 第四节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 学时) 第五节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2 学时) 一、一个方程的情形 二、方程组的情形 第六节 微分法的在几何上的应用(2 学时) 一、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 二、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第八节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2 学时) 一、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 二、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十章 重积分(讲授 14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和几何意义,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及物理意 义。 2、掌握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3、掌握求某些曲面的面积、物体的质量、重心、转动惯量的方法。 本章重点 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 标)。 本章难点 三重积分的计算。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二重积分概念 二、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学时) 第二节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6 学时) 一、在直角坐标下计算二重积分 二、在极坐标下计算二重积分 第三节三重积分(4 学时) 一、三重积分的概念 二、在直角坐标系下计算三重积分 第四节、重积分的应用(2 学时) 一、曲面的面积 二、平面薄片的重心 三、平面薄片的转动惯量 第十一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讲授 18 学时,习题课 2 学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类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概念。 2、了解两类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性质。 3、掌握格林公式、高斯公式的内容和某些应用,了解斯托克斯公式的某些 应用。 4、掌握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几个充要条件。 5、掌握计算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方法。 本章重点 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及计算,格林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 充要条件。 本章难点 第二型曲线积分与第二型曲面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 式,斯托克斯公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2 学时) 一、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概念 二、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计算 第二节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4 学时) 一、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 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4 学时) 一、格林公式 二、平面曲线积分与路线无关的条件 第四节 对面积的曲面积分(4 学时) 一、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计算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3 学时) 一、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 第六节 高斯公式 (1 学时) 一、高斯公式 第十二章 无穷级数(讲授 12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等概念,收敛级数的性 质。 2、掌握正项级数与任意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 3、理解函数项级数、和函数、幂级数、收敛域等概念,了解和函数的分析 性质。 4、掌握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某些幂级数的收敛域的方法。 5、掌握将某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方法。 6、理解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与函数的傅立叶级数概念。 7、理解傅立叶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 8、掌握将某些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的方法。 本章重点 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值判别法,幂级数的收敛 区间,泰勒级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函数的傅里叶级数,正弦级数和余弦级 数。 本章难点 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用间接法展函数为泰勒级数,将函数展开为 傅里叶级数。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常数项数级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时) 一、常数项数级数的概念 二、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常数项数级数的审敛法(4 学时) 三、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 四、交错级数及其审敛法 五、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第三节 幂级数(4 学时) 一、函数项级数的概念 二、幂级数及其收敛性 三、幂级数的运算 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2 学时) 一、泰勒级数 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教学参考书: [1]四川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2]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六版)学习指导。 [3]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年。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021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学分: 42 学时 2.5 学分 所需先修课: 高中数学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乔雪芬 审 定 人: 王朝霞 编写时间: 2014 年 5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是在生 产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数值计算的基础和有力的工具, 广泛应用于工程 技术、物理、经济及其他领域. 2、教学目的要求 线性代数是一门基础数学课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知 识及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线性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训练逻 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为相关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列式,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的解.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的形式闭卷,总分为 100 分,成绩的合成平时占 20 分, 期末占 80 分. 5、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包括如下环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辅导、习题课、课外 作业.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讲授课 讨论(习题)课 学时数 学时数 行列式(10 学时) 9 1 二 矩阵及其运算(11 学时) 9 2 三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10 学时) 8 2 四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1 学时) 9 2 总计 42 35 7 章次 教学内容 一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行列式(10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2、了解排列、逆序的概念,会求一个排列的逆序数; 3、掌握 n 阶行列式的概念,会利用 n 阶行列式的概念计算特殊类型的 n 阶行 列式;会确定行列式的某一项的符号. 4、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和按行(列)展开定理计 算行列式. 5、掌握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法则的运用. 本章重点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的对角线法则, n 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行列 式按行(列)展开, 克拉默法则的运用. 本章难点 n 阶行列式的概念与计算,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1 学时) 一、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 第二节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1 学时) 一、排列、逆序数的定义 (一) 排列逆序数的求法 第三节 n 阶行列式的定义(1 学时) 一、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一)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二)利用 n 阶行列式的概念计算特殊类型的 n 阶行列式 第四节 对换(1 学时) 一、对换的定义 第五节 n 阶行列式的性质(3 学时) 一、行列式的六个主要性质 二、利用行列式的主要性质计算 n 阶行列式 第六节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2 学时) 一、余子式、代数余子式的定义 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与应用 第七节 克拉默法则(1 学时) 一、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法则的运用 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11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矩阵的概念及所产生的背景.掌握一些特殊矩阵及其性质,如零矩阵、 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等; 2、掌握矩阵的基本运算及其运算规则,如矩阵加法、乘法运算、矩阵相乘 运算等; 3、掌握逆矩阵及伴随矩阵概念,掌握逆矩阵性质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 件; 4、了解矩阵的分块运算. 本章重点 矩阵的概念与运算,可逆矩阵的概念与性质,求逆矩阵的方法. 本章难点 求逆矩阵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矩阵的概念 (一) m n 矩阵, n 阶矩阵 矩阵(2 学时) (二)实矩阵,复矩阵 (三)同型矩阵 (四)零矩阵 (五) n 维行向量, n 维列向量 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3 学时) 一、矩阵的加法与数乘 (一)相等矩阵,矩阵的加法和减法,数与矩阵的乘法 (二)矩阵的线性运算 二、矩阵的乘积 (一)矩阵的乘法定义 (二)矩阵乘法的性质 (三)单位矩阵 (四) n 阶矩阵的方幂与多项式 三、 n 阶矩阵的乘积的行列式 第三节 逆矩阵(4 学时) 一、可逆矩阵 (一)可逆矩阵与逆矩阵定义 (二)逆矩阵的唯一性 (三)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伴随矩阵 第四节 矩阵分块法(2 学时) 一、分块矩阵的定义 二、分块矩阵运算 (一)分块矩阵的加法 (二)数与分块矩阵的乘法 (三)分块矩阵的转置 (四)分块矩阵的乘法 (五)准对角矩阵及其简单性质 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10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有解时会求全部解; 2、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3、掌握用初等变换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的方法; 4、掌握用初等变换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的方法; 5、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 6、掌握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 本章重点 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的求法,线性方程组解的求法 本章难点 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与求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2 学时) 一、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定义 (一)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把矩阵化成行阶梯形、行最简形及标准形 第二节 初等矩阵(2 学时) 一、初等矩阵 (一)初等矩阵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方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可逆矩阵分解成初等矩阵乘积定理 二、初等行变换方法的运用 (一)用初等行变换的方法求解矩阵方程 (二)用初等行变换的方法求逆矩阵 第三节 矩阵的秩(3 学时) 一、矩阵的秩 (一)矩阵的子式与秩 (二)矩阵乘积的秩 (三)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的解(3 学时) 一、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一)有非零解的条件 (二)系数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一)无解、有惟一解以及有无限个解的条件 (二)增广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1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组合及线性表示;向量组等价; 2、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掌握其证明方法; 3、掌握向量组的最大线性无关组及秩的概念,弄清其与矩阵秩的关系; 4、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本章重点 向量组的线性组合,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秩; 本章难点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3 学时) 一、向量组的线性组合 (一)一个向量由向量组线性表示的充要条件 (二)一个向量组能由另一向量组线性表示的充要条件 (三)两个向量组等价的另充要条件 第二节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2 学时) 一、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一)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及证明方法 (二)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 二、向量组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节 向量组的秩(3 学时) 一、向量组的秩 (一)向量组的最大线性无关的概念 (二)向量组的最大线性无关组的求法 (三)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 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3 学时) 一、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一)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及系数矩阵的秩与全体解向量 的秩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基础解系的求法; (三)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通解的结构;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 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 年。 参考书: [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前代数小组编,高等代数(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张禾瑞、郝鈵新等编,高等代数(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C++程序设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11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 学时学分: 64 学时 (32 理论+32 上机)3 学分 所需先修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冯玉芬 审 定 人: 詹胜 编写时间: 2013 年 04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C++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应用范围非常广。它与 C 语言兼容,既支持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又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 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从现实世界的问题空间到 计算机空间的直接映射,使所设计的系统能更加准确地模拟现实世界;同时面向 对象的系统从程序的结构、运行机制上保证了程序的安全性,灵活性;大大提高 了程序代码的重用性,易维护性和易扩展性。根据专业的特点本课程并不涵盖 C++语言的全部内容,主要介绍 C++最基本的概念、语法规则和编程方法。本课 程共分 11 章,三部分,第一部分有:第 1 章 C++语言概述,第 2 章 变量和常量, 第 3 章 运算符和表达式,第 4 章 语句和预处理 第 5 章 函数和存储类,第 6 章 指针和引用 第 7 章 结构和联合 第 2 部分有:第 8 章类与简单对象,第 9 章 类 和复杂对象;第三部分有:第 10 继承性与派生类,第 11 章多态性和虚函数, 第 12 章 C++语言的 I/O 流库。前 5 章是本课程讲授的内容;第 6 章到第 9 章为 下学期开设课程《C++程序设计》(下)。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数学与信息 科学系的信息与计算学专业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应该掌 握的基本编程语言,是两个专业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后继课程的基 础,是学生以后程序开发所必备的基本功。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又要勤 于动手操作,熟练上机调试过程和运行程序。 2、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课。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课程详尽地讲 述 C++语言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其内容包括类、对象、派生类、继承、多态性、 虚函数、模板、流类库、等;从而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 特点和风格,类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与程序的安全性、结构性和灵活多样 性之间的关系,达到掌握其设计方法和编程基础的目的,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类型(数组、指针、结构体、共用体类型的定义和使用);控制 语句结构化程序设计三种结构(顺序,分支和循环结构);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类和对象(类和对象的定义、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类的静态成员和友元) 难点: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类与对象、静态成员和友元。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是闭卷,总成绩=平时×20%+期末×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学时数 上机学时数 1 C++语言概述 2 2 2 变量和常量 2 2 3 运算符和表达式 4 4 4 语句和预处理 8 8 5 函数和存储类 6 6 6 指针和引用 6 6 7 结构和联合 4 4 32 32 64 学时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1章 C++语言概述(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有关概念,了解面向对象的由来,初步认识 C++语言, 了解编程语言的发展史,掌握 C++语言的编程特点,熟悉 C++语言的词法和语法 规则以及使用 Visual C++6.0 来编译和运行 C++代码。 本章重点 C++语言的框架;main()函数;掌握 C++程序的组成;用 Visual C++ 6.0 编写、 编译、执行一个 C++程序 本章难点 用 Visual C++ 6.0 编写、编译、执行一个 C++程序 教学内容 (1.1-1.5 共 2 学时,上机共 2 学时) 1.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有关概念 1.2 C++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及补充内容信息的表示与储存 1.3 C++的语法及词法规则 1.4 C++程序结构的特点 1.5 C++程序的实现 思考题 1.面向对象语言最早在什么年代出现的?它所提出的对象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面向对象方法? 3.类类型和 C 语言中的结构体类型有何异同? 4.如何理解对象、类和继承三个概念 5.C++语言具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哪些主要特征?如何理解 C++语 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6.C++语言和 C 语言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 C 语言是 C++语言的一个子集? 7.C++语言和 C 语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8.C++语言的词法中有哪些单词?它们各自的规则是什么? 9.C++程序在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0.C++程序中标准输入输出语句的格式如何? 11.C++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包含哪些内容? 12.C++程序的书写格式有哪些特点?对大括号的书写格式有哪些规定? 13.C++程序将如何实现?C++源程序的编译过程包含了哪些内容? 14.C++程序在编译中会出现哪两类错误?这两类错误在本质上有什么区 别? 15.如何使用 Visual C++ 6.0 版本编译一个 C++源程序? 第2章 变量和常量(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主要讲解各种常量、变量的声明、赋值及转换,给变量赋值和赋初值有什么区别。 本章重点 变量与常量的定义格式,不同进制常量的表示方法。变量与常量,整型、实型、 字符型数据;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的定义和使 用,字符数组;指针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的运算,用指针操作数组;引用的定 义和引用的初始化;运算符的种类、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表达式的种类;表 达式中数据类型的转换;本章难点 数组的初始化,数组的赋值,字符数组的特点,字符数组的赋值与访问; 2.1 基本数据类型 2.2 常量和变量 2.2.1 常量 2.2.2 变量 2.3 数组 2.3.1 数组的定义 2.3.2 数组的赋值 2.3.3 字符数组 2.4 枚举 2.4.1 枚举类型和枚举变量 2.4.2 枚举变量的值 思考题 1.C++语言有哪些基本数据类型?用于数据类型的修饰符有哪些? 2.常量有哪些种类?表示常量的前缀和后缀各有哪些?它们的含义是什 么? 3.字符常量和字符串常量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4.字符的转义序列表示法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作用? 5.什么是符号常量?C++语言中的符号常量如何表示? 6.命名变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 C++中,变量名的大小写是否相同? 7.变量类型有什么用?怎样给变量定义类型? 8.变量具有两个有用的值,这句话对吗? 9.什么是数组?如何定义数组? 10.什么是数组元素?它们在内存中是如何存放的?数组元素的下标是从 0 开始的还是从 1 开始的? 11.如何给一个数组赋初始值? 12.字符串和字符数组是不是一回事? 13.什么是枚举类型?对枚举类型变量的值有何规定? 14.什么是枚举符?枚举符是一个常量,其值如何规定的? 第3章 运算符和表达式(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主要讲解 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要求掌握算术运算符和各种表达式。 本章重点 运算符的种类、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表达式的种类;表达式中数据类型的 转换; 本章难点 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表达式中数据类型的转换 教学内容 (3.1-- 3.2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3.3-- 3.5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3.1 运算符的种类及其功能 3.1.1 算数运算符 3.1.2 关系运算符 3.1.3 逻辑运算符 3.1.4 位操作运算符 3.1.5 赋值运算符 3.1.6 其他运算符 3.2 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3.2.1 运算符的优先级 3.2.2 预算法的结合性 3.3 表达式 3.3.1 表达式的种类 3.3.2 表达式的值和类型 3.4 类型转换 3.4.1 保值隐式转换 3.5 强制转换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目运算、双目运算和三目运算在使用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逻辑运算符与逻辑位运算符有何不同? 3.有哪些运算符具有副作用?其副作用指的是什么? 4.位操作运算符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5. 三目运算符的功能是什么?使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6.C++语言中的运算符如何记忆? 7.C++语言中,运算符的结合性有几种?如何记忆? 8.什么是表达式?C++语言中有哪些常用的表达式? 9.表达式的值如何计算,表达式的类型又如何确定? 10.书写表达式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1.逻辑表达式中计算值有何特点? 12.类型高低是什么意思?类型高低是如何规定的? 13.C++语言中,对数据类型转换有哪些规定? 第4章 语句和预处理(讲授 8 学时,上机 8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预处理命令的功能,掌握 C++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熟练掌握关系、逻 辑表达式、掌握 if 、switch 控制语句,循环控制语句等等 本章重点 C++程序设计语言的三种结构;条件控制语句 if;分支控制语句 switch;循环控 制语句 for、while、do while;转向语句 break、continue 语句 本章难点 分支控制语句 switch;循环控制语句 for、while、do while;转向语句 break、 continue 语句 教学内容 (4.1-4.2 共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4.3 2 学时, 上机 2 学时, 4.4 2 学时, 上机 4 学时, 4.5 2 学时 ) 4.1 表达式语句和复合语句 4.1.1 表达式语句和空语句 4.1.2 复合语句和分程序 4.2 选择语句 4.2.1 条件语句 4.2.2 开关语句 4.3 循环语句 4.3.1 while 循环语句 4.3.2 do-while 循环语句 4.3.3 for 循环语句 4.4 转向语句 4.4.1 goto 语句 4.4.2 break 语句 4.4.3 continue 语句 4.5 预处理功能 4.5.1 宏定义命令 4.5.2 文件包含命令 4.5.3 条件编译命令 思考题 1.C++语言提供了哪些预处理命令? 2.文件包含命令的功能是什么?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4.宏定义命令有何用处?简单宏定义和带参数的宏定义有何不同? 5.使用宏定义和使用 const 定义符号常量一样吗? 6.使用宏定义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7.用带参数的宏定义宏体时,为什么要注意括号的使用? 8.C++提供哪些语句? 9.什么是表达式语句?它与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0.什么是空语句,它有什么用处? 11.什么是复合语句?什么是分程序? 12.条件语句的格式如何?if 语句中对 else 子句有何规定? 14.开关语句中,case 子句的条件有何特点? 15.C++语言提供哪些循环语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可以相互代替吗? 可以互相嵌套吗? 16.while 循环语句与 do-while 循环语句有何区别? 17.for 循环语句有何特点? 18.goto 语句在 C++中受到哪些限制?语句标号的作用范围是什么? 19.break 语句在循环语句中有什么作用? 20.continue 语句的功能是什么? 第5章 教学目标: 函数和存储类(讲授 6 学时,上机 6 学时) C++程序是函数的集合,本章讲函数的声明方法和函数定义格式,函数的参数传 递方式和函数的返回值,内联函数的定义,重载函数的原则,递归函数的定义和 函数的嵌套调用等重要内容,还讲了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和函数的生存期,提高 对变量和函数使用的灵活性。 本章重点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参数的传递,值传递、地址传递和引用传递之间的区 别,函数的缺省参数,内联函数,重载函数,嵌套调用和递归函数,变量的作用 域的种类。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区别 本章难点 参数的传递,递归函数,内联函数,重载函数,作用域和可见性 教学内容 (5.1-5.3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5.4-5.6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5.7-5.8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5.1 函数的定义和说明 5.1.1 函数的定义格式 5.1.2 函数的说明方法 5.2 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5.2.1 函数参数的求值顺序 5.2.2 设置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5.2.3 函数的返回值 5.3 函数的调用方式 5.3.1 函数的传值调用 5.3.2 函数的引用调用 5.4 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5.4.1 函数的嵌套调用 5.4.2 函数的递归调用 5.5 内联函数和函数重载 5.5.1 内联函数 5.5.2 重载函数 5.6 作用域的种类 5.6.1 作用域规则 5.6.2 作用域种类 5.6.3 关于重定义标识符的作用域规定 5.7 变量的存储类 5.7.1 自动变量和寄存器变量 5.7.2 外部类变量 5.7.3 静态类变量 5.8 函数的存储类 5.8.1 内部函数 5.8.2 外部函数 思考题 1.在 c++语言中,函数定义的格式如何?为什么说函数定义是更高级的抽象? 2.什么是函数的说明?说明函数和定义函数有什么区别?是否必须进行函 数的说明? 3.什么是函数的值和函数的类型?函数的返回值如何实现?是否所有的函数 都有返回值? 4.函数的值传调用与函数的传地址调用各自有何特点?它们是怎样实现 的? 5. 函数的传地址调用和函数的引用调用各自有何特点?为什么在 C++ 语言编程中常用引用调用? 6. 在什么情况下,由于编译系统的不同会引起在参数计算顺序方面的 二义性? 7. 设置函数参数的默认值有何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要注意的事 8.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和数组元素作为函数参数相同吗? 9. 什么是内联函数?为什么要引入内联函数?使用内联函数应该注意 情? 什么? 10.什么是函数重载?实现函数重载的原则是什么? 11.嵌套调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2.C++语言中是否可以用递归调用?递归调用有什么特点? 14.关于重新定义标识符的作用域规定是什么?什么是可见?什么是不可见? 15.什么是局部变量?什么是全局变量? 16.什么是自动存储类变量?什么是寄存器存储类变量? 17.什么是静态存储类变量?内部静态存储类和外部静态存储类变量有何 区别? 18.什么是外部存储类变量?它的定义和说明是一回事吗? 19.什么是外部函数?什么是内部函数? 20.在 C++语言中如何使用系统函数? 21.什么是模板?通常模板有哪两种形式? 22.如何定义函数模板?函数模板和模板函数有何不同? 23.模板函数与重载函数有何区别? 24.模板函数的类型适应范围如何确定? 25.函数模板的模板参数与模板函数的参数有何不同? 第6章 指针和引用(讲授 6 学时,上机 6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指针的定义和初始化 ;指针的运算;用指针操作数组,指针作函数的参数 和指针函数的区别。 本章重点 用指针来访问变量,用指针来访问数组元素。指针作函数的形式参数的时候,实 参用地址。 教学内容 (6.1-6.2.2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6.2.3-6.3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6.4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 6.1 指针 6.1.1 指针的概念 6.1.2 指针的格式 6.1.3 指针的赋值 6.1.4 指针的运算 6.2 指针与数组 6.2.1 数组名是一个指针常量 6.2.2 数组元素的指针表示 6.2.3 字符数组、字符指针和字符串处理函数 6.2.4 执行数组的指针和指针数组 6.3 指针与函数 6.3.1 指针用作函数参数 6.3.2 指向函数的指针和指针函数 6.4 引用 6.4.1 引用的概念 6.4.2 引用的应用 思考题 1.什么是指针?它的值和类型是如何规定的? 2.各类指针类型是如何定义的? 3.如何给不同类型的指针赋值和赋初始值? 4.指针有哪些运算?为什么说“指针运算实际上是地址运算,但指针运算 又不同于地址运算”? 5.如何用指针表示一维数组、二维和三维数组的元素的值和地址值 6.什么是引用,它与指针有什么区别? 第7章 结构和联合(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类型定义 typedef 的使用;掌握结构体类型的定义,使用结构体类型定义 和初始化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结构体指针及其操作。 本章重点 掌握结构体的定义,结构体变量的定义,结构体变量的赋值及使用,掌握如 何定义结构体的指针,如何通过指针来访问结构体成员,掌握联合体的概念,掌 握联合体和结构体直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章难点 掌握如何定义结构体的指针,如何通过指针来访问结构体成员, 教学内容 (7.1--7.2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7.3—7.4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7.1 结构 7.1.1 结构与结构变量的定义 7.1.2 结构变量的成员表示 7.1.3 结构变量的赋值 7.1.4 结构变量的运算 7.2 结构与数组 7.2.1 数组作为结构成员 7.2.2 结构变量作为数组的元素 7.3 结构与函数 7.3.1 结构变量和指向结构变量的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7.3.2 结构变量和指向结构变量的指针作为函数返回值 7.4 联合 7.4.1 联合的概念 7.4.2 联合的应用 思考题 1.什么是类型定义?为什么要类型定义?如何进行类型定义? 2.什么是结构类型?它与数组有何不同? 3.如何定义结构类型,如何定义结构变量? 4.结构变量的成员如何表示?如何给结构变量赋值和初始化? 5.结构变量在程序中有哪些应用? 6.什么是联合类型?联合类型和结构类型有何不同?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吕凤翥著, 《C++语言程序设计》(第 3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 月 参考书: (1)谭浩强 著,C 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王超主编,C++程序设计,地址出版社,2006 (3)钱能 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 (4)邵维忠,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清华大学出版,1998 (5)Bruce Eckel 著,刘宗田等译,C++编程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 Stanley B. Lippman 著,李师贤,蒋爱军等译 《C++ Primer》中文版, 第 4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 3 月 《C++程序设计》(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21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 信息计算科学和信息管理学专业 学时学分: 48 学时 (32 讲授+16 上机) 2.5 学分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冯玉芬 审 定 人: 詹胜 编写时间: 2015 年 1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C++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应用范围非常广。它与 C 语言兼容,既支持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又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 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从现实世界的问题空间到 计算机空间的直接映射,使所设计的系统能更加准确地模拟现实世界;同时面向 对象的系统从程序的结构、运行机制上保证了程序的安全性,灵活性;大大提高 了程序代码的重用性,易维护性和易扩展性。根据专业的特点本课程并不涵盖 C++语言的全部内容,主要介绍 C++最基本的概念、语法规则和编程方法。本课 程共分 3 章,分别是:简单对象,复杂对象,继承性与派生类。该门课程的实践 性很强,是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的三个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编程语言,是信 息与计算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后继课程的基 础,也是学生以后参与专业领域算法设计和程序开发所必备的基本功。同时也是 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还要上机调试运行。 2、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课。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详尽地讲述 C++ 语言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其内容包括类、对象、派生类、继承、多态性、虚函 数、模板、流类库、等;从而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和风格,类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与程序的安全性、结构性和灵活多样性之 间的关系,达到掌握其设计方法和编程基础的目的,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部分:类与对象、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静态成员和友元、运算符重载、 继承性与派生类、多态性与虚函数、流和文件。 难点:类与对象、静态成员和友元、运算符重载、继承性与派生类、虚函数 与多态性。 4、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C++程序设计(上) 信息技术基础 后续课: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5、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 C++语言的词 法和语法规则,数据类型,包括数组,指针,结构体和联合体,三种结构的语句, 面向对象理论,使学生建立扎实的面向对象观念,分析相关的程序实例。由于这 门课程包含大量的程序代码,因此上课应该在多媒体教室或机房进行,同时也要 准备适合演示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适应这门课的学习。 6、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总成绩=平时×20%+期末×80%。 7、指定教材 吕凤翥 著,C++语言程序设计(第 3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 月 8、教学参考书 (1)谭浩强 著,C 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王超主编,C++程序设计,地址出版社,2006 (3)钱能 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 (4)邵维忠,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清华大学出版,1998 (5)Bruce Eckel 著,刘宗田等译,C++编程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课程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上机操作、网络课堂辅导答疑、布 置作业、讨论 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章次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学时数 上机学时数 8 简单对象 12 6 9 复杂对象 10 6 10 继承性和派生类 10 4 32 16 总计 二、教学内容 第8章 简单对象(讲授 12 学时 上机 6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类的基本概念和类的简单操作,掌握对象的概念和对象的初始化,掌握 成员函数的特性、掌握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成员函数的使用,友元函数和友元类 的添加。 本章重点 什么是类,类与对象的关系,对象成员的表示方法,类与结构体的区别,构 造函数,析构函数和复制构造函数,类的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成员函数, 类的 友元函数和友元类。 本章难点 类与对象的关系,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复制构造函数,静态成员和友元 讲授内容 (8.1-8.2 2 学时,8.3 2 学时,上机共 2 学时,8.4-8.5 共 2 学时,上机共 2 学时,8.6+习题 共 2 学时,,8.7 共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8.8+习题 8.1 类的定义 8.1.1 什么是类? 8.1.2 类的定义格式 8.1.3 类定义中的注意事项 8.2 对象的定义和成员表示 8.2.1 对象的定义格式 8.2.2 对象成员的表示 8.3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8.3.1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特点与功能 8.3.2 拷贝构造函数和默认构造函数 8.3.3 拷贝构造函数的其他用途 8.4 成员函数的特性 8.4.1 内联函数和外联函数 8.4.2 成员函数的重载 8.4.3 成员函数可以设置参数的默认值 8.5 静态成员 5.5.1 静态数据成员 5.5.2 静态成员函数 共 2 学时) 8.6 常成员 8.6.1 常数据成员 8.6.2 常成员函数 8.7 指向成员的指针 8.7.1 指向数据成员的指针 8.7.2 指向成员函数的指针 8.8 友元函数和友元类 8.8.1 友元函数 8.8.2 友元类 第9章 复杂对象(讲授 10 学时 上机 6 学时) 教学目标: 本章掌握对象指针和对象的引用,对象数组和对象指针数组,常成员函数和 常数据成员,掌握 new 和 delete 运算符的使用 本章重点 new 和 delete 运算符号 对象指针和对象的引用,对象数组和对象指针数组,常成员函数和常数据成 员 本章难点 对象指针和对象的引用,对象数组和对象指针数组 讲授内容 (9.1 9.2 2 学时 上机 2 学时,9.2 9.4 2 学时, 9.5-9.6 9.1 对象指针和对象引用 共 2 学时 上机 2 学时) 9.1.1 指向对象的指针和对象引用 9.1.2 this 指针 9.2 对象数组和对象指针数组 9.2.1 对象数组 9.2.2 指向对象数组的指针 9.2.3 对象指针数组 9.3 一般常量和常对象 9.3.1 一般常量 9.3.2 9.4 对象常量 子对象和堆对象 2 学时 上机 2 学时,9.3 2 学时 , 9.4.1 子对象 9.4.2 堆对象 9.5 类型转换 9.5.1 类型的隐式转换 9.5.2 构造函数具有类型转换功能 9.5.3 类型转换函数 9.6 类的作用域和对象的生存期 9.6.1 类作用域 9.6.2 对象的生存期 9.6.6 局部类和嵌套类 第 10 章 继承性和派生类(讲授 10 学时 上机 6 学时)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什么是继承、如何从已有的类中派生出新类。要求掌握三种继 承方式下基类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掌握继承中基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 数调用顺序和构造函数参数的调用方法。掌握多继承的概念,引入虚基类的意义 和说明虚基类的方法。 本章重点 派生类的定义,派生类的三种继承方式,单继承和多继承中派生类的构造函 数和析构函数的实现,含有虚基类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本章难点 派生类的定义,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单继承和多继承的关系,;含有虚基 类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讲授内容 (10.1 2 学时,10.2 +习题 2 学时,上机 2 学时,10.3 2 学时 上机 2 学 时 ,10.4 10.1 2 学时 上机 2 学时,10.5+习题 基类和派生类 7.1.1 派生类的定义 10.1.2 派生类的三种继承方式 10.1.3 基类和派生类的关系 10.2 单继承 10.2.1 派生类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 2 学时) 10.2.2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10.2.3 子类型和赋值兼容规则 10.3 多继承 10.3.1 多继承的概念 10.3.2 多继承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10.3.3 多继承的二义性 10.4 虚基类 10.4.1 虚基类的概念 10.4.2 虚基类及其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7.5 应用实例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140 课程性质: 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 信计,信管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 所需先修课 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 编写单位: 数信系 编 写 人: 杨云飞 审 定 人: 董永权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大量随机现象规律的数学学科,它广泛 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军事和工农业生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信系信息管理与信计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是继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之后的又一门基础理论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使学 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 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方面提 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学目的要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基础学科,力求在理论上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讲 授过程中,做到讲细讲透。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要力求体 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突出该科与实际联系这一特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一学 期课,每周 4 学时,共 64 学时,并适当安排一些习题课。每次课后都要布置一定 量的习题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古典概型的计算、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 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贝努里概型,随机变量的定义、离散型 随机变量与分布列、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及其性质、多维 随机变量的定义、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一维、二维随机变量及随机变量函数的 数字特征、期望和方差的性质,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及其概率意义、中心极 限定理的应用。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计算,矩估计法(一阶、二阶)与极 大似然估计法,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单个正态总体的均 值的假设检验法(Z 检验,t检验),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法( 2 检 验)。 教学难点:大数定律和隶美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独立同分布)的应 用,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分布及计算。矩估计法(一阶、二阶)与极大似 然估计法,假设检验法。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 时成绩(含作业、出勤、平时测验和期中考试)占 2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方式进行,占 80%,考试时间 120 分钟。命题的难易程度应该适中,试卷中不同 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应为:容易占 30%,较易占 30%,较难占 30%,难占 1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习题课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8 2 第二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 2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 8 2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6 2 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2 2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2 2 第七章 参数估计 6 2 第八章 假设检验 8 2 48 16 小计 总计 64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事件与概率(10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随机试验的概念。 2、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事件的运算与关系,掌握它们的集合表示法。 3、理解频率和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性质、加法公式和对立事件的概率 计算公式。 4、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5、理解条件概率概念,掌握乘法公式。 6、掌握全概率公式,Bayes 公式。 7、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掌握相互独立事件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 8、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会作基本的计算。 本章重点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2、古典概型及其计算公式。。 3、加法公式,乘法公式。 4、事件的独立性。 5、全概率公式,Bayes 公式。 本章难点 1、事件表示为基本事件的运算。 2、古典概型中的计数问题。 3、全概率公式,Bayes 公式适用情境的判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试验 一、随机现象 二、随机试验 第二节 一、样本空间 二、随机事件 (一)随机事件 (二)基本事件 (三)必然事件 (四)不可能事件 (五)一事件发生 三、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一)事件的关系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1、包含 2、相等 3、互不相容 (二)事件的运算 1、和 2、差 3、积 4、相互对立 (三)运算律 1、交换律 2、结合律 3、分配律 4、德摩根律 第三节 频率与概率 一、频率 (一)定义 (二)性质 1、非负性 2、规范性 3、有限可加性 二、概率 (一)定义 (二)基本性质 第四节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一、古典概型 (一)模型背景 (二)计算公式 二、常见的古典概型问题 第五节 一、条件概率 (一)定义 (二)计算公式 (三)性质 二、乘法公式 条件概率 (一)定义 (二)计算公式 三、全概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一)全概公式 1、划分 2、全概公式 (二)贝叶斯公式 第六节 独立性 第七节 几何概型 一、两个事件的独立性 (一)定义 (二)性质、定理 二、多个事件的独立性 一、几何概型 (一)模型背景 (二)计算公式 二、几何概型的典型问题 习题课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概率分布律及其表示方法;掌握(0—1) 分布,二项分布和 Poisson 分布。 3、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 正态分布。 4、掌握与正态分布有关的积分运算和查表计算。 5、理解分布函数概念及其主要性质。 6、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本章重点 1、6 种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 2、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及其图像、性质和有关计算。 本章难点 求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密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 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 (一)定义 (二)分布律 二、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0—1)分布(二点分布) (二)Bernoulli 试验,二项分布 (三)Poisson 分布 (四)其他分布简介 第三节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一、分布函数的定义 二、分布函数的性质 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第四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一、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二、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一)均匀分布 (二)指数分布 (三)正态分布 三、 分位点 第五节 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 二、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密度函数 (一)分布函数法 (二)公式法 习题课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联合分布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2、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 3、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 4、理解边缘分布函数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 缘密度。 5、记住二维均匀分布的密度函数,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理解其中参 数的概率意义。 6、了解条件分布概念。 7、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其充分必要条件。 8、掌握求 X Y , max(X , Y ) , min(X , Y ) 的分布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卷积公式。 本章重点 1、二维连续型、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 2、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3、随机变量和的分布。 本章难点 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 2、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的解析表达式。 3、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概率密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维随机变量 一、二维随机变量定义 二、联合分布函数 (一)定义 (二)性质 三、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 (一)定义 (二)性质 四、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 (一)定义 (二)性质 五、 n 维随机变量 (一)定义 (二)联合分布函数 第二节 边缘分布 一、边缘分布函数定义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律 (一)定义 (二)性质 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密度 (一)定义 (二)性质 四、常见的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一)二维均匀分布 (二)二维正态分布 第三节 条件分布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分布律 (一)定义 (二)性质 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条件密度 (一)定义 (二)性质 第四节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一、定义 二、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 第五节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一、和分布 (一)计算公式 (二)卷积公式 二、最大、最小分布 习题课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8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 2、掌握常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3、理解期望和方差的性质。 4、掌握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计算公式。 5、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 6、理解协方差、相关系数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 7、了解矩、协方差矩阵的概念。 本章重点 1、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2、常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3、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公式。 4、随机变量不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 本章难点 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学期望 一、定义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二、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一)一维情形 Y g( X ) (二)二维情形 Z g( X ,Y ) 三、 期望的性质及其证明 第二节 方差 一、方差、标准差的定义 二、常见分布的方差 三、方差的性质 四、切比雪夫不等式 第三节 协方差及相关系数 一、协方差 (一)定义 (二)性质 二、相关系数 (一)定义 (二)性质 第四节 矩、协方差矩阵 一、原点矩 二、中心矩 三、协方差矩阵 习题课 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4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数定律:Chebyshev 大数定律,Bernoulli 大数定律,辛钦大数定律。 2、会应用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De Morve—Laplace 中心极限定理解决实 际问题。 本章重点 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本章难点 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数定律 一、Chebyshev 大数定律 二、Bernoulli 大数定律 三、辛钦大数定律 第二节 中心极限定理 一、独立同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二、De Morve—Laplace 中心极限定理 习题课 第六章 样本及抽样分布(4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总体、样本、样本值概念;理解简单随机样本概念及获取方法。 2、理解统计量概念;了解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3、了解经验分布函数的求法。 4、掌握正态总体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的分布。 本章重点 1、正态总体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的分布。 2 2、 分布, t 分布, F 分布表的查表方法。 本章难点 2 分布, t 分布, F 分布表的查表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样本 一、总体与个体 二、样本、简单随机样本 第二节直方图与箱线图 直方图 箱线图 第三节 抽样分布 一、统计量 二、经验分布函数 三、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2 (一) 分布 (二) t 分布 (三) F 分布 习题课 第七章 参数估计(8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估计量的概念。 2、掌握矩估计法。 3、掌握最大似然估计法。 4、理解估计量的三个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 5、理解区间估计的原理。 6、掌握单个、两个正态总体的期望、方差的区间估计。 本章重点 1、矩估计法。 2、最大似然估计法。 3、单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区间估计。 本章难点 1、最大似然估计法。 2、评定估计量的优劣。 3、两个正态总体的期望、方差的区间估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点估计 一、估计量 二、矩估计法 (一)基本思想 (二)具体步骤 三、极大似然估计法 (一)基本思想 (二)具体步骤 第二节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 一、无偏性 二、有效性 三、相合性 第三节 区间估计 一、置信区间 二、置信水平 第四节 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置信区间 一、单个正态总体 (一)均值的置信区间 (二)方差的置信区间 二、两个正态总体 (一)均值的置信区间 (二)方差的置信区间 第五节 0—1 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0—1 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的思想 二、0—1 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的方法与具体步骤 第六节 单侧置信区间 一、定义 二、均值的单侧置信区间 三、方差的置信区间 习题课 第八章 假设检验(10 学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3、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4、掌握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的假设检验法(Z 检验,t检验); 5、了解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的检验法(t检验)。 6、 掌握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法( 2 检验)。 7、了解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的检验法(t检验)。 8、了解假设检验的 p 值检验法 9、了解 p 值检验法与一般假设检验法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重点 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的假设检验法(Z 检验,t检验), 3、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法( 2 检验)。 本章难点 1、单边检验中拒绝域的确定 2、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的检验法(t检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假设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二)小概率原理 (三)显著性水平 (四)检验统计量 (五)拒绝域 (六)具体步骤 三、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第二节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一、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一)已知方差( Z 检验) (二)未知方差( t 检验) 二、 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检验 (一) 已知方差 12 , 22 ( Z 检验法) (二)未知方差,但 12 = 22 (t 检验法) 第三节 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一、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 (一)已知均值 (二)未知均值 二、两个总体情况 F 检验法 第四节 假设检验的 p 值检验法 定义 检验的步骤 P 值检验法与临界值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参考书: [1] 复旦大学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年。 [2] 魏宗舒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年。 [3] 梁之舜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山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090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统计学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编写单位: 数信系 编 写 人: 郝璞玉 审 定 人: 董永权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统计学原理》的特点是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 明统计方法背后隐藏的统计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从 内容上看,统计学原理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描述、判断和分 析。本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 与整理,介绍收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的常用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讲述数据 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测度方法。第二部分是推断统计,包括抽样与 抽样估计,介绍抽样的一些方式以及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假设检验,介绍总体 参数的检验方法;方差分析,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第三 部分指数,讲述各种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因素分析法;统计决策,介绍一些主要的 统计决策技术;产品质量管理,介绍质量管理的内容、试验设计方法及质量控制 图的绘制方法等。第四部分是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介绍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 内容和主要统计指标。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 计指标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 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案与调查方式,描述统计数据的指标,常用的抽样方法, 样本容量的确定,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几个常用的经济指数,统计 决策等。 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统计表的编制,时期指标 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指标的比较,标准差的计算,长期趋势的测定,指数因 素分析,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等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成绩由平时和期末总评构成,平时 占 20%、期末占 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3 第三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2 第四章 抽样与抽样分布 2 第五章 参数估计 3 第六章 假设检验 2 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4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4 第十章 统计指数 4 第十一章 统计决策 4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2 32 小计 3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 和认识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工作的一般过程 及统计工作的任务和组织。 本章重点 统计学的涵义、研究对象、统计活动过程、统计的职能和统计工作的任务、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 本章难点 有关统计学的基本慨念及慨念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第二节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统计学的分科 第四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3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统计资料整理的涵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整理的步骤和方法;会判断统计 数据的质量。 本章重点 掌握表现分布不同趋势的测度;会做统计图和统计表。 本章难点 各种调查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的计量尺度 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来源 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质量 第四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五节 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 第六节 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 第七节 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 第八节 茎叶图与箱线图 第九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三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2 学时) 教学目标 回忆并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会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掌握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本章难点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第二节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第三节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第四章 抽样与抽样分布(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抽样方法及其适用环境;掌握常用的抽样分布;会用中心极限定 理解决问题。 本章重点 掌握常用的抽样方法及其适用环境;掌握常用的抽样分布。 本章难点 会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用的抽样方法 第二节 抽样分布 第三节 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第五章 参数估计(3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一般思想;会对单个、两个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掌握确定样本容量的 方法 本章重点 掌握确定样本容量的方法。 本章难点 会对单个、两个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参数估计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三节 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 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六章 假设检验(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检验步骤。 本章重点 假设检验。 本章难点 常用的检验统计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第三节 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掌握如何 进行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会进行初步的试验设计。 本章重点 掌握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掌握如何进行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 本章难点 会进行初步的试验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方差分析引论 第二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 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 第四节 双因素方差分析 第五节 试验设计初步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4 学时) 教学目标 能对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加以分析,分析它们之 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且用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要掌 握这种相关分析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掌握回归分析的概念及回归模型的确定 方法;了解非线性回归分析。 本章重点 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相关分析的特点、回归分 析的概念、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参数 a 和 b 的及经济含义是什么?回归分 析的特点。 本章难点 相关系数的计算、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 联系、估计标准误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相关与回归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三节 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非线性相关分析与非线性回归分析 第十章 统计指数(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掌握 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与应用;掌握平均指标指数的分析方法;会应用指数体系的 概念、作用及因素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指数的涵义、作用和种类、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与应用,同度量因 素的作用、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 本章难点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编制的基本原理、因素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第五节 综合评价指数 第十一章 统计决策(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统计决策的概念、特点;掌握统计决策的种类及其基本原则;掌握常用 的决策方法;掌握贝叶斯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章重点 常用的决策方法 本章难点 贝叶斯决策的求解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 一般风险型决策 第四节 贝叶斯决策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2 学时)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了解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 类;掌握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基本指标和分析指标。 本章重点 掌握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基本指标和分析指标。 本章难点 运用相应指标解决、说明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基本指标 第四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分析指标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袁卫、庞皓、曾五一.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参考书: [1]粟方忠.统计学原理.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 [2]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13.1 [3]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1.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051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信管本科 学时学分: 40 学时 2.5 学分 所需先修课: 大学一年级基础课 编写单位: 数信系 编 写 人: 李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5 年 3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 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 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 交叉学科。 2、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把握管理 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职能和主要 应用领域; (2)培养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合作意识以及管理能力,使之成长为能在科 研和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发工作 的应用型专门人才。3、3、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程以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主,适当地介绍一些管理学的最新 发展趋势。在保证管理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以企业环境管理和企业组织管理 为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积极性。 (2)鉴于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是刚入校不久,以前没有接触过此类专业知 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有耐心,细心解答。课堂讲述时应深入浅出,用贴近现实生 活的语言和现实的例证来说明,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的原理知识。 (3)通过本门学科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认识到 管理原理来自实践而又高于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4)在理论讲授中,应精讲基本内容,注意教学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尽 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 (5)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 际,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 时,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成绩由平时占 20%、期末考核各占百 分之 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讨论(习题)课 学时数 学时数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4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4 第三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四章 决策 2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2 第六章 计划的实施 2 2 决策游戏 2 第七章 组织设计 2 第八章 人员配备 2 第九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1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 团队练习 第十一章 领导与领导者 2 2 第十二章 激励 2 第十三章 沟通 2 教学片:CEO 2 第十四章 管理信息 1 第十五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2 第十六章 控制方法 1 第十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3 第十八章 企业技术创新 1/3 第十九章 企业组织创新 1/3 复习 1 32 总计 8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也 就是管理的基本内涵,掌握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本章重点 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本章难点 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三、21 实际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4 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及代表 人物。本章重点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和学术背景及主要内容。 本章难点 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决策学派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一) 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 重人——1、重人心向背 2、重人才归离 (三) 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四) 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五) 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六) 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七) 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 1、预测 2、运筹 (八) 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 (九) 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 一套法治体系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一)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二)查理•巴贝奇(英国) (三)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一)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一)行为科学的由来 (二)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 (三)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一)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 (二)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 (三)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21 世纪的管理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 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 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 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 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 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 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 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 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 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 社会道德与社会责任 (2 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的因素,掌握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 径。 本章重点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本章难点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的因素 讲授内容 课堂实践,团队练习,课堂讨论,每一小组选取一个案例结合本章知识点进 行分析,得出结论。 第四章 决策(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 策过程通常所包括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 本章重点 学会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学会用所学的各种决策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决 策问题做出决策。 本章难点 常用的决策方法,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 二、行为决策理论 三、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二、识别目标 三、拟定备选方案 四、评估备选方案 五、做出决定 六、选择实施战略 七、监督和评估 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2)政策指导矩阵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构成要素,计划的性质,计划的分类标准,计划编 制过程;掌握计划与决策的逻辑关系,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各种职能计划、战 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之间的关系,计划层级体系,计划编制过程的内在逻辑。 本章重点 计划的类型,编制程序,操作技术及方法。 本章难点 计划编制过程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 三、计划的性质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四、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五、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 三、研究过去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六章 计划的实施(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及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内涵;掌握目标管理的基 本思想及其实施步骤,目标的性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的基本逻辑及其评价,网 络图的基本内涵;能运用所学的内容将战略性计划转化为战术性计划。 本章重点 目标管理的要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难点 网络计划技术。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二、目标的性质 (一)目标的层次性; (二)目标网络; (三)目标的多样性; 目标管理 (四)目标的可考核性; (五)目标的可接受性 ; (六)目标的挑战性; (七)目标的伴随信息反馈性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一)制定目标; (二)明确组织的作用; (三)执行目标; (四)评价成果; (五)实行奖惩; (六)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 二、网络图 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第四节 企业资源计划 一、1960 后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二、1970 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三、1980 年代制造资源计划 四、1990 年代企业资源计划 第五节 业务流程再造 一、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第七章 组织设计(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组织的定义及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权变式组织设计与传统的组织设计的 不同之处,组织结构的定义与三大基本特征,职权的定义、来源、种类,权力的 定义、来源和种类,授权的定义、过程与原则,通过区分层级结构与有机结构可 以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 本章重点 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并对设计中的一些基 本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应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 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 本章难点 组织与组织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组织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影响组织设 计的五个主要因素。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一)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性 (二)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二、有效的管理幅度设计应考虑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情况; (三)下属人员的空间分布状况; (四)组织变革的速度; (五)信息沟通的情况 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环境的影响 (一)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根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 (三)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性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 (四)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 (五)通过组织间合作尽量减小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 二、经营战略的影响 三、技术的影响 四、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第三节 部门化 一、职能部门化 二、产品部门化 三、区域部门化 第四节 一、权力的性质与特征 二、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集权与分权 三、组织中集权倾向 四、分极及其实现途径 第八章 人员配备(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过程,人员配备的一般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和来源, 人员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以及阶 段性特点。 本章重点 管理人员选聘的方法、途径和程序。 本章难点 掌握管理人员招聘的程序与方法,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以及招聘工 作的有效性分析,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绩效评估的方法,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 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一、人员配备的任务 (一) 从组织需要的角度考察 (二) 从组织成员配备的角度考察 二、人员的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一) 确定人员需要——主要以设计“职务数量和类型”为依据 (二) 选配人员 (三) 制度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三、人员配备的原则 (一)因事择人的原则 (二)因材器使的原则 (三)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一)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 (二)管理人员的流动性 (三)组织发展的需要 二、管理人员的来源 (一) 外部招聘 (二) 内部提升 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两点需要说明) (一)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机构管理职务,需要完成不同的工作,要求职务 担任者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二)管理干部的主要依据是贡献还是能力?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一)公开选聘 (二)粗选 (三)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 (四)民意测验 (五)选定管理人员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一、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一) 关于贡献考评 (二) 关于能力考评 三、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培训与管理队伍的稳定(相互促进) (一)培训提供了个人发展的机会,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离职 (二)管理干部的稳定性,又能促进企业放心地进行人力投资 二、管理人员培训地目标 三、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第九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相互影响,了解直线与参谋的概念及作 用,理解委员会的局限性。 本章重点 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本章难点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一、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 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 三、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一、直线、参谋及相互关系 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 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一) 明确职权关系 (二) 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 (三) 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节 委员会 一、运用委员会的理由 (一) 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二) 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 (三) 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四) 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二、委员会的局限性 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组织变革的四种基本类型和三个基本 目标,组织变革中有关压力、变革阻力、组织冲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 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 本章重点 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变革阻力以及组织冲突进行识别, 并能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学会建构新型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本章难点 组织变革的内容以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一)组织变革必要性的简要分析 (二)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一)组织变革的类型 (二)组织变革的目标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一)对人员的变革 (二)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三)对结构的变革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 (二)组织变革的程序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二)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一)压力的定义 (二)压力的起因及其特征 (三)压力的释解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一)组织冲突的影响 (二)组织冲突的类型 (三)组织冲突的避免 第三节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一)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 (二)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一)组织文化的结构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一)组织文化的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形成 (三)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第十一章 领导与领导者(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领导与管理,领导的三种作用,权力与领导的关系,领导者的基本分类, 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行为论,领导方式情景论。 本章重点 领导方式及各种领导学说。 本章难点 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讲授内容 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一、领导的含义 二、领导的作用 一、领导者素质及条件 (一)思想素质 (二)业务素质 (三) 身体素质 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指出的新要求 三、领导集体的构成 (一) 年龄结构 (二) 知识结构 (三) 能力结构 (四) 专业结构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管理方格论——布莱克、穆顿提出 四、权变理论 第四节 领导艺术 一、做领导的本职工作 二、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 三、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 四、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第十二章 激励(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激励的原理,激励对行为的作用,激励产生的原因,需要与激励的关系, X 理论和 Y 理论,激励理论的分类基础及其三种类型——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和 强化理论,激励的基本形式和实务;使学生一般可以有效识别实践中激励的形式, 用需要层次论和双因素理论解决一般的激励问题,运用本章介绍的激励理论建立 一般的组织激励机制。 本章重点 激励的机制、方法和激励理论。 本章难点 激励在管理的领导职能中的地位,激励与行为、结果的相关性,需要层次论 的提出者、基本观点和意义。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激励与行为 二、内因与外因 一、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二、期望理论——弗鲁姆 三、公平理论——亚当斯 四、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一) 正强化 (二) 负强化 第三节 激励实务 一、委任恰当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二、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 三、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去精神 第十三章 沟通(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和类别,组织中沟通和组织间沟通,有效沟通的般障 碍,有效沟通的实现,冲突及其产生原因,管理冲突的方法,谈判以及判的有效 性;学会审视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技能和沟通质量,比较熟练地运用沟通原理 达到自我熟悉的沟通效果,对所处的组织基本能够看出效率与沟通质量的关系, 学会应用冲突管理战略处理生活中的冲突。 本章重点 沟通类型及沟通网络。 本章难点 掌握沟通在领导职能中的作用,沟通过程的基本环节,沟通方式的优劣,单 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区别。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一、沟通的重要性 二、沟通过程 三、沟通的类别 (一) 按照功能划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二) 按照方法、 (三) 按照组织系统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四) 按照方向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五) 按是否进行反馈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四、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 (一) 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交流速度比较快、信息比较准确、效率高、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有一定的 片面性 (二) 应正确对待非正式沟通 五、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一)个人因素 (二)人际因素 (三)结构因素 (四)技术因素 二、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第三节 一、冲突的起源 (一) 沟通差异 (二) 结构差异 (三) 个体差异 冲突与谈判 二、冲突处理 三、谈判 第十四章 管理信息(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管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本章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 本章难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管理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二、对信息的评估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一)价值的不确定性 (二)内容的干扰性 (三)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概述 二、信息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一) 系统调查:组织确定是否存在一个能被信息系统处理的问题或机会。 (二) 系统分析: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三) 系统设计 (四) 系统实施 (五) 系统维护 第三节 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 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事务处理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 (一)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四个基本部分 (二)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的特点 三、决策支持系统 四、经理信息系统 第十五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 控制,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认识到控制是管理一个 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 析。 本章重点 控制的原理与过程。 本章难点 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一、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 (一) 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的一切环境都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 (二) 管理权力的分散——企业的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三) 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 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仍是必要的 (四) 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控制的类型 (一) 确定控制标准 Z 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为四类 (二) 目标控制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一)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二)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三)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第三节 一、确立标准 (一) 确定控制对象 (二) 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 制定标准的方法 控制过程 二、衡量工作成效 (一) 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三)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纠正偏差 (一)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找出原因之前,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 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二)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三)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第十六章 控制方法(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预算的编制,预算的种类,预算的作用和缺点,对供应商的控制,经营 审计;掌握控制方法的种类,几种重要的比率。 本章重点 能够将控制方法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 本章难点 控制方法的种类,几种重要的比率。 讲授内容 第一节 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形式 (一)静态预算与弹性预算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二、预算的内容 (一) 收入预算 (二) 支出预算 (三) 现金预算 (四) 资金支出预算——长期预算 (五) 资产负责预算——是对企业会计年度末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三、预算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一、比率分析 (一)财务比率 (二)经营比率——活力比率 非预算控制 二、审计控制 (一)外部审计 (二)内部审计 (三)管理审计 三、损益控制 第三节 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对象与成本分配 (一) 直接成本分配方法 (二) 间接成本分配方法 二、成本控制的步骤 (一) 建立成本控制的标准 (二) 核算成本控制绩效及分析成本发生偏差的调查 (三) 采取纠偏措施 三、成本控制的作用 第四节 其他控制方法 一、标杆管理 二、平衡计分卡 第十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1/3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维持与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创新的过程;掌握创新 与维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基本概 念,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 本章重点 根据创新活动的特点和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 本章难点 创新与维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一、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 二、“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三、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节 一、目标创新 二、技术创新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三、制度创新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五、环境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一、一、创新的过程 (一) 寻找机会 (二) 提出构想 (三) 迅速行动 (四) 坚持不懈 二、新活动的组织 第十八章 企业技术创新(1/3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技术创新在企业成本与特色竞争优势形成中的作用与贡献,意外的成功 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 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七种不同的技术创新源泉;掌握材料 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手段创新等技术创新的内涵,企业技术创新的基 础、对象、水平与方式等方面的战略选择。 本章重点 根据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条件和环境,选择和 组织实施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本章难点 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对象、水平与方式等方面的战略选择。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一、创新与技术创造 二、技术创新的内涵 (一) 要素创新 (二) 产品创新 (三) 要素组合方式的创新 三、技术创新的贡献 第二节 一、意外的成功和失败 二、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技术创新的源泉 三、过程改进的需要 四、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结构的变化 六、观念的改变 七、新知识的产生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一、创新基础的选择 二、创新对象的选择 三、创新水平的选择 (一) “先发制人”的贡献 (二) “先发制人”带来的问题 四、创新方式的选择 第十九章 企业组织创新(1/3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企业制度结构、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知识逻辑的企业制度、层级组织、 网络化层级组织、企业文化、一元企业文化以及多元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 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化的影响因素,学会分析如何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组织 和实施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制度、层级组织以及企业文化)创新。 本章难点 知识经济可能给企业制度结构、层级组织以及企业文化带来何种影响。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极其原因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 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一、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实践课: 一、团队练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 通过团队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四种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 特征;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 组织文化、问题强度;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 要求 全班分为十组,每组六人,自由结组,通过已准备的案例,分析企业伦理道 德的必要性、相关因素及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决策模拟——合同执行决策(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练习,加深对科学决策理论知识的基本观点的认识 要求 1.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双数小组,每组人数为单数,3 人左右,模拟为董事会 (这样的董事会做决定才能少数服从多数)。 2.各小组自由选择交易对象,分对进行模拟。 三、团队练习——组织调查(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公司实地调查,了解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和层次结构、组织内部的分 工和各部门上下隶属关系等,使学生们能够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要求 请每个团队上网登陆你们感兴趣的公司网站,选取某一公司作为实例,画出 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图,简述该公司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设计,说明你们是如何 得出这一结论的,并预测未来企业部门化的趋势是怎样的?然后与其他团队一起 分享你们各自的成果。 四、教学片:CEO(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片欣赏,体会蕴含的 OEC 管理法、80/20 原则、赛马机制、斜坡球 理论、“6s” 大脚印、激活“休克鱼”等管理思想。 要求 请每个团队结合影片中的管理思想,总结心得体会,并已报告形式上交。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070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编写单位: 数信系 编 写 人: 李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5 年 9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会计学基础》是唐山师范学院信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 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 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是学习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重点在于有关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有设置会计科目与 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 表等内容。难点主要体现在会计基本原则的应用、账户的结构和应用、会计凭证 的填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成绩满分为 100 分,期末考试成绩占 80%,平时成绩占 2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总论 4 第二章 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 4 第三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6 第四章 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处理 10 第五章 财产清查 2 第六章 财务报告及其分析 4 第七章 会计准则 2 32 小计 3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总论(4 学时) 教学目标 本章阐述会计的产生、作用、概念和内容。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 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理解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熟悉现代会计的 基本组成内容,掌握会计的概念。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是为理解以后各章内容打 下基础。 本章重点 会计的概念和会计的作用 本章难点 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为什么而存在 一、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会计的产生 三、会计的含义 第二节 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会计对公司股东的作用 二、会计对公司外部利益集团的作用 三、会计对政府管理部门的作用 四、会计对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作用 第三节 会计: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第二章 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4 学时) 教学目标 本部分内容重点阐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通过本部分教学,要求学生深 刻理解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的含义,掌握会计事项对会计恒等式影响的规律性;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本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了 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内容和级次,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深刻理解并掌握借贷记 账法的基本理论,包括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等。学习本部 分内容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必要前提。 本章重点 1.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的含义; 2.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相应账户的用 途和结构的应用。 本章难点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及相应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交易、事项分析与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账户 二、复式记账原理 三、借贷记账法 第三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教学目标 通过本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掌握原始凭证的要素与审 核,掌握记账凭证的要素与审核,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熟悉日记账、总 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规则、 错账的更正方法、过账和试算平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熟悉对账和结账的基本内 容和程序,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登记各种账簿、利用各 种账簿。掌握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账务处理步骤、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目 的是使学生能够对实际工作中的多种多样的做法把握其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错账更正方法和账 项调整,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章难点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错账更正方法和账 项调整,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凭证 一、原始凭证 二、记账凭证 第二节 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三、错账更正方法 四、账项调整与试算平衡 第三节 记账程序 一、记账程序的含义 二、记账凭证记账程序 三、客户汇总表记账程序 第四章 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处理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制造业经济活动循环与会计处理。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能 够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进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本章重点 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本章难点 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制造业企业经营循环 第二节 企业筹集资金业务 一、企业筹集资金业务的主要内容 二、使用的主要账户 三、主要经济业务实例 第三节 企业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供应过程业务主要内容 二、使用的主要账户 三、主要经济业务实例 第四节 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企业生产过程业务主要内容 二、设置账户 三、主要经济业务实例 第五节 企业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销售过程主要业务内容 二、设置账户 三、主要经济业务实例 第六节 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业务 一、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业务主要内容 二、设置账户 三、主要经济业务实例 第五章 财产清查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及清查结果的处 理。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掌 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 财产清查的基本技能。 本章重点 1.财产清查的意义; 2.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3.财产清查的方法; 4.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本章难点 财产清查的方法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尤其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一、财产清查的含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现金的清查方法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 三、债权债务的清查方法 四、存货的清查方法 五、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现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二、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六章 财务报告及其分析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编制财务报告的含义、主要会计报表的结构原理和内容以及财 务报表的分析。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明确编制会计报表的作用及编制要求,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原理及基本内容,熟悉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的基本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会计 报表的有关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会计报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结构和内容与编制、现 金流量表的作用和内容;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法。 本章难点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 二、财务报告的组成 三、基本财务报表的分类 第二节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四、利润分配表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格式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格式 第五节 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会计准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诸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 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等有所了解。 本章重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本章难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准则 二、会计制度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五、权责发生制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 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 三、修订性原则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031 171300061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 所需先修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伍浏阳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4 年 4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稀缺资源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的经济学科。 它以市场经济制度为既定前提,阐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些比 较成熟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我们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提供了基本思路。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并能够清楚地解释价格形成的机理,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并能够解释价格机制 的作用和市场运作的原理,理解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了解并说明价 格机制作用的局限性。而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 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宏观经济 学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经济学具有较成熟的分析框架和完备的体系,本课程的重点是已经发展 成熟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难点是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 经济思维的理解及对经济学理论的严密性把握。为此,课程内容既充分注意本学 科的逻辑性,又注意经济学的生动性。 4、考核方式 本课程第一学期为考试课,第二学期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为第一学期闭卷, 第二学期开卷。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期末成绩=20: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讨论(习题)课 学时数 学时数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4 第二章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 8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6 第四章 生产理论 4 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 4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 8 第七章 分配理论 8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8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8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8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8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8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8 9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4 学时) 教学目标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要求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 研究方法及经济思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明确 经济学知识对于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本章重点 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实证研究方 法 本章难点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稀缺性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一)选择 (二)资源配置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三、资源利用 四、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和利用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一)对价值判断的态度不同 (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三)事实检验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三、实证分析工具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什么是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有哪些? 4、经济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6、学习西方经济学有何意义? 第二章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8 学时) 教学目标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市场价格 的两大基本力量。因此本章要求同学掌握需求与供给两大因素及相关内容,并能 定性分析它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理解弹性理论是对供给和需求的定量分析, 从而对供求理论有更深刻理解;掌握弹性理论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并能据此 分析简单经济问题。 本章重点 1.需求、需求定理;2.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 3.供给、供给定理;4.供给 量变动与供给变动;5.均衡价格的形成;6.供求定理;7.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计算;9.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本章难点 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定理;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讲授内容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一)商品自身的价格(影响需求量的变动,在需求曲线上移动) (二)收入 (三)偏好(个人爱好、个性、社会风俗、时尚等) (四)预期(持币待购,积极购买) (五)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正相关,互补品——负相关) 三、需求定理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因素与供给函数 (一)技术状况 (二)生产要素的价格 (三)其他商品的价格 (四)预期 (五)政府税收 三、供给定理 供给理论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三)同时变动(同左,同右,一左一右)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含义 二、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价格弹性分类 (三)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必须程度 2、商品的可替代性 3、在总开支中的比重 4、商品的类别 5、时间的长短 (四)商品的需求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 三、供给弹性 (一)进入退出市场的难易 (二)供给者类别的大小 (三)时间的长短 (四)产量的大小 四、弹性理论的应用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目前影响国人对私人轿车购买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需求? 3、什么是供给? 4、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5、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 6、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7、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8、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 9、运用供求定理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为 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 10、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价格?干预市场价格会导致什么后果? 11、蛛网的稳定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6 学时) 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从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法) 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如何实现。 本章重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无差 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本章难点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效用理论 一、欲望与效用 二、基数效用论 三、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一、无差异曲线 二、边际替代率 三、消费可能线 四、无差异曲线分析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2、什么是效用? 3、什么是边际效用? 4、用基数效用论推导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四章 生产理论(4 学时) 教学目标 本章研究生产者行为,要求掌握从边际分析和等产量分析两种方法研究投入 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的相关内容。 本章重点 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变动时的 TP、AP、MP 三条曲线、模经济与两种生产 要素的合理投入 本章难点 一种可变要素变动时的 TP、AP、MP 三条曲线、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 理投入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要素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二、生产函数 三、技术系数 第二节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规模经济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四、适度规模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二、等产量线 三、等成本线 四、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合理投入区? 2、什么是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 3、在两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生产的经济区域? 4、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5、什么是规模收益?怎样判定规模收益的类型? 6、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组合的。 7、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组合的。 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4 学时) 教学目标 成本是生产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章要求掌握生产的短期、长期中成本 与收益的相关内容。 本章重点 微观经济学的短期、长期之分;各类短期成本变动规律及其关系;各类长期 成本变动规律及其关系;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收益的相关概念;利润最 大化原则 本章难点 各类短期成本变动规律及其关系;各类长期成本变动规律及其关系;机会成 本;显成本;隐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成本及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几种成本概念 二、成本函数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 三、长期边际成本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简述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私人成本与会计成本、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区别。 2、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3、试说明总成本曲线、总变动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变动成本曲 线、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 4、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怎样导出的? 5、简述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和适度规模的含义及确定适度规模的原则。 6、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7、试说明当平均收益曲线的斜率为负时,边际收益曲线为什么位于它的下 方并且具有两倍的斜率? 8、为什么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8 学时) 教学目标 本章开始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如何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以获 取最大利润。 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不同市场类型下利润最大化条件,借助图形能 分析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实现条件。明确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 化,不仅取决于它的成本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它所面临的不同市场需求状况。 本章重点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 场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需求曲线;垄 断厂商的差别价格;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本章难点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垄断厂商的差别价格; 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五、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五、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与垄断利润 六、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论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五、垄断竞争市场上均衡的简化分析 六、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四、古诺解:双头垄断理论 五、拐折的需求曲线 六、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 七、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论 第六节 博弈论 一、囚徒困境 二、上策与上策均衡 (一)简单上策均衡 (二)复杂上策均衡(重复剔除上策均衡) 三、纳什均衡 四、重复博弈 五、序列博弈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合 的?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4、试评述完全垄断的市场。 5、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 6、简述古诺模型。 7、斯威齐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 8、试比较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 第七章 分配理论(10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及不同市场下的需求原则;掌握生产要素的供给与 均衡价格的决定。 本章重点 生产要素需求特点;边际生产力;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洛伦茨曲线和 基尼系数 本章难点 生产要素需求特点;边际生产力;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二节 工资理论 一、工资的性质与种类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第三节 利息理论 第四节 地租理论 一、利息理论 二、利率的决定 三、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地租的性质 二、地租的决定 三、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决定 四、准地租与经济租 第五节 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二、超额利润 三、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六节 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平等与效率:一个永恒的矛盾 三、收入分配政策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是什么?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要素需求和要素供给的最优条件是什么?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6 学时) 教学目标 市场调节经济不是万能的,第八章一方面要求同学掌握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四 种基本形式,另一方面要求掌握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市场失灵。 本章重点 外部性;公共物品;科斯定理;信息不对称 本章难点 外部性;公共物品;科斯定理;信息不对称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职能 一、市场失灵 二、政府的职能 第二节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一、垄断造成的损失 二、反垄断措施 第三节 外部性 第四节 公共产品 第五节 不完全信息 一、外部性的含义 二、外部性的影响 三、消减外部性的对策 一、公共产品的内涵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三、公共产品的效率改进 一、 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 逆向选择 三、 道德风险复习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哪些? 2、非对称信息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3、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可以用哪些措施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6 学时)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本章重点 对 GDP 指标的理解 本章难点 对 GDP 指标的理解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收入法 二、支出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2.教材课后练习。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 学时)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掌握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掌握国 民经济的均衡条件、以及两部门与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本章重点 国民收入决定三大模型之间关系 本章难点 国民收入决定三大模型之间关系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总需求的构成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二、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人的决定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人的决定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五、乘数理论 第二节 IS—LM 模型 一、IS 曲线 二、LM 曲线 三、IS—LM 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2.教材课后练习。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8 学时)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 失业的类型、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难点 失业的类型、菲利普斯曲线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二、自然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 四、隐蔽性失业 五、失业的经济损失 第二节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二、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三、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五、预期的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 六、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三、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 点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失业的类型? 2.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 3.教材课后练习。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8 学时)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 本章重点 经济波动的原因 本章难点 经济波动的原因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三、经济周期的分类 四、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四、经济增长模型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教材课后练习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8 学时)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赤字与公债等 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难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二、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收入政策 二、指数化政策 三、人力政策 四、经济增长政策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一、菲利浦斯曲线与政策目标的选择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相机决择 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应用? 2.教材课后练习。 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8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国贸政策的主要方式,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理解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 了解国际收支平衡的调整过程 本章重点 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中的 IS-LM 模型 本章难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 第二节 外汇交易市场与汇率 --、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政策 三、国际贸易组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汇率 三、汇率管理体制 第三节 开放经济的均衡 一、国际收支平衡 二、开放经济下的均衡 第四节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一、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思考题(或阅读书目) 1.教材课后练习。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参考书: [1] 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8 月第四版。 《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150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48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信息技术基础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葛卫军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网页制作》是信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讲述了网站创建、 网页制作基本知识、Dreamweaver 网页制作集成工具使用的方法、html 标记、css 属性设置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建网站的基本知识,熟悉网 页开发平台的使用,能够独立的创建个人网站。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 html 标记语言、css 属性设置的基本 概念;掌握网页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3、教学重点难点 Html 标记、Css 样式表、Javascript。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学期末学生上机制作一个网站,考核标准是 基本能够掌握网页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在所制作的网页中应用。考试占平时、期 末的 10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2 第1章 网页技术学前班 1 第2章 网页制作的第一次接触 1 第3章 html 网页的整体设置 1 第4章 html 网页中的文字和段落 1 第5章 html 网页中的图片 1 第6章 插入外部资源 1 第7章 强大的表格 1 第8章 和程序交互的利器——表单 1 第9章 网页的框架页面 1 1 第 10 章 css 的第一次接触 1 4 第 11 章 css 布局方法 2 第 12 章 css 网页元素设计 2 第 13 章 css 编写技巧 1 第 14 章 javascript 的第一次接触 1 第 15 章 javascript 程序基础知识 2 第 16 章 javascript 程序核心语法 2 第 17 章 javascript 核心对象 2 第 18 章 浏览器对象模型 1 第 19 章 文档对象模型 2 第 20 章 事件响应 2 1 2 2 第 21 章 javascript 综合范例 1 第 22 章 制作个人网站 2 2 第 23 章 制作门户网站 2 2 小计 32 16 48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 1 章 网页技术学前班(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internet 相关基础知识,掌握 html 结构。 本章重点 Tcp/ip 协议、url 地址、html 结构 本章难点 Html 结构 教学内容 第 1 篇 html 网页技术 第 1 章 网页技术学前班 1.1 internet 相关技术介绍 1.1.1 tcp/ip 协议 1.1.2 ip 地址和域名简介 1.1.3 url 简介 1.1.4 web 浏览器 1.2 internet 技术的应用 1.3 html 网页技术简介 1.3.1 什么是 html 1.3.2 html 网页的结构 1.3.3 如何获取网页的 html 1.4 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1.4.1 有动画的网页就是动态网页吗 1.4.2 有了动态网页还有必要学习 html 吗 1.4.3 网站简介 1.5 小结 第 2 章网页制作的第一次接触(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IIS 的安装、属性的配置;了解网页制作的基本流程。 本章重点 IIS 本章难点 IIS 的属性配置 教学内容 第 2 章 网页制作的第一次接触 2.1 配置 web 服务器运行环境 .2.1.1 系统要求 2.1.2 iis 是干什么的 2.1.3 安装 iis 2.1.4 配置 iis 2.1.5 网页制作工具的选择 1 2.2 了解网页技术的工作原理 2.2.1 静态 html 的工作流程 2.2.2 如何设置 web 技术中的访问路径 2.2.3 网页中怎么表示颜色 2.2.4 学习网页技术的顺序 2.3 制作一个完整的 html 网页 2.3.1 怎样写 html 网页的标签 2.3.2 完成第一个网页 2.4 小结 第 3 章 html 网页的整体设置(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html 文件头部信息的设置方法;了解网页制作和 css、javascript 关系。 本章重点 Html 标记 本章难点 Html 标记 教学内容 第 3 章 html 网页的整体设置 3.1 html 的头部信息设置 3.1.1 定义网页的标题 3.1.2 设置网页的基底网址 3.1.3 掌握强大的元信息标签 3.1.4 怎样和 css 及 javascript 产生联系 3.1.5 头部信息的其他设置 3.2 html 主体的常用设置 3.2.1 设置网页的背景色 3.2.2 设置网页的背景图片 3.3 页面的整体边距 3.4 html 代码的注释 3.5 小结 第 4 章 html 网页中的文字和段落(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html 标记中段落、换行、水平线、文字修饰的用法;掌握列表的用法;掌 握添加超级链接的用法。 本章重点 Html 标记、列表、超链接 本章难点 Html 标记 教学内容 第 4 章 html 网页中的文字和段落 4.1 段落排版和换行 4.1.1 给大段文字进行分段 4.1.2 给文字加入空格 4.1.3 设置文字换行与不换行 4.1.4 设置文字对齐方式 4.1.5 添加水平分隔线 4.2 文字的多样化修饰 4.2.1 文字样式设置的基本标签—[font] 4.2.2 设置文字的颜色 4.2.3 设置文字的尺寸 4.2.4 设置文字的字体 4.2.5 使文字倾斜 4.2.6 使文字加粗 4.2.7 给文字加下画线 4.2.8 多种标题样式的使用 4.2.9 学会处理网页中的特殊字符 4.2.10 如何更方便地忽略浏览器对部分 html 的解析 4.2.11 其他文字修饰方法 4.3 制作滚动文字 4.3.1 设置文字滚动 4.3.2 设置文字滚动的方向 4.3.3 设置文字滚动的速度和形式 4.4 用于组织数据的列表 4.4.1 列表的结构组成 4.4.2 制作无序列表 4.4.3 制作有序列表 4.5 超级链接 4.5.1 给文字添加链接 4.5.2 修改链接的窗口打开方式 4.5.3 给链接添加提示文字 4.5.4 什么是锚(anchor) 4.5.5 电子邮件、ftp 和 telnet 的链接 4.6 小结 第 5 章 html 网页中的图片(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html 标记中图片以及图片属性设置的使用方法;掌握制作滚动图片的方法。 本章重点 Html 标记、img 本章难点 Img 教学内容 第 5 章 html 网页中的图片 5.1 认识网页中的图片格式 5.1.1 常用的图片格式 5.1.2 选择合适的图片格式 5.2 插入图片 5.2.1 插入图片到网页 5.2.2 设置图片的高度和宽度 5.2.3 设置图片的边框 5.2.4 给图片添加提示文字 5.2.5 给图片添加替代文字 5.3 图文混合排版 5.4 给图片加链接 5.5 制作滚动图片 5.6 小结 第 6 章插入外部资源(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html 中插入 flash、声音、javascript 脚本的方法并设置插入对象的属性。 本章重点 插入外部资源 本章难点 插入外部资源 教学内容 第 6 章 插入外部资源 6.1 插入多媒体资源 6.1.1 为网页添加背景声音 6.1.2 为网页添加音乐、动画等更多媒体资源 6.2 插入外部程序 6.2.1 插入外部 javascript 程序 6.2.2 区分程序的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端程序 6.3 小结 第 7 章强大的表格(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网页中表格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的相关操作,添加、删除、插入行列、 删除行列、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属性。 本章重点 表格标记、行标记、单元格标记 本章难点 表格标记 教学内容 第 7 章 强大的表格 7.1 认识表格的作用 7.1.1 用表格组织数据 7.1.2 用表格布局网页 7.2 创建一个表格 7.2.1 表格的基本构成 7.2.2 [tr]与[td]的配合 7.2.3 表头组和表尾组的设置 7.2.4 创建一个完整的表格 7.3 表格的整体控制 7.3.1 控制表格的高度和宽度 7.3.2 调整表格的水平对齐方式 7.3.3 尝试不同类型的表格边框 7.3.4 调整表格的填充和间距 7.3.5 改变表格的背景色及背景图片 7.4 表格行的控制 7.4.1 整行的高度设置 7.4.2 行内的对齐控制 7.5 表格单元格的控制 7.5.1 控制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 7.5.2 单元格的对齐设置 7.5.3 合并多个单元格 7.6 表格的互相嵌套 7.6.1 嵌套表格的作用 7.6.2 表格布局网页实例 7.6.3 用 photoshop 切片迅速生成布局表格 7.7 小结 第 8 章和程序交互的利器-表单(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网页中插入表单、插入表单控件的方法;掌握设置表单属性、表单控件属 性的方法。 本章重点 表单、控件属性 本章难点 表单 教学内容 第 8 章 和程序交互的利器——表单 8.1 表单的用途及属性 8.1.1 表单的用途 8.1.2 表单的结构 8.1.3 表单的数据传递方式 8.2 表单的控件 8.2.1 单行文本框控件和密码框控件 8.2.2 多行文本框控件 8.2.3 不同类型的按钮控件 8.2.4 单选框控件和复选框控件 8.2.5 下拉列表和列表框控件 8.2.6 图像域控件、文件域控件和隐藏域控件 8.3 实战表单制作 8.3.1 表单控件的分组方法 8.3.2 用户注册表单页面实例 8.4 小结 第 9 章网页的框架页面(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网页中框架的使用方法。 本章重点 Frame、iframe 本章难点 Frame、iframe 教学内容 第 9 章 网页的框架页面 9.1 用框架灵活地组织网页 9.1.1 框架在网站中的作用 9.1.2 框架的结构分析 9.2 建立完整的框架页面 9.2.1 建立窗口框架集 9.2.2 帧的比例调整 9.2.3 调整帧边框属性 9.2.4 设置帧滚动条 9.2.5 复杂帧结构的框架页面 9.3 特殊的[iframe]框架 9.3.1 使用[iframe]的好处 9.3.2 设置浮动框架属性 9.4 框架综合实例 9.5 小结 第 10 章 css 的第一次接触(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网页制作中 css 样式表的使用方法;掌握 css 属性设置的方法。 本章重点 Css 本章难点 Css 教学内容 第 2 篇 css 网站布局与样式 第 10 章 css 的第一次接触 10.1 何谓 web 标准 10.1.1 理解 web 标准的基本组成和内涵 10.1.2 关于 web 标准与浏览器的兼容性 10.2 xhtml 与 css 的概念 10.2.1 xhtml 与 css 实现样式与结构分离 10.2.2 css 布局与表格布局的分析 10.3 xhtml 的基本知识 10.4 css 编写基本模式 10.4.1 css 的声明方法 10.4.2 css 的媒介控制 10.5 css 的基本语法 10.5.1 css 通过接口作用于 xhtml 元素 10.5.2 css 的属性和选择符 10.5.3 css 的各种选择符详解 10.5.4 id 和 class 的区别 10.6 css 的颜色和数值单位 10.7 小结 第 11 章网页的框架页面(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利用 div 布局网页的方法;掌握 div+css 制作网页的设置 div 的样式的方法。 本章重点 Div 布局、css 设置 本章难点 Div 布局、css 设置 教学内容 第 11 章 css 布局方法 11.1 什么叫“div+css” 11.1.1 初识 div 11.1.2 xhtml 中的块状元素和内联元素 11.1.3 div 元素的样式设置 11.1.4 布局页面的宽度 11.1.5 布局页面水平居中 11.1.6 div 元素的嵌套 11.1.7 div 元素的浮动 11.1.8 一些高级的 div 布局技巧 11.1.9 一个典型的网页布局实例 11.2 列表元素布局 11.2.1 列表元素制作导航条 11.2.2 列表元素的综合使用——导航条制作 11.2.3 导航条的互动布局 11.3 css 盒模型 11.3.1 什么是 css 盒模型 11.3.2 外边距的控制 11.3.3 边框的样式设置 11.3.4 内边距的设置 11.3.5 盒模型兼容问题 11.4 元素的非常规定位方式 11.4.1 css 绝对定位 11.4.2 css 固定定位 11.4.3 css 相对定位 11.5 小结 第 12 章 css 网页元素设计(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css 设置中关于背景样式、背景图片、超级链接、列表、段落、字体等属性 的使用方法。 本章重点 css 设置 本章难点 css 设置 教学内容 第 12 章 css 网页元素设计 12.1 背景样式控制 12.1.1 背景色样式 12.1.2 背景图片样式的分类 12.1.3 背景图片样式的模拟 12.1.4 背景图片的位置 12.1.5 固定背景图片 12.1.6 背景属性缩写设置 12.1.7 背景样式综合示例 12.2 超级链接深入应用 12.2.1 超级链接伪类的应用实例 1 12.2.2 超级链接伪类的应用实例 2 12.3 表单的 css 设计 12.4 列表的 css 设计 12.4.1 列表演示 12.4.2 列表显示技巧 12.4.3 使用图片作为列表符号 12.5 段落及字体样式设计 12.5.1 字体样式的设计 12.5.2 字体修饰 12.5.3 段落样式的设计 12.5.4 设置行距 12.5.5 段落内容裁剪 12.5.6 纵向段落排版 12.6 图片样式控制 12.6.1 图片作为超链接 12.6.2 漂亮的图文排版 12.6.3 技巧图片裁切 12.7 css 滤镜 12.7.1 如何使用 css 滤镜 12.7.2 css 滤镜综合实例 12.8 小结 第 13 章 css 编写技巧(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css 设置中 class、id、标签的使用方法;了解 css 设置关于 ie 和 firefox 的 不同之处。 本章重点 css 设置 本章难点 css 设置 教学内容 第 13 章 css 编写技巧 13.1 css 设计与编写原则 13.1.1 养成好的命名习惯 13.1.2 用好 id 和 class 13.1.3 提高代码重用率技巧 1 13.1.4 提高代码重用率技巧 2 13.1.5 提高代码重用率技巧 3 13.1.6 css 属性值的缩写 13.2 浏览器解析 css 的兼容问题 13.2.1 ie 浏览器版本兼容问题的解决办法 13.2.2 ie 与 firefox 之间兼容问题的解决办法 13.2.3 ie 与 firefox 之间兼容问题的解决办法:属性选择符 13.2.4 ie 与 firefox 之间兼容问题的解决办法:子对象选择符 13.2.5 ie 与 firefox 之间兼容问题的解决办法:符号修饰选择符 13.3 小结 第 14 章 javascript 的第一次接触(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javascript 的用处;掌握插入 javascript 脚本的方法。 本章重点 插入 javascript 脚本 本章难点 插入 javascript 脚本 教学内容 第 3 篇 javascript 动态行为 第 14 章 javascript 的第一次接触 14.1 什么是 javascript 14.2 javascript 有什么功能 14.3 在什么地方编写 javascript 14.4 写一个简单的 javascript 程序 14.5 小结 第 15 章 javascript 程序基础知识(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avascript 脚本应用的基本语法。 本章重点 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 本章难点 javascript 脚本 教学内容 第 15 章 javascript 程序基础知识 15.1 javascript 的基本语法 15.1.1 字母大小写编写规范 15.1.2 javascript 代码编写格式 15.1.3 注释格式 15.1.4 保留字 15.1.5 基本的输出方法 15.1.6 关于[script][/script]标签的声明 15.2 javascript 交互基本方法 15.2.1 最常用的信息对话框 15.2.2 选择对话框 15.2.3 显示提示的对话框 15.3 数据类型和变量 15.3.1 数据类型的理解 15.3.2 学习几种基本数据类型 15.3.3 变量的含义 15.3.4 变量的声明与使用 15.4 常用的运算符 15.4.1 运算符与表达式 15.4.2 基本算术运算符及使用 15.4.3 关系运算符及使用 15.4.4 逻辑运算符及使用 15.4.5 其他常用运算符及使用 15.5 小结 第 16 章 javascript 程序基础知识(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avascript 脚本中分支语句、循环语句、函数、数组等的应用方法。 本章重点 分支语句、循环语句、函数、数组 本章难点 分支语句、循环语句、函数、数组 教学内容 第 16 章 javascript 程序核心语法 16.1 程序的核心:分支和循环 16.1.1 if 和 switch 的条件分支 16.1.2 while 和 do…while 循环 16.1.3 for 和 for…in 循环 16.1.4 如何更合理地控制循环语句 16.2 函数 16.2.1 什么是函数 16.2.2 学会使用函数解决问题 16.2.3 理解函数的参数传递 16.2.4 函数中变量的作用域和返回值 16.2.5 函数的嵌套 16.3 面向对象编程的简单概念 16.3.1 什么是面向对象 16.3.2 如何创建对象 16.3.3 定义对象的属性 16.3.4 对象的构造函数和方法 16.3.5 关联数组的概念 16.3.6 with 语句和 for…in 语句 16.4 小结 第 17 章 javascript 核心对象(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日期对象、数学运算对象、字符串对象、函数对象的使用方法。 本章重点 函数对象 本章难点 面向对象 教学内容 第 17 章 javascript 核心对象 17.1 数组对象 17.1.1 创建数组 17.1.2 数组元素的操作 17.1.3 创建多维数组 17.1.4 数组的方法 17.2 日期对象 17.2.1 用 date 对象创建常用日期 17.2.2 date 日期对象的方法 17.2.3 编写一个时间计算程序 17.3 数学运算对象 17.3.1 数学运算对象的方法和属性 17.3.2 做一个小型计算器 17.4 字符串对象 17.4.1 字符串对象的属性 17.4.2 字符串对象的方法 17.5 函数对象 17.6 小结 第 18 章浏览器对象模型(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avascript 脚本基于浏览器对象的操作方法。 本章重点 操作浏览器对象 本章难点 操作浏览器对象 教学内容 第 18 章 浏览器对象模型 18.1 navigator 浏览器信息对象 18.1.1 navigator 对象的管理方法 18.1.2 在网页上显示浏览者系统的基本信息 18.2 window 对象 18.2.1 window 对象的管理方法 18.2.2 制作可定制的弹出窗口 18.2.3 完美地关闭窗口 18.2.4 制作简单网页动画 18.2.5 延时执行命令 18.3 location 对象 18.4 history 对象 18.5 screen 对象 18.6 小结 第 19 章浏览器对象模型(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avascript 脚本基于文档对象、表单数据验证的操作方法。 本章重点 表单数据验证 本章难点 表单数据验证 教学内容 第 19 章 文档对象模型 19.1 文档对象模型概念详解 19.1.1 文档对象模型简介 19.1.2 文档对象的属性 19.1.3 文档对象的方法 19.2 forms 对象 19.2.1 访问表单对象的方法 19.2.2 表单控件 19.2.3 制作数据检测功能的注册页面 19.3 image 对象 19.4 链接对象 19.5 小结 第 20 章事件响应(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javascript 脚本事件响应的编程的概念;掌握添加 javascript 事件响应的方 法。 本章重点 添加网页行为 本章难点 添加网页行为 教学内容 第 20 章 事件响应 20.1 事件响应编程的概念 20.1.1 事件和事件处理程序 20.1.2 html 元素常用事件的展示 20.2 事件方法的使用 20.3 event 对象 20.3.1 event 对象的各种属性 20.3.2 网页监视发生事件的元素 20.3.3 网页检测用户的鼠标信息 20.3.4 网页检测用户的键盘按键信息 20.3.5 鼠标随意拖动网页元素 20.4 事件编程访问网页元素 20.4.1 数组方式访问 20.4.2 id 名称和 name 名称访问 20.4.3 html 标签名称访问 20.4.4 dom 节点方法访问 20.5 结合 css 制作动态页面 20.5.1 让 html 元素动起来 20.5.2 通过切换 css 给网页换肤 20.5.3 动态添加节点 20.6 小结 第 21 章 javascript 综合范例(3 学时)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网页制作中 javascript 脚本的应用。 本章重点 Javascript 本章难点 Javascript 教学内容 第 21 章 javascript 综合范例 21.1 流行的应用:javascript 选项卡切换内容块 21.1.1 思路分析 21.1.2 编写内容容器切换程序 21.1.3 选项卡切换实例功能编写 21.1.4 选项卡切换实例美化 21.2 仿猫扑:网页框架伸缩 21.2.1 思路分析 21.2.2 分析 javascript 的框架操作 21.2.3 框架伸缩实例功能编写 21.2.4 框架伸缩实例美化 21.3 实用多级导航条 21.3.1 思路分析 21.3.2 css 二级导航条实例功能编写 21.3.3 完善 css 二级导航条实例 21.3.4 javascript 制作导航条 21.4 各种对联广告的制作 21.4.1 分析对联广告如何适应不同分辨率屏幕 21.4.2 分析对联广告如何关闭 21.4.3 固定位置的对联广告 21.4.4 移动的对联广告 21.5 html 元素伸缩效果的制作 21.5.1 制作进度条 21.5.2 制作可伸缩的菜单组 21.6 小结 第 22 章制作个人网站(2 学时)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制作个人网站的方法。 本章重点 制作网站 本章难点 制作网站 教学内容 第 4 篇 网页制作综合实例 第 22 章 制作个人网站 22.1 网站整体规划 22.1.1 网站结构规划 22.1.2 页面功能划分 22.1.3 页面内容结构布局 22.2 页面设计效果图 22.3 站点目录规划 22.3.1 规划各种资源目录 22.3.2 配置 iis 虚拟目录 22.4 构建 xhtml 结构并用 css 布局 22.5 参照最终效果图美化页面样式 22.5.1 输入所有的标题和内容 22.5.2 用 css 设置背景图片 22.5.3 用 css 设置渐变背景 22.5.4 用 css 设置页面垂直滚动条样式 22.6 首页添加动态行为 22.7 制作日志页面 22.7.1 日志浏览功能思路分析 22.7.2 日志代码编写 22.8 制作相册页面 22.8.1 相册浏览功能思路分析 22.8.2 相册代码编写 22.9 注册域名并发布网站 22.10 小结 第 23 章制作门户网站(2 学时)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制作门户网站的方法。 本章重点 制作网站 本章难点 制作网站 教学内容 第 23 章 制作门户网站 23.1 门户网站整体规划 23.1.1 规划门户网站结构 23.1.2 规划页面功能结构 23.1.3 首页内容结构布局 23.2 页面设计效果图 23.3 站点目录规划 23.4 构建 xhtml 结构并用 css 布局 23.5 参照最终效果图美化页面样式 23.5.1 输入所有的标题和内容 23.5.2 设置页面主体背景 23.5.3 设置页面渐变背景 23.5.4 设置有规律的背景图片 23.6 插入无虚框的 flash 动画 23.7 javascript 与 flash 制作轮换图片 23.8 制作栏目页面 23.9 制作文章页面 23.10 注册域名并发布门户网站 23.11 小结 附录 a html 标记参考 附录 b css 属性列表 附录 c javascript 属性及方法列表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叶青译,网页开发手记—HTML+CSS+JavaScript 实战详解,电 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50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 64 学时(36 学时讲授+28 学时上机) 4 学分 所需先修课: 计算机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程明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 据库技术与信息类相关课程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它涉及到计算机许多领域的知 识和相关的应用,因此《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也是信息 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比较系统、完整地讲 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适当介绍当今数据库的新技术和新 应用,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是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 操作、SQL 语言,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最终掌握解决实 际问题的数据库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数据库程序设计习惯,具备用数据库的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要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广泛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的同时,加强基础性实验环节的教学工作,使 学生具有设计和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实践经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 解、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种数据模型的 特点,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 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的设计理论;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了 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动向,以指导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实践方面: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能有效使 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具,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 系统的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 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数据库系统基础部分: 数据库系统结构、 SQL 语言、 数据完整性和视图、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数据库保护及数据库保护; SQL server 基础及使用部分:数据库与基本表的创建和管理、安全管理、 事务与数据的并发控制、数据库备份和还原。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期末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的形式,平时成绩占 20%,期末占 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4 第2章 关系数据库 4 第3章 数据库设计 2 第4章 SQLServer 基础 1 1 第5章 数据库的概念和操作 2 2 第6章 表的操作 3 3 第7章 数据库查询 5 5 第8章 T_SQL 编程 3 3 第9章 视图和索引 2 2 第 10 章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2 2 第 11 章 事务与并发控制 2 2 第 12 章 安全管理 2 2 第 13 章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 2 2 第 14 章 数据库系统开发 2 4 36 28 总计 二、教学内容 第 1 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4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2.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4.理解信息的三种世界及其基本概念 5.熟练掌握概念模型的几个重要概念和 E-R 图的画法 6. 掌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数据模型,了解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 本章重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概念模型的几个 重要概念和 E-R 图的画法,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关系数据模型。 本章难点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E-R 图的画法。 讲授内容 第 1 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数据库技术发展史 1.1.1 数据处理技术 1.1.2 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1.2 数据库系统介绍 1.2.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2.2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3 数据模型 1.3.1 信息的三种世界 1.3.2 概念模型 1.3.3 常见的三种数据模型 第 2 章 关系数据库(4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关系数据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 2.掌握关系的三种完整性 3.了解传统的集合运算,熟练掌握专门的关系运算 4. 理解数据依赖中的函数依赖的概念 5.掌握几种特定的函数依赖,了解码的函数依赖表示 6.理解关系规范化的概念及目的 7.熟练掌握常用的三种范式,了解 BC 范式(BCNF) 本章重点 关系的三种完整性,专门的关系运算;几种特定的函数依赖,关系规范化的 概念及目的,常用的三种范式。 本章难点 关系的参照完整性,专门的关系运算;规范化方法和过程。 讲授内容 第 2 章关系数据库 2.1 关系数据结构 2.1.1 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2.1.2 关系数据库 2.2 关系的完整性 2.3 关系运算 2.3.1 传统的集合运算 2.3.2 专门的关系运算 2.4 关系的规范化 2.4.1 数据依赖 2.4.2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过程 第 3 章 数据库设计(2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3.熟练掌握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4.熟练掌握逻辑结构设计的完整过程:E-R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 式的优化及设计用户外模式 5.了解如何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评价 6.了解数据库实施和运行、维护 本章重点 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方法,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E-R 图向关系模型的 转换 本章难点 E-R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讲授内容 第 3 章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概述 3.2 需求分析 3.2.1 需求分析的任务 3.2.2 需求分析的方法 3.3 概念结构设计 3.3.1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3.3.2 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 3.4 逻辑结构设计 3.4.1 将 ER 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 3.4.2 关系模式的优化 3.4.3 设计用户外模式 3.5 物理结构设计 3.5.1 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3.5.2 评价物理结构 3.6 数据库实施和运行、维护 3.6.1 数据库实施 3.6.2 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 3.7 数据库设计实例 第 4 章 SQLServer 基础(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 SQL Server 2008 基本知识及新增功能 2.掌握 SQL Server 2008 的安装与配置 3.掌握 SQL Server 2008 的主要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和 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了解 SQL Server 2008 的其 他管理工具 4.了解 T-SQL 语言的基本知识 5.熟练掌握 T-SQL 语言的分类和语法约定 本章重点 SQL Server 2008 的安装与配置,SQL Server 2008 的主要管理工具:服务 器管理、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T-SQL 语言的分类和语法约定 本章难点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讲授内容 第 4 章 SQL Server 2008 基础 4.1SQL Server 2008 简介 4.1.1SQL Server 发展史 4.1.2SQL Server 2008 新增功能 4.1.3SQL Server 2008 的新特性 4.2SQL Server 2008 的安装与配置 4.2.1SQL Server 2008 的版本 4.2.2SQL Server 2008 的环境需求 4.2.3SQL Server 2008 的安装过程 4.3SQL Server 2008 的管理工具 4.3.1 服务器管理 4.3.2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4.3.3SQL Server 配置管理器 4.3.4 其他管理工具 4.4T-SQL 语言基础 4.4.1T-SQL 语言的特点 4.4.2T-SQL 语言的分类 4.4.3T-SQL 语言的基本语法 第 5 章 数据库的概念和操作(4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物理数据库和逻辑数据库 2.掌握数据库基本操作: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 本章重点 数据库基本概念和操作 本章难点 物理数据库和逻辑数据库的理解 讲授内容 第 5 章数据库的概念和操作 5.1 数据库基本概念 5.1.1 物理数据库 5.1.2 逻辑数据库 5.2 数据库操作 5.2.1 创建数据库 5.2.2 修改数据库 5.2.3 删除数据库 第 6 章 表的操作(6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表基本操作: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 2. 掌握列约束和表约束的类型和实现 3. 了解数据的导入导出 本章重点 表的基本操作,列约束和表约束 本章难点 掌握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讲授内容 第 6 章表的操作 6.1 创建表 6.1.1 数据类型 6.1.2 使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创建表 6.1.3 使用 T-SQL 语句创建表 6.2 修改表 6.2.1 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中修改表 6.2.2 使用 T-SQL 语句修改表 6.3 列约束和表约束 6.4 表数据操作 6.4.1 插入(INSERT)数据 6.4.2 修改(UPDATE)数据 6.4.3 删除(DELETE)数据 6.4.4 使用 MERGE 语句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 6.5 删除表 6.6 数据的导入导出 第 7 章 数据库查询(10 学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各种基本查询,包括简单查询、分组和汇总、连接查 询、子查询等等 2.了解数据操作中如何使用 SELECT 子句 3. 了解 T-SQL 的 控 制 流语句 ,重 点掌 握 SET、 BEGIN …END、IF … ELSE、WHILE 等语句的使用 4.了解系统内置函数的应用,掌握用户定义函数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本章重点 数据查询 本章难点 子查询、连接查询、聚合函数查询 讲授内容 第 7 章数据库查询 7.1SELECT 查询语法 7.2 简单查询 7.2.1 投影查询 7.2.2 选择查询 7.2.3 聚合函数查询 7.3 分组和汇总 7.4 连接查询 7.4.1 内连接 7.4.2 自连接 7.4.3 外连接 7.4.4 交叉连接 7.5 子查询 7.5.1 无关子查询 7.5.2 相关子查询 7.6 其他查询 7.6.1 集合运算查询 7.6.2 对查询结果排序 7.6.3 存储查询结果 7.7 数据操作中使用 SELECT 子句 第 8 章 T_SQL 编程(6 学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据库编程基础知识:标识符、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等内容 2. 掌握流程控制语句的应用 3. 掌握函数的应用 4.了解游标的概念和应用 本章重点 T-SQL 的控制流语句,用户自定义函数 本章难点 用户自定义函数 讲授内容 第 8 章 T-SQL 编程 8.1T-SQL 编程基础 8.1.1 标识符 8.1.2 变量 8.1.3 运算符 8.1.4 批处理 8.1.5 注释 8.2 流程控制语句 8.2.1SET 语句 8.2.2BEGIN…END 语句 8.2.3IF…ELSE 语句 8.2.4CASE 语句 8.2.5WHILE 语句 8.2.6GOTO 语句 8.2.7RETURN 语句 8.3 函数 8.3.1 系统内置函数 8.3.2 用户定义函数 8.4 游标 第 9 章 视图和索引(4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视图的基本概念 2.掌握视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索引的基本概念 4.掌握索引的基本操作 本章重点 视图的基本概念,索引的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 视图的基本概念 讲授内容 第 9 章视图和索引 9.1 视图 9.1.1 视图概述 9.1.2 创建视图 9.1.3 修改视图 9.1.4 使用视图 9.1.5 删除视图 9.2 索引 9.2.1 索引简介 9.2.2 索引类型 9.2.3 创建索引 9.2.4 查看索引信息 9.2.5 删除索引 第 10 章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4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存储过程的基本概念 2.了解存储过程的分类 3.掌握存储过程的基本操作 4.理解触发器的基本概念 5.了解触发器的分类 6.掌握触发器的基本操作 本章重点 存储过程的基本操作,触发器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本章难点 触发器的操作 讲授内容 第 10 章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10.1 存储过程 10.1.1 存储过程概述 10.1.2 存储过程的类型 10.1.3 创建存储过程 10.1.4 执行存储过程 10.1.5 查看存储过程 10.1.6 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 10.2 触发器 10.2.1 触发器概述 10.2.2 触发器的分类 10.2.3 创建触发器 10.2.4 查看触发器信息及修改触发器 10.2.5 禁止、启用和删除触发器 第 11 章 事务与并发控制(4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事务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事务的分类 3.掌握事务的处理语句 4.了解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 5.理解锁的基本概念 6.掌握锁的分类和相关信息 7.了解死锁产生的情况和解决办法以及手工加锁的方法 本章重点 事务的基本概念,事务的处理语句,锁的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 锁的分类和相关信息 讲授内容 第 11 章事务与并发控制 11.1 事务概述 11.2 事务的类型 11.2.1 根据系统的设置分类 11.2.2 根据运行模式分类 11.3 事务处理语句 11.4 事务的并发控制 11.4.1 并发带来的问题 11.4.2 锁的基本概念 11.4.3 锁的类型 11.4.4 锁的信息 11.4.5 死锁的产生及解决办法 11.4.6 手工加锁 第 12 章 安全管理(4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 SQL Server 的身份验证模式和设置方法 2.熟练掌握账号管理方法 3.了解角色管理的分类和方法 4.熟练掌握权限管理的类别和操作方法 本章重点 SQL Server 的身份验证模式和设置方法,账号管理方法,权限管理的类别 和操作方法 本章难点 账号管理方法 讲授内容 第 12 章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12.1 身份验证 12.1.1SQL Server 的身份验证模式 12.1.2 设置身份验证模式 12.2 账号管理 12.2.1 服务器登录账号 12.2.2 数据库用户账号 12.3 角色管理 12.3.1 固定服务器角色 12.3.2 数据库角色 12.3.3 应用程序角色 12.4 权限管理 12.4.1 权限的类别 12.4.2 权限操作 第 13 章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4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操作 3.了解数据库分离与附加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本章重点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操作 本章难点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操作 讲授内容 第 13 章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 13.1 数据库备份概述 13.1.1 数据库备份计划 13.1.2 数据库备份的类型 13.2 数据库还原概述 13.2.1 数据库还原策略 13.2.2 数据库恢复模式 13.3 数据库备份操作 13.4 数据库还原操作 13.4.1 自动还原 13.4.2 手动还原 13.5 数据库分离与附加 13.5.1 分离数据库 13.5.2 附加数据库 第 14 章 数据库系统开发(6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 C#语言的基本内容 2.全面了解使用 ADO.NET 访问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的方法 3.掌握数据库系统开发中数据库设计过程 4.掌握数据库系统开发中系统的实现过程 本章重点 数据库系统开发中数据库设计和实现过程 本章难点 数据库设计过程 讲授内容 第 14 章基于 C#.NET 的数据库系统开发 14.1C#语言简介 14.2 使用 ADO.NET 访问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 14.2.1ADO.NET 的对象模型 14.2.2 利用 ADO.NET 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4.3 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 14.3.1 数据库设计 14.3.2 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尹志宇、郭晴 主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SQL Server 2008》 ,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3 年 8 月 参考书: [1]郭常圳 编著,《C#网络应用开发例学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1 月 [2]郭常圳 李云锦 编著,《ASP.NET 网络应用开发例学与实践》,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6 年 [3]王永皎 廖建军 编著,《Visual C# 2005+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开发 与实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6 月 [4]夏奕 鲁波 编著,《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应用项目教程》,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0 年 9 月 [5]屠建飞 编著,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1月 [6]李春葆 喻丹丹 编著,《ASP.NET 动态网站设计教程-基于 C#+SQL Server》,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 7 月 [7]陈长喜 主编, 《ASP.NET 程序设计基础教程(第 2 版)》 ,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1 年 9 月 [8]李锡辉 主编,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2 月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30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 64 学时(38 学时讲授+26 学时上机) 4 学分 所需先修课: C++程序设计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程明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数据结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 修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练习和上机实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对象的特性,数据组织的 基本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和处理的能 力以及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的参与打下良好 的基础。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广义表、二叉树、 树、图、查找表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及其典型应用例子。在知识方 面,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实现方法,使学生了解数 据对象的特性,数据组织的基本方法;在技能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在不同存 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并对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 2、教学目标要求 (1) 掌握线性表的定义、两种存储结构及在不同的存储结构下基本算法的实 现。 (2) 掌握栈、队列的定义、特点、两种存储结构及基本运算的实现;了解栈、 队列的应用。 (3) 了解串的定义、存储方式及串的基本运算。 (4) 理解二维数组的结构特点和存储方式;了解矩阵的压缩存储。 (5)理解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其存储方法;熟练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算 法;理解二叉树的线索化方法。 (6)理解树的定义、术语;掌握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及森林与二叉树间的相互 转换。 (7) 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及术语;掌握图的两种存储结构、图的两种遍历方法; 理解图的一些应用。 (8) 理解查找和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绪论: 理解基本概念的含义:数据、数据对象、数据结构、数据类型,算法、算法 与数据结构的关系,描述算法的方法,基本的算法分析方法。 线性表: (1)线性表的(逻辑)定义与基本运算。 (2)线性表的顺序存贮结构及基本运算的实现原理。 (3)线性表的链接存贮结构(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及基本运算 的实现原理。 栈和队列: (1)栈的定义及运算,栈的顺序存贮,栈的应用—一算术表达式的求值, 数制转换。 (2)队列的定义及运算,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与实现;循环队列 ——队列的顺序表示与实现 串(自主学习章节): 串的概念,串的顺序存贮与链接存贮,串的基本运算。 数组: 数组的定义、数组元素地址的计算和数组的顺序存贮,矩阵的压缩存储。 树: (1)二叉树的概念、性质,二叉树的顺序存贮表示与链接存储表示。 (2)二叉树的遍历。先根、中根、后根遍历的递归算法与非递归算法。 (3)树的存贮结构(双亲数组表示,孩子链表表示。左孩子右兄弟链表表 示) 。 (4)树、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及遍历。 (5)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图: (1)图的基本概念,图的邻接矩阵存贮与邻接表存贮。 (2)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与宽度优先搜索。 (3)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 查找与排序(着重理解算法思想): (1)查找表、按关键字查找操作 (2)顺序查找。 (3)有序顺序表的折半查找 (4)排序、排序的分类。 (5)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等排序算法。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期末考试的形式是闭卷的形式,平时成绩占 20%,期末占 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包含 C 语言相关内容的总结) 6 4 第二章 线性表 8 6 第三章 栈和队列 6 6 第五章 数组 4 4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6 4 第七章 图 6 2 第九十章 查找、内部排序 2 0 38 26 小计 总计 64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包含 C 语言相关内容的总结)(10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涉及到的 C 和 C++中的重点内容,主要是数组、函 数、指针、结构体、类型定义、malloc 函数、realloc 和 free 函数的内容;理 解类 C 语言。重点是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及类型定义。 了解数据结构的发展简史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中所处的地位;理解数据结构中 的一些概念和术语;掌握算法定义、算法特性及算法分析。 本章重点 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类型定义 malloc 函数、realloc 和 free 函数 理解数据结构中的一些概念和术语;掌握算法定义、算法特性及算法分析。 本章难点 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类型定义 malloc 函数、realloc 和 free 函数 掌握算法定义、算法特性、及算法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C 语言相关内容的总结 1. C 语言中数据的输入、输出:scanf()、printf(); 2. C 语言中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calloc()、realloc()、free() , 字节运算符 sizeof; 3. 复习 (1)指针 (2)C++中的引用 (3)结构体(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指针类型、结构体指针变量) (4)数组 (5)类型定义:typedef 第二部分 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1.3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1.4 算法和算法分析 1.4.1 算法 1.4.2 算法设计的要求 1.4.3 算法效率的度量 1.4.4 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思考题 1、简述以下概念的含义: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 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 2、简述算法的定义、算法重要特性及算法设计的要求。 第二章 线性表(1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顺序表示和实现、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及表现(链表 的插入、删除)。 本章重点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链式表示中插入和删除算法 本章难点 讲授内容 2.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 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2.3.1 线性链表 2.3.2 循环链表 2.3.3 双向链表 2.4 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 思考题 1、实现顺序表的各种操作,设计算法对各种操作进行调用。 2、实现链表的各种操作,设计算法对各种操作进行调用。 3、编写算法,完成线性表两种存储结构下的 PriorElem()、NextElem()。 第三章 栈和队列(12 学时) 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栈和循环队列的特性、栈和递归程序设计的关系。要求能灵活运用 这两种结构来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并受到递归程序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 本章重点 顺序栈的表示和实现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本章难点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讲授内容 3.1 栈 3.1.1 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 3.1.2 栈的表示和实现 3.2 栈的应用举例 3.2.1 数制转换 3.2.2 括号匹配的检验 3.2.3 行编辑程序 3.2.4 迷宫求解 3.2.5 表达式求值 3.3 栈与递归的实现 3.4 队列 3.4.1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 3.4.2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 3.4.3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说明: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 串,体会线程结构的特征。 知识导引: 4.1 串类型的定义 4.2 串的表示和实现 4.3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4.4 串操作应用举例 重点: 定长顺序存储表示 堆分配存储表示 思考题 1、简述栈和线性表的关系。 2、写一个算法,判断表达式中的左右括号(含小括号、中括号)是否匹配。 3、试写一个算法,识别一次读入的一个以@为结束符的字符序列是否为形如 ‘序列 1&序列 2’模式的字符序列。其中序列 1 和序列 2 中都不含字符‘&’ ,且 序列 2 是序列 1 的逆序列。例如,‘a+b&b+a’是属该模式的字符序列,而 ‘1+3&3-1’则不是。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8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数组的定义和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掌握矩阵的压缩存储,对称及对角矩阵的压缩存储,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示、 矩阵的转置运算、矩阵相乘。 本章重点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矩阵的压缩存储 本章难点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讲授内容 5.1 数组的定义 5.2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5.3 矩阵的压缩存储 5.3.1 特殊矩阵 5.3.2 稀疏矩阵 思考题 1、写出并分析稀疏矩阵转置两种算法。 2、编程实现由二维数组(多 0 元)创建三元组表,并对其实现转置。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10 学时) 教学目标 加深理解树的非线性结构特性,灵活运用树的存贮结构、二叉树的遍历技术、 加深递归程序设计的训练。注重提高关于模型选择、算法设计与分析方面的能力。 本章重点 二叉树的性质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遍历二叉树 树的存储结构 森林与 二叉树的转换 最优二叉树(赫夫曼树) 本章难点 遍历二叉树 最优二叉树(赫夫曼树) 赫夫曼编码 讲授内容 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6.2 二叉树 6.2.1 二叉树的定义 6.2.2 二叉树的性质 6.2.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6.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6.3.1 遍历二叉树 6.3.2 线索二叉树 6.4 树和森林 6.4.1 树的存储结构 6.4.2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6.4.3 树和森林的遍历 6.5 树与等价问题 6.6 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6.6.1 最优二叉树(赫夫曼树) 6.6.2 赫夫曼编码 思考题 1、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为 ABCDEFG,中序遍历序列 CBEDAFG,画 出该二叉树,并求出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2、写出层序遍历二叉树的实现算法。 3、将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子树互换。 第七章 图(8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图的定义和术语,掌握图的邻接矩阵表示、邻接表表示,会进行图的遍 历 掌握普里姆算法、克鲁斯卡尔算法及拓扑排序的方法,了解关键路径及最短路径 的求法 本章重点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邻接表表示, 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本章难点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邻接表表示 讲授内容 7.1 图的定义和术语 7.2 图的存储结构 7.2.1 数组表示法 7.2.2 邻接表 7.2.3 十字链表 7.2.4 邻接多重表 7.3 图的遍历 7.3.1 深度优先搜索 7.3.2 广度优先搜索 7.4 图的连通性问题 7.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 7.4.2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7.4.3 最小生成树 7.4.4 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 7.5 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7.5.1 拓扑排序 7.5.2 关键路径 7.6 最短路径 7.6.1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7.6.2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思考题 1、写出你对 ADT 图的理解。 2、图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有何存储特征。 3、写出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思想。 4、通过学习,理解图有哪些应用。 第九章 查找(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顺序表的查找方法及二叉排序对的构造和查找方法,了解平衡二叉树 本章重点 顺序表的查找 有序表的查找 本章难点 动态查找的含义 讲授内容 9.1 静态查找表 9.1.1 顺序表的查找 9.1.2 有序表的查找 9.2 动态查找表(了解) 思考题 1、静态查找表、动态查找表指的是什么。 2、分析顺序表的查找算法。 3、分析有序表的折半查找算法。 第十章 内部排序(1 学时) 教学目标 结合非数值应用问题,提高关于查找排序算法的运用、比较与分析能力。 本章难点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理解 讲授内容 10.1 概述 10.2 插入排序 10.2.1 直接插入排序 10.2.2 其他插入排序 10.2.3 希尔排序 10.3 快速排序 10.4 选择排序 10.5 归并排序 10.6 基数排序 思考题 1、理解各种排序方法: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 2、了解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如从稳定性、对数据原序列的依赖、时间 效率、空间效率等方面。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 《数据结构》 C 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参考书: [1]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 《数据结构题集》 (C 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2] 李春葆、尹为民编著,《数据结构教程》(第 3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3] 李春葆、尹为民编著,《数据结构教程(第 3 版)上机实验指导》 ,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 雷军环、邓文达编著,《数据结构》 (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121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所需先修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学,C++语言程序设计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周树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3 年 04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该课程的任务和教 学目的是通过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培 养学生对 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即从管理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 影响,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性地位以及对组织变革的作用,从应用视角认识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从建设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 和信息系统的管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其具有开发管理 信息系统的能力,进行信息组织、信息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信息的基本能 力。 2、教学目标要求 是通过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培养 学生对 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即从管理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 理的影响,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性地位以及对组织变革的作用,从应用视角 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从建设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过程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的方法。 1、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是闭卷,总成绩=平时×20%+期末×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学时数 上机学时数 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4 0 2 管理、信息和系统 4 0 3 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4 0 4 计算机网络 4 0 5 企业数据处理方式 8 0 6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4 0 7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8 0 8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8 0 9 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与运行 4 0 48 0 48 学时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概念结构。 了解: 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及管理信息系统同其他学科的关系 本章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性质 本章难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概念结构 讲授内容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4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2章 管理、信息和系统(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回顾管理理论,加深对管理学所学内容的记忆,介绍信息论、学生掌握管理信息 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初步了解系统工程理论。使学生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管理学,信息论和系统工程理论。 本章重点 系统工程理论、信息的生命周期 本章难点 信息的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 2.1 管理理论的回顾 2.2 信息论 2.3 系统工程理论 第3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内部硬件的组成,软件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学生初 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本章重点 软件的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 本章难点 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 教学内容 3.1 计算机硬件 3.2 计算机概念 3.3 软件的概念 3.4 系统软件 3.5 程序设计语言 3.6 软件开发方法 第4章 计算机网络(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系统的概念与实现技术;通过举例使学生了 解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通过案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章重点 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 本章难点 TCP/IP 协议的网络模型 教学内容 4.1 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 4.2 通信管理 4.3 电子商务与网络 第5章 企业数据处理(讲授 8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数据的处理方式,掌握文件的组织方式。简要介绍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了解什么是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技术。 本章重点 数据库的第三范式、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句和 E-R 图。 本章难点 数据库的第三范式。 教学内容 5.1 企业数据处理方式 5.2 数据存储文件组织 5.3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5.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5.5 商业智能与数据挖掘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历史。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认 知方法。掌握如何进行对象需求调查。 本章重点 瀑布开发方法,原型法,迭代开发方法 本章难点 系统的瀑布开发方法,迭代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 6.1 系统开发方法的回顾 6.2 系统开发过程的认知 6.3 对象的建立和需求分析调查 第7章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讲授 8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如何进行系统调研,掌握组织结构分析的方法,掌握业务流程分析方法,数 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结构分析的方法。 本章重点 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结构分析 本章难点 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画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 教学内容 7.1 组织结构功能分析 7.2 业务流程分析 7.3 数据流程分析 7.4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第8章 管理信息系统系系统设计(讲授 8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掌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 模块功能设计。掌握如何写系统规划报告。进行系统设计的案例分析。 本章重点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界面设计和输入输出方式设计 本章难点 系统结构总体设计 教学内容 8.1 总体结构设计 8.2 代码设计 8.3 数据结构设计 8.4 数据库设计 8.5 输入输出设计 8.6 功能模块设计 第9章 管理信息系统系的测试与评价(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信息系统实施方法和系统地评价方法和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初步了解信息 系统的管理制度。掌握系统测试的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盒和遍历测试法等系统测 试方法。 本章重点 系统实施的评价体系。系统测试方法 本章难点 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 教学内容 9.1 系统实施方法 9.2 软件选择 9.3 系统运行管理 9.4 系统的评价方法 9.5 系统测试方法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参考书: 黄梯云 著,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年 《ERP 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16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48 学时 3 学分 所需先修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学,数据库原理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周树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3 年 04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ERP原理与应用是本校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科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ERP的基础概念、系统结构、工程关系、 应用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具有选择、实施、应用和评价ERP系统的基本能力。为 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ERP的形成、发展过程、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实 施方法和评价方法等内容。并以用友U8 10.1ERP软件为实践教学平台,介绍和讲 解ERP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要求 学生应系统学习并掌握本课程系统原理和方法,认真思考并理解本课程与其 他专业课的联系,使知识横向融会贯通。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课前做好预 习,案例的分析,初步掌握生产计划与排产、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模块分析、整 体功能与数据集成、系统选型、实施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 的应用。并且能够掌握一款流行的 ERP 软件(本校选取的是用友 U8 供应链管理 模块)的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模块(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核算和库存管理)在 企业中的实际操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MRP 运算(主生产计划的制定、物料清单的定义);能力需求计划;、 供应链管理:财务会计核算。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是闭卷,总成绩=平时×20%+期末×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学时数 上机学时数 1 企业信息化 4 0 2 MRP/MRPII 原理 8 0 3 ERP 的相关概念 4 0 3 供应链管理系统 24 0 4 项目管理与 ERP 实施方法 8 0 48 学时 48 0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1章 企业信息化(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企业信息化的背景。掌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企业信息化的方法。了解企业 信息化的现实意义与发展阶段。 本章重点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本章难点 企业信息化会遇到的管理瓶颈问题 讲授内容 1.1 企业信息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1.2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方法 1.3 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1.4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第2章 MRP 与 MRPII 原理(讲授 8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MRP 与订货点法的关系。掌握 MRP 的含义、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 录与物料编码等 MRP 运算要素的含义。掌握 MRP 的运算原理。掌握闭环 MRP 的原 理。掌握 MRPII 的概念和原理。 本章重点 MRP 与订货点法的关系。MRP 的运算原理。闭环 MRP 的原理。MRPII 与 MRP 的关 系。 本章难点 MRP 的运算原理 教学内容 2.1 订货点法 2.2 物料需求计划 2.3 闭环 MRP 2.4 MRPII 第3章 ERP 相关概念(讲授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物料编码、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物料清单、工作中心、能力需求计划、提 前期、工艺路线等概念。 本章重点 物料清单的定义和工作中心的划分。 本章难点 能力需求计划的制定。 教学内容 3.1 物料编码 3.2 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3.3 物料清单 3.4 工作中心 3.5 提前期 3.6 工艺路线 第4章 供应链管理系统(讲授 2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企业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核算和库存管理的一般业务流程。掌握供应 链管理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的集成和单据票据的传递方法。以一个实际企业的发 生业务为案例让学生上机实际操控 ERP 软件来实践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 本章重点 掌握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核算和库存管理的业务流程。 本章难点 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与财务业务流程的衔接。 教学内容 4.1 采购管理 4.2 销售管理 4.3 存货核算 4.4 库存管理 4.5 财务会计 4.5.1 总帐模块 4.5.2 应收管理 4.5.3 应付管理 第5章 项目管理与 ERP 实施方法(讲授 8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IT 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法。了解 ERP 实施的人员构成。了解为什么 ERP 项目 实施是”一把手工程”。掌握 ERP 实施方法与实施步骤。掌握 ERP 项目的实施绩 效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 ERP 实施方法 本章难点 ERP 的实施步骤 教学内容 5.1 ERP 项目实施的人员构成 5.2 ERP 项目的实施与“一把手工程” 5.3 ERP 项目的实施方法 5.4 ERP 系统的测试方法 5.5 ERP 系统的实施评价方法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周玉清,刘伯营,ERP 原理与应用,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参考书: (1)陈启申 著,ERP 原理与实践(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徐瑞园主编,基础工业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00150(171120050) 课程性质: 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统计学 学时学分: 64 学时 所需先修课: 高等数学(或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李宝凤 审 定 人: 王东华 编写时间: 20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运筹学》是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运筹学是一门广泛 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工具,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计算机 工具研究和解决与定量因素有关管理、经济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为决 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的一门决策科。其目的是使研究方法科学化、过 程规范化、决策程序化。 2、教学目标要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一些运筹学的基本模型及其求解原理、方法 技巧,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若干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同时能够运用常 用软件(如 Lindo,Lingo,Matlab 等)求解运筹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正确应用 各类模型分析、解决不十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本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分支之一,为其专业课 的学习提供数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是其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 1. 使学生系统掌握若干运筹学的重要模型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理解它们所包含 的优化决策思想; 2. 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中使用运筹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 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效益所起的作用; 3. 能初步运用运筹学方法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其标准,认识和理解线性规划解的几种情况和 线性规划解的一些基本概念,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用单纯形表求解线性规划问 题,对偶定理,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灵敏度分析的涵义及作用,表上作业法, 理解表上作业法与单纯形法的联系,理解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及单纯形法,掌握 求解整数规划的割平面法及分支定界法的思想方法,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 最优化原理,图的概念、中国邮路问题,求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方法,最短路的 Dijkstra 算法,理解反向弧的概念,寻找流量可增链,掌握网络图相关概念, 会求关键路线,理解排队系统的相关概念,会计算主要数量指标,根据指标对排 队系统进行优化。 难点:非标准形式转化成标准形式,线性规划解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单纯 形法、退化和两阶段单纯型法、经济管理中一些实际问题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对偶定理,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灵敏度分析的实际应用,利用运输问题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目标规划优先级的确定及模型的建立,动态规划的建模,用图论的 观点去分析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求最小生成树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 题,最短路的 Dijkstra 算法的清楚表达,Floyd 算法,理解反向弧的概念,寻 找流量可增链,网络计划的优化,排队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4、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总评 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20%,期末成 绩占总评成绩的 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绪论 1 第一章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9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及灵敏度分析 8 第三章 运输问题 6 第四章 目标规划 4 第五章 整数规划 6 第七章 动态规划 8 第八章 图与网络分析 8 第九章 网络计划 6 第十章 排队论 8 小计 总计 备注:作为选修时第八章不讲,两学时考核结课。 64 64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绪论(1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运筹学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方法、主要分支. 本章难点 运筹学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运筹学的释义和发展历史 二、运筹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 (一)基本特征 (二)研究方法 三、运筹学的主要分支 (一)线性规划 (二)非线性规划 (三)动态规划 (四)图与网络分析 (五)存贮问题 (六)排队论 (七)对策论 (八)决策论 四、运筹学与管理科学 第一章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9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与标准形式,学会用图解法求解简单的线性 规划问题;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个解的概念,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 3.掌握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 4. 掌握人工变量法(包括大M法和两阶段法)的计算步骤。 5.解一些线性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本章重点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其标准,认识和理解线性规划解的几种情况和线性规 划解的一些基本概念,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用单纯形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本章难点 非标准形式转化成标准形式,线性规划解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单纯形法、 退化和两阶段单纯型法、经济管理中一些实际问题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一、线性规划问题的提出 二、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第二节 图解法 一、图解法步骤 二、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几种可能结局 三、图解法得到的启示 第三节 单纯形法原理 一、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概念 二、凸集及其顶点 三、几个基本定理的证明 四、单纯形法迭代原理 第四节 单纯形法计算步骤 第五节 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一、人工变量法 二、两阶段法 三、单纯形法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四、单纯形法小结 第六节 数据包络分析 一、有关概念 二、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第七节 其他应用例子 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及灵敏度分析(8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对偶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经济意义; 2. 熟悉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掌握运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 题; 3.理解灵敏度分析的含义及作用,掌握调整的方法; 4.会运用对偶理论对一些基本的管理问题进行经济分析。 本章重点 对偶定理,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灵敏度分析的涵义及作用. 本章难点 对偶定理,影子价格的经济意义,灵敏度分析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一、对偶问题的提出 二、对称形势下对偶问题的一般形式 三、非对称形式下原-对偶问题关系 第二节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一、单纯形法计算的矩阵描述 二、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一)弱对偶性 (二)最优性 (三)强对偶性 (四)互补松弛型 第三节 第四节 影子价格 对偶单纯形法 一、对偶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 二、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第五节 c 灵敏度分析 一、分析 j 的变化 二、分析 bi 的变化 三、增加一个变量分析 a xj 的分析 四、分析参数 ij 的变化 五、增加一个约束条件的分析 第六节 参数线性规划 第三章 运输问题(6 学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2.掌握安排初始运输表的最小元素法、西北角法和求检验数的闭回路法、位 势法; 3.了解运输问题的应用; 4. 能够利用运输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表上作业法,理解表上作业法与单纯形法的联系. 本章难点 利用运输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一、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运输问题数学模型的特点 第二节 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一、给出运输问题的初始基可行解 (一)最小元素法 (二)西北角法 (三)沃格尔法 二、解的最优性检验 (一)闭回路法 (二)对偶变量法 三、解的改进 四、几点说明 第三节 运输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一、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 二、有转运的运输问题 第四节 应用问题举例 第四章 目标规划(4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目标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一般形式,学会用图解法求解简单的目标规 划问题; 2.理解目标规划问题的相关概念,了解目标规划的基本理论; 3.掌握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4. 了解目标规划的灵敏度分析的意义、方法; 5.了解目标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认识和理解目标规划解的意义和目标规划相关的基本 概念,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用单纯形表求解目标规划问题。 本章难点 目标规划优先级的确定,目标规划正负偏差的概念,深刻理解目标规划满意 解得概念,一些实际问题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目标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一、目标规划问题的提出 二、目标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第二节 目标规划的图解法 一、图解法步骤 二、目标规划问题求解的几种可能结局 第三节 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第四节 目标规划的灵敏度分析 第五节 目标规划应用举例 第五章 整数规划(6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整数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一般形式,了解整数规划解的特点; 2.会用割平面法、分支定界法求解纯整数规划; 2.了解 0-1 整数规划的解法; 3.了解指派问题的标准形式及数学模型,会求解指派问题。 本章重点 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认识和理解整数规划解的求解方法——割平面法、分 支定界法——的思想方法,了解 0-1 规划的求解方法,掌握指派问题的模型及求 解方法。 本章难点 求解整数规划的方法的具体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特点 一、整数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二、整数规划的例子 三、解的特点 第二节 解纯整数规划的割平面法 第三节 分支定界法 第四节 0-1 整数规划 一、0-1 变量及其应用 二、0-1 整数规划的解法 第五节 指派问题 一、指派问题的标准形式及其数学模型 二、匈牙利法 一、非标准形式的指派问题 第七章 动态规划(8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2.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3.掌握和一维离散动态规划的建模和求解方法; 4.会运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一些经济和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本章重点 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最优化原理. 本章难点 动态规划的建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阶段 (二)状态 (三)决策和策略 (四)状态转移方程 (五)指标函数 二、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 第三节动态规划的建立和求解 一、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 二、逆序解法和顺序解法 三、基本方程分段求解时的几种常用算法 第四节 动态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背包问题 二、生产经营问题 三、设备更新问题 四、复合系统工作可靠性问题 五、货郎担问题 第八章 图与网络分析(8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欧拉图、中国邮路问题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掌握最小生成树的求法; 3.掌握求最短路的 Dijkstra 算法,Floyd 算法; 4.理解最大流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求最大流的标号算法; 5.会用标号算法求最大流; 6.理解最小费用流问题的有关概念,掌握求最小费用流的对偶算法。 本章重点 图的概念、中国邮路问题,求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方法,最短路的 Dijkstra 算法,理解反向弧的概念,寻找流量可增链。 本章难点 用图论的观点去分析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求最小生成树的方法解决 相应的实际问题,最短路的 Dijkstra 算法的清楚表达,Floyd 算法,理解反向 弧的概念,寻找流量可增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图与网络的基本知识 一、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连通图 三、图的矩阵表示 四、欧拉回路与中国邮路问题 第二节 一、树的概念和性质 二、图的生成树 (一)深探法 (二)广探法 树 三、最小生成树问题 (一)Kruskal 算法 (二)破圈法 四、根树及其应用 第三节 最短路问题 第四节 最大流问题 一、Dijkstra 算法 二、逐次逼近算法 三、Floyd 算法 一、最大流有关概念 二、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三、求最大流的标号算法 四、最大匹配问题 第五节 最小费用流问题 第九章 网络计划(6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计划原理; 2.掌握网络图的绘制; 3.了解网络计划的优化。 本章重点 网络图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绘制,网络计划的 优化。 本章难点 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计划的优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图 一、画网络图的规则 二、实例 三、网络图分类 第二节 一、工作时间 t(i, j ) 的确定 二、事项时间参数 三、工作时间参数 四、时差 时间参数的计算 五、时间参数的图上计算法 六、时间参数的表上计算法 七、概率型网络图的时间参数计算 第三节 网络计划的优化和实施管理 一、把串联工作改为平行工作或平行交叉工作 二、利用时差 三、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最低成本日程 五、实施计划的管理 第四节 图解评审法简介 一、随机网络(GERT 网络) 二、图解评审法的基本原理 三、图解评审法的基本解法 第十章 排队论(8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拥挤现象及其统计学规律; 2.理解排队论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3.掌握单服务台排队系统; 4.了解多服务台排队系统的一般处理方法; 5.了解排队系统的优化。 本章重点 排队论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基本模型,主要数量指标,排队系 统的优化。 本章难点 排队系统的统计学规律,排队系统的模型建立,多服务台排队系统的一般处 理方法,排队系统的优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排队系统的特征及排队论 二、排队系统的描述 三、排队系统的符号表示 引言 四、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和记号 五、排队系统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生灭过程和 Poisson 过程 一、生灭过程简介 二、Poisson 过程和负指数分布 第三节 M/M/s 等待制排队模型 第四节 M/M/s 混合制排队模型 一、单服务台模型 二、多服务台模型 一、单服务台混合制模型 二、多服务台混合制模型 第五节 其他排队模型简介 一、有限源排队模型 二、服务率或到达率依赖状态的排队模型 三、非生灭过程排队模型 第六节 排队系统的优化 一、 M/M/1 模型中的最优服务率 二、 M/M/s 模型中的最优的服务台数 s 第七节 分析排队系统的模拟方法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胡运权主编,运筹学教程(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参考书: [1]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2] 徐玖平等,运筹学(Ⅰ类),科学出版社,2004 年 [3] 钱颂迪,运筹学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81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学分: 40 学时,2.0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李颖 审 定 人: 程明 编写时间: 20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经过 30 多年的研究与 发展,软件工程正逐步走向成熟。本课程将结合当代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实际, 向学生系统地讲述软件工程相关知识, 并选择典型的软件工程开发案例进行剖析, 使学生能够在牢固掌握软件工程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将所学灵活地应用于实际 的软件开发中。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体系, 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实用开发方法和技术。理解工具对实现软件工程的作用,领 会一些分析与设计原则的意义,能借助 CASE 工具、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实施跨 越软件生命周期的完整开发。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开发过程中 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问 题(或模拟案例) 。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从实用的角度讲述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 术方法,按软件生存周期的顺序介绍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 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与软件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任务、过程、方法和工具。 同时,还要介绍一种软件工程的新途径----面向对象方法学。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面向对象方法学(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 向对象实现);要使学生在学习了软件工程学的理论、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的 基础上,以课程设计小组的形式,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完成一项实际的项目任务。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成绩由平时成绩及期末试卷成绩合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试卷成绩占 80%。 5、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1 1 3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程序设计风格, 第 十 一 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与选择, 章 程序设计效率,冗余编程 1 1 第 十 二 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 章 测试过程,调试,软件可靠性度量 2 2 第 十 三 软件维护概念,软件可维护性,软件维护的 章 特点,软件维护的实施 1 1 章次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软件的发展和软 件危机,软件工程过程和软件生存期,软件 生存期模型,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软件度量,软件项目估算,软件质量度量, 软件复杂性度量,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 计算机系统工程的概念,可行性研究,系统 模型 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一般性分析, 需求规格说明与评审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实体——关系图,基 第五章 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基于 CASE 工具的需 求分析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面向数据结构的系统开发方法,Jackson 系 统开发方法,形式化方法 软件设计基本概念,软件工程设计技术和工 具,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 SD 方法的设计过程及有关概念,变换分析, 事物分析,设计优化及原则 面向数据结构设计的概念,Jackson 系统开 发方法,基于结构化数据的系统开发方法 人的因素,人机界面风格,人机界面设计过 程,人机界面实现的原则与标准 第 十 四 面向对象基本问题,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过 章 程,业务建模,RUP 生命周期 4 4 小计 20 20 40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概述(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软件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了解软件工程的定义、性质、 特点、目标;了解软件工程生存期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 理解软件定义及特点;理解软件危机的产生及表现,以及软件工程面临的各种问 题;掌握软件工程生存期划分,软件的生存周期模型及特点。 本章重点 软件定义及特点、软件危机、软件生成周期模型。 本章难点 软件定义及特点、软件生成周期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软件的概念 2 软件危机 第二节 1 软件工程的定义 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3 软件工程的目标 4 软件工程的原则 第三节 1 软件定义 2 软件开发 3 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及退役 第四节 1 瀑布模型 2 原型模型 3 螺旋模型 4 喷泉模型 5 变换模型 软件 软件工程的概念 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开发模型 6 基于四代技术的模型 7 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 第五节 1 软件开发方法 2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3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及环境 思考题 1、什么是软件?软件有那些特点? 2、什么是软件危机?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什么是软件工程?构成软件工程的要素是什么? 第二章 软件项目管理(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软件度量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规模和面向功能点度量方法;了解项目 估算方法;熟悉软件项目估算模型;理解软件质量、复杂性度量方法;了解可靠 性的概念、理解可靠性估算方法;了解软件项目管理过程、风险分析、进度安排、 人员的组织与分工等。 本章重点 面向规模和面向功能点的度量方法;;软件项目估算模型;软件质量、复杂 性度量方法。 本章难点 可靠性的概念、估算方法;风险分析、进度安排、人员的组织与分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软件度量的基本概念 2 面向规模的度量 3 面向功能的度量 第二节 1 软件项目的估算方法 2 代码行和功能点的估算 3 软件项目的经验估算模型 第三节 1 软件质量的定义 2 软件质量的度量模型 软件度量 软件项目估算 软件质量度量 第四节 软件复杂性度量 1 软件复杂性的概念及度量原则 2 McCabe 度量模型 3 Halstead 度量模型 第五节 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 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过程 2 风险分析 3 进度安排 4 软件质量保证 5 软件项目组织的建立与人员分工 6 软件项目的跟踪与控制 7 软件配置管理 8 软件开发标准 思考题 1、什么是软件的测量、度量、估算和指标? 2、软件度量的分类如何? 3、软件项目的估算方法有哪几种?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工程(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系统工程的概念;理解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步骤;理解成本 /效益分析的方法;了解系统模型、系统规格说明和评审。 本章重点 可行性研究。 本章难点 成本/效益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硬件工程 2 软件工程 3 人机工程 4 数据库工程 计算机系统工程的概念 第二节 1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及步骤 2 经济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 3 技术可行性 4 选择方案 第三节 第四节 1 系统规格说明书 2 系统规格说明书的评审 系统模型 系统规格说明与评审 思考题 1、分析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如计算机辅助图书馆管理系统),画出系统 要素图,要求描述处系统的输入、输出及系统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需求分析(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需求分析的任务和步骤、评审标准和过程;掌握基本技术,理解需求规 格说明书的作用与组成。 本章重点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 作用与组成。 本章难点 需求分析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问题分析 2 需求描述 3 需求评审 第二节 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一般性技术 1 初步需求获取技术 2 需求建模技术 3 快速原型技术 4 问题分解与抽象、多视点分析技术 思考题 1、以下描述哪些属于不精确的用户需求描述?如果不精确,应如何改正? 1)系统应表现出良好的响应速度。 2)系统必须用菜单驱动。 3)在数据录入界面,应该有 10 个按钮。 4)系统运行时占用的内存不得超过 256KB。 5)电梯应平稳运行。 6)即使系统崩溃,也不能损坏用户数据。 第五章 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的概念及用法;理解实体-关系图的绘制方法和作 用;初步掌握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实体-关系图、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实体-关系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数据流图 2 数据字典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第二节 1 数据对象、属性与关系 2 实体-关系图 第三节 1 创建数据流模型 2 过程规格说明 实体-关系图 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思考题 1、选取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中小型软件问题,分别采用或综合采用数据流图、 实体—关系图进行部分需求分析工作,要求: (1) 至少给出第 0~2 级数据流图; (2) 给出相应的数据字典和实体—关系图。 第六章 面向数据的分析方法与形式化方法(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 Warnier 图及 DSSD 方法;掌握 Jackson 系统开发方法。 本章重点 Warnier 图及 DSSD。 本章难点 Jackson 系统开发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Warnier 图 面向数据结构的系统开发方法 2 DSSD 方法 第二节 1 Jackson 图 2 标识实体与行为 3 生成实体结构图 4 创建软件系统模型 Jackson 系统开发方法 思考题 1、针对前几章中所述的“家庭保安系统”实例,分别采用 DSSD、Jackson 系统开发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第七章 软件设计基础(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软件设计过程、抽象与逐步求精、模块化与信息隐藏等概念;理解软件 设计的概念,掌握几种设计技术和工具,了解设计规格说明和评审。 本章重点 几个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 模块划分与软件损耗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1 结构化程序设计 2 程序流程图 3 盒图 4 PAD 图 5 判定表与判定树 6 过程设计语言 软件设计基本概念 软件过程设计技术和工具 思考题 1、给出这样一个程序的过程性描述:输入任意长度的一段正文(text),列 表输出其中的单词(word)和每个词的出现频度。 第八章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SD 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变换分析方法;掌握事务分析方法,理解设 计优化原则。 本章重点 SD 方法的设计过程及有关概念。 本章难点 变换分析,事务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SD 方法的设计过程及有关概念 1 SD 方法的设计过程 2 相关概念 第二节 1 变换分析 2 事务分析 变换分析及事务分析 第三节 1 启发式设计策略 2 设计优化策略 设计优化及原则 思考题 1、用数据流图和处理描述一个具有明显变换流特征的软件系统,并定义流 界,按本章所讨论技术 DFD 映射为程序结构。 2、基于第 5 章习题 9 给出的需求规格说明,用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进行 软件设计,要求给出设计规格说明书及评审结果。 第九章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面向数据设计的概念;掌握 Jackson 系统开发方法;掌握 DSSD 方法, 了解复杂过程逻辑的描述。 本章重点 JSP 技术。 本章难点 DSSD 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面向数据结构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 Jackson 系统开发方法 1 JSD 技术 2 Jackson 伪代码逻辑结构 3 产生过程表示 4 产生结构正文描述 第三节 基于结构化数据的系统开发方法 1 DSSD 设计步骤 2 复杂过程逻辑的描述 思考题 1、说明在 Jackson 设计方法中如何定义模块,采用此方法时,程序结构与 过程细节能分离开来吗?说明原因。 第十章 人机界面设计(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人机界面的特点、风格、设计过程和实现原则。 本章重点 设计过程和实现原则。 本章难点 设计过程和实现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1 界面设计的有关模型 2 任务分析与建模 3 界面设计的一般问题 4 实现工具 人的因素 人机界面风格 人机界面设计过程 思考题 1、列出良好界面应具有的特性,分析 Microsoft Windows 上的菜单、窗口、 对话框、图标和警告是否满足你所列的特性。 2、考虑 3 个交互式应用软件:①桌面印刷系统;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③ 图书馆管理系统。试为任一系统建立设计模型、用户模型、系统假想和系统映像。 第十一章 程序设计语言与编码(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发展;掌握选择语言的原则;理解编程标准,良 好编程风格。 本章重点 选择语言的原则,编程标准,编程风格。 本章难点 选择语言的原则,编程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代码效率 2 内存效率 3 I/O 效率 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及选择 第二节 程序设计风格 第三节 程序设计效率 思考题 1、试说明编译程序和解释性程序在效率和机制上的差别,并说明哪一种语 言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 2、试读 Linux 内核源代码,并理解代码中如何实现程序的可修改性、可读 性、可移植性(不同硬件平台之间的移植)和可测试性。 第十二章 软件测试(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掌握逻辑覆盖测试技术;掌握白盒、黑盒测试的 概念和测试方法步骤;掌握软件的测试过程、调试的概念和策略,了解自动测试 工具和调试工具。 本章重点 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过程。 本章难点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软件测试的目标与原则 2 软件测试的常用方法 3 测试阶段的信息流 4 软件测试的步骤 5 软件测试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1 白盒测试 2 黑盒测试 1 单元测试 2 集成测试 3 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软件测试技术 第三节 软件测试过程 4 系统测试 第四节 第五节 1 软件可靠性的有关概念 2 软件可靠性的估算 调试 软件可靠性度量 思考题 1、试说明软件测试的步骤。 2、白盒测试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3、黑盒测试主要测试的错误类型有哪些? 4、假设某程序读入 3 个整数,分别解释为三角形的各边,并据此打印信息, 说明三角形是普通的、等腰的或等边的。为此程序设计一组有效的测试用例。 第十三章 软件维护(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维护的概念;掌握四类维护;了解维护过程、软件的可维护性。 本章重点 维护的概念、维护过程、可维护性。 本章难点 维护过程。 教学内容 1 可维护性的度量 2 可维护性复审 第一节 软件维护概念 第二节 软件可维护性 第三节 软件维护的特点 1 非结构化维护和结构化维护 2 维护的困难性 3 维护的费用 第四节 1 维护的组织 2 维护的流程 3 维护的技术 4 维护的副作用 软件维护的实施 思考题 1、如何将维护的副作用限制到最低? 2、样度量软件的可维护性? 第十四章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8 学时) 教学目标 以 UP 为过程框架,以 Rational Rose 为工具,以 Java、C++作为面向对象语 言,通过实例来展示面向对象的关键技术。 本章重点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过程。 本章难点 RUP 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面向对象的编程 2 结构化与面向对象 第二节 1 面向对象方法 2 Rational 统一过程 3 面向对象的工具 4 统一建模语言 面向对象基本问题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过程 第三节 业务建模 第四节 需求分析 第五节 设计实现 第六节 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 第七节 1 架构实现 2 部署图 第八节 1 迭代概述 2 先启阶段 3 精化阶段 4 构建阶段 5 产品化阶段 部署 RUP 生命周期 思考题 1、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2、UML 有哪些组成部分? 3、试用 RUP 完成构造阶段的一个迭代。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曹哲主编,软件工程(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年. 参考书: [1] 孙涌主编,现代软件工程(第一版),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年. [2] 李代平主编,软件工程(第二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年. [3] 张海藩主编,软件工程(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 《C-Sharp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160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60 学时 (30 理论+30 上机)3 学分 所需先修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学,C++语言程序设计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周树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3 年 04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种通用 的软件开发语言和软件开发技术。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 C#开发语言和 VisualC#可视化开发工具,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 实现、软件调试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坚持精讲多练、注重能力培养;以理 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思想、方法、概念,和逻辑分 析能力,初步具备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C#语言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 VisualC#可 视化开发环境,具备开发用户满意、界面简洁漂亮、使用方便、运行稳健的应用 软件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winforms 编程;委托和事件。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是闭卷,总成绩=平时×20%+期末× 80%。 5、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学时数 上机学时数 1 C#语言概述 2 2 2 C#语法基础 4 4 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4 4 4 Winforms 编程 4 4 5 继承,封装和多态 4 4 6 抽象类和接口类 4 4 7 委托和事件 4 4 8 异常处理 4 4 30 30 60 学时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1章 C#语言概述(讲授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NET Framework。掌握 C#程序结构。熟练使用 VS2010 构建控制台应用程序。 掌握命名空间的概念。 本章重点 C#程序结构 本章难点 C#程序结构。使用 VS2010 构建控制台应用程序。 讲授内容 1.1 .Net Framework 介绍 1.2 C#程序结构 1.3 构建控制台应用程序 1.4 命名空间 第2章 C#语法基础(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标识符和关键字。掌握数据类型转换。掌握 C#的运算符的使用。掌握 C#中 的语句、块和作用域。掌握 C#中的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掌握 C#中的选择 语句和循环语句 本章重点 C#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行。C#的循环和选择语句的使用 。 本章难点 C#语言类型转换时的循环代替原则。 教学内容 2.1 标识符和关键字 2.2 数据类型转换 2.3 运算符 2.4 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 2.5 块和作用域 2.6 选择语句与循环语句 第 3 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类和对象的概念。掌握类的定义和实例化。掌握实例和静态成员。掌握字段 和属性。掌握方法和构造函数。掌握方法的重载。 本章重点 类和对象的概念、实例与静态成员和字段与属性方法的构造与重载 本章难点 实例与静态成员 教学内容 3.1 类和对象的概念 3.2 类的定义和实例化 3.3 实例与静态成员 3.4 字段和属性 3.5 方法和构造函数 3.6 方法的重载 第4章 Winforms 编程(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 Windows Forms 的编程模型。掌握常用窗体控件的使用。能够响应鼠标和 键盘的事件. 本章重点 掌握常用窗体控件的使用 本章难点 掌握常用窗体控件的使用 教学内容 4.1 Windows Forms 的编程模型 4.2 常用窗体控件的使用 4.3 响应鼠标和键盘的事件 第5章 封装、继承和多态(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继承的概念。掌握继承的使用方法。掌握如何封装对象内部信息。掌握多态 的概念 本章重点 继承的使用方法 本章难点 多态的使用和概念。 教学内容 5.1 什么是继承 5.2 类如何实现继承 5.3 对象的封装 5.4 对象的多态性 第6章 抽象类与接口类(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抽象方法和抽象类的使用.理解接口的概念.掌握在 C#中如何使用接口.掌 握通过显式接口实现解决命名冲突 本章重点 抽象类的使用与接口的使用 本章难点 接口对多继承的实现。 教学内容 6.1 抽象方法与抽象类 6.2 接口的概念和使用 6.3 显示接口解决命名冲突 第7章 委托与事件(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委托的概念。掌握使用 C#如何定义委托。理解事件的概念。掌握使用 C#如 何定义事件。掌握使用 C#中的委托和事件实现基于事件的编程。 本章重点 如何定义和使用委托。如何为对象添加事件 本章难点 如何定义和使用委托。如何为对象添加事件 教学内容 7.1 委托的概念 7.2 委托的定义与使用 7.3 何为事件 7.4 事件的定义 7.5 事件的编程 第8章 异常处理(讲授 4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为什么需要异常处理。掌握 C#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熟悉并掌握如何自定义 异常 本章重点 异常处理机制。自定义异常 本章难点 异常处理机制 教学内容 8.1 异常处理的作用 8.2 异常处理的机制 8.3 自定义异常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郑阿奇著,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 月 参考书: (1)侯捷 译著,深入浅出 MFC(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年 《网络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70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与管理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学分: 40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信息技术基础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葛卫军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3 年 6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网络原理与应用》是信计、信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讲述 了网络技术基础、组建网络与网络管理、网络应用。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 络组网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管理技术。 3、教学重点难点 OSI 参考模型,局域网,广域网。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学期末闭卷考试,平时占 20%、期末的 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1 1 第5章 广域网技术 1 1 第6章 以太网技术 2 1 第7章 组建中小型局域网 1 2 第8章 局域网互联与接入 1 1 第9章 网络管理技术 1 2 第 10 章 网络安全管理 2 2 第 11 章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 2 第 12 章 基本网络服务 1 5 第 13 章 IIS 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 第 14 章 FTP 服务 1 2 第 15 章 网络的其他高级服务 1 1 小计 20 20 总计 40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 的常用的拓扑结构。 本章重点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本章难点 拓扑结构 教学内容 前言 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 1 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1 1 2 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1 1 3 标准化系统阶段 1 1 4 高速网络互联阶段 1 1 5 计算机网络的未来趋势 1 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 2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 2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1 2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 2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1 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 3 1 总线结构 1 3 2 环形结构 1 3 3 星形结构 1 3 4 树形结构 1 3 5 混合形结构 1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4 1 按覆盖范围划分 1 4 2 按通信传输方式划分 1 4 3 按使用范围划分 1 5 习题 第 2 章数据通信技术(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模拟传输、数字传输、单工、半双工、双 工的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掌握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及其各类的特点。 本章重点 模拟传输、数字传输、多路复用技术 本章难点 模拟传输、数字传输、多路复用技术 教学内容 第 2 章数据通信技术 2 1 数据通信系统 2 1 1 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 2 1 2 通信系统与数据通信系统 2 1 3 带宽与信道容量 2 2 数据传输的基本形式 2 2 1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 2 2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2 2 3 宽带传输 2 3 数据编码与信号调制技术 2 3 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 3 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 3 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 4 数据传输方式 2 4 1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2 4 2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2 4 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2 4 4 多路复用传输 2 5 数据交换技术 2 5 1 电路交换 2 5 2 报文交换 2 5 3 分组交换 2 6 差错控制与差错检测方法 2 6 1 差错与差错控制 2 6 2 奇偶校验码 2 6 3 循环冗余码 2 6 4 海明码 2 7 习题 第 3 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组成;掌握各层主要的功能。 本章重点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本章难点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教学内容 第 3 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 1 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概述 3 1 1 网络体系结构 3 1 2 网络协议 3 1 3 网络服务 3 2 物理层 3 2 1 物理层的功能 3 2 2 物理层的标准 3 3 数据链路层 3 3 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 3 2 数据链路层的标准 3 4 网络层 3 4 1 网络层概述 3 4 2 数据报和虚电路 3 4 3 网络层协议 3 5 传输层 3 5 1 传输层服务 3 5 2 传输层服务和协议 3 6 高层 3 6 1 会话层 3 6 2 表示层 3 6 3 应用层 3 7 习题 第 4 章局域网技术(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局域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局域网技术中传输介质及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本章重点 介质及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本章难点 介质及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教学内容 第 4 章局域网技术 4 1 局域网概述 4 1 1 传输介质 4 1 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 1 3 局域网的分类 4 2 局域网参考模型与局域网标准 4 2 1 局域网体系结构 4 2 2IEEE 802 局域网标准 4 3 典型的局域网技术 4 3 1 共享媒体局域网 4 3 2 交换局域网 4 3 3 虚拟局域网 4 3 4 无线局域网 4 4 习题 第 5 章广域网技术(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广域网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广域网应用的基本设备。 本章重点 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本章难点 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教学内容 第 5 章广域网技术 5 1 广域网技术概述 5 2 常用的广域网设备 5 3 典型的广域网协议和技术 5 3 1PPP 协议 5 3 2ISDN 技术 5 3 3ATM 技术 5 3 4 帧中继协议 5 3 5SDH 技术 5 3 6PPPOE 协议 5 4 习题 第 6 章以太网技术(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以太网的由来;了解以太网的组成及应用;掌握以太网技术的介质访问控 制方式。 本章重点 以太网 本章难点 以太网 教学内容 第 6 章以太网技术 6 1 以太网技术概述 6 1 1 以太网的产生 6 1 2 以太网的发展和标准 6 2 快速以太网 6 3 千兆位及万兆位以太网 6 4 以太网设备 6 4 1 网卡 6 4 2 集线器 6 4 3 交换机 6 4 4 双绞线 6 4 5 光纤 6 5 无线局域网 6 5 1 无线局域网概述 6 5 2IEEE 802 11 标准 6 5 3 无线应用协议 WAP 6 6 习题 第 7 章组建中小型局域网(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组建中小型网络的方法和流程;掌握简单测试网络连通性的方法。 本章重点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通信介质 本章难点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 第 7 章组建中小型局域网 7 1 中小型网络工程设计 7 1 1 需求分析 7 1 2 方案设计 7 1 3 通信介质和网络设备的选取 7 1 4 网络综合布线 7 2 网络工程施工 7 2 1 施工准备 7 2 2 综合布线线缆施工 7 2 3 配置交换机 7 2 4 连接网络 7 3 系统测试与验收 7 3 1 系统测试 7 3 2 系统验收 7 3 3 工程文档 7 4 习题 第 8 章局域网互联与接入(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ip 地址的概念;了解 ipv4 和 ipv6 的差别;掌握域名解析的基本概念;了 解网络互联接入技术。 本章重点 Ip 地址、子网划分、域名解析 本章难点 子网划分、域名解析 教学内容 第 8 章局域网互联与接入 8 1TCP/IP 8 1 1 概述 8 1 2 体系结构 8 1 3IP 地址 8 1 4IPv6 8 2 网络互联和接入技术 8 2 1 网络互联技术 8 2 2 网络接入技术 8 3 网络互联和接入配置 8 3 1 路由器概述 8 3 2 路由器接入配置 8 3 3ADSL 接入配置 8 4 习题 第 9 章网络管理技术(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网络管理的目标;掌握常见的网络管理技术;掌握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 法。 本章重点 常见网络故障检测与分析 本章难点 常见网络故障检测与分析 教学内容 第 9 章网络管理技术 9 1 网络管理概述 9 1 1 网络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9 1 2 网络管理系统模型 9 2OSI 网络管理标准 9 3 网络管理协议 9 3 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9 3 2 其他网络管理协议 9 4 常见网络故障检测与分析 9 4 1 网络故障概述 9 4 2 典型的网络故障 9 4 3 常用命令的使用 9 4 4 常见网络故障分析及处理 9 5 习题 第 10 章网络安全管理(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影响网络安全的基本元素;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安全管理 的常用技术。 本章重点 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攻击和入侵检测技术 本章难点 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攻击和入侵检测技术 教学内容 第 10 章网络安全管理 10 1 网络安全概述 10 1 1 网络安全概念 10 1 2 网络安全威胁 10 1 3 网络安全策略 10 2 密码技术 10 2 1 数据加密技术 10 2 2 数字证书和公钥基础设施 10 3 防火墙技术 10 3 1 防火墙的类型和体系结构 10 3 2SSL 协议的实现原理 10 4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技术 10 4 1 网络攻击的方法 10 4 2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0 5 网络病毒防范技术 10 5 1 网络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10 5 2 防病毒技术 10 6 习题 第 11 章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 windows2008 的磁盘管理、用户管理 和文件管理。 本章重点 Windows2008 本章难点 Windows2008 教学内容 第 11 章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1 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 1 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11 1 2 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 11 1 3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11 1 4 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 11 2Windows Server 2008 的安装 11 2 1Windows Server 2008 简介 11 2 2 安装 Windows Server 2008 11 3Windows Server 2008 的基本配置 11 3 1 磁盘管理 11 3 2 文件管理 11 3 3 用户管理 11 4 习题 第 12 章基本网络服务(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windows2008 基本的网络服务;掌握域名解析服务、dhcp 服务的目标和概 念。 本章重点 Windows2008 基本服务 本章难点 Windows2008 基本服务 教学内容 第 12 章基本网络服务 12 1 域名服务器 12 1 1 域名服务系统 12 1 2DNS 的安装与配置 12 2 动态主机配置服务 12 2 1DHCP 服务概述 12 2 2DHCP 服务的工作原理 12 2 3DHCP 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2 3 习题 第 13 章 IIS 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IIS 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 IIS 的安装、卸载、属性的配置。 本章重点 IIS 本章难点 IIS 教学内容 第 13 章 IIS 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3 1IIS 服务器概述 13 1 1WWW 服务工作原理 13 1 2IIS 的相关概念 13 1 3Web 服务器角色概述 13 1 4 安装 IIS 13 2Web 网站的管理和配置 13 2 1IIS 的配置与管理 13 2 2Web 网站安全和性能管理 13 3 习题 第 14 章 ftp 服务(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IIS 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 ftp 服务的安装和配置;了解其它 ftp 服务器 软件的应用。 本章重点 ftp 本章难点 ftp 教学内容 第 14 章 FTP 服务 14 1FTP 服务工作原理 14 2 在 Windows Server 2008 下配置 FTP 服务 14 2 1 启动和配置 FTP 服务器 14 2 2 站点的维护与管理 14 3 用 ServU 创建 FTP 服务 14 3 1ServU 的安装和配置 14 3 2ServU 的访问 14 3 3ServU 的管理 14 4 习题 第 15 章网络的其它高级服务(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windows2008 其它高级服务的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路由和远程访问、nat 本章难点 路由和远程访问、nat 教学内容 第 15 章网络的其他高级服务 15 1 路由和远程访问 15 1 1 安装路由和远程访问 15 1 2NAT(网络地址转换) 15 1 3VPN(虚拟专用网络) 15 1 4 管理远程访问服务器 15 2 代理服务器 15 2 1 安装 WinRoute 15 2 2 管理 WinRoute 15 3 习题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沈淑娟,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01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统计学、西方经济学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周树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4 年 05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 课。本课程所起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多门课程的 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管理的关 键在于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是预测”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培养其科学地进 行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为社会经济预测和决策服务的能力。 2、教学目标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学习经济预测与决策的专门知识和相关 案例,使学生熟悉和理解预测与决策的有关概念,掌握预测与决策中的一般规律、 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初步具备解决经济预测与决策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竞争合作意识以及决策能力,使之成长为此类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教学重点难点 1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掌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定性 预测的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 平滑预测法、趋势曲线模型预测法、季节变动预测法、马尔可夫预测法、确定型 决策法、非确定型决策法、风险型决策法、贝叶斯决策法以及决策的效用理论等。 难点为应用预测与决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理论讲授中,应精讲基本内容,注意教学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 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 3、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 布置适量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成绩由平时占 20%、期末考核各占百 分之 80% 。 32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经济预测的基本原理 2 0 第二章 经济预测的基本要素 2 0 第三章 市场调查预测 2 0 第四章 专家判断预测 2 0 第五章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6 0 第六章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6 0 第七章 序列相关和异方差的处理 6 0 第八章 决策学概论与决策方法 6 0 期末复习 2 0 32 0 小计 总计 32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经济预测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市场预测的含义及基本原理;掌握市场预测的基 本原理,重点把握市场预测的步骤。 本章重点 1.市场预测的含义 2.市场预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原则 3. 市场预测的步骤。 本章难点 市场预测的步骤。 教学内容 §1.1 §1.2 经济预测的基本概念 开展经济预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3 经济预测的可能性 一、 经济发展的连贯性 二、 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似性 三、 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4 经济预测的种类 一、 按预测目标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经济预测 二、 按预测结果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定性经济预测和定量经济预测 三、 按预测期限的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近期预测和 短期预测 四、 按预测条件不同,可分为有条件预测和无条件预测 §1,5 经济预测的发展概况 §1.6 怎样进行经济预测 思考题:1.什么叫经济预测?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经济预测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3.试论述经济预测的可能性。 4.什么叫宏观经济预测?什么叫微观经济预测? 5.什么叫定性预测?什么叫定量预测? 6.什么叫条件预测?什么叫无条件预测? 7.叙述经济预测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 经济预测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掌握信息要素,方法要素和判断要素的分析方法.了解三大经济预测要素的作用. 本章重点 预测前的理论分析,预测后的检验与分析,对预测要发生的事件做出有说服力的解 释.判断用于预测的信息资料的选择. 本章难点 判断预测值是否需要修正 教学内容: §2.1 信息(资料)要素 一、 信息是预测的基础 二、 信息的作用 三、 信息的分类 四、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2.2 方法(技术)要素 §2.3 分析(或解释)要素 一、 预测前的理论分析 二、 预测后的检验与分析 三、 对预测要发生的事件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2.4 判断要素 一、判断用于预测的信息资料的选择 二、判断预测方法的选择 判断预测值是否需要修正 思考题: 1.什么是预测的信息要素? 2.什么是预测的方法要素? 3.什么是预测的分析要素? 4.什么是预测的判断要素? 第三章 市场调查预测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随机抽样方案和非随机抽样,抽样调查的误差分析及样本大小的 确定。掌握市场调查的数据处理技术、直方图技术、数字特征分析技术。统计图 表处理技术。展销调查预测。 本章重点 一、 随机抽样. 二非随机抽样 本章难点 数字特征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 §3.1 市场调查的内容 一、 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调查 二、 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查 三、 本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实施情况调查 四、 政策法规情况调查 §3.2 市场调查的程序 一、 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二、 情况分析 三、 非正式调查 四、 正式调查 五、 数据资料的整理加工分析 §3.3 市场调查的方法 一、 调查方案 二、 调查方法 §3.4 抽样调查 二、 随机抽样 三、 非随机抽样 §3.5 抽样调查的误差分析及样本大小的确定 §3.6 市场调查的数据处理技术 一、 直方图技术 二、 数字特征分析技术 三、 统计图表处理技术 §3.7 简明的市场调查预测方法 一、展销调查预测 二、试销——试验市场法 三、市场因子推演法 四、上加法 五、类比预测法 六、类比法的拓展 第四章 专家判断预测 教学目标 了解 peri 网预测方法的原理和预判方法 。掌握德尔菲法的预判方法、使用方法 和德尔菲法原理。 本章重点 德尔菲预测方法。 本章难点 Peri 网预测方法 教学内容: §4.1 头脑风暴法 一、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理 二、 组织头脑风暴会议应遵守的原则 三、 对头脑风暴法的评价 §4.2 特尔斐法 一、 特尔斐法的基本原理 二、 挑选专家的方法 三、 函询表的设计 四、 专家意见的统计处理 五、 对特尔斐法的评价 六、特尔斐法应用的拓广和改进 §4.3 趋势判断预测法 一、趋势判断的基本原理 二、综合趋势判断 三、定量预测增加(减少)趋势的百分数 §4.4 PERT 预测法 §4.5 销售人员判断预测综合法 §4.6 经验分析法 思考题: 1.直接头脑风暴与质疑头脑风暴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专家选择上有何异同? 2.若用特尔斐法预测 2002 年家用录像机的普及率,你准备: (1)如何挑选专家?你打算挑选多少专家? (2)设计预测咨询表应包含那些内容? (3)怎样处理专家意见? (4)为了提高专家意见的回收率,你准备采用什么办法? 第五章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教学目标 掌握回归系数的简便求估方法。掌握回归系数的精确求估方法。掌握回归方 程的显著性检验。理解回归方程的应用 本章重点 回归系数的精确求估方法。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本章难点 一、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教学内容: §5.1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5.2 回归系数的简便求估方法 一、目估作图法 二、平均值法 §5.3 回归系数的精确求估方法 §5.4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二、可决系数 三、相关系数 四、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5.5 回归方程的应用 一、经济预测 二、经济控制 第六章 多元线性回归 教学目标 掌握二元回归问题。多元回归的建模方法。多元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本章重点 二元回归问题。多元回归的建模方法。多元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本章难点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预测技术 教学内容: §6.1 二元回归问题 §6.2 多元回归的建模方法 §6.3 多元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一、复相关系数与复可决系数检验 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三、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6.4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预测技术 §6.5 回归方程在经济预测和分析中的应用 一、预测 二、经济分析 第七章 序列相关和异方差的处理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一阶差分法、广义差分法、广义最小二乘法、异方差性在观察点聚图 上的直观表示、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模型变换法、加权最小二乘法。 本章重点 一、一阶差分法 二、广义差分法 三、广义最小二乘法 四、异方差性在观察点聚图上的直观表示 五、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 六、模型变换法 七、加权最小二乘法 本章难点 掌握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差异最小 教学内容: §7.1 序列相关形成的原因 一、惯性 二、偏误 三、蛛网 四、其他原因 §7.2 序列自相关的检验方法 一、提出原假设 二、构造 D—W 统计量 三、确定 D—W 检验统计量 d 的上限和下限 四、判断 §7.3 消除序列相关的方法 八、一阶差分法 九、广义差分法 十、广义最小二乘法 §7.4 异方差性及其检验方法 十一、 异方差性在观察点聚图上的直观表示 十二、 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 §7.5 消除异方差的基本方法 十三、 模型变换法 十四、 加权最小二乘法 §7.6 多重共线性 一、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二、各经济变量子时间上有共同增长的趋势 三、在建模时引入了一些解释变量的滞后值作为新的解释变量 第八章 决策学概论与决策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决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决策的程序。掌握决策的方法和决策分类。 本章重点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规范性决策和非规范性决策。单目标决策和夺目标决策。 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本章难点 掌握确定型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教学内容: §8.1 决策的概念和意义 一、最优化原则 二、系统原则 三、信息准全原则 四、可行性原则 五、集团决策原则 §8.2 科学的决策程序 一、通过调研确定决策目标 二、收集有关决策目标的资料 三、预测未来 四、拟定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五、方案评估 六、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决策 七、方案实施,控制决策的执行情况 八、信息反馈,必要时实行追踪决策 §8.3 决策的基本类型 一、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二、规范性决策和非规范性决策 三、单目标决策和夺目标决策 四、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五、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8.4 决策学的发展历程 §8.5 追踪决策的一个范例 一、决策建设宝钢的历史背景 二、建设宝钢的决策过程 三、实现追踪决策 §8.6 线性盈亏分析决策法 一、设备更新决策 二、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方法 三、生产规模的最有决策 §8.7 非线性盈亏决策法 §8.8 线性规划决策法 §8.9 价值效益评价决策法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参考书: [1]暴奉贤:《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周雄鹏:《经济预测与决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0。 [3]冯文权:《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顾岚:《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5]乌家培:《经济信息信息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6]张守一:《市场经济与经济预测》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8]毕大川、刘树成:《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 ,科学出版社,1990。 [9]张守一、葛新权:《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模型、预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1995。 [10]项静恬、杜金观、史久恩,《动态数据处理》 ,气象出版社,1986。 [11]于宗先:《经济预测》台北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12]唐宇文:《干预分析模型及中国农业改革的干预分析》,《经济数学》,1987 年专刊。 [13]冯文权:《对预测研究的几点看法》 ,《预测》,1987 年第 3 期。 [14]冯文权:《校正预测值提高预测精度的某些方法》,《数量技术经济研究》, 1987 年第 4 期。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02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管理信息系统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周树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4 年 05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的介绍。 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该学科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本专业 的英语文章的能力。课程遴选难度适中、覆盖面广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专业英语文 章。目的是使学生不断提高专业英语科技文献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掌握基本专业英 语翻译技巧,为进一步阅读英语科技文献和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要求 使学生不断提高专业英语科技文献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掌握基本专业英语翻 译技巧,为进一步阅读英语科技文献和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扩展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和翻译技巧的讲解。 难点:解决如何学生在词汇量较小的情况下掌握专业英语文章的大意。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成绩由平时、期末考核各占百分之 50 。 6、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第一章 Information age 第二章 Information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6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8 system 第三章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6 第四章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4 第五章 System life circle 6 第六章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paper 4 小计 3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information age(6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对文章讲解使得学生了解信息时代到来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社会效应。 掌握 20 个核心专业词汇的拼写和发音及在句子中的使用技巧。 本章重点 重点专业词汇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对信息时代的产生背景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理解。 本章难点 对文中部分超过 50 个的单词组成的复杂句的翻译。 教学内容 1 internet development (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介 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3 how the internet impacts peoples life(介绍互联网如何影响人类生 活方式) 4 how to avoid web pishing(如何避免受到钓鱼网站的干扰) 思考题 1、what do you think of making friends with strangers on line? 第二章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8 学 时)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掌握 30 个 核心专业词汇的拼写和发音及在句子中的使用技巧。 本章重点 重点专业词汇的一词多义的理解。专业术语使用的方法。 本章难点 对文中部分超过 50 个的单词组成的复杂句的翻译。 教学内容 1 A brief of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 (英文讲解什么是系统 开发的生命周期) 2 methods of system requirement analyze(讲解系统需求分析方法所涉 及的词汇,并结合文章讲解不同需求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3 ways of system analyze(讲解文章中系统分析方法所涉及的专业词汇. 并剖析复杂的句式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复杂句的翻译能力) 4 库 how to build data base? (讲解如何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方案构建数据 , 特 别 结 合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 讲 解 insert ,update,select,procedures,triggers 等专业术语在信息管理领域等 特定语境下使用时的特殊含义与普通使用的差别) 5 system implementation(讲解系统实施的方法相关的专业术语.并指导学生 翻译课文中复杂的句子) 6 system evaluation (讲解系统评价的方法.) 思考题 1、do you describe a business process in english? 第三章 supply chain management(8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供应链管理中各个模块之间的组织结构关系。了解并掌握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存货核算模块的业务逻辑关系并能用英文描述企业上述模 块的业务逻辑。 本章重点 了解并掌握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存货核算模块的业务逻辑关系并能用英文描述 企业上述模块的业务逻辑。 本章难点 对文中部分超过 50 个的单词组成的复杂句的翻译。 教学内容 1 what i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2 The purchasing management business model(采购管理业务模型) 3 inventory control logic model(库存控制逻辑模型) 4 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l(市场营销管理模型) 思考题 1 what is the best model of supply chain? 第四章 ERP(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 ERP 软件所涉及的专业英语词汇。了解并掌握 MRP、MRPII 和 ERP 等缩略词的全称和拼写。能够熟练使用英文来撰写企业 MRP 计划、BOM 表。 本章重点 了解并掌握 ERP 软件所涉及的专业英语词汇。了解并掌握 MRP、MRPII 和 ERP 等缩略词的全称和拼写。能够熟练使用英文来撰写企业 MRP 计划、BOM 表。 本章难点 对文中部分超过 50 个的单词组成的复杂句的翻译。MRP 计划的分解方法的讲解 教学内容 1 the requirements of MRP(物料需求计划需求条件) 2 the methods of build BOM(物料清单的构造方法) 3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MRPII(制造资源计划的介绍) 4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ERP(ERP 介绍) 5 the methods of implementation of ERP(ERP 实施方法) 6 the evaluation of ERP(ERP 评价方法) 思考题 1 what do you think the trends of ERP in the future? 第五章 System Life Circle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系统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的专业词汇。掌握系统周期开发方法的各个阶 段的内容。阅读和了解三篇相关开放方法的专业论文。 本章重点 了解并掌握系统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的专业词汇。掌握系统周期开发方法的各个阶 段的内容。 本章难点 掌握系统周期开发方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教学内容 1 Requirementanalysis 2 System analysis 3 System design 4 System implementation 5 System evaluation 思考题 1 Describe the system life circle method in English.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蔡敏主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第二版),科技出版 社,2004 年. 参考书: [1] 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第六章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和管理学方面的英文专业论文的撰写方法。阅读和了解三篇 国外信息管理英文专业论文。 本章重点 掌握信息技术和管理学方面的英文专业论文的撰写方法。 本章难点 外文专业论文的编辑撰写。 教学内容 1 how to writ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paper in English? 2 how to write the abstract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paper in English? 3 how to write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which is about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in English? 4 how to write the reference of the specialized English paper? 思考题 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pecializedEnglish paper and common English paper.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蔡敏主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第二版),科技出版 社,2004 年. 参考书: [1] 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41017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无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贾东芳 审 定 人: 董永权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证券投资实务》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内容涉及股票、债券、基金 以及期货、期权等金融投资内容,开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阐述证券投资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比较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能对所面临的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形成并提 高就业的专业技能。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既注意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基 本理论的传授,更结合高职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实际操作对接的证券投资内容,特 别是增加实务案例的内容。 2、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证券的种类、投资方法、投资技巧、证券投资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整个证券市场的概况和发展前景,了解证券市场自身的 运行规律,掌握选择投资品种和选择投资时机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面分析的方 法和技术分析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是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 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证券市场的运行,理解各种证券投资工具的特点、分类及收益计 算;正确理解证券投资的风险控制理论。掌握股票的发行与承销、债券的发行与 评级的相关程序,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掌握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及技 术分析理论。 难点:证券投资的风险控制理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及技术分析理论。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本课程的成绩,其中 平时成绩占 40%,期末成绩占 60%。 5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课 学时数 学时数 第一章 证券市场导论 2 0 第二章 证券投资工具 2 0 第三章 证券投资的风险控制 4 0 第四章 股票的发行与承销 4 0 第五章 债券的发行与评级 4 0 第六章 证券交易程序 2 0 第七章 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 2 0 第八章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4 0 第九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8 0 小计 32 学时 32 0 总计 32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证券市场导论(2 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了解这门课的价值意义,熟悉课程基本框架及主要学习内容。从 金融市场入手,了解证券市场的概念、特征、组成及主要功能及其发展。 本章重点 正确理解证券市场的相关概念。 本章难点 课程入门,理解证券市场的相关概念,理解证券市场的运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券市场概述 一、金融与金融市场 二、证券市场的特征与构成 三、证券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一)聚集社会资金 (二)进行资本定价 (三)优化资源配置 (四)间接金融调控 第二节 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市场主体 二、交易对象 (一)债券 (二)股票 (三)基金 三、中介机构 四、监管机构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运行 一、证券的发行 二、证券的交易 三、证券交易所 四、证券公司 第二章 证券投资工具(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各自的特征和具体分类; 了解各种投资 工具的价格确定;了解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编制、计算方法,学会计算投资收 益;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 掌握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各自的特征和具体分类,了解金融机构及其在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中的地位。 本章难点 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股票 一、股票的特征、性质与分类 二、股票价格与计算 三、股票指数及其编制 第二节 债券 一、债券的特征及分类 二、债券收益的计算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净值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 一、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二、金融期货与期权 三、存托凭证 第三章 证券投资的风险控制(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特点;掌握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特征 及其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熟悉并掌握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基本对策,能够根据投 资者的不同情况做出理想的投资选择。 本章重点 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评估与衡量;证券投 资风险的控制方法;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本章难点 理解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收益率标准差 、 系数,理解风险对 冲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一、收益与风险的对称性 二、证券投资收益 三、证券投资风险 第二节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与衡量 一、风险的识别 二、风险的评估 三、风险的衡量 第三节证券投资风险的控制方法 一、分散投资 二、组合投资 三、风险对冲 四、不同投资方式的比较 第四章 股票的发行与承销(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股份公司的制度特点及其治理结构;熟悉股票的发行申请与核准程序; 熟悉股票的上市程序和定价方法。系统掌握承销商资格、股票承销方式等专业要 点。 本章重点 掌握股票发行与上市的一系列程序,介绍股票的发行与承销过程。 本章难点 理解并把握股票的发行与承销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股份公司 一、股份公司概述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和组织机构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第二节 股票发行的条件与程序 一、股票发行的条件 二、股票发行的程序 三、股票发行的审核 四、上市辅导与保荐制度 第三节 股票的发行承销 一、股票的发行 (一)发行方式 (二)发行定价 (三)发行费用 二、股票的承销 第五章 债券的发行与评级(4 学时) 教学目标 系统掌握债券市场的特征、各类债券的概念及特点,债券发行的条件及发行 审核程序。掌握债券承销的基本条件及承销方式,了解国债的主要类型、发行方 式及认购主体,了解债券信用评级的意义及评级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 掌握债券市场及其构成、功能,债券及其构成要素、债券种类。国债的主要 类型、发行方式及认购主体,债券信用评级的意义及评级的主要内容。 本章难点 正确理解债券市场及其构成、功能。国债的认购主体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债券市场 一、债券市场概述 二、债券及构成要素 三、债券的种类 第二节 债券的发行与偿还 一、债券的发行 二、债券的偿还 (一)到期偿还、期中偿还和展期偿还 (二)抽签偿还和买入注销 第三节 国债的发行与认购 一、国债的品种 二、国债的发行 第四节 债券信用评级 一、信用评级概要 二、信用评级的内容及等级 三、信用评级的类型、程序和方法 四、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 第六章 证券交易程序(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股票交易市场产生的历史;熟悉从事证券交易的开户手续和基本流程; 理解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掌握证券成交、清算、交割、过户的流程。 本章重点 从事证券交易的开户手续和基本流程; 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的含义;证券 成交、清算、交割、过户的流程。 本章难点 理解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券交易概述 一、证券交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证券交易的类型 三、证券交易的参与者 四、证券交易的风险提示 五、证券市场的公示信息 第二节 开户 一、证券账户的开立 二、资金账户的开立 三、证券托管业务和指定交易 第三节 委托与交易 一、证券委托 二、证券交易规则及竞价 (一)证券交易规则 (二)竞价 1、集合竞价及过程 2、集合竞价的撮合过程 3、连续竞价 三、交易暂停及规定 第四节 清算 一、清算的含义 二、清算程序和计算原则 第五节 交割与过户 一、股票交割的原则与程序 二、过户的意义与操作流程 第七章 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并熟悉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理解开放式基金和封闭 式基金的区别,掌握基金投资的基本策略基金资产的收益分配。 本章重点 基金管理组织结构的特点及管理规范;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程序; 基金投资的基本策略基金资产的收益分配。 本章难点 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运作与管理的不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金当事人及构成 基金当事人 二、基金当事人职责及禁止行为 第二节 封闭式基金的设立、发行与交易 一、封闭式基金的设立与发行 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 三、封闭式基金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第三节 开放式基金的发行、申购与赎回 一、开放式基金的发行与流程 二、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三、开放式基金的终止与清算 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与估值 一、基金资产的托管 二、基金投资的管理 三、基金估值的目的与原则 四、基金资产净值的计算 第五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费用与收益分配 一、基金管理费用 二、基金收益分配 第八章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及其内容方法。 本章重点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及其内容方法。 本章难点 公司财务分析及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概述 一、基本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二、基本分析的信息来源和主要内容 三、基本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宏观分析 一、宏观经济因素 二、政策变动因素 三、市场供求因素 第三节 证券投资的行业分析 一、行业划分方法 二、行业分析基本内容 (一)结构分析 (二)周期分析 三、行业分析的市场应用 第四节 证券投资的公司分析 一、公司基本素质分析 二、公司财务分析 三、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1、负债比率 2、净资产负债率 3、流动比率 4、速动比率 (二)资产营运能力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 3、固定资产周转率 (三)盈利能力指标 1、销售利润率 2、成本费用利润率 3、资本利润率 第九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8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技术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意义,熟练掌握 K 线图的画法和基本图形,以及 K 线图的组合形态。掌握技术分析的主要方法。理解移动平均线、支撑线和压力 线、轨道线及其理论,缺口图形及其理论。掌握平滑差异预测法(MACD)的分析 与应用技巧,并且了解其他指标的分析技巧。 本章重点 理解移动平均线、支撑线和压力线、轨道线及其理论,缺口图形及其理论。 平滑差异预测法(MACD)的分析与应用技巧。 本章难点 K 线图的画法和理解。正确认识各种线的应用,并能与实际结合起来。平滑 差异预测法(MACD)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证券技术分析概述 一、技术分析的含义、三个假设及应用意义 二、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方法 三、技术分析要素:价、量、时、空 第二节 K 线及基本图形 一、K 线 二、K 线图的基本类型 三、K 线组合图形 第三节 技术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移动平均线 二、支撑线和压力线 三、轨道线及其理论 四、缺口图形及其理论 五、反转形态图形及其分析 六、调整形态图形及其分析 七、案例分析 第四节 技术分析的基本指标 一、技术分析指标 二、平滑差异预测法—MACD 三、随机指标—KDJ 四、量价指标—OBV 五、相对强弱指标—RSI 六、案例分析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孙可娜主编,证券投资教程(第 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年. 参考书: [1] 李国强,李雯主编,证券投资分析(第 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年 [2] 葛红玲主编,证券投资学(第 2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年. [3] 杨大楷主编,证券投资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071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管本科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管理学 编写单位: 数信系 编 写 人: 李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5 年 9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 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学科,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 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综合角度考察、研究作为主要生产要素 的人力资源与其他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组织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 特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比较全面 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 论和方法,了解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和发展动态,并能运用人力资源管理 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十二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 领域进行详细地介绍,对于培养学生认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规律提供良好的帮 助。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掌握基本的人力 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与技巧;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管理 实践结合起来,能够用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功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作分 析、人力资源规划、人员选聘、人员配置、绩效管理、人员调配、培训与开发、 薪酬管理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通过撰写学科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学时数 1 人力资源概述 1 2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3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 4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1 5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1 6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2 7 工作分析 2 8 人力资源规划 4 9 招聘录用 4 10 培训与开发 4 11 绩效管理 4 12 薪酬管理 4 30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人力资源概述 (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的含义、性质和作用,以及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了解国家 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状况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实 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章重点 人力资源的含义、性质和作用以及分布和结构 本章难点 人力资源的含义、性质和作用以及分布和结构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 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四、人力资源和人口资源、人才资源 第二节 一、 人力资源的性质 二、 人力资源的作用 人力资源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 一、 国家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 二、 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模式、功能、目标、职能和活动、地位和层次以 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本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本章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一、 工业模式 二、 投资模式 三、 参与模式 四、 高度灵活模式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界定 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及学科特点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二、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特点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一、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中国人力资源 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本章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基础 一、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集体谈判的出现 三、科学管理运动的推动 四、早期工业心理学的出现 五、公务员服务委员会的成立 六、私营企业对人事管理的态度以及人事专家的出现 七、人际关系运动的发展 八、行为科学的研究 九、相关的立法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一、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六阶段论 (二)五阶段论 (三)四阶段论 (四)三阶段论 二、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我国古代人事管理的思想 2、我国近代人事管理的概况 3、新中国建立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补充: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将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的趋势 二、管理目标方面的趋势 三、管理职能方面的趋势 四、管理技术方面的信息化趋势 五、未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定义、分类、应具备的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 承担的活动和任务、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 质、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 本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技能、素质及责任 本章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技能、素质及责任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 管理者的分类 二、 管理者的角色 三、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第二节 管理者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 一、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出现 二、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承担的活动和任务 三、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角色 四、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五、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 六、 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的分类、人力资源管理内外部环境的辨认、了解内 外部环境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影响。 本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的分类、人力资源管理内外部环境的辨认 本章难点 内外部环境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影响。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概述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分类 二、 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三、 人力资源环境的辨别 一、 政治因素 二、 经济因素 三、 法律因素 四、 文化因素 五、 竞争者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 一、 企业发展战略(成长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二、 企业的组织结构(机械式组织、有机式组织) 三、 企业的生命周期 四、 企业文化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主要有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不同 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 本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 本章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 X 理论-Y 理论 二、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第二节 一、激励的基本过程 二、 内容型激励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 激励理论 三、 过程型激励理论 四、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五、 综合型激励理论 第七章 工作分析(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职务分析的定义、描述的基本术语、分析的内容、意义及职位分析的具 体步骤及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职务分析的内容、具体步骤及方法 本章难点 职务分析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 职务分析的含义 二、 与职务分析相关的概念 三、 职务分析的内容 四、 职务分析的意义 第二节 职务分析概述 职务分析的具体实施 一、职位分析的时机 二、职位分析的步骤 三、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四、职位说明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一、 定性方法 二、 量化的方法 第八章 职务分析的方法 人力资源规划(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内容、分类、作用、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管 理其他职能,掌握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的方法,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 供需平衡。 本章重点 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的方法 本章难点 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的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 人力资源计划的概念和形式 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三、 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四、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五、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第二节 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的预测和平衡 一、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三、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 第九章 招聘录用(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员工招聘的含义、作用、特点及程序,了解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含义, 了解员工选拔的涵义、原则、意义、掌握选拔录用系统的标准、选拔录用的程序、 面试方式和测试方式 本章重点 员工招聘的程序、选拔录用的程序及方式 本章难点 员工招聘的程序、选拔录用的程序及方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 员工招聘的含义与意义 二、 新时代员工招聘的特点 三、 员工招聘程序 第二节 员工招聘 招聘的渠道与方法 一、内部招聘 二、外部招聘 三、招聘方式 第三节 一、选拔录用的含义 二、选拔录用的原则 选拔录用 三、选拔录用的意义 四、选拔录用系统的标准 五、选拔录用的程序 第十章 培训与开发(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定义、意义、原则、分类、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 的关系。掌握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及主要方法 本章重点 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及主要方法 本章难点 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及主要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培训与开发概述 一、 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二、 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三、 培训与开发的原则 四、 培训与开发的分类 五、 培训与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第二节 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培训前的准备 二、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三、培训迁移 四、培训的评估和反馈 第三节 培训与开发的主要方法 一、在职培训 二、脱产培训 第十一章 绩效管理(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绩效管理的含义、实施过程,掌握绩效考评的方法 本章重点 绩效考评的方法 本章难点 绩效考评的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一、 绩效的含义和特点 二、 绩效管理的含义 三、 绩效管理的意义 四、 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第二节 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计划绩效 二、绩效监控 三、考核绩效 四、反馈阶段 第三节 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比较法 二、量表法 三、描述法 第十二章 薪酬管理(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薪酬的概念与实质、薪酬的构成、薪酬的功能、及薪酬管理的内容与原 则,了解基本薪酬和薪酬结构的确定,了解薪酬方案设计过程。 本章重点 薪酬的构成,薪酬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本章难点 薪酬的构成,薪酬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 薪酬的概念与实质 二、 薪酬的构成 三、 薪酬的功能 四、 薪酬管理的含义 五、 薪酬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薪酬管理概述 六、 薪酬管理的意义 七、 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 八、 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薪酬 一、职位评价 二、薪酬调查 三、薪酬等级 四、基本薪酬的调整 五、基本薪酬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激励薪酬和福利 一、激励薪酬 二、福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福利的类型 四、福利管理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101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管、统计本科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编写单位: 数信系 编 写 人: 李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5 年 9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经济类各 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必修课,属于应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 理论为前提,利用数学、数理统计方法与计算技术,根据实际观察数据来研究带 有随机影响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建立经 济计量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内在的数量规律。 2、教学目的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以微积分、线 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为先修课程。 按照课程内容深度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教 学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以计量经济学的数理统计学基础知识和经典 的线性单方程及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通过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计量经济学课程 在现代经济学和经济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 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2)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 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3)能够建立并应用 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并能以统 计和计量分析软件为工具建立计量模型;(4)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 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异方 差性;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随机解释变量;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虚 拟变量回归;联系方程模型等。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为开卷,平时成绩:期末成绩=30:7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实验课 学时数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 2 2 4 4 4 3 归模型 第三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 归模型 第四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 定的模型 第五章 经典单方程模型:专门问题 2 3 第六章 联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 2 2 第七章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1 1 17 15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计量经济学 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掌握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本章重点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的主要步骤 本章难点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 的主要步骤 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计量经济学的产生 计量经济学概述 (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二)计量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一)广义计量经济学和狭义计量经济学 (二)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 (三)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四)经典计量经济学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 (五)微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计量经济学 四、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五、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第二节 建立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一、理论模型的涉及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四、模型的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二)统计检验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四)预测检验 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第三节 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 一、结构分析 二、经济预测 三、政策评价 四、经济理论的检验与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2、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第二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掌握普通最 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能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并进 行检验;能应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经济预测;初步认识 EViews 软件,并能 应用它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操作。 本章重点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普通最小二乘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检验和预测;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理解回归分析的思想。 本章难点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普通最小二乘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检验和预测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回归分析概述 一、变量间的关系及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变量间的关系 (二)相关与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四)线性回归分析中“线性”的含义 二、总体回归函数(PRF) (一)含义 (二)表达形式 三、随机扰动项 (一)概念 (二)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下列因素 (三)产生并设计随机误差项的主要原因 四、样本回归函数(SRF) (一)含义 (二)表达形式 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假设 1:解释变量 X 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 二、假设 2: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无自相关假定(不序列相关 性) 。 三、假设 3: 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 X 之间不相关。 四、假设 4:正态性假定服从零均值、同方差、零协方差的正态分布。 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一、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 二、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一)线性性 (二)无偏性 (三)有效性 三、回归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二)统计检验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四)预测检验 二、拟合优度检验 (一)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二)可决系数 R2 统计量 (三)决定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三、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正态性检验 第五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一、Ŷ0 是条件均值 E(Y|X=X0)或个值 Y0 的一个无偏估计 二、总体条件均值与个值预测值的置信区间 (一)总体均值预测值的置信区间 (二)总体个值预测值的预测区间 (三)影响预测区间大小的因素 思考题 1、为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程中必须包含随机扰动项? 2、熟悉 Eviews 的使用及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第六节 实例 一、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模型:截面数据模型 二、 中国居民总量消费函数:时间序列数据模型 第三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8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掌握多元回 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及模型的统计检验和预测;能熟练操作 EViews 软件,并 运用该软件解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检验和预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理解回归分析的思想。 本章难点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检验和预测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矩阵表达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解释变量是非随机的,且各解释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无多重 共线性)。 (二)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及不序列相关性。 (三)解释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 (四)随机项满足正态分布 第二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一、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二、参数估计量的性质 (一)线性性 (二)无偏性 (三)有效性 三、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 第三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一、拟合优度检验 (一)可决系数与调整的可决系数 *(二)赤池信息准则和施瓦茨准则 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一)方程显著性的 F 检验 (二)关于拟合优度检验与方程显著性检验关系的讨论 三、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一)t 统计量 (二)t 检验 四、参数的置信区间 *五、模型结构稳定性检验:Chow 检验 第四节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一、点预测 二、区间预测 (一)E(Y0)的置信区间 (二)Y0 的置信区间 第五节 非线性回归模型 一、可线性化模型 (一)指数函数模型与对数变换法——对数模型和半对数模型 (二)倒数模型、多项式模型与变量的直接置换法 二、非线性化模型的处理方法 三、回归模型的比较 (一)图形观察分析 (二)模型估计结果观察分析 (三)残差分布观察分析 第六节 受约束回归 一、 模型参数的线性约束 二、 对 回归模型增加或减少解释变量 思考题 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试说明在证明最小二乘估计量 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的过程中,哪些基本假设起了作用? 2、为什么说对模型参数施加约束条件后,其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一定不比未 施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受约束回归与无约束回归的结果 相同? 第四章 教学目标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8 学 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异方差的含义,理解经济现象中异方差产生 的原因;掌握异方差性对模型产生的影响;掌握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学会处理和 消除异方差的方法。掌握自相关性的基本含义,理解经济现象中自相关性产生的 原因;掌握自相关性对模型产生的影响;掌握自相关性的检验方法;学会处理和 消除自相关性的方法。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基本含义,包括完全多重共线性和近似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理解经济现象中多重共线性的表现;掌握变量出现多重 共线性的后果;掌握多重共线性的诊断方法;学会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本章重点 异方差的含义;异方差性产生的后果;异方差的检验及消除异方差的方法。 自相关性产生的后果;自相关性的检验;消除自相关性的方法。 多重共线性的表现;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多重共线性的诊断方 法;解决多重共线性的解决方法。 本章难点 异方差的检验及消除异方差的方法;自相关性的检验;消除自相关性的方法; 多重共线性的诊断方法;解决多重共线性的解决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异方差 一、异方差性的概念 二、异方差的类型 (一)单调递增型 (二)单调递减型 (三)复杂型 三、产生异方差的原因 四、异方差性的后果 (一)参数估计量的非有效性 1、参数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仍然成立 2、参数估计量不是一个有效的估计量 (二)参数显著性检验失效 (三)模型的预测失效 五、异方差性的检验 (一)图形法 (二)Goldfeld-Quanadt 检验 (三)White 检验 六、异方差的修正 七、案例分析与 EViews 操作 第二节 自相关 一、自相关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自相关性的表现形式 三、自相关性的后果 (一)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三)模型预测失效 三、自相关性的检验 (一)图示检验法 (二)DW 检验法 四、自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广义差分法 (二)自相关系数ρ的估计 五、案例分析与 EViews 操作 第三节 多重共线性 一、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及原因 二、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一)对最小二乘估计量的影响 (二)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方差变大 (三)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 (四)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五)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 三、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一)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二)方差扩大(膨胀)因子法 (三)直观判断法 (四)逐步回归检测法 四、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 (一)修正多重共线性的经验方法 (二)逐步回归法 五、案例分析与 EViews 操作 第四节 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一、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二、实际经济问题中的随机解释变量 三、随机解释变量的后果 四、工具变量法 五、案例 思考题 见课后题 第五章 经典单方程模型:专门问题(6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虚拟变量的概念、设置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滞后效应与产生滞后效应的 原因;掌握分布滞后模型及自回归模型的估计;掌握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统计思路 及应用。 本章重点 虚拟变量的设置方法及其应用;分布滞后模型及自回归模型的估计;格兰杰 因果检验的统计思路及应用。 本章难点 虚拟变量的设置方法及其应用;分布滞后模型及自回归模型的估计;格兰杰 因果检验的统计思路及应用。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虚拟变量模型 一、虚拟变量引入 (一)加法方式 (二)乘法方式 (三)临界指标的虚拟变量的引入 二、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 第二节 滞后变量模型 一、滞后变量模型 (一)滞后效应与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二)滞后变量模型 二、分布滞后模型的参数估计 (一)分布之后模型估计的困难 (二)分布滞后模型的修正估计方法 三、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一)自回归模型的构造 (二)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思考题 见课后题 第六章 联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联立方程模型及其特点、联立方程模型变量的类型,模型识别的内涵与 识别准则;了解间接最小二乘法、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本章重点 联立方程模型识别的内涵与识别准则。 本章难点 联立方程模型识别的内涵与识别准则。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提出 一、经济研究中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联立方程问题 (一)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二)损失变量信息问题 (三)损失方程之间的相关性信息问题 第二节 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一、变量 (一)内生变量 (二)外生变量 (三)先决变量 二、结构式模型 三、简化式模型 四、参数关系体系 第三节 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 一、识别的概念 (一)识别的定义 (二)模型的识别 (三)恰好识别与过度识别 二、结构式识别条件 三、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方法 第四节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一、概述 二、狭义的工具变量法(IV) (一)工具变量的选取 (二)IV 参数估计量及其统计特性 (三)参数估计量与工具变量的次序无关 三、间接最小二乘法(ILS) (一)一个简单的例子 (二)一般间接最小二乘法的估计过程 (三)间接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统计特性 (四)间接最小二乘法也是一种工具变量法 四、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一)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三)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也是一种工具变量法 五、对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三种方法是等价的 六、案例分析 思考题 1、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状况可以分为几类?其含义是什么? 2、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单方程估计有哪些主要方法?其使用条件和 统计性质各是什么? 第七章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本章重点 模型设定导向、模型设定函数形式 本章难点 模型设定导向、模型设定函数形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设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单方程应用模型类型对被解释变量数据类型的依赖性 三、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选择对经济行为的依赖性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总体回归模型设定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性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研究目的导向”及其问题 (一)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的研究目的导向及其问题 (二)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的一般性原则 (三)为什么必须遵循一般性原则 (四)不易发现的违背一般性原则的实例 (五)什么情况下可以不遵循一般性原则 三、计量经济学总体设定的现实性原则 (一)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的先验理论导向及其问题 (二)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的现实性原则 四、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统计检验必要性原则 (一)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的数据关系导向及其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统计检验必要性原则 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设定的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导向原则 六、案例——消费理论与消费函数模型 第三节 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函数关系设定 一、模型的关系类型 二、模型关系误设的后果 (一)源生的随机扰动项 (二)衍生的随机误差项 (三)存在模型关系误差情况下的随机误差项 三、模型关系的设定指导原则 四、模型关系设定的检验 五、案例:生产函数 第四节 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变量性质设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三、变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四、变量的随机性和确定性 思考题 1、为什么不能直接依据先验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总体回归模型设定?经济学 理论在总体回归模型设定中具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不能直接依据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回归模型设定?数据关系 在总体回归模型设定中具有什么作用?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李子奈主编,计量经济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参考书: [1] 古扎拉蒂著,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 李子奈,高级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网络数据库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6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 52 学时 3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网页制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冯玉芬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5 年 1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1)本课程的开设将引导学生熟练使用 ASP.NET 进行网络编程,教学的指导思 想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本课程研究对象主要是 ASP.NET 的有关技术,本课程知识、 技术在国内外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各大型网站均以 ASP.NET 为主要编程 语言。 2)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 C#及 Visual Studio 有着紧 密的关系。 2、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ASP.NET 运行环境的配置方法,灵活运用 C#语法掌握 ASP.NET 中访问数据库的技术 ADO.NET。了解一个 ASP.NET 的高级开发技术,学 会使用 ASP.NET 技术开发综合网站。教学基本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采用教师机 演示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掌握 ASP.Net 控件,能够在实际网络开发过程完成 如论坛、聊天室等的制作工作。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是代码的编写,各种控件、对象、组件的使用,对数 据库的访问。难点部分是如何更快速、更高效的访问数据库。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百分制。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方面综合 评价。 总成绩=平时成绩 X20%+期末成绩 X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学时 上机学时 1 ASP.NET 概述 2 2 2 JavaScript 语音简介 4 4 3 ASP.NET 内置对象 4 4 4 ASP.net 服务器控件 4 4 5 数据库操作技术 4 4 6 数据绑定技术 2 2 7 数据控件 2 2 8 ASP.Net 项目开发实例 4 4 26 26 9 10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1章 ASP.NET 概述(讲授 2 学时) 学时分配 本章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了解 ASP.NET 的含义,理解 ASP.NET 与其他动态 网页技术的区别,并掌握 ASP.NETP 运行环境的安装,熟练掌握 ASP.NET 环境配 置方法 2.能力、技能培方面:了解. NET Framework, 初步掌握 IIS,熟练掌握.net 环 境配置 本章重点 ASP.NET 含 义 、 历 史 及 优 越 性 , . NET Framework 公 共 语 言 运 行 库 、 . NET Framework 框架类库,:.Net Framework 的安装、IIS 服务器的搭建;学会安装和配置.Net Framework ,安装和配置 IIS 方法。 本章难点 了解.net 与其他动态网页技术的区别,并掌握.Net Framework ,安装和配 置 IIS 教学内容 1.1 ASP.NET 概述 1.2 .NET Framework 概述 1.3 .NET 运行环境构建 第 2 章 JavaScript 语言简介 本章讲授 4 学时(2.2 -2.7 2 学时 2.8-2.10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 JavaScript 语言的变量、函数、语句等的使 用;掌握 JavaScript 语言的对象及浏览器对象、文档对象的使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写 JavaScript 脚本程序,在客户端执行的脚本程序, 可以降低服务器端的负担和通信流量, 让脚本语言与 ASP.NET 相结合会更有效率。 本章重点 掌握基本语法的要求,掌握对象的使用。 本章难点 对象的使用中,文档对象模型的使用 教学内容 2.1 JavaScript 语言的历史 了解该语言是脚本语言,不是编译语言,而是一种补充语言,配合 HTML 等标记语 言,主要用于和 Web 相关编程。 2.2 一个简单的 JavaScript 开发例子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介绍 JavaScript 语言的使用格式 2.3 JavaScript 语言的基本语法要求 了解 JavaScript 区分大小写,良好的书写格式,注释语句和分号的使用以及 javaScript 语句放置的位置,语句类型和有哪些关键字。 2.4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的种类,数字型,字符串类型,布尔型,空类型 2.5 变量的使用 Var 是声明变量的关键字,数字转换成字符串,字符串转换成数字,boolean 类型的 转换 2.6 操作符与表达式 JavaScript 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操作符,包括:加法,乘法,位,相等,关系,一元, 赋值操作符等,操作符与常量、变量及括号等组成表达式。 2.7 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选择结构使用 if 和 switch,循环结构使用关键字 for 和 while。 2.8 函数的使用 函数是一些语句的集合,完成特定的功能,定义后可以在程序中的任何位置调用。 2.9 对象的使用 Window 对象的常用方法,对象的创建,数组的使用,Date 对象的使用及浏览器对象 的使用。 2.10 文档对象模型的使用 获取元素,文档属性操作,元素的使用 第3章 ASP.net 内置对象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讲授 4 学时 (3.1 -3.2 2 学时 3.3-3.6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 ASP.NET 提供的七个内置对象,懂得对象的 概念,掌握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的应用,熟练掌握这 四个常用对象的编程技术。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ASP.NET 提供的七个内置对象, 初 步掌握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相结合编程。 本章重点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的应用 本章难点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的相结合编程 讲授内容 3.1 Request 对象 概述、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2 Response 对象 概述、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3 Application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4 Session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5 Cookie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6 Server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第4章 ASP.net 服务器控件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 教授 4 学时(4.1 -4.2 2 学时 4.2-4.2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标准控件的各属性和使用方法。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ASP.NET 的标准控件, 初步掌握标 准控件的使用实例,掌握验证控件的使用,熟练掌握自定义用户控件。 本章重点 基本标准控件的使用方法 本章难点 用户控件的创建和引用 讲授内容 4.1 ASP.NET 控件概述 ASP.NET 控件的使用方法、ASP.NET 控件的分类、ASP.NET 控件的共同属性 4.2 标准控件 Label 控件 TextBox 控件 Button、HiddenField 控件等 ListBox 控件、CheckBox 与 CheckBoxList 控件、BulletedList 控件等 4.3 HTML 服务器控件 HTML 服务器控件是由 HTML 元素封装转变而来的,在服务器端,该控件能够 利用 ASP.NET 访问其相关数据及属性,但无法执行程序代码,其程序代码需要在 客户端,所以 HTML 控件还不能算真正的服务器端控件。 第5章 数据库操作技术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其中讲授 4 学时 (5.1 -5.3 2 学时 5.4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 ADO.NET 类库的 5 个常用对象 Connection、 Command、DataReader、DataSet、和 DataAdapter。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ADO.NET 类库的 5 个常用对象, 初 步掌握 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Set、和 DataAdapter 之间的 关系,掌握结合这 5 个对象的编程技巧。 本章重点 ADO.NET 类 库 的 5 个 常 用 对 象 Connection 、 Command 、 DataReader 、 DataSet、和 DataAdapter 的掌握。 本章难点 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Set、和 DataAdapter 之间的相互 结合进行编程开发。 讲授内容 5.1 SQL Server 2008 简介 概述、SSMSE 安装与使用、集成开发环境数据库操作 5.2 通过 ADO.NET 操作数据库 ADO.NET 架构,ADO.NET 数据提供者 5.3 数据库的连接 使用 SqlConnection 对象连接数据库,使用 SqlConnectionBuilder 对象连 接字符串,使用 Web.config 保存连接字符串并连接数据库 5.4 操作数据库 使用 command 对象操作数据库,SqlCommand 的功能和意义,使用 SqlCommand 对象的属性操作数据库,SqlCommand 对象的常用方法。 使用 DataSet 对象和 DataAdapter 对象操作数据库 DataSet 对象概述,DataAdpter 对象的概述,SqlDataAdapter 类,使用 DataTable 对象操作数据库。 第6章 数据绑定技术 学时分配 本章 4 学时,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 SSMSE 安装与使用,懂得 SqlDataSource 连 接数据库的方法。 2. 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SSMSE 安装与使用,掌握 SqlDataSource 连接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常用数据绑定控件,熟练掌握读取数据库表内容,并显 示在页面中 。 本章重点 常用控件的数据绑定 本章难点 数据源控件的使用 讲授内容 6.1 绑定技术基础 数据绑定运行在控件的声明代码中位控件的某个属性指定一个绑定表达式, 从而将表达式的内容与该控件进行绑定。 根据数据源的不同 ASP.NET 中的数据绑定又可分为简单绑定和组织绑定。 简单绑定 一般只绑定单个的值到某个控件,所以数据源可以是表达式、变量、方法、 控件属性等,当绑定到 Label、TextBox 等控件时,需要将绑定表达式赋值给控 件的 Text 属性。Text=’<% #数据源 %>’,当采用数据库绑定技术还可以使用 JavaScript 调 用 C# 定 义 的 变 量 和 方 法 。 可 以 将 绑 定 表 达 式 赋 值 给 一 个 JavaScript 变量。 Var a=’<% #数据源 %>’ 复杂绑定 就是将多个值绑定到数据绑定控件的某个属性上,拥有多个值得 数据源有集合,DataTable,DataSet 等 6.2 常用数据绑定控件 RadidoButtonList 控 件 的 数 据 绑 定 , CheckBoxList 控 件 的 数 据 绑 定,DropDownList 控件的数据绑定。 6.3 数据源控件 SqlDataSource 控件的常用属性和事件,SqlDataSource 控件实例。 第7章 数据控件 学时分配 本章 4 学时,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了解数据控件的不同机制及他妈的属性与操作,掌 握 GridView 控件分页、排序、编辑、更新、删除等操作。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SSMSE 安装与使用,通过数据源自动 绑定和显示数据,通过数据源控件对数据进行选择、排序、分页、编辑和删 除 。 本章重点 GridView 控件分页、排序、编辑、更新、删除等操作 本章难点 GridView 控件分页、排序、编辑、更新、删除等操作 讲授内容 7.1 GridView 控件 是显示二维表格的控件,每列表示一个字段,每行表示一条记录。 GridView 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及事件,绑定 GridView 控件数据源,定制 GridView 的列,使用 GridView 控件的模板列,Gridview 控件的选择功能与设置 控件外观,GridView 控件的分页和排序功能,GridView 控件编辑和删除数据。 第 11 章 ASP.NET 项目开发实例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讲授 2 学时,上机 6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综合运用所学的 ASP.NET 知识,建立一个高校考勤管 理与预警系统。 本章重点 数据库的创建,数据表结构设计,数据表中主外键关系,系统的功能 设计,页面设计,功能编码,系统调试。 本章难点 创建数据库、系统主要功能。 讲授内容 11.1 开发背景 11.2 系统需求 11.3 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 11.4 系统实现 开发环境,系统存储过程说明,系统架构实现。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长喜 主编,ASP.NET 程序设计基础教程(第 2 版) (21 世纪高等学校计算 机基础实用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教学参考书 [1] 崔连和 编著,ASP.NET 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年 6 月。 [2] 明日科技,郑齐心 等编著,ASP.NET 项目开发案例全程实录(第 2 版) (配光盘) (软件项目开发全程实录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3] 师硕 主编 Visual C#.NET 实用教程(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 (第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7 月.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03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管理学 编写单位: 经济管理系 编 写 人: 刘俊萍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4 年 04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品经济发展过程所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综合运用了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以及数学、统计学等学 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本课程是国际经贸专业、商务管理 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发展、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调研与预测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 几方面内容。 2、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以 及国内外营销理论和实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同时在实际能力方面,通过较多实例解剖,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本课程特点,教学重点:一方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市场 营销的含义、特征、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发展;营 销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分析;营销市场(包括消费者市场、组织市场)分析;目 标市场营销战略(包括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策略及组合 (包括竞争性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品牌包装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等理论详细透彻地加以分析。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应对问题顾客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4、考核方式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考查课。本课程学生期末成绩由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 绩两部分合成,考试采取开卷形式。其中平时成绩(课堂考核和平时作业)占 30 %,期末试卷成绩占 7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 讨论(习题)课 学时数 学时数 第一章 市场营销概述 5 1 第二章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 1 第三章 营销市场分析 3 1 第四章 目标市场营销 STP 3 1 第五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4 第六章 产品策略 3 第七章 定价策略 1 第八章 渠道策略 0.5 第九章 促销策略 0.5 第十章 企业战略规划及营销管理过程 3 第十一章 国际市场营销 1 1 27 小计 5 3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市场营销学概述(6)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学内涵;市场营销学研究内容及营 销相关理论;掌握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的内涵;掌握传统、现代营销理念;掌握顾 客满意的含义、顾客让渡价值体系的构成、达到顾客满意的途径。 教学重点 1、市场营销的含义、营销“市场”的概念 2、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容 3、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 4、以消费者为中的观念 5、营销发展新趋势 6、顾客满意 教学难点 1、营销相关理论 2、以消费者为中的观念 3、顾客让渡价值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2 学时) 一、What`s Marketing? 二、Key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arketing 三、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 市场营销观念 (2 学时) 一、什么是市场营销观念? 二、传统营销观念 三、现代营销观念 第三节 顾客满意(2 学时) 一、What`s Customer Satisfaction ? 二、What`s Customer Delivery Value? 思考题: 1、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内容? 2、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三个核心? 3、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4、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的类型?各种类型存在的条件、特点及局限? 5、传统营销观念与现代营销观念的区别? 6、顾客满意?顾客让渡价值及内容? 第二章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对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影响作用,掌握市 场营销环境的内涵、特征及分类;掌握企业微观环境的含义、微观环境五方面的 内容及对营销活动的影响掌握企业微观环境的含义;掌握宏观环境六方面相关内 容及对营销活动的影响;掌握四种业务类型及不同类型业务营销策略. 教学重点 1、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2、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内容及分析 3、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内容及分析 4、不同市场前景所采取的不同对策 教学难点 1、微观环境中竞争者分析 2、宏观环境中经济、人口分析 3、不同市场前景所采取的不同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征(1 学时) 一、市场营销环境 ( Marketing Environment)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节 市场营销分析的内容(2 学时) 一、企业微观环境分析 二、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三节 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1 学时) 一、不同市场前景所采取的不同对策: 思考题: 1、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 2、微观环境及其内容? 3、宏观环境及其内容? 4、人均 GDP?什么是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 5、影响支出模式及消费结构的因素? 6、不同环境背景下营销策略如何? 7、市场竞争者分类? 第三章 营销市场分析(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市场的含义、特点,与传统市场的区别;消费者市场的含义、特点 以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应用消费者购买行 为理论分析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特征;了解组织市场的含义、基本特 征及分类,掌握生产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应 用生产者、中间商和非营利组织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相关原理分析中国组织市场 购买行为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 1、现代市场的概念及其与传统市场的区别 2、消费者市场的含义、特征 3、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及主要影响因素 4、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及营销工作者的任务 5、生产者市场的含义、特点 6、影响中间商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及主要影响因素 2、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及营销工作者的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及其分类(1 学时) 一、市场的概念 二、市场的分类 第二节 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2 学时) 一、消费者市场的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Buying Behavior )三、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 要因素:(Factors influencing buying) 四、消费者购买决策 第三节 组织市场分析(1 学时) 一、组织市场的含义、类型及特点: 二、生产者市场 三、中间商市场: 四、非营利市场: 思考题: 1、市场的营销概念?现代市场与传统市场的区别? 2、消费者市场的含义、特点? 3、7“O”研究法的内容? 4、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内容及主要影响因素? 5、消费者购买的类型及不同类型营销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6、组织市场的类型、特点? 第四章 目标市场营销 STP (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等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各步骤的含义及其 联系,掌握市场细分的作用和依据,应用市场细分原理和市场定位方法,处理企 业目标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教学重点 1、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原则、市场细分的标准 2、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可采取的模式 3、目标市场可采用的营销策略 4、市场定位的含义、实质、类型 5、市场定位的方法和战略 教学难点 1、市场细分的标准 2、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可采取的模式 3、目标市场可采用的营销策略 4、市场定位的方法和战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细分战略(1 学时) 一、市场细分及其作用 二、市场细分的原则 三、市场细分的标准 第二节 市场选择战略(1.5 学时) 一、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可采取的模式 二、目标市场可采用的营销策略 三、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 第三节 市场定位战略(1.5 学时) 一、市场定位的含义: 二、市场定位的类型: 三、市场定位的方法 思考题: 1、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原则? 2、市场细分与市场分类有哪些不同? 3、不同市场其细分标准如何? 4、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可采取的模式? 5、无差异、差异及密集性市场营销战略的优点及局限? 6、市场定位的概念、类型和方法? 7、市场定位的主要战略有几种? 第五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信息及其功能、明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及运作原 理;明确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步骤与方法;了解市场需求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 法;了解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1、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 2、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步骤与方法 3、需求测量的方法 4、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1、需求测量的方法 2、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市场营销信息系统(1 学时)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功能与特征 三、营销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四、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市场营销调研(1 学时) 一、营销调研的含义 二、营销调研的类型 三、营销调研的程序 四、营销调研的技术(方法) 第三节 市场需求的测量与预测(2 学时) 一、市场需求测量 二、估计目前市场需求 三、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思考题: 1、信息及其功能 2、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及运作原理 3、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步骤与方法 4、需求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 产品策略(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产品、产品组合的相关概念,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产 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营销策略,理解新产品的含义及开发过程,了解品牌与商 标的内涵、包装策略,尝试结合市场营销策略及组合理论,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 践存在的各种问题。 教学重点 1、产品的营销概念、产品组合及相关概念 2、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及营销重点 3、新产品的含义、种类与开发 4、品牌的含义、实质、特征 5、商标与品牌的区别 教学难点 1、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及营销重点 2、商标与品牌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品的新理解(2 学时) 一、产品的营销概念: 二、产品分类 三、产品组合 四、产品生命周期及策略 五、新产品开发 第二节 品牌与包装策略(1 学时) 一、品牌 二、商标 三、驰名商标 四、品牌与商标策略 五、包装策略 第三节 新产品的开发策略(1 学时) 一、新产品内涵 二、新产品开发 思考题: 1、产品的营销概念及重要意义? 2、产品组合及相关概念? 3、产品组合策略的种类? 4、产品生命周期及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 5、新产品的含义、种类?开发新产品的步骤? 6、品牌的含义、实质、特征? 7、商标与品牌的区别? 第七章 定价策略(1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商品价格的构成,掌握影响定价的因素、定价的基本策 略、定价的方法,特别是尝试结合定价策略相关理论,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存 在的各种定价问题。 教学重点 1、影响定价的因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原因 3、定价方法、策略 教学难点 1、定价方法、策略 教学内容 一、影响定价的因素: 二、定价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思考题: 1、影响定价的因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原因? 3、定价方法的种类? 4、定价策略的种类? 第八章 分销渠道策略(0.5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分销渠道的含义、类型,掌分销渠道的的选择以及影响 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掌握分销渠道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1、分销渠道类型、职能 2、分销渠道策略的种类 3、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教学难点 1、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教学内容 一、分销渠道的职能、类型 二、分销渠道可采取的策略: 三、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四、分销渠道的管理: 思考题: 1、分销渠道的含义与类型? 2、分销渠道的职能? 3、分销渠道涉及的“流”程? 4、分销渠道策略的种类? 5、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第九章 促销策略(0.5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促销的本质,掌握促销及促销组合策略的内容,了 解促销的各种方式,尝试运用所学理论进行产品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 和营业推广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重点 1、影响促销组合和促销策略制定的因素 2、人员促销策的形式、基本策略 3、营业推广的方式 教学难点 1、影响促销组合和促销策略制定的因素 2、人员促销策的形式、基本策略 教学内容 一、促销与促销组合 二、促销组合及影响因素 三、人员推销策略 四、广告策略 五、公共关系 六、营业推广 思考题: 1、促销策略的方式? 2、影响促销组合和促销策略制定的因素? 3、人员促销策的形式、基本策略? 4、广告按内容或目的可分为几种? 5、广告促销的基本属性?广告媒体的选择? 6、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 7、营业推广的方式? 第十章 企业战略规划及营销管理过程 (3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企业战略的含义、特点,企业战略规划的内容、程序, 把握战略规划的工作重点,掌握营销管理的步骤,明确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 市场的意义与方法,熟练掌握 SWOT 分析法,概述市场营销控制、计划的原理及 方法。 教学重点 1、企业战略规划的内容、程序 2、波士顿咨询集团法、通用电器公司法、SWOT 分析法 3、市场营销管理的步骤 教学难点 1、战略发展方案的内容 2、波士顿咨询集团法、通用电器公司法、SWOT 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战略及规划过程(0.5 学时) 一、企业战略的含义及特点 二、企业战略规划过程 第二节 企业战略规划过程(1.5 学时) 一、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二、市场营销计划 第三节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1 学时) 思考题: 1、企业战略及特点? 2、战略发展方案的内容及采用发展战略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3、密集增长的适用条件与类型、一体化增长的适用条件与类型、多角化增 长的适用条件与类型? 4、波士顿咨询集团法(BCG 矩阵法)?通用电器公司法(多因素组合矩阵 法)? 5、SWOT 分析法? 6、市场营销管理的步骤?市场营销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国际市场营销(0.5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与国内市场的异同,掌握国际市场营 销策略的类型,熟悉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控制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1、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2、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教学难点 1、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教学内容 一、国际市场营销概述 二、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三、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四、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五、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思考题: 1、国际营销和国内营销的联系与区别 2、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3、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郭国庆主编,市场营销学通论(第四版),人大出版社,2011 年 参考书如下: [1]龙璇主编,《市场营销学》第一版,对外经贸大出版社,2009 年。 [2]杨慧主编,《市场营销学》第四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年。 [3]吴晓云主编, 《市场营销管理》第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兰苓主编,《市场营销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PHILIP, 《营销管理》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PHILIP,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7]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年。 [8]乔治·邓肯,《直复营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网络数据库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060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学时学分: 52 学时 3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网页制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冯玉芬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5 年 1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1)本课程的开设将引导学生熟练使用 ASP.NET 进行网络编程,教学的指导思 想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本课程研究对象主要是 ASP.NET 的有关技术,本课程知识、 技术在国内外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各大型网站均以 ASP.NET 为主要编程 语言。 2)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 C#及 Visual Studio 有着紧 密的关系。 2、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ASP.NET 运行环境的配置方法,灵活运用 C#语法掌握 ASP.NET 中访问数据库的技术 ADO.NET。了解一个 ASP.NET 的高级开发技术,学 会使用 ASP.NET 技术开发综合网站。教学基本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采用教师机 演示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掌握 ASP.Net 控件,能够在实际网络开发过程完成 如论坛、聊天室等的制作工作。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是代码的编写,各种控件、对象、组件的使用,对数 据库的访问。难点部分是如何更快速、更高效的访问数据库。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百分制。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方面综合 评价。 总成绩=平时成绩 X20%+期末成绩 X8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学时 上机学时 1 ASP.NET 概述 2 2 2 JavaScript 语音简介 4 4 3 ASP.NET 内置对象 4 4 4 ASP.net 服务器控件 4 4 5 数据库操作技术 4 4 6 数据绑定技术 2 2 7 数据控件 2 2 8 ASP.Net 项目开发实例 4 4 26 26 9 10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1章 ASP.NET 概述(讲授 2 学时) 学时分配 本章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了解 ASP.NET 的含义,理解 ASP.NET 与其他动态 网页技术的区别,并掌握 ASP.NETP 运行环境的安装,熟练掌握 ASP.NET 环境配 置方法 2.能力、技能培方面:了解. NET Framework, 初步掌握 IIS,熟练掌握.net 环 境配置 本章重点 ASP.NET 含 义 、 历 史 及 优 越 性 , . NET Framework 公 共 语 言 运 行 库 、 . NET Framework 框架类库,:.Net Framework 的安装、IIS 服务器的搭建;学会安装和配置.Net Framework ,安装和配置 IIS 方法。 本章难点 了解.net 与其他动态网页技术的区别,并掌握.Net Framework ,安装和配 置 IIS 教学内容 1.1 ASP.NET 概述 1.2 .NET Framework 概述 1.3 .NET 运行环境构建 第 2 章 JavaScript 语言简介 本章讲授 4 学时(2.2 -2.7 2 学时 2.8-2.10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 JavaScript 语言的变量、函数、语句等的使 用;掌握 JavaScript 语言的对象及浏览器对象、文档对象的使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写 JavaScript 脚本程序,在客户端执行的脚本程序, 可以降低服务器端的负担和通信流量, 让脚本语言与 ASP.NET 相结合会更有效率。 本章重点 掌握基本语法的要求,掌握对象的使用。 本章难点 对象的使用中,文档对象模型的使用 教学内容 2.1 JavaScript 语言的历史 了解该语言是脚本语言,不是编译语言,而是一种补充语言,配合 HTML 等标记语 言,主要用于和 Web 相关编程。 2.2 一个简单的 JavaScript 开发例子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介绍 JavaScript 语言的使用格式 2.3 JavaScript 语言的基本语法要求 了解 JavaScript 区分大小写,良好的书写格式,注释语句和分号的使用以及 javaScript 语句放置的位置,语句类型和有哪些关键字。 2.4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的种类,数字型,字符串类型,布尔型,空类型 2.5 变量的使用 Var 是声明变量的关键字,数字转换成字符串,字符串转换成数字,boolean 类型的 转换 2.6 操作符与表达式 JavaScript 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操作符,包括:加法,乘法,位,相等,关系,一元, 赋值操作符等,操作符与常量、变量及括号等组成表达式。 2.7 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选择结构使用 if 和 switch,循环结构使用关键字 for 和 while。 2.8 函数的使用 函数是一些语句的集合,完成特定的功能,定义后可以在程序中的任何位置调用。 2.9 对象的使用 Window 对象的常用方法,对象的创建,数组的使用,Date 对象的使用及浏览器对象 的使用。 2.10 文档对象模型的使用 获取元素,文档属性操作,元素的使用 第3章 ASP.net 内置对象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讲授 4 学时 (3.1 -3.2 2 学时 3.3-3.6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 ASP.NET 提供的七个内置对象,懂得对象的 概念,掌握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的应用,熟练掌握这 四个常用对象的编程技术。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ASP.NET 提供的七个内置对象, 初 步掌握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相结合编程。 本章重点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的应用 本章难点 Request、Response 、Application 和 Session 的相结合编程 讲授内容 3.1 Request 对象 概述、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2 Response 对象 概述、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3 Application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4 Session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5 Cookie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3.6 Server 对象 简介、属性和方法、基本应用、实例 第4章 ASP.net 服务器控件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 教授 4 学时(4.1 -4.2 2 学时 4.2-4.2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标准控件的各属性和使用方法。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ASP.NET 的标准控件, 初步掌握标 准控件的使用实例,掌握验证控件的使用,熟练掌握自定义用户控件。 本章重点 基本标准控件的使用方法 本章难点 用户控件的创建和引用 讲授内容 4.1 ASP.NET 控件概述 ASP.NET 控件的使用方法、ASP.NET 控件的分类、ASP.NET 控件的共同属性 4.2 标准控件 Label 控件 TextBox 控件 Button、HiddenField 控件等 ListBox 控件、CheckBox 与 CheckBoxList 控件、BulletedList 控件等 4.3 HTML 服务器控件 HTML 服务器控件是由 HTML 元素封装转变而来的,在服务器端,该控件能够 利用 ASP.NET 访问其相关数据及属性,但无法执行程序代码,其程序代码需要在 客户端,所以 HTML 控件还不能算真正的服务器端控件。 第5章 数据库操作技术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其中讲授 4 学时 (5.1 -5.3 2 学时 5.4 2 学时),上机 4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 ADO.NET 类库的 5 个常用对象 Connection、 Command、DataReader、DataSet、和 DataAdapter。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ADO.NET 类库的 5 个常用对象, 初 步掌握 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Set、和 DataAdapter 之间的 关系,掌握结合这 5 个对象的编程技巧。 本章重点 ADO.NET 类 库 的 5 个 常 用 对 象 Connection 、 Command 、 DataReader 、 DataSet、和 DataAdapter 的掌握。 本章难点 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Set、和 DataAdapter 之间的相互 结合进行编程开发。 讲授内容 5.1 SQL Server 2008 简介 概述、SSMSE 安装与使用、集成开发环境数据库操作 5.2 通过 ADO.NET 操作数据库 ADO.NET 架构,ADO.NET 数据提供者 5.3 数据库的连接 使用 SqlConnection 对象连接数据库,使用 SqlConnectionBuilder 对象连 接字符串,使用 Web.config 保存连接字符串并连接数据库 5.4 操作数据库 使用 command 对象操作数据库,SqlCommand 的功能和意义,使用 SqlCommand 对象的属性操作数据库,SqlCommand 对象的常用方法。 使用 DataSet 对象和 DataAdapter 对象操作数据库 DataSet 对象概述,DataAdpter 对象的概述,SqlDataAdapter 类,使用 DataTable 对象操作数据库。 第6章 数据绑定技术 学时分配 本章 4 学时,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了解 SSMSE 安装与使用,懂得 SqlDataSource 连 接数据库的方法。 2. 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SSMSE 安装与使用,掌握 SqlDataSource 连接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常用数据绑定控件,熟练掌握读取数据库表内容,并显 示在页面中 。 本章重点 常用控件的数据绑定 本章难点 数据源控件的使用 讲授内容 6.1 绑定技术基础 数据绑定运行在控件的声明代码中位控件的某个属性指定一个绑定表达式, 从而将表达式的内容与该控件进行绑定。 根据数据源的不同 ASP.NET 中的数据绑定又可分为简单绑定和组织绑定。 简单绑定 一般只绑定单个的值到某个控件,所以数据源可以是表达式、变量、方法、 控件属性等,当绑定到 Label、TextBox 等控件时,需要将绑定表达式赋值给控 件的 Text 属性。Text=’<% #数据源 %>’,当采用数据库绑定技术还可以使用 JavaScript 调 用 C# 定 义 的 变 量 和 方 法 。 可 以 将 绑 定 表 达 式 赋 值 给 一 个 JavaScript 变量。 Var a=’<% #数据源 %>’ 复杂绑定 就是将多个值绑定到数据绑定控件的某个属性上,拥有多个值得 数据源有集合,DataTable,DataSet 等 6.2 常用数据绑定控件 RadidoButtonList 控 件 的 数 据 绑 定 , CheckBoxList 控 件 的 数 据 绑 定,DropDownList 控件的数据绑定。 6.3 数据源控件 SqlDataSource 控件的常用属性和事件,SqlDataSource 控件实例。 第7章 数据控件 学时分配 本章 4 学时,讲授 2 学时,上机 2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了解数据控件的不同机制及他妈的属性与操作,掌 握 GridView 控件分页、排序、编辑、更新、删除等操作。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要分层次写明了解 SSMSE 安装与使用,通过数据源自动 绑定和显示数据,通过数据源控件对数据进行选择、排序、分页、编辑和删 除 。 本章重点 GridView 控件分页、排序、编辑、更新、删除等操作 本章难点 GridView 控件分页、排序、编辑、更新、删除等操作 讲授内容 7.1 GridView 控件 是显示二维表格的控件,每列表示一个字段,每行表示一条记录。 GridView 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及事件,绑定 GridView 控件数据源,定制 GridView 的列,使用 GridView 控件的模板列,Gridview 控件的选择功能与设置 控件外观,GridView 控件的分页和排序功能,GridView 控件编辑和删除数据。 第 11 章 ASP.NET 项目开发实例 学时分配 本章 8 学时,讲授 2 学时,上机 6 学时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综合运用所学的 ASP.NET 知识,建立一个高校考勤管 理与预警系统。 本章重点 数据库的创建,数据表结构设计,数据表中主外键关系,系统的功能 设计,页面设计,功能编码,系统调试。 本章难点 创建数据库、系统主要功能。 讲授内容 11.1 开发背景 11.2 系统需求 11.3 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 11.4 系统实现 开发环境,系统存储过程说明,系统架构实现。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长喜 主编,ASP.NET 程序设计基础教程(第 2 版) (21 世纪高等学校计算 机基础实用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教学参考书 [1] 崔连和 编著,ASP.NET 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年 6 月。 [2] 明日科技,郑齐心 等编著,ASP.NET 项目开发案例全程实录(第 2 版) (配光盘) (软件项目开发全程实录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3] 师硕 主编 Visual C#.NET 实用教程(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规划教材) (第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7 月. 《JQuery》课程教学大纲 ---javascript 技术 课程编码: 17121019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程(选修)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学分: 32 学时 学分 所学先修课 信息技术基础、网页制作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葛卫军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关于客户端脚本 javascript、jquery 学习的实用技能课程。课程 内容主要包括 javascript 基本语法、jquery 选择器、jquery 事件、jquery 效 果等,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常见插件的使用等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jquery 的使用,能够手动写出 jquery 的一些常见 特效,并学会插件的使用。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 jquery 制作网页特效的 思想和方法。学会 jquery 的一些相关知识,尤其是选择器及一些常用效果。在 jquery 的一些基础知识之上,能够进行一些插件的使用或者对一些网上下载的一 些 jquery 效果进行修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码,学习并掌握网页制作中 jquery 的使用,提高用户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器、操作网页元素、方法、事件、插件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的形式上机考试,总分为 100 分。上机制作一个网站, 在网站的网页中恰当应用 jquery 技术。 5、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共 32 学时,讲授 16 学时,上机实践 16 学时。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讲授 章次 教学内容 课 试验(实践)课 学时 学时数 数 一 第 1 章 认识 jQuery 0.5 0.5 二 第 2 章 jQuery 选择器 2 2 三 第 3 章 jQuery 中的 DOM 操作 2 2 四 第 4 章 jQuery 中的事件和动画 1 1 五 第 5 章 jQuery 对表单、表格的操作及更多 2 2 应用 六 第 6 章 jQuery 与 Ajax 的应用 3 3 七 第 7 章 jQuery 插件的使用和写法 2 2 八 第 8 章 用 jQuery 打造个性网站 2 2 九 第 9 章 jQuery Mobile 1.5 1.5 16 16 总计 二、教学内容 第1章 认识 jQuery(0.5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avascript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概念、变量定义、循环与分支),掌握网页中 Javascript 和 jquery 的使用方法 本章重点 网页中引用 jquery 教学内容 1.1 JavaScript 和 JavaScript 库 1.1.1 JavaScript 简介 1.1.2 JavaScript 库作用及对比 1.2 加入 jQuery 1.2.1 jQuery 简介 1.2.2 jQuery 的优势 1.3 jQuery 代码的编写 1.3.1 配置 jQuery 环境 1.3.2 编写简单的 jQuery 代码 1.3.3 jQuery 代码风格 1.4 jQuery 对象和 DOM 对象 1.4.1 DOM 对象和 jQuery 对象简介 1.4.2 jQurey 对象和 DOM 对象的相互转换 1.4.3 实例研究 1.5 解决 jQuery 和其他库的冲突 1.6 jQuery 开发工具和插件 1.7 小结 第2章 jQuery 选择器(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query 选择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结合选择器使用 jquery 设置网页元素的方法 本章重点 jquery 选择器 教学内容 2.1 jQuery 选择器是什么 2.2 jQuery 选择器的优势 2.3 jQuery 选择器 2.3.1 基本选择器 2.3.2 层次选择器 2.3.3 过滤选择器 2.3.4 表单选择器 2.4 应用 jQuery 改写示例 2.5 选择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2.5.1 选择器中含有特殊符号的注意事项 2.5.2 选择器中含有空格的注意事项 2.6 案例研究--某网站品牌列表的效果 2.7 其他选择器 2.7.1 jQuery 提供的选择器的扩展 2.7.2 其他使用 CSS 选择器的方法 2.8 小结 第3章 jQuery 中的 DOM 操作(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网页中元素节点遍历的方法 本章重点 节点 教学内容 3.1 DOM 操作的分类 3.2 jQuery 中的 DOM 操作 3.2.1 查找节点 3.2.2 创建节点 3.2.3 插入节点 3.2.4 删除节点 3.2.5 复制节点 3.2.6 替换节点 3.2.7 包裹节点 3.2.8 属性操作 3.2.9 样式操作 3.2.10 设置和获取 HTML、文本和值 3.2.11 遍历节点 3.2.12 CSS-DOM 操作 3.3 案例研究--某网站的超链接和图片提示效果 3.4 小结 第4章 jQuery 中的事件和动画(1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query 中事件绑定的方法,掌握简单 jquery 动画的制作方法 本章重点 Jquery 事件、简单动画 教学内容 4.1 jQuery 中的事件 4.1.1 加载 DOM 4.1.2 事件绑定 4.1.3 合成事件 4.1.4 事件冒泡 4.1.5 事件对象的属性 4.1.6 移除事件 4.1.7 模拟操作 4.1.8 其他用法 4.2 jQuery 中的动画 4.2.1 show()方法和 hide()方法 4.2.2 fadeIn()方法和 fadeOut()方法 4.2.3 slideUp()方法和 slideDown()方法 4.2.4 自定义动画方法 animate() 4.2.5 动画回调函数 4.2.6 停止动画和判断是否处于动画状态 4.2.7 其他动画方法 4.2.8 动画方法概括 4.3 视频展示效果实例 4.4 小结 第5章 jQuery 对表单、表格的操作及更多应用(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利用第二章的选择器设置表单、表格的属性的方法 本章重点 设置元素属性 教学内容 5.1 表单应用 5.1.1 单行文本框应用 5.1.2 多行文本框应用 5.1.3 复选框应用 5.1.4 下拉框应用 5.1.5 表单验证 5.2 表格应用 5.2.1 表格变色 5.2.2 表格展开关闭 5.2.3 表格内容筛选 5.3 其他应用 5.3.1 网页字体大小 5.3.2 网页选项卡 5.3.3 网页换肤 5.4 小结 第6章 jQuery 与 Ajax 的应用(3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query 使用 ajax 无刷新更新的方法 本章重点 Post、ajax 方法 教学内容 6.1 Ajax 的优势和不足 6.1.1 Ajax 的优势 6.1.2 Ajax 的不足 6.2 Ajax 的 XMLHttpRequest 对象 6.3 安装 Web 环境--AppServ 6.4 编写第 1 个 Ajax 例子 6.5 jQuery 中的 Ajax 6.5.1 load()方法 6.5.2 $.get()方法和$.post()方法 6.5.3 $.getScript()方法和$.getJson()方法 6.5.4 $.ajax()方法 6.6 序列化元素 6.7 jQuery 中的 Ajax 全局事件 6.8 基于 jQuery 的 Ajax 聊天室程序 6.8.1 基本设想 6.8.2 设计数据库 6.8.3 服务器端处理 6.8.4 客户端处理 6.8.5 客户端代码 6.8.6 整合代码 6.9 小结 第7章 jQuery 插件的使用和写法(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jquery 其它插件的使用方法 本章重点 Validation、Form 教学内容 7.1 jQuery 表单验证插件--Validation 7.1.1 Validation 简介 7.1.2 下载地址 7.1.3 快速上手 7.1.4 不同的验证写法 7.1.5 验证信息 7.1.6 自定义验证规则 7.1.7 API 7.2 jQuery 表单插件--Form 7.2.1 Form 插件简介 7.2.2 下载地址 7.2.3 快速上手 7.2.4 核心方法--ajaxForm()和 ajaxSubmit() 7.2.5 ajaxForm()方法和 ajaxSubmit()方法的参数 7.2.6 表单提交之前验证表单 7.2.7 API 7.3 模态窗口插件--SimpleModal 7.3.1 SimpleModal 插件简介 7.3.2 下载地址 7.3.3 快速上手 7.3.4 关闭模态窗口 7.3.5 实际应用 7.3.6 API 7.4 管理 Cookie 的插件--Cookie 7.4.1 Cookie 插件简介 7.4.2 下载地址 7.4.3 快速上手 7.4.4 API 7.5 jQuery UI 插件 7.5.1 jQuery UI 简介 7.5.2 下载地址 7.5.3 快速上手 7.5.4 与单击事件冲突 7.5.5 与后台结合 7.6 编写 jQuery 插件 7.6.1 插件的种类 7.6.2 插件的基本要点 7.6.3 插件中的闭包 7.6.4 jQuery 插件的机制 7.6.5 编写 jQuery 插件 7.7 小结 第8章 用 jQuery 打造个性网站(2 学时) 教学目标 熟练使用 jquery,制作网站 本章重点 教学内容 8.1 案例背景介绍 8.2 网站材料 8.3 网站结构 8.3.1 文件结构 8.3.2 网页结构 8.3.3 界面设计 8.4 网站的(X)HTML 8.5 网站样式(CSS) 8.5.1 将 CSS 文件分门别类 8.5.2 编写 CSS 8.6 网站脚本(jQuery) 8.6.1 准备工作 8.6.2 首页(index.html)上的功能 8.6.3 详细页(detail.html)上的功能 8.7 小结 第9章 jQuery Mobile(1.5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jquery 移动设备开发技术 本章重点 jQuery Mobile 教学内容 9.1 HTML 5 简介 9.2 jQuery Mobile 简介 9.3 jQuery Mobile 主要特性 9.4 jQuery Mobile 的使用 9.4.1 准备工作 9.4.2 构建 HTML 模板 9.4.3 data-role 属性 9.4.4 添加内容 9.4.5 样式切换 9.5 其他框架 9.5.1 移动框架 9.5.2 PhoneGap 9.6 小结 使用教材:单东林,张晓菲,魏然 等著,锋利的 jQuery(第 2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7-1。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12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学分: 32 学时 学分 所学先修课 信息技术基础、网页制作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葛卫军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 念、原理和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保密技术、信息认证技术、PKI 与 PMI 认证技术、密钥管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网络的攻击与防范、系统安全、网络 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2、教学目的要求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以导论的形式对信息安全学科中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全面 而适度的介绍,有助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对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 基本技术的概貌认识。应侧重于对主流信息安全技术的全面介绍,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为将来进一步查阅或学习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应坚持实用的原则, 侧重于培养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普及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这部分学生的信息 安全教育目标应该确定为培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相应地,在教学内容上应 以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风险教育、以及常见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机理和 防范手段、信息安全相关法规等为重点,不宜过多地纠缠理论细节。 3、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加密和解密、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基于公钥 基础设施(PKI)的信息安全技术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的形式闭卷考试,总分为 100 分。按各章知识点要求, 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知识点内容。 5、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共 32 学时,讲授 32 学时。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讲授 章次 教学内容 课 试验(实践)课 学时 学时数 数 一 第 1 章 概述 2 二 第 2 章 信息保密技术 4 三 第 3 章 信息认证技术 4 四 第 4 章 PKI 与 PMI 认证技术 4 五 第 5 章 密钥管理技术 2 六 第 6 章 访问控制技术 4 七 第 7 章 网络的攻击与防范 4 八 第 8 章 系统安全 2 九 第 9 章网络安全技术 4 十 第 10 章 信息安全的管理 2 总计 32 三、教学内容 第 1 章 概述(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概述;深刻理 解和掌握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的实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的实现。难点为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的实现 教学内容: 信息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威 胁、信息安全的实现 第2章 信息保密技术(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古典密码;掌握分组加密技术、公钥加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分组加密技术、公钥加密技术。难点为分组加密技术、 公钥加密技术 教学内容: 古典密码、分组加密技术、公钥加密技术、流密码技术、电子信封 技术、信息隐藏技术 第3章 信息认证技术(4 学时) 教学目标: 深刻理解和掌握 Hash 函数和消息完整性、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认证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 Hash 函数和消息完整性、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认证 技术。难点为身份认证技术 教学内容: Hash 函数和消息完整性、数字签名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认证的具体实现 第4章 PKI 与 PMI 认证技术(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数字证书、PKI 系统、常用信任模型;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基 于 PKI 的服务、PKI 与 PMI 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基于 PKI 的服务、PKI 与 PMI 的关系。难点为基于 PKI 的服务、PKI 与 PMI 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数字证书、PKI 系统、常用信任模型、基于 PKI 的服务、PKI 与 PMI 的关系 第5章 密钥管理技术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钥管理概述;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对称密钥的管理、非对称密钥的管理、密钥管理系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对称密钥的管理、非对称密钥的管理。难点为密钥产 生技术、密钥的分散管理与托管 教学内容: 密钥管理概述、对称密钥的管理、非对称密钥的管理、密钥管理系 统、密钥产生技术、密钥的分散管理与托管 第6章 访问控制技术 (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访问控制的模型、访问控制策略;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访问控制的实现、安 全级别与访问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访问控制的实现、安全级别与访问控制。难点为访问 控制与审计 教学内容: 访问控制的模型、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的实现、安全级别与访 问控制、访问控制与授权、访问控制与审计 第7章 网络的攻击与防范 (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网络的攻击;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网络攻击实施和技术分析、网络防范的原 理及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网络攻击实施和技术分析、网络防范的策略和方法。难点为网络防范的原 理及模型 教学内容: 网络的攻击,网络攻击实施和技术分析、网络防范的策略和方法、 网络防范的原理及模型 第8章 系统安全 (2 学时) 教学目标: 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安全、软件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数据备份和恢 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操作系统安全。难点为软件系统安全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安全、软件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数据备份和恢复 第9章 网络安全技术(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内外网隔离技术、内网安全技术、反病毒技术;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防火墙 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难点为 内外网隔离技术 教学内容: 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内外网隔离技术、内 网安全技术、反病毒技术 第10章 信息安全的管理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安全的标准与规范、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与政策法规;深刻理 解与熟练掌握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原则、信息安全审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原则、信息安全审计。难点为信 息安全策略和管理原则、信息安全审计 教学内容: 信息安全的标准与规范、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 原则、信息安全审计、信息安全与政策法规 授课教材:信息安全概论(第 2 版),牛少彰 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4.4 参考书目: (1)信息安全概论,唐晓波 ,邱均平,科学出版社,2010,9 (2)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袁津生、齐建东、曹佳,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8 (3)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修订本),石志国、薛为民、尹浩,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7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180 课程性质: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管专业本科生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概率论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王红丽 审 定 人: 董永权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信息论和编码》课程是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利用概 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来研究信息在存储、度量、编码、传输、 处理中一般规律的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 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为今后从事信息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工作 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熵、信道容量、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信 息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编码的基本技术,为以后深入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 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熵及其基本性质、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 以及有噪信道编码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熵、信道容量的计算、信源、信道编码方法。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的形式为闭卷,总分为 100 分,成绩的合成平时占 40 分,期末占 60 分。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信源与信息熵 9 第三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 6 第四章 信源编码 9 第五章 信道编码 6 小计 32 总计 32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论研究对象、目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2.了解通信系统的模型以及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 本章重点 信息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信息论发展简史。 本章难点 通信系统的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1 学时) 第二节 通信系统的模型(1 学时) 第二章 信源与信息熵(9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自信息量、熵、联合熵、条件熵的概念; 2.掌握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源、离散平稳信源; 3.了解信源的相关性和冗余度的概念; 本章重点 信源的数学模型,离散平稳信源定义,联合熵,条件熵以及极限熵,熵的基 本性质及最大离散熵定理。 本章难点 联合熵,条件熵以及极限熵的理解,最大离散熵定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源的描述与分类(1 学时) 一、无记忆信源 二、有记忆信源 第二节 离散信源熵和互信息(4 学时) 一、自信息量 (一)自信息量的定义、单位、性质 (二)条件自信息量 二、离散信源熵 (一)平均不确定度 (二)条件熵 (三)联合熵 三、互信息 (一)平均互信息量的物理意义 (二)疑义度 (三)噪声熵 四、熵的性质 第三节 离散序列信源的熵(3 学时) 一、离散无记忆信源的序列熵 二、离散有记忆信源的序列熵 第四节 冗余度(1 学时) 一、冗余度 (一)冗余度 (二)信息效率 第三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6 学时) 教学目标 1. 信道分类与表示参数; 2. 了解一般信道容量计算, 3.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道以及一些特殊信道容量的计算方 法; 本章重点 无干扰离散信道、对称 DMC 信道、准对称 DMC 信道、一般 DMC 信 道 本章难点 一般信道容量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道的分类和表示参数(2 学时) 一、信道的分类 二、信道参数 (一)二进制离散信道模型; (二)离散无记忆信道; (三)离散输入连续输出信道。 三、信道容量的定义 第二节 离散单个符号信道及其容量(3 学时) 一、无干扰离散信道 (一)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无噪信道 (二)具有扩展性能的无噪信道 (三)具有归并性能的无噪信道 二、对称 DMC 信道 三、准对称 DMC 信道 四、一般 DMC 信道 第三节 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1 学时) 一、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第四章 信源编码(8 学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编码的定义。 2. 掌握定长编码定理、变长编码定理、最佳变长编码方法。 本章重点 定长编码定理、变长编码定理、最佳变长编码 本章难点 定长编码定理、哈夫曼编码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编码的定义(4 学时) 一、分组码的属性 (一)二元码、等长码、变长码、非奇异码、奇异码、唯一可译码 二、即时码的构造方法 三、唯一可译码的判断法 第二节无失真信源编码(4 学时) 一、定长编码定理 二、变长编码定理 三、最佳变长编码 (一)香农编码方法 (二)费诺编码方法 (三)哈夫曼编码方法 第五章 信道编码(7 学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2.理解信道编码定理 3. 了解检错码与纠错码的方法。 4.会计算线性分组码的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 5. 掌握伴随式与标准阵列译码 本章重点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计算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伴随式与标准阵 列译码 本章难点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伴随式与标准阵列译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 (1 学时) 一、差错和差错控制系统分类 (一)差错符号、差错比特 (二)差错图样分类 (三)纠错码分类 二、矢量空间与码空间 第二节 纠错编译码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2 学时) 一、纠错编码的基本思路 (一)增大信道容量 C (二)减小码率 (三)增大码长 二、译码方法-最优译码与最大似然译码 第三节 线性分组码(4 学时) 一、线性分组码的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 二、伴随式与标准阵列译码 (一)伴随式译码方法 (二)标准阵列译码方法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参考书: [1] 傅祖芸编著,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年 [2] 余成波编,信息论与编码(第一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唐朝京、雷菁编,信息论与编码基础(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年。 《Photoshop》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151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任选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管理系统、统计学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信息技术基础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冯玉芬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5 年 1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由 Adobe 公司出品的 Photoshop 软件是一款平面图像处理软件,在最新的版本中, Photoshop 还能对三维和视频进行支持,在全世界的艺术设计领域,如影像制作、版面设计、 艺术创作、相片后期处理、网页设计等诸多方面,Photoshop 都是最主要的图像编辑工具。 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具有运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图像综合处理能力,可胜任平 面设计、网页制作等相关岗位的部分工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符合学生总体培养目标的要求。 2、教学目标要求 《Photoshop》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平面图像处理的 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 Photoshop 软件的功能,熟悉 Photoshop 的使用方法,能够 熟练利用 Photoshop 对位图进行输入、编辑、输出、创作,培养学生的平面图像处理技术的 基本操作方法和实践制作技巧,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 Photoshop 软件独立进 行规范化的、具有创意的图形图像设计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选区、图层应用、蒙版与通道、路径、滤镜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学期末学生上机制作一张 photoshop 图片, 考核标准是基本能够掌握 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在所制作的 图片中应用。 总成绩=平时×40%+期末×60%。 5、学时分配表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与操作课 学时数 1 初识 photoshop 2 2 基础知识 4 3 绘画与修图 4 4 矢量图形 4 5 蒙版与通道 4 6 调色 2 7 图层的高级应用 4 8 滤镜 2 9 文本应用 4 10 动画 2 32 总计 第1章 初识 photoshop(讲授+操作 2 学时) 教学目标 熟悉 Photoshop 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方式,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本章重点 认识 Photoshop 界面与基本操作,调节参数的方法,Photoshop 常用概念,定义 Photoshop 的属性。 本章难点 基本操作,调节参数的方法,Photoshop 常用概念,定义 Photoshop 的属性。 教学内容 1.1 关于 Photoshop 1.2 认识 Photoshop 界面与基本操作 1.2.1 剖析 Photoshop 界面 1.2.2 查看图像的基本操作 1.2.3 标尺和参考线 1.2.4 调节参数的方法 1.2.5 定义自己的工作区 1.2.6 定义 Photoshop 属性 1.3 Photoshop 常用概念详解 1.3.1 像素和分辨率 1.3.2 位图和矢量图 1.4 Photoshop 中常用文件格式 1.5 Photoshop CS4 新功能 1.5.1 【调整】面板 1.5.2 【蒙版】面板 1.5.3 流体画布旋转 1.5.4 更顺畅的遥摄和缩放 1.5.5 内容感知型缩放 1.5.6 3D(三维)功能模块 第2章 基础知识(讲授+操作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选区、图形变换和图层等基本操作。 本章重点 选区的应用,图层的操作,变换图像。 本章难点 图层样式和图层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2.1 图像的基本操作 2.1.1 图像的创建与保存 2.1.2 文件预设的使用 2.2 选区的应用 2.2.1 选区的基本应用 2.2.2 选区的编辑命令 2.2.3 选区的布尔运算 2.3 图层的基础应用 2.3.1 图层的概念 2.3.2 认识【图层】面板 2.3.3 图层的新建与删除 2.3.4 图层内容提取与复制 2.4 应用变换 第3章 绘画与修图(讲授+操作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如何使用 photoshop 进行绘图和修图操作,并熟练掌握仿制图章工具,画笔 工具等几个重要工具的使用 本章重点 修饰工具,填充工具,画笔工具 本章难点 画笔工具的使用 教学内容 3.1 修饰工具 3.1.1 修补图像工具 3.1.2 修饰图像工具 3.2 填充类工具 3.2.1 颜色的填充和描边 3.2.2 [渐变]工具的应用 3.3 绘画类工具 3.3.1 画笔类工具 3.3.2 橡皮类工具 3.3.3 【画笔】面板 3.3.4 画笔预设 第4章 矢量图形(讲授+操作 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简单图形最为案例,学习如何使用形状工具盒路径工具进行绘画。 本章重点 形状工具、路径工具 本章难点 路径工具 教学内容 4.1 [形状]工具 4.1.1 [形状]工具的使用 4.1.2 [形状]工具的绘制模式与编辑 4.2 路径工具 4.2.1 路径的组成 4.2.2 创建路径 4.2.3 路径的编辑 4.3 【路径】面板 4.3.1 【路径】面板基础应用 4.3.2 路径与选区 4.3.3 路径与颜色 第5章 蒙版与通道(讲授+操作 4 学时) 教学目标 蒙版与通道时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的应用非常灵活,掌握创建和修改蒙版 图层,了解 Alpha 通道和专业通道的概念,掌握创建和修改通道。 本章重点 图层蒙版,矢量蒙版,剪贴蒙版,通道的综合应用 本章难点 通道的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5.1 应用在图层上的蒙版 5.1.1 图层蒙版 5.1.2 矢量蒙版 5.2 快速蒙版 5.2.1 创建临时快速蒙版 5.2.2 应用快速蒙版 5.2.3 更改快速蒙版选项 5.3 剪贴蒙版 5.3.1 添加剪贴蒙版 5.3.2 释放剪贴蒙版 5.3.3 关于剪贴蒙版的补充 5.4 通道 5.4.1 关于通道 5.4.2 【通道】面板 5.4.3 关于蒙版和 Alpha 通道 5.4.4 Alpha 通道 5.4.5 专色通道 5.4.6 通道的综合应用 第6章 教学目标 调色(讲授+操作 4 学时) 了解颜色及颜色模式的基本概念,了解直方图面板和信息面板,掌握调色命令, 如色阶,色相/饱和度,曲线等命令。 本章重点 直方图面板,信息面板,调色命令 本章难点 调色命令的掌握 教学内容 6.1 颜色的基本概念 6.1.1 了解颜色 6.1.2 色彩三要素 6.2 【直方图】面板和【信息】面板 6.2.1 【直方图】面板 6.2.2 【信息】面板 6.3 调色命令的应用 6.3.1 色阶 6.3.2 曲线 6.3.3 色相/饱和度 6.3.4 快速调整图像色调 6.3.5 匹配、替换和混合颜色 6.3.6 对图像应用特殊颜色效果 6.3.7 其他色调调节 第7章 图层的高级应用(讲授+操作 4 学时) 教学目标 图层复合的应用,图层组与图层间的交互,图层混合选项,图层样式的应用,编 辑自定义图层样式,将图层样式转换为图像图层 本章重点 图层混合选项,图层样式的应用 本章难点 图层混合选项 教学内容 7.1 图层组与图层间的交互 7.1.1 图层编组和取消图层编组 7.1.2 将图层添加到组 7.1.3 链接图层及取消图层链接 7.1.4 重命名图层或组 7.1.5 为图层或组分配颜色 7.2 图层样式 7.2.2 应用预设样式 7.2.3 [图层样式]对话框概述 7.2.4 图层混合选项 7.2.5 图层自定样式选项 7.2.6 显示或隐藏图层样式 7.2.7 编辑自定义图层样式 7.2.8 拷贝图层样式 7.2.9 移除图层效果 7.2.10 缩放图层效果 7.2.11 将图层样式转换为图像图层 7.2.12 存储自定义样式 7.3 智能对象 7.3.1 关于智能对象 7.3.2 创建智能对象 7.3.3 编辑智能对象的内容 7.3.4 替换智能对象的内容 7.3.5 导出智能对象的内容 7.3.6 将智能对象转换为图层 7.4 应用图层复合 7.4.1 关于图层复合 7.4.2 创建图层复合 7.4.3 应用并查看图层复合 7.4.4 更改和更新图层复合 7.4.5 清除图层复合警告 7.4.6 复制与删除图层复合 7.4.7 导出图层复合 第8章 滤镜(讲授+操作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滤镜库,掌握各种常用滤镜的使用 本章重点 滤镜库,液化工具,多种滤镜的效果 本章难点 液化工具,多种滤镜的效果 教学内容 8.1 滤镜基础知识 8.1.1 初识滤镜 8.1.2 滤镜库 8.1.2 上次滤镜操作 8.2 液化 8.2.1 工具栏设置 8.2.2 选项栏设置 8.3 各种滤镜效果 8.3.1 风格化 8.3.2 画笔描边 8.3.3 模糊 8.3.4 扭曲 8.3.5 锐化 8.3.6 视频 8.3.7 素描 8.3.8 纹理 8.3.9 像素化 8.3.10 渲染 8.3.11 艺术效果 8.3.12 杂色 8.3.13 其他滤镜效果 第9章 文本应用(讲授+操作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文字工具和文字图层,编辑段落,掌握如何创建文字特效 本章重点 文字工具,创建文字特效 本章难点 创建文字特效 教学内容 9.1 文字的基本应用 9.1.1 关于文字和文字图层 9.1.2 创建文字 9.1.3 编辑文本 9.2 【文字】面板 9.2.1 【字符】面板 9.2.2 【段落】面板 9.3 特殊形态文字 9.3.1 在路径上创建和编辑文字 9.3.2 创建文字效果 9.3.3 文字蒙版工具 第 10 章 动画(讲授+操作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Photoshop 中的动画,创建帧动画,创建时间轴动画,输出动画 本章重点 创建帧动画,创建时间轴动画 本章难点 创建帧动画 教学内容 第 10 课 动画 10.1 动画基础知识 10.1.1 关于动画 10.1.2 【动画】面板 10.2 动画的应用 10.2.1 创建帧动画 10.2.2 创建时间轴动画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参考书 (1)曾祥辉 著,Photoshop CS3 重点技术及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年 9 月 (2)甲乙科技工作室 Photoshop CS3 图像处理精彩实例 光盘电子出版社 2009 年 1月 (3)火星时代,PHOTOSHOP.CS4 火星风暴,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年. 《密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211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管专业本科生 学时学分: 24 学时 1.5 学分 所需先修课: 初等数论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王红丽 审 定 人: 董永权 编写时间: 2016 年 1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密码学》课程是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它以数论、概率统计、 近世代数等数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信息安全和技术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 古典密码、分组密码、公钥密码、序列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介绍各种密码体制 的算法及安全性讨论,从而了解现代安全技术,为今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科研 和工程工作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常用的密码体制:古典密码、分组 密码、公钥密码、序列密码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掌握一定的攻击方法对一 些密码体制进行分析。为以后深入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为将来从事信息安全 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古典密码、分组密码 DES、公钥密码 RSA 的密码体制。 教学难点:分组密码 DES、公钥密码 RSA 的密码体制。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的形式为闭卷,总分为 100 分,成绩的合成平时占 40 分,期末占 60 分。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古典密码 6 第三章 分组密码 6 第四章 公钥密码 6 第五章 序列密码 4 小计 24 总计 24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密码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密码分析的几种攻击方法。 本章重点 重点是密码学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志;密钥量是衡量密码体制安全的一个重要 指标;密码分析的几种攻击方法。 本章难点 密码分析的几种攻击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密码学的发展概况(1 学时) 一、 密码学的分类及定义; 二、 密码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1 学时) 一、基本术语; 二、密码分析者攻击密码体制的方法 第二章 古典密码(6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几种单表古典密码体制; 4.掌握几个重要的多表古典密码体制; 5.了解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 本章重点 重点是掌握几个重要的多表古典密码体制,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 本章难点 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典密码中的基本加密运算(2 学时) 一、单表古典密码中的基本加密运算 (一)加法密码 (二)乘法密码 (三)仿射密码 (四)置换密码 二、多表古典密码中的基本加密运算 (一)简单加法密码 (二)简单乘法密码 (三)简单仿射密码 (四)简单置换密码 (五)换位密码 (六)广义置换密码 (七)广义仿射密码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古典密码体制(3 学时) 一、几种典型的单表古典密码体制 (一)Caesar 密码体制 (二)标准字头密码体制 二、几种典型的多表古典密码体制 (一)Playfair 体制 (二)Vigenere 体制 (三)Beaufort 体制 (四)Vernam 体制 (五)Hill 体制 第三节 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1 学时) 一、单表古典密码的统计分析 二、单表古典密码与多表古典密码的比较 第三章 分组密码(6 学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组密码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数据加密标准 DES 的原理; 3.掌握数据加密标准 DES 的工作模式; 本章重点 DES 的加密流程图,位选择函数、置换函数、S 盒中的变换、子密钥 生成器,多重 DES,DES 的工作模式 本章难点 DES 加密过程、多重 DES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组密码的基本原理(1 学时) 一、分组密码的基本原理 二、扩散与混淆 三、分组密码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数据加密标准 DES(3 学时) 一、DES 加密算法 (一)初始置换 IP、初始逆置换; (二)E—运算; (三)S—运算; (四)P—置换; (五)子密钥生成器; 二、DES 的安全性 第三节 一、双重 DES (一)双重 DES 的原理 (二)中途相遇攻击 二、三重 DES 多重 DES(1 学时) 第四节 DES 的工作模式(1 学时) 一、电子密码本模式 二、密码分组链接模式 三、密码反馈模式 四、输出反馈模式 第四章 公钥密码(6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公钥密码的基本原理; 2.掌握 RSA 公钥密码体制; 3.了解 RSA 的安全性 本章重点 公钥密码的思想,RSA 公钥密码体制,素性检测 本章难点 RSA 公钥密码体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1 学时) 一、公钥密码的思想 二、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 三、公钥密码的理论基础 (一) 陷门单向函数 第二节 RSA 公钥密码(4 学时) 一、基本数论知识 (一)中国剩余定理 (二)欧拉定理 (三)费马定理 二、RSA 公钥密码体制 (一)加密方法 (二)RSA 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讨论 (三)RSA 公钥密码体制的攻击方法 第三节 一、Legendre 符号和 Jacobi 符号 素性检测方法(1 学时) 二、Solovay-Strassen 素性检测方法 第五章 序列密码(4 学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序列密码的基本原理;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章重点 移位寄存器的反馈函数,线性移位寄存器的表示方法。 本章难点 求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序列和状态序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序列密码的基本原理 (1 学时) 一、序列密码的加、解密思想 二、序列密码的安全性 三、序列密码的模型 第二节 移位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序列(3 学时) 一、移位寄存器 二、反馈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三)输出序列 (四)状态序列 三、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表示 (一)一元多项式表示 (二)矩阵表示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陈鲁生、沈世镒编著,《现代密码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参考书: [1] 王衍波、薛通编著,《应用密码学》(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2] Douglas R.Stinson 编著,冯登国译,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电 子工业出版社,2006 年. [3] 杨波编, 《现代密码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张焕国、王张宜编,《密码学引论》 (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年. [5](加)梅尼斯 等著,胡磊,王鹏 等译 《应用密码学手册》(第一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 《模糊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020,171510030 课程性质: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统计学 学时学分: 24 学时 1.5 学分 所需先修课: 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王东华 审 定 人: 李宝风 编写时间: 20 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模糊数学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它以 “模糊集合”论为基础。模糊数学提供了一种处理不肯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新 方法,是描述人脑思维处理模糊信息的有力工具。它既可用于“硬”科学方面, 又可用于“软”科学方面。是一门为扩宽学生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专业理论选修课 程。 2、教学目标要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介绍模糊数学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特点和技术 应有前景。在扩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学生理解模糊数学的优越性。学生通过 学习,可以掌握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 及模糊综合评价等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 使用现代新的理论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大量模糊现象与模糊问题的能力,是对专业 课的有宜补充与完善。为专业课的学习、解决工程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 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模糊数学概念、模糊集的运算、分解定理、扩张原理、隶属函数的确 定、模糊矩阵的运算和性质、模糊关系的合成、模糊等价关系、模糊等价矩阵、 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向量、最大隶属度原则、阈值原则、贴近度、择近原则、第 一类模糊模型识别、第二类模糊模型识别、模糊意见集中决策、模糊二元对比决 策、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层次分析法. 难点:分解定理、扩张原理、隶属函数的确定、权重的确定、模糊关系的合 成、最大隶属度原则、模糊聚类分析、模糊识别、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层次分析 法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开卷,成绩平时 40%、期末 6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 4 0 第二章 隶属函数确定方法和模糊关系 5 0 第三章 模糊聚类分析 4 0 第四章 模糊模式识别 6 0 第五章 模糊决策 5 0 24 0 小计 24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4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模糊理论的背景,复习讲述经典集合,映射与扩张,二元关系的 概念; 2.了解和掌握模糊子集的概念与运算; 3.理解截集的概念,掌握分解定理和扩张原理; 4.了解模糊数学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模糊数学的发展史,二元关系,模糊子集,模糊集,模糊集的运算,截集, 分解定理,扩张原理,模糊集的应用. 本章难点 二元关系,模糊集,模糊集的运算,截集,扩张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模糊数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定理 一、模糊数学概述 二、模糊理论的数学基础 (一)经典集合 (二)映射与扩张 (三)二元关系 (四)格 三、模糊子集及其运算 (一)模糊子集的概念 (二)模糊集的运算 (三)模糊集的其它运算 四、模糊集的基本定理 (一) -截集 (二)分解定理 (三)扩张原理 第二节 模糊集的应用 一、模糊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模糊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思考题 1、如何把经典数学和模糊数学联系起来? 2、模糊集之间的运算还有其他方式吗? 3、隶属函数有什么作用?如何确定? 4、模糊数学都能解决什么方面的问题? 第二章 隶属函数确定方法和模糊关系(5 学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求出模糊概念的隶属度(函数); 2.理解隶属度(函数)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不同的模糊概念用不同的求算方 法了; 3.熟练掌握隶属函数的典型函数求法; 4.掌握不同论域元素的模糊关系及同一论域上元素的模糊关系; 5.了解模糊相似关系与模糊等价关系; 6.学会如何由模糊相似关系矩阵变换为模糊等价关系矩阵; 7.掌握利用模糊等价关系矩阵会进行等价分类. 本章重点 隶属度的客观存在性,统计方法,相对选择法(择优比较法、优先关系法、 相对比较法、对比平均法),建立隶属函数的参考函数法,确定隶属函数原则, 模糊矩阵,模糊矩阵的运算,模糊关系的定义,模糊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逆关系 与合成关系,模糊矩阵和模糊关系的转换,模糊等价关系,关系的闭包,等价矩 阵与相似矩阵. 本章难点 确定隶属函数的统计方法,相对选择法,参考函数法,模糊矩阵和模糊关系 的转换,关系的合成,等价关系,等价矩阵,相似矩阵,等价关系与等价矩阵的 关系和转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隶属函数的确定 一、隶属函数的客观存在性 二、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一)模糊统计方法 (二)相对选择法 1、择优比较法 2、优先关系法 3、相对比较法 4、对比平均法 (三)参考函数法 三、确定隶属函数的原则 第二节 模糊关系 一、模糊矩阵 (一)模糊矩阵的概念 (二)模糊矩阵的运算 (三)模糊矩阵的基本定理 二、模糊关系 (一)模糊关系的定义 (二)模糊关系的合成 (三)模糊等价关系 三、模糊等价矩阵 (一)模糊等价矩阵 (二)模糊相似矩阵 思考题 1、隶属函数有什么作用? 2、怎么能过利用模糊等价矩阵进行分类? 3、模糊矩阵的概念与运算和传统矩阵的概念与性质有什么异同之处? 第三章 模糊聚类分析(4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模糊聚类的基本概念; 2.掌握模糊聚类分析的一般步骤; 3.熟练掌握数据的标准化; 4.掌握建立模糊相似矩阵的方法(相似系数法、距离法、主观评分法); 5.会基于模糊等价矩阵或相似矩阵求动态聚类图; 6.学会利用模糊聚类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模糊聚类的思想,数据标准化,建立模糊相似矩阵,动态聚类图,传递闭包 法,直接聚类法,最大树法. 本章难点 数据标准化,模糊相似矩阵,动态聚类图,传递闭包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模糊聚类分析思想 模糊聚类分析一般步骤 一、数据标准化 (一)数据矩阵 (二)数据标准化 (三)模糊矩阵的基本定理 二、标定 (一)相似系数法 1、数量积法 2、夹角余弦法 3、相关系数法 4、指数相似系数法 5、最大最小法 6、算数平均最小法 (二)距离法 1、直接距离法 2、倒数距离法 3、指数距离法 (三)主观评分法 三、聚类 (一)基于模糊等价矩阵聚类方法 (二)直接聚类法 (三)最大树法 (四)编网法 第三节 模糊聚类分析的应用 一、生物学上的应用 二、管理中的应用 三、农业中的应用 四、经济中的应用 思考题 1、怎么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相似矩阵时应该怎么选择方法? 3、聚类时应该怎么操作? 第四章 模糊模式识别(6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模式识别的含义,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最大隶属度原则与择近原则; 2.了解第一类模糊模型识别,掌握最大隶属原则和阈值原则; 3.了解第二类模糊模型识别; 4.了解贴近度公理化定义与计算式,掌握几种常用的贴近度计算式; 5.学会如何运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来求解具体问题, 如何构造标准模糊模式. 本章重点 模糊识别,模糊向量,最大隶属原则,贴近度,择近原则,模糊模型识别的 应用. 本章难点 最大隶属原则,贴近度数据标准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模糊识别简介 第二节 第一类模糊识别 一、模糊向量 二、最大隶属原则 (一)最大隶属原则 I (二)最大隶属原则 II (三)实例分析 三、阈值原则 第三节 一、贴近度 二、择近原则 三、多特性的择近原则 第二类模糊识别 四、贴近度的改进 第四节 模糊识别的应用 思考题 1、最大隶属的原则的本质是什么? 2、择近原则的优缺点? 3、如何利用模糊模型识别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 模糊决策(5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模糊意见集中决策的方法与步骤; 2.掌握模糊优先关系排序决策; 3.掌握模糊相似优先比决策,模糊相对比较决策方法; 4.掌握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 熟悉模糊综合评判的评判过程与影响因素; 5.了解模糊映射与模糊变换以及权重的确定方法; 6.了解和掌握确定权重的确定方法,掌握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步骤; 7.学会应用模糊聚类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波达数法,加权波达数法,模糊优先关系排序决策,模糊相似优先比决策, 模糊相对比较决策方法,模糊映射,模糊变换,权重的确定(专家估测法,加权 统计法,频数统计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步骤. 本章难点 模糊优先关系排序,模糊变换,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权重的确定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模糊意见集中决策 一、模糊意见集中决策的数学解释 二、模糊意见集中决策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节 一、模糊优先关系排序决策 (一)原理与步骤 (二)实例 二、模糊相似优先比决策 (一)原理与步骤 (二)实例 三、模糊相对比较决策 (一)原理与步骤 (二)实例 模糊二元对比决策 第三节 模糊综合评判决策 一、经典的综合评判 (一)评总分法 (二)加权评分法 二、模糊映射与模糊变换 (一)模糊映射 (二)模糊变换 三、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数学模型 四、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的改进 第四节 权重的确定方法 一、确定权重的统计方法 (一)专家估测法 (二)加权统计法 (三)频数统计方法 二、模糊协调决策法 三、模糊关系方程法 四、层次分析法 第五节 模糊决策的应用 思考题 1、这几种决策方法有哪些异同? 2、权重的确定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3、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模糊决策问题?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谢季坚,刘承平主编,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第三版),华中 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年. 参考书: [1] 李洪兴,汪培庄,模糊数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年 [2] 章卫国,杨向忠,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 王立新,自适应模糊系统与控制,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年 [4] 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支持向量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061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任选课程 教学对象: 统计学本科 信管专业本科 学时学分: 24 学时 数学专业本科 信计专业本科 1.5 学分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朱艳伟 审 定 人: 董永权 编写时间: 20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课程是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程,是研究支持 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基础内容是讲解模式识别的基础知识,就是利 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 量与事物相符。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实例的学习,使 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运用技能 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继续深入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打 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各教学环节,本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认识支持向量机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分类的过程;理解统计分类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几何分类法和概率分类法的 几种典型算法;理解聚类分析的的基本思想,掌握聚类分析的几种典型算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获取信息的手段,选择要识别事物的描述方法以及进行分类器设 计。 难点:各种方法的应用。 4、考核方式 考查课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6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5、课程学时分配表 讲授课 讨论(习题)课 学时数 学时数 章次 教学内容 一 第一章 支持向量机引论 2 二 Bayes 决策理论 2 三 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 四 线性判别函数 8 五 非线性判别函数 4 六 特征的选择与提取 4 总计 共 22 学时 24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支持向量机概述(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支持向量机的相关常识与概念,以及一些基本问题; 2、了解支持向量机这门课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重点 支持向量机的相关常识与概念 本章难点 对回归基本概念的记忆,区分 1.支持向量机和模式识别中的相关概念。 2.模式识别系统。 3.支持向量机中的的一些基本问题。 4.支持向量机应用与发展述评。 第二章 贝叶期斯决策理论(2)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常用的决策规则; 2.掌握正态分布时的统计决策; 3.了解序贯分类法,分类器的设计。 本章重点 几种常用的决策规则;正态分布时的统计决策; 本章难点 正态分布时的统计决策; 2.1、几种常用的决策规则 2.2、正态分布时的统计决策 2.3、本章小结与评注 第三章 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4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正态分布的监督参数估计和非监督参数估计的方法 3、了解非参数技术的基本方法 4、熟悉分类器错误率的估计问题 本章重点 正态分布的监督参数估计和非监督参数估计的方法 本章难点 分类器错误率的估计问题 3.1 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 3.2 正态分布的监督参数估计 3.3 非监督参数估计 第四章 线性判别函数(8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 Fisher 线性判别、感知准则函数; 2、理解最小错分样本数准则、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 3、理解随机最小错误率线性判别准则函数、多类问题。 本章重点 Fisher 线性判别、感知准则函数 本章难点 随机最小错误率线性判别准则函数、多类问题 4.1 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概念, 4.2 Fisher 线性判别 4.3 感知准则函数 4.4 最小错分样本数准则 4.5 分类问题 第五章 非线性判别函数(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段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概念; 2、理解凹函数的并表示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3、了解二次判别函数; 本章重点 分段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概念;设计分段线性分类 本章难点 设计分段线性分类 5.1 分段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概念 5.2 凹函数的并表示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第六章 特征选择与提取(4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征提取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类别可分离性判据; 3、掌握特征提取与选择; 4、了解特征的几种新方法。 本章重点 类别可分离性判据 本章难点 特征提取与选择 5.1 基本概念 5.2 类别可分离性判据 5.3 特征选择 5.4 特征选择的几种新方法 教学参考书: [1] 《模式识别》 (第 2 版) ,边肇祺、张学工 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2] 孙荣恒,应用数理统计(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Vladimir N.Vapnik 著 许建华 张学工 译.统计学习理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4.6 《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070,171510050 课程性质: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统计学 学时学分: 24 学时 1.5 学分 所需先修课: 《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 《常微分方程》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王东华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 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在数学上,递推关系(recurrence relation),也就是差分方程(difference equation),是一种递推地定义一个序列的方程式:序列的每一项目是定义为前 一项的函数。是用来描述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工具,如在种群生态学中 用来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在经济学中描述价格和产量,消费、投资和收入 等等之间的关系。总之今年来差分方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其实差分方程就是微分方程离散化所得的方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连续 的结果与离散的结果是可以相互通达的。我们之所以单独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 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微分方程往往和复杂,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给出 解的解析表达式,因此其离散化所得的差分方程往往更具有应用价值;另一方面, 差分方程所表达的离散系统常常与相应的连续系统有完全不同的特性,有自己的 理论基础。同时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控制等领域有不少现象只能用这种离 散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故系统的开展对差分方程的研究,不仅有其重要的理论意 义,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和掌握低阶和高阶差分算子、位移算子、恒等算子的概念和他们之 间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差分算子的一些性质; 3、掌握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求差分的方法; 4、了解幂指函数、Sterling 数与逆 Sterling 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利用 幂指函数求幂多项式差分的方法; 5、掌握求不定和、确定和的方法; 6、了解有关线性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概念;了解和掌握 Casorati 矩阵、函数线性相关性、差分方程解基的定义; 7、会利用 Casorati 矩阵判断差分方程解的线性相关性,掌握求解常系数线 性差分方程的方法; 8、了解差分方程正解存在性、稳定性、周期解等理论; 9、了解差分方程一些前沿的研究。 3、教学重点难点 高阶差分算子的定义和高阶差分算子与高阶位移算子之间的关系,利用阶乘 幂函数求幂函数的差分,不定和、确定和的求法、Casorati 矩阵,如何利用 Casorati 矩阵判断函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判断差 分方程解序列的性质的方法,线性差分方程组解法,差分方程的定性问题、差分 方程一些前沿的研究。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成绩平时 40%、期末 6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差分演算 10 0 第二章 线性差分方程 10 0 第三章 差分方程的研究 4 0 24 0 小计 24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差分演算(10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差分算子、位移算子、恒等算子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高阶差分算子的定义和高阶差分算子与高阶位移算子之间的关系; 3、理解和掌握差分算子的一些性质; 4、掌握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求导差分的方法; 5、了解幂指函数、Sterling 数与逆 Sterling 数的概念; 6、理解和掌握利用幂指函数求幂多项式差分的方法; 7、掌握求不定和、确定和的方法。 本章重点 差分算子、位移算子、恒等算子、三个算子之间的关系、高阶差分算子、高 阶位移算子、高阶算子之间的关系、差分算子的的性质、阶乘幂函数、阶乘多项 式、Sterling 数、逆 Sterling 数、各阶 Sterling 数和逆 Sterling 数之间的关 系、周期函数、不定和、确定和。 本章难点 算子之间的关系、莱布尼兹法则、阶乘幂函数、阶乘多项式、利用 Sterling 数和逆 Sterling 数进行阶乘幂多项式和幂多项式之间的转换、不定和和确定和 的求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 1 次差分函数 一、算子定义 (一)差分算子 (二)移位算子(位移算子) (三)不变算子(恒等算子) 二、三个算子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二阶与高阶差分 一、高阶算子定义 (一)高阶差分算子 (二)高阶移位算子 二、高阶算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差分算子的一些性质 一、一阶差分算子的性质 二、高阶差分算子的性质 第四节 初等函数的差分 一、幂函数的差分求导 (一)阶乘幂函数的定义及差分求导 (二)二项函数高阶移位算子 (三)阶乘多项式 二、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差分求导 三、幂函数的差分 (一)Sterling 数和各阶 Sterling 数之间的关系 (二)逆 Sterling 数和各阶逆 Sterling 数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 Sterling 数和逆 Sterling 数求幂函数的差分 第五节 求和法 一、周期函数 (一)周期函数定义 (二)周期函数的性质和判定 二、不定和 (一)不定和定义 (二)不定和求解 三、确定和 (一)确定和定义 (二)确定和求解 思考题 1、各离散算子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离散算子与连续算子有哪些异同? 3、是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可以作差分演算? 4、如何利用差分来求和? 第二章 线性差分方程(10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序列的基本性质; 2、了解有关线性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概念; 3、理解线性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4、了解和掌握 Casorati 矩阵、函数线性相关性、差分方程解基的定义; 5、会利用 Casorati 矩阵判断差分方程解的线性相关性; 6、掌握求解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方法和判断差分方程解序列的性质的方 法; 7、了解线性差分方程组的解法。 本章重点 序列、线性方程、n 阶线性差分方程初值问题、存在唯一性定理、一阶差分 方程的解法、Casorati 矩阵、方程组解之间线性关系的判断、线性方程解的性 质、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的解、差分方程解序列的性质、线性差分方程组的解 法 本章难点 Casorati 矩阵,如何利用 Casorati 矩阵判断函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常系数 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判断差分方程解序列的性质的方法,线性差分方程组解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序列 一、序列的定义 二、序列的敛散性 三、序列的分类 (一)收敛序列 (二)发散序列 第二节 线性差分方程 一、 V 算子 二、线性差分方程的定义 第三节 存在性与唯一性 一、存在唯一性定理 (一)差分方程解的定义和初值问题 (二)存在唯一性定理 二、一阶差分方程的求法 第四节 一般理论 一、函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离散下) 二、Casorati 矩阵 三、利用 Casorati 矩阵判断函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四、线性方程解的性质 (一)通解的定义 (二)齐次方程解之间的关系 (三)齐次和非齐次方程解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一、齐次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 (一)低阶齐次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 (二)高阶齐次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 二、非齐次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 (一)待定系数法 (二)常数变异法 第六节 差分方程解的敛散性和平衡点问题 一、差分方程解的敛散性 (一)齐次差分方程解的敛散性 (二)非齐次差分方程解的敛散性 二、平衡点 (一)平衡点定义 (二)最终平衡点定义 (三)稳定性定义和其判定定理 第七节 线性差分方程组 一、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一)差分方程组定义 (二)齐次差分方程组解法 (二)非齐次差分方程组解法 二、解的结构—基本原理 思考题 1、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有什么异同? 2、差分方程求解时有哪些特点? 3、差分方程的解本质是什么? 第三章 差分方程研究(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差分方程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了解差分方程的研究内容、重点和方向。 本章重点 正解存在性、稳定性、周期解、振动性、渐进性、模型。 本章难点 差分方程应用范围和前景的理解、差分方程定性问题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差分方程建模、模型解的性质、有关差分方程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 向的讨论 一、差分方程建模和模型解的性质 (一)差分方程建模举例 (二)模型解的性质 二、有关差分方程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向的讨论 (一)差分方程的发展史 (二)差分方程的研究方向 第一节 差分方程正解存在性、稳定性、周期解、振动性、渐近性等理论的介绍 一、差分方程的正解存在性 二、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 三、差分方程的周期解 四、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 五、差分方程解的渐近性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讨论差分方程解的性质? 2、差分方程解的各性质之间有没有联系? 3、差分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应用?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王联、王幕秋.常差分方程.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 参考书: [1] S.Axler.An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ce Equation.New York:Springer,1999 [2] 阮炯.差分方程和常微分方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埃莱迪.差分方程导论(英文版).北京世图.201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31008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30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管理信息系统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詹胜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4 年 5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工作原 理、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该课程 围绕着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首先系统地介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 概念、基本特征,然后重点介绍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试运 行及运行管理等各项开发阶段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最后结合现实开发需求 介绍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干 课程之一 。 2、教学目标要求 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环节的组织方面,教师 应通过课堂讲授、练习、案例分析与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过 程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学生应充分做好课前预习,特别是专业英语词汇的查阅准备工作。在课程学 习过程中,学生应重点掌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作者的教学资源网站,了解有关内容的最新动态和补充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系统系统分析过程与方法、系统设计过程与方法。 4、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堂考试。总成绩=平时×40%+期末×6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2 第二章 信息系统规划 2 第三章 生命周期法概述 2 第四章 需求分析 4 第五章 逻辑设计 4 第六章 总体设计 4 第七章 详细设计 6 第八章 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2 第九章 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 第十章 信息系统分析与建设的新进展 2 小计 30 30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2 学时) 教学目标 信息的概念,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及区别;信息系统的结构;理解信息系统不 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联系与区 别。 本章重点 掌握信息系统的结构。 本章难点 掌握信息系统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信息化概览 2 数据与信息 3 信息的特征 4 信息的生命阶段 第二节 1 系统的概念 2 信息系统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 信息系统的结构 4 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 信息系统和管理工作 1 当代管理环境的变化 2 信息系统对管理的支持 3 管理的科学化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 1 决策和决策过程 2 决策问题的类型 3 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关系 第二章 信息系统的规划 (2 学时) 教学目标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战略规划的作用、内容、组织和常用方法;信息系 统的目标与任务;信息系统应用的四个层次;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本章重点 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本章难点 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1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2 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 3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组织 第二节 1 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2 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信息系统规划内容 思考题 熟悉信息系统规划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三章 生命周期法概述(2 学时) 教学目标 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各主要文档的内容;生命周期法的成功要素; 结 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生命周期法的不足之处。 本章重点 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 本章难点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广义和狭义的生命周期法 2 生命周期法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 1 文档的规范管理 1 信息系统的变更管理 2 信息系统实施的监理 1 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 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 1 1 生命周期法的意义 第三节 生命周期法的实施管理 第四节 生命周期法的成功要素 第五节 使用生命周期法的条件 文档的有效性 生命周期法的不足之处 思考题 掌握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及基本思想 第四章 需求分析(4 学时) 教学目标 目标分析;管理与决策的信息需求;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字典。 本章重点 目标分析;管理与决策的信息需求。 本章难点 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战略目标、系统目标与项目目标息化概览 1 织战略与信息化建设 2 系统目标和项目目标 第二节 1 产作业层的信息化需求 管理与决策的信息需求 2 办公管理层的信息化需求 3 战略决策层的信息化需求 4 协作商务层的信息化需求 第三节 1 目标的分析 2 目标的权衡 3 目标的量化 目标的分析、权衡及量化 第四节 1 技术可行性研究 2 经济可行性研究 3 社会可行性研究 4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撰写 5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审议 第五节 1 调查研究的组织 2 调查研究的步骤 3 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可行性分析 调查研究的组织与步骤 第六节 业务流程分析 1 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 2 业务流程图 3 业务流程建模与分析工具 第七节 1 数据流程分析的内容 2 数据流程图 3 数据字典 第八节 数据流程分析 功能与数据的交互分析 1 U/C 矩阵 2 U/C 矩阵的求解 3 系统逻辑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 第九节 对于组织中信息管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1 信息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内容 2 分析与评价的指标 3 分析和评价方法 4 分析评价的步骤 思考题 掌握需求分析包含的内容、如何进行需求验证。 第五章 逻辑设计(4 学时) 教学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总体数据规划;交互检验的方法;系统分析报告。 本章重点 总体数据规划; 本章难点 系统分析报告。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2 逻辑设计的目标 3 逻辑设计的原则 逻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 业务流程的改造与设计 1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2 流程重组的类型 3 流程改造和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4 流程重组举例 第三节 1 数据处理 2 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 3 数据存贮设计 4 数据立即存取分析 数据处理和数据存贮的设计 第四节 1 设计方案的交互检验 2 结构预演 3 软件过程评价 第五节 1 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 2 系统分析报告的审议 设计方案的交互检验 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审议 思考题 熟悉总体数据规划以及交互检验的方法。 第六章 总体设计(4 学时) 教学目标 结构化系统设计;模块划分的方法、原则 ;总体数据库设计; 系统总体布 局;网络设计。 本章重点 结构化系统设计,总体数据库设计; 本章难点 结构化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系统设计的任务 2 系统设计的原则 1 结构设计的原则 2 模块划分的方法 1 总体数据库设计原则 2 总体数据库设计 第二节 系统结构设计 第三节 总体数据库的设计 第四节 1 系统总体布局 2 网络设计 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通信结构的规划与设计 思考题 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总体数据库设计和网络设计。 第七章 详细设计(6 学时) 教学目标 处理过程设计 ; 代码的设计 ;用户的使用需求分析;友好用户界面的设计 ;实施方案的审议。 本章重点 处理过程设计 ; 代码的设计 ;友好用户界面的设计 ; 本章难点 处理过程设计 ; 代码的设计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处理过程设计 2 处理过程设计原则 模块的功能与性能设计 第二节 1 编码的目的 2 代码的设计原则 3 代码的种类 4 代码的校验 1 用户的使用需求分析 2 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 3 图形用户界面 4 设计用户界面的步骤 1 输出设计 2 输入设计 代码设计 第三节 人机界面设计 第四节 输入输出设计 思考题 掌握处理过程设计,代码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实施方案的审议 第八章 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与管理(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数据的转化;系统调试方法;系统切换方法。 本章重点 系统调试方法; 本章难点 系统调试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系统项目的组织 1 项目小组成立 2 明确项目组各成员的职责 3 建立项目组沟通计划并启动项目 第二节 1 数据的标准化 2 基础数据的准备 数据准备 1 系统测试的目标 2 软件测试方法 3 系统测试过程 4 系统测试步骤 第三节 系统测试 第四节 系统管理 1 建立和健全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 2 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思考题 熟悉数据的转化和系统调试方法 第九章 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法(2 学时) 教学要点: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原型构造 ;原型法的关键成功因素;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设 计方法。 本章重点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本章难点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原型法的提出 2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3 原型法的工作步骤 4 原型法的关键成功因素 5 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的比较 第二节 原型法的提出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法 1 面向对象的方法――概念与思想 2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3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4 面向对象的实施方法 思考题 掌握原型构造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第十章 信息系统分析与建设的新发展(2 学时) 教学目标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Web Services 技术。 本章重点 Web Services 技术 本章难点 Web Services 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系统分析与建设发展趋势 1 Internet 环境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 二、Web Services 技术及应用 第二节 软件构件和分布式构件对象标准 1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 2 三大主流分布式软件构件对象标准 第三节 统一建模语言 UML 1 统一建模语言 UML 概述 2 统一建模语言 UML 概念模型和内容 1 CMM 概述 2 CMM 模型与内容 3 CMM 的实施过程 1 信息安全概述 2 信息安全规划设计 3 信息安全技术 第四节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 第五节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 思考题 了解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和 Web Services 技术。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卫红春主编,《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参考书: [1] 邝孔武,王晓敏编著,《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四版),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3 年 [2] 左美云,邝孔武主编,《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13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任选课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数学 学时学分: 48 学时,3.0 学分 所需先修课: C++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据结构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李颖 审 定 人: 程明 编写时间: 20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特点是理论 与实践结合性强,是许多后续课程(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虚拟 现实,计算机视觉等)的基础课程,在 CAD/CAM、 (汽车、船舶、飞机的)外形设 计、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艺术、过程控制、系统环境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科学 计算的可视化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2、教学目标要求 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生成算法、图形变换与裁剪、真实感图 形生成算法、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写算法实现程序 加深对图形学基本内容的理解,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其 他相关课程和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图形学及图形系统的基本概念,图形外围设备 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计算机图形标准的基本知识;基本图元及常用曲线的生成算 法。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投影变换、图形变换、裁剪、填充等图形处理的常用 算法;三维形体及常用曲面的表示方法,三维图形的消隐问题;真实感图形的基 本理论与算法。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查的形式是撰写论文,成绩由平时成绩及期末论文成绩 合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论文成绩占 60%。 5、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应用 领域 1 1 计算机图形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下图形 3 3 6 6 5 5 4 4 5 5 24 24 章次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程序开发方法,OpenGL 介绍 第三章 光栅图形学概述,线的生成算法,区域的填 充,文字的生成,用 Visual C++生成基本图 形,用 OpenGL 生成基本图形 第四章 几何变换,坐标变换,显示变换,裁剪, OpenGL 坐标变换机制 第五章 窗口系统、事件驱动模式,交互式的显示控 制技术,交互式的图形生成技术,交互式的 图形编辑技术,OpenGL 对图形交互的支持 第六章 消隐技术,光照技术,细节模拟,阴影的生 成,图形反走样技术,用 OpenGL 生成真实 感图形 小计 48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图形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图形学的发展历史;熟悉图形学的应用领域; 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章重点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 本章难点 计算机图形学的当前主要研究课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史 1 起源 2 计算机图形学硬件设备的发展 3 计算机图形学算法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 思考题 1、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几何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章 计算机图形系统(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一个计算机图形系统的组成;了解计算机图形软件及标准;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下图形程序开发方法;熟悉 OpenGL。 本章重点 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构成、光栅图形显示器的显示原理。 本章难点 光栅图形显示器的显示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计算机图像外部设备 2 计算机图像软件 3 图像标准 第二节 概述 Windows 操作系统下图形程序开发方法 1 Windows 应用程序执行模式 2 基本的 Windows 应用程序 3 Windows 图形环境 4 Windows 图形程序开发方法 第三节 OpenGL 介绍 1 OpenGL 背景 2 OpenGL 主要功能 3 OpenGL 的绘制流程和原理 4 使用 Visual C++开发 OpenGL 绘图程序的基本方法 5 OpenGL 的缓冲区 思考题 1、当显示器分辨率为 1024×768 时,计算 24 位位图需要的帧缓冲内存。 2、通用编程软件包和专业应用图形软件包的区别。 第三章 教学目标 基本光栅图形生成技术(12 学时) 掌握线的生成算法;掌握区域的填充算法;了解文字的生成;掌握用 VC++ 生成基本图形的方法;掌握用 OpenGL 生成基本图形的方法。 本章重点 基本图元生成算法、OpenGL 中基本几何图形的绘制以及应用。 本章难点 圆和椭圆的生成算法、应用 OpenGL 中的几何图元设计场景。 教学内容 1 直线的生成算法 2 圆弧的生成算法 1 扫描线算法 2 种子填充算法 3 区域图案填充算法 1 点阵字符 2 矢量字符 第一节 光栅图形学概述 第二节 线的生成算法 第三节 区域的填充 第四节 文字的生成 第五节 1 图形设备接口 2 Visual C++绘图方法 用 Visual C++生成基本图形 第六节 1 用 OpenGL 生成点 2 用 OpenGL 生成直线 3 用 OpenGL 生成区域图形 4 用 OpenGL 生成字符 5 OpenGL 的颜色缓冲区 用 OpenGL 生成基本图形 思考题 1、比较基本算法与 DDA 算法的区别与联系。 2、画出用 Bresenham 算法进行直线段扫描转换时的光栅点的位置,其中直 线段的起点是(1,1),终点是(8,5)。 第四章 图形变换(10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几何变换、坐标变换、显示变换及其关系;掌握图形显示中的裁剪方法; 掌握 OpenGL 坐标变换机制。 本章重点 几何变换的矩阵表示、在 OpenGL 中的实现以及应用、二维图形裁剪算法, 三维图形变换、在 OpenGL 中的实现以及应用、三维观察和裁剪。 本章难点 二维图形变换和裁剪的应用,投影变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几何变换的概念和作用 2 基本几何变换 3 组合几何变换与齐次坐标 第二节 几何变换 1 坐标变换的概念与作用 2 基本坐标变换方法 3 齐次坐标下的坐标变换方法 第三节 坐标变换 几何变换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第四节 1 如何将图形显示到窗口中 2 基窗口到视区的变换 3 透视投影变换 4 平行投影变换 5 视坐标系与视变换 6 窗口到三维空间的变换 第五节 显示变换 1 裁剪的概念与作用 2 线段的裁剪 3 多边形的裁剪 第六节 裁剪 OpenGL 坐标变换机制 1 OpenGL 中与变换有关的数据结构 2 OpenGL 中的 ModelView 变换使用方法 3 OpenGL 的投影 4 OpenGL 的深度缓冲区 思考题 1、写出三维图形几何变换的一般表达形式,并说明其中各子矩阵的变换功 能。 2、写出空间一点对任意平面的对称点的组合变换矩阵。 3、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求解相对于任意点的缩放问题。 第五章 交互绘图技术(8 学时) 教学目标 以 Windows 操作系统为例,介绍窗口、面向对象、消息传递及事件驱动等 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基于消息传递、事件驱动的面向对象编程模式。 本章重点 各种交互任务。 本章难点 各种交互任务的实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窗口系统、事件驱动模式 1 窗口 2 事件驱动模式 3 Windows 下基于消息的事件驱动编程 4 MFC 中的事件驱动编程 5 状态与事件结合程序控制模式 第二节 交互式的显示控制技术 1 场景充满窗口(FitWindow)的控制方法 2 旋转操作的交互控制方法 3 平移操作的交互控制方法 4 缩放操作的交互控制方法 1 交互式绘图概述 2 坐标的输入技术 3 橡皮筋技术 第三节 交互式的图形生成技术 第四节 交互式的图形编辑技术 1 交互式图形编辑的基本方法 2 图形元素拾取技术 第五节 OpenGL 对图形交互的支持 1 用 OpenGL 的反向坐标变换实现三维坐标输入 2 用 OpenGL 缓冲区技术实现橡皮筋功能 3 OpenGL 中的选择机制 思考题 1、了解图形交互技术,分别用 MFC 和 OpenGL 实现直线的交互绘图。 2、用 GDI 绘图功能,编制一个二维图形显示控制功能,实现二维图形的充 满、放大、缩小和平移,并显示进行实验验证。 第六章 真实感图形的生成技术(10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几种消隐技术;;掌握简单光照技术;掌握物体表面细节的模拟方法; 了解阴影的生成方法;OpenGL 生成真实感图形的方法。 本章重点 图形消隐的概念,常用的各种消隐算法,尤其是 Z 缓冲区算法。 本章难点 图形消隐的概念,消隐算法所需要的数据结构。 教学内容 1 消隐技术的综合介绍 2 多面体隐藏线消除 3 Z 缓冲器消隐算法 第一节 消隐技术 第二节 光照技术 1 简单光照模型 2 光线跟踪与辐射度方法介绍 第三节 1 颜色纹理映射技术 2 几何纹理映射技术 3 环境映射技术 物体表面细节的模拟 第四节 1 影域多边形方法 2 Z 缓冲方法 第五节 第六节 阴影的生成 图形反走样技术 用 OpenGL 生成真实感图形 1 OpenGL 的光照环境设置方法 2 OpenGL 的物体材料特性的设置 3 OpenGL 的纹理映射方法 思考题 1、采用 Z 缓冲算法实现两个三角形之间的消隐,第一个三角形的顶点为: (1,0,0),(0,2,0)和(0,0,1);第二个三角形的顶点为:(0,0,0),(1,0,1) 和(0,2,1)。 2、用 Gouraud 明暗处理方法生成一个圆球的真实感显示图。 3、使用 OpenGL 绘制四个茶壶(调用 OpenGL 函数生成),通过设置 OpenGL 材质,使四个茶壶分别呈现出塑料、金属、石膏和瓷器的特性。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杨钦主编,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参考书: [1] 孙家广主编,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年. [2] 唐荣锡主编,计算机图形学教程(修订版),科学出版社,2000 年. [3] 唐泽圣主编,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年. 《图形与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201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任选课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应用数学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0 学分 所需先修课: C++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李颖 审 定 人: 程明 编写时间: 2015 年 12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图形与图像处理》是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 用数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等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研究内容涉及信息 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极大的重视,并且取 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疗诊断、交通、气象、军事等众多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图像处理 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和现状;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图像变换、 直方图和点运算等基本运算;掌握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形态学处理、图像分割、 图像的编码与压缩、彩色图像处理等相关原理;学会设计图像处理应用系统的方 法,能够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基本的图像处理问题,为今后从事图像处理的研究和 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数字图象的基本术语和对数字图象的理解,数字图象 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线性系统理论和小波变换,图象压缩和图象分割。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基本的数字图象处理系统,灰度直方图,Fourier 变 换和小波变换,图象压缩、分类和估计。 4、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查课,考查的形式是撰写论文,成绩由平时成绩及期末论文成绩 合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论文成绩占 60%。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一章 数字图像处理及其特点,数字图像处理的目 的和主要内容,图像工程与相关学科,数字 图像处理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及发展 动向 1 1 第二章 图像数字化技术,数字图像类型,图像文件 1 1 2 2 3 3 3 3 3 3 3 3 16 16 格式,色度学基础与颜色模型 第三章 VC++可视化编程,ImageLoad.dll 动态链接 库,设计并使用 CDibObject 类 第四章 直方图,灰度变换,图像噪声,去除噪声, 图像锐化,图像伪彩色处理,编程实例 第五章 图像分割,边缘检测,轮廓跟踪与提取,图 像匹配,投影法与差影法 第六章 几何变换基础,图像比例缩放,图像平移, 图像镜像,图像旋转,图像复合变换,透视 变换 第七章 图像编码概述,哈夫曼编码,香农-范诺编 码,行程编码,LZW 编码,算术编码,JPEG 编码 小计 3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概论(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特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熟悉 数字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 本章重点 数字图象的基本术语和对数字图像的理解。 本章难点 基本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数字图像与数字图像处理 2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 第二节 数字图像处理及其特点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图像工程与相关学科 1 图像工程的内涵 2 相关学科和领域 第四节 1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硬件 2 高速图像处理卡 3 图像处理系统软件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第五节 第六节 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动向 思考题 1、什么是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处理有哪些特点? 2、简述图像处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图像数字化技术;了解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熟练图像的种类;掌握色 度学基础和颜色模型。 本章重点 采样、量化,色度学基础。 本章难点 颜色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采样 2 量化 3 采样与量化参数的选择 4 图像数字化设备 1 位图 2 位图的有关术语 1 BMP 图像文件格式 2 其它图像文件格式 第二节 数字图像类型 第三节 图像文件格式 第四节 1 色度学基础 2 颜色模型 图像数字化技术 色度学基础与颜色模型 思考题 1、简述图像文件的一般格式。 2、试述颜色的色相、亮度、饱和度的意义。 第三章 VC++图像编程基础(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用 VC++结合 MFC 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熟悉 ImageLoad.dll,掌握 CDibObject 类的设计与实现;CDibObject 类应用实例。 本章重点 ImageLoad.dll 动态链接库的使用,设计 CDibObject 类。 本章难点 CDibObject 类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概述 2 用户界面 3 框架和文档-视结构 4 编程基本流程 第二节 VC++可视化编程 ImageLoad.dll 动态链接库 1 ImageLoad.dll 库介绍 2 ImageLoad.dll 动态链接库的使用 1 公用方法的设计 2 类属性的设计 第三节 设计 CDibObject 类 第四节 使用 CDibObject 类 1 添加 CDibObject 类定义文件 2 设置工程选项 第五节 CDibObject 类应用实例 1 建立应用程序框架 2 添加消息映射函数 3 改写 OnFileOpen 函数以打开图像文件 4 添加 CDibObject 类对象成员变量 5 为 CDipDoc 文档类映射消息处理函数 6 绘制读入的图像 思考题 1、简述用 VC++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2、结合 ImageLoad.h 头文件,说明 ImageLoad.dll 动态链接库所实现的功能 有哪些? 3、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 CDibObject 类时,主要应涉及哪些内容? 4、设计一个 VC++工程,完成 CDibObject 类添加及使用 ImageLoad.dll 动态 链接库的库文件工程选项设置。 第四章 图像增强与平滑(6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直方图、灰度变换;掌握图像噪声、去除噪声;掌握图像锐化、图像的 伪彩色处理。 本章重点 直方图和灰度变换。 本章难点 去除噪声和图像锐化。 教学内容 1 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2 直方图的性质 3 直方图的计算 4 直方图的拉伸 5 直方图均衡 1 灰度变换性质 2 分段线性变换 3 非线性变换 1 概述 2 图像噪声分类 3 图像系统噪声特点 1 模版操作和卷积运算 2 邻域平均法 3 中值滤波 4 其它去噪技术 第一节 直方图 第二节 灰度变换 第三节 图像噪声 第四节 去除噪声 第五节 1 微分法 2 拉普拉斯运算 3 高通滤波 第六节 1 密度分割 2 灰度级彩色变换 3 滤波法 图像的伪彩色处理 第七节 1 编程绘制灰度直方图 2 中值滤波的 VC++编程实现 3 图像平滑的 VC++编程实现 图像锐化 编程实例 思考题 1、对于一副给定的 64*64 的 3 比特的数字图像,各个灰度级出现的频数已 知,要求对其直方图进行变换,使变换后的灰度级分布如给定的形式,学会画出 变换前后的直方图并比较。 2、简述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过程。 第五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6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图像分割时常用的灰度阈值法和常用的边缘检测法;;了解图像的轮廓 跟踪与提取;了解图像匹配和投影法、差影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本章重点 图像分割的几种方法。 本章难点 边缘检测涉及的运算。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灰度阈值法分割 3 区域生长 4 区域聚合 第一节 图像分割 第二节 边缘检测 1 边缘检测与微分运算 2 高斯-拉普拉斯(LOG)算子 第三节 轮廓跟踪与提取 第四节 1 模版匹配 2 直方图匹配 3 形状匹配 第五节 图像匹配 投影法与差影法 思考题 1、试设计一个本章末介绍的程序,该程序能够找出具有双峰直方图特性图 像的最佳分割阈值。 2、按照基于搜索的轮廓跟踪方法,设计一个二值图像轮廓跟踪的 VC++程 序,进行二值图像的轮廓跟踪。 3、根据本章介绍的区域分割方法,用 VC++编写函数,实现图像分割。 第六章 图像的几何变换(6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几何变换基础;掌握图像比例缩放、平移、镜像、旋转;掌握图像的复 合变换及透视变换。 本章重点 图像基本几何变换,图像复合变换。 本章难点 图像透视变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概述 2 齐次坐标 3 二维图像几何变换的矩阵 第二节 1 图像比例缩放变换 2 比例缩放的实现 1 图像平移变换 2 图像平移的算法 1 图像镜像变换 2 图像镜像的算法 几何变换基础 图像比例缩放 第三节 图像平移 第四节 图像镜像 第五节 1 图像旋转变换 2 图像旋转的实现 第六节 1 图像复合变换 2 图像复合变换的实例 图像旋转 图像复合变换 第七节 1 透视变换 2 其它变换 3 应用实例 透视变换 思考题 1、说明为什么 2*2 的矩阵不能实现 2D 图像的旋转变换? 2、请写出图像旋转之后,插值处理中的列插值方法。 3、设有变长为 1 厘米的 4*4 方块图像 f(x,y),现要将它逆时针旋转 45°, 请写出变换过程,并编程实现这个变换。 第七章 图像编码(6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图像编码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实例掌握哈夫曼编码、行程长度编码、 LZW 编码、算术编码和 JPEG 编码。 本章重点 图像编码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 哈夫曼编码。 教学内容 1 图像编码基本原理 2 图像编码的方法 3 图像编码新技术 第一节 图像编码概述 第二节 哈夫曼编码 第三节 1 行程编码基本方法 2 PCX 文件中的行程编码 香农-范诺编码 第四节 行程编码 第五节 LZW 编码 1 LZW 编码方法 2 LZW 编码实例 1 JPEG 基本系统编码 2 JPEG 编码实例 第六节 算术编码 第七节 JPEG 编码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何东健主编,数字图像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参考书: [1] 阮秋琦主编,数字图像处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年. [2] 崔屹主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年. [3] 吕风军主编,数字图像处理编程入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 《小波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2021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任选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王伟芳 审 定 人: 张庆 编写时间: 2014 年 4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小波分析是近年来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迅速发展的新分支,它在理论上和应 用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小波”就是小的波形。所谓“小”是指它具有 衰减性;而称之为“波”则是指它的波动性,其振幅正负相间的震荡形式。与 Fourier 变换相比,小波变换是时间(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它通过伸缩平移 运算对信号函数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最终达到高频处时间细分,低频处频率细 分,能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的要求,从而可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解决了 Fourier 变换的困难问题,成为继 Fourier 变换以来在科学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有人把小波变换称为“数学显微镜”。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应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 掌握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 获得较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应用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包括 Haar 小波的定义及其标准正交完备性的证明、多分辨率分析 的定义及基本理论、从多分辨率分析出发构造标准正交小波基的过程及构造定理 的证明。 教学难点包括 Haar 小波的定义及其标准正交完备性的证明、多分辨率分析 的定义及基本理论、从多分辨率分析出发构造标准正交小波基的过程及构造定理 的证明。 4、考核方式 本课程讲授一个学期,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综合平时成绩(20%),期末考 试(80%)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本课程的成绩. 5、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章次 教学内容 1 函数与收敛(4 学时) 4 2 Fourier 级数(4 学时) 4 3 Fourier 变换(4 学时) 4 4 信号与系统(4 学时) 4 5 Haar 小波(6 学时) 6 6 离散 Haar 小波变换(2 学时) 2 7 多分辨率分析 8 3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章 函数与收敛(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有界函数、可积函数、平方可积函数、可微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四类函 数间的关系;掌握数列收敛、点态收敛、一致收敛、平均收敛及均方收敛的定义、 性质及五种收敛之间的关系。掌握极限号与积分号交换的几个重要定理 本章重点 四类函数的定义及关系、五种收敛的定义及关系、极限号与积分号换序的定 理 本章难点 极限号与积分号换序的定理 教学内容 四类函数的定义及关系、五种收敛的定义及关系、极限号与积分号换序的定 理 第二章 Fourier 级数(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级数、广义 Fourier 级数的定义及收敛性定理 本章重点 三角级数、广义 Fourier 级数的收敛性定理 本章难点 三角级数、广义 Fourier 级数的收敛性定理 教学内容 三角级数、广义 Fourier 级数的定义及收敛性定理 第三章 Fourier 变换(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 Fourier 变换的定义与性质、掌握卷积的定义与性质、掌握 plancherel 公式与 parseval 公式、掌握伸缩、平移、旋转算子的定义及运算性质 本章重点 Fourier 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卷积的定义与性质、 plancherel 公式与 parseval 公式、伸缩、平移、旋转算子的定义及运算性质. 本章难点 卷积的性质、plancherel 公式与 parseval 公式 教学内容 Fourier 变换的概念、性质、逆 Fourier 变换、卷积、plancherel 公式、光 滑性与衰减性、伸缩平移旋转算子 第四章 信号与系统 (4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信号及其 Fourier 变换的定义、掌握几类系统的定义、掌握一个系统是 稳定的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充要条件 本章重点 一个系统是稳定的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充要条件 本章难点 一个系统是稳定的线性平移不变系统的充要条件 教学内容 信号与系统 第五章 Haar 小波(6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二进阶梯函数的定义、掌握 Haar 尺度函数和 Haar 小波函数的定义、理 解 Haar 函数的正交性与完备性、会将特征函数在 Haar 基下展开. 本章重点 Haar 函数系的正交性、Haar 函数系的完备性 本章难点 Haar 函数系的完备性. 教学内容 二进阶梯函数、 实直线上的 Haar 系、Haar 系的标准正交性与完备性、 Haar 级数与 Fourier 级数比较 第六章 离散 Haar 小波变换(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一维 DHT 的分解与重构算法、理解二维 DHT 的分解与重构算法、了解 DHT 的图像分析 本章重点 一维 DHT 的分解与重构算法 本章难点 二维 DHT 的分解与重构算法 教学内容 离散 Haar 小波变换、二维离散 Haar 小波变换、DHT 的图像分析 第七章 多分辨率分析(8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平移的标正系的几个等价条件、熟练掌握 MRA 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标准 正交小波基的构造方法、理解掌握尺度函数的必要条件 本章重点 平移的标正系的等价条件、MRA 的定义与性质、标准正交小波基的构造方法、 尺度函数的必要条件 本章难点 MRA 的定义与性质;标准正交小波基的构造方法 教学内容 平移的标准正交系、MRA 的定义与性质、MRA 的一些例子、标准正交小波基 的构造、标准正交小波基的构造定理的证明、尺度函数的必要条件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Edwards Brothers, An introduction to wavelet analysis. Inc, Ann Arbor, MI.1999 年 5 月 参考书: [1] 魏明果 编,小波分析与应用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 [2] 刘明才 编,小波分析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 《Flash 动画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10030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任选课程 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所需先修课: 信息技术基础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葛卫军 审 定 人: 李宝凤 编写时间: 2014.6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Flash 是 Adobe 公司推出的一款非成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它具有跨平 台、高品质、体积小、可嵌入字体、声音和视频,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的特性。 《Flash 动画制作》课程是一门二维动画设计课程,一般用于网站制作、课件制 作、MTV 类的动画设计等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 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在设计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利用 FLASH 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绘制动画的素材; 2.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充分掌握各种类型的 FLASH 动画制作方 法和技巧。 3.在应用分析中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的分析、设计与制作。 3、教学重点难点 Flash 动画生成原理、脚本 4、考核方式 本课程系考查课程,期末考试每人提交一个 flash 动画文件。 5、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实验(实践) 学时数 课学时数 第1章 建立 Flash CS5 工作平台 0.5 第2章 认识 Flash 工作环境 0.5 第3章 第4章 Flash 操作基础 0.5 0.5 绘图工具详解 1 1 第5章 为图形添加色彩 0.5 第6章 使用文字对象 1 第7章 使用滤镜和图层混合添加特效 0.5 第8章 掌握动画制作基础 1 第9章 利用模板快速创建动画 0.5 0.5 第 10 章 制作 Flash 动画 第 11 章 利用元件和库组织动画素材 2 第 12 章 使用外部图片、声音和视频 第 13 章 轻松掌握 ActionScript 1 第 14 章 ActionScript 语言基础 第 15 章 用 ActionScript 创建交互操作 1 第 16 章 快速创建动画—ActionScript 3.0 实用组件 第 17 章 测试和优化 Flash 作品 1 第 18 章 动画的输出和发布 第 19 章 制作广告 1 2 3 第 20 章 制作 MV 2 3 小计 20 12 2 1 0.5 1 1 1.5 1 32 总计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 Flash cs5 的启动、退出,了解 Flash cs5 的界面,掌握新建、保存、打开文 件的方法。 本章重点 认识 Flash 工作环境 本章难点 建立 Flash CS5 工作平台 教学内容 第1章 建立 Flash CS5 工作平台 2 1.1 使用 Flash 可以做什么 1.1.1 绘制矢量绘图 4 1.1.2 设计制作动画 5 1.1.3 强大的编程功能 6 1.2 3 Flash CS5 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1.2.1 运行环境需求 7 1.2.2 Flash CS5 的安装 1.2.3 启动与退出 1.3 7 7 8 Flash CS5 的新增功能 9 1.3.1 Flash CS5 Professional 中的新功能 1.3.2 ActionScript 3.0 的增强功能 1.3.3 轻松使用其他的 Adobe 软件 1.4 12 专家支招 13 技巧 1:在 Flash 中创建应用程序 13 第2章 认识 Flash 工作环境 14 了解 Flash CS5 工作区 15 13 技巧 2:Flash CS5 的新增功能 2.1 2.1.1 使用【开始】页 15 2.1.2 舞台 2.1.3 时间轴 16 2.1.4 【工具】面板 17 2.1.5 【属性】面板和其他面板 2.1.6 菜单栏和编辑栏 20 2.1.7 图层 2.2 16 19 21 Flash 文件的基本操作 21 2.2.1 新建 Flash 文件 22 2.2.2 打开 Flash 文件 23 2.2.3 保存和关闭 Flash 文件 2.3 11 23 专家支招 25 技巧 1:设置工作界面的方法 技巧 2:Flash 的一般工作流程 第二节 教学目标 25 25 10 熟练掌握选择工具、部分选择工具的用法,掌握对象变形、排列的操作方法, 掌握绘图工具的用法 本章重点 选择工具的用法、各种绘图工具的用法 本章难点 选择工具的用法、各种绘图工具的用法 教学内容 第3章 3.1 Flash 操作基础 27 选择工具 28 3.1.1 选择工具相关知识 28 3.1.2 选择工具应用示例 28 3.2 部分选取工具 30 3.2.1 部分选取工具相关知识 30 3.2.2 部分选取工具应用示例 31 3.3 对象的简单操作 31 3.3.1 对象的选取 32 3.3.2 对象的移动 33 3.3.3 对象的复制 34 3.3.4 对象的删除 35 3.3.5 对象定位点的移动 3.4 使用查看工具 36 36 3.4.1 使用手形工具调整工作区的位置 36 3.4.2 使用缩放工具调整工作区的大小 37 3.5 排列对象 38 3.5.1 如何使用【对齐】面板 38 3.5.2 【对齐】面板运用示例 39 3.6 对象的编组 40 3.6.1 创建对象组 40 3.6.2 编辑对象组 41 3.6.3 分离对象组 41 3.7 变形对象 42 3.7.1 缩放对象 42 3.7.2 旋转及倾斜对象 42 3.7.3 翻转对象 43 3.7.4 自由变形对象 44 3.8 形状的重叠 45 3.8.1 形状的切割 45 3.8.2 形状的融合 46 3.9 使用影片浏览器定位需要编辑的对象 3.9.1 打开影片浏览器 47 3.9.2 使用影片浏览器定位需要编辑的对象 3.9.3 右键菜单中的各项功能 3.9.4 对象的基础操作 49 3.10 专家支招 46 48 50 技巧 1:如何使用【3D 旋转工具】 50 技巧 2:使用工具快捷键有哪些好处 第4章 绘图工具详解 51 4.1 构成 Flash 形状的基本元素 4.2 直线工具 52 4.2.1 相关知识 53 4.2.2 直线工具的使用 53 4.3 52 套索工具 54 4.3.1 相关知识 54 4.3.2 魔术棒工具的使用 4.4 54 铅笔工具 56 4.4.1 相关知识 56 4.4.2 铅笔工具的使用 57 4.5 钢笔工具 57 4.5.1 相关知识 58 4.5.2 使用钢笔工具绘制红苹果 4.6 椭圆 和基本椭圆工具 4.6.1 相关知识 61 4.6.2 椭圆工具的使用 62 4.7 矩形 和基本矩形工具 4.7.1 相关知识 62 4.7.2 矩形工具的使用 63 61 62 59 50 47 4.8 多角星形工具 63 4.8.1 相关知识 64 4.8.2 多角星形工具的使用 4.9 64 刷子工具 65 4.9.1 相关知识 65 4.9.2 刷子工具的使用 66 4.10 喷涂刷工具 66 4.10.1 相关知识 66 4.10.2 喷涂刷工具的使用 67 4.10.3 实例:飞扬的气球 67 第三节 教学目标 了解骨骼工具的用法,掌握油漆桶工具、墨水瓶工具的用法 本章重点 骨骼工具 本章难点 骨骼工具的用法 教学内容 4.11 Deco(装饰性绘画)工具 69 4.11.1 相关知识 69 4.11.2 Deco 工具的使用 4.11.3 使用绘图工具制作漂亮的图案 70 4.12 骨骼工具 4.13 实战演练 1——制作漂亮的大礼包 4.14 实战演练 2——制作可爱的大象 4.15 实战演练 3——制作钟摆 4.16 实战演练 4——动画场景背景效果 4.17 专家支招 70 71 82 技巧:Deco 绘画工具 第5章 5.1 82 为图形添加色彩 83 5.1.1 颜色工具 84 笔触颜色与填充色 84 72 74 77 81 5.1.2 5.2 颜色的设置 85 墨水瓶工具 86 5.2.1 相关知识 87 5.2.2 墨水瓶工具应用 87 5.3 颜料桶工具 88 5.3.1 相关知识 88 5.3.2 线性渐变填充 88 5.3.3 颜料桶工具应用——渐变球体 5.4 90 滴管工具 91 5.4.1 相关知识 91 5.4.2 滴管工具应用 91 5.5 渐变变形工具 92 5.5.1 相关知识 93 5.5.2 渐变变形工具应用 5.6 93 橡皮擦工具 94 5.6.1 相关知识 94 5.6.2 橡皮擦工具应用 95 5.7 实战演练 1——为漂亮的大礼包填充颜色 5.8 实战演练 2——制作互动媒体按钮 5.9 专家支招 98 技巧 1:保存渐变的方法 95 97 98 技巧 2:区分墨水瓶工具和颜料桶工具的用处 99 第四节 教学目标 了解文字对象的使用,掌握文字对象的排版、动画、分离、字体的应用方法, 掌握图层、滤镜的用法 本章重点 对象的使用 本章难点 图层、滤镜的用法 教学内容 第6章 6.1 使用文字对象 100 文本工具 概述 101 6.1.1 文本字段的类型 101 6.1.2 利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 6.2 文字输入状态 104 6.2.1 相关知识 104 6.2.2 切换输入状态 104 6.2.3 霓虹灯文字 104 设置字符属性 107 6.3 6.3.1 相关知识 107 6.3.2 设置字符属性 108 6.4 102 段落设置 109 6.4.1 相关知识 109 6.4.2 设置首行缩进 110 6.5 设置文本类型 111 6.5.1 相关知识 111 6.5.2 传统文本 113 6.5.3 TLF 文本 115 6.6 对文字进行整体变形 6.6.1 相关知识 116 6.6.2 整体变形文本 116 6.7 对文字进行局部变形 115 116 6.7.1 相关知识 116 6.7.2 局部变形文字 117 6.7.3 局部变形应用——排版文字 118 6.8 实战演练 1——书籍插页制作 118 6.9 实战演练 2——TLF 文本排版 121 6.10 专家支招 124 技巧:学会使用 Flash CS5 提供的多种文本功能 第7章 使用滤镜和图层混合添加特效 126 7.1 从 Fireworks PNG 文件中导入滤镜和混合 7.2 如何使用滤镜 128 7.3 应用滤镜特效 129 7.3.1 【投影】滤镜效果 7.3.2 倾斜投影效果 130 129 124 127 7.3.3 【模糊】滤镜效果 130 7.3.4 【发光】滤镜效果 132 7.3.5 【斜角】滤镜效果 133 7.3.6 【渐变发光】滤镜效果 133 7.3.7 【渐变斜角】滤镜效果 133 7.3.8 【调整颜色】滤镜效果 134 7.4 使用混合模式创建复合图像 7.4.1 关于混合模式 134 7.4.2 混合模式示例 135 134 7.5 实战演练 1——制作璀璨的星空 7.6 实战演练 2——制作“变幻莫测”效果 7.7 专家支招 143 技巧:如何使用 Flash CS5 滤镜 136 138 143 第五节 教学目标 了解 Flash 动画的生成机理,掌握动画中使用的概念: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 图层 本章重点 掌握动画中使用的概念 本章难点 Flash 动画的生成机理 教学内容 第8章 8.1 掌握动画制作基础 145 基本知识 146 8.1.1 动画原理 146 8.1.2 动画的单元——帧 8.1.3 帧频 8.1.4 绘图纸工具的使用方法 8.1.5 移动整个动画 149 8.2 150 使用帧 146 147 8.2.1 在时间轴中处理帧 8.2.2 插入帧 150 8.2.3 选择帧 151 150 148 8.2.4 删除或修改帧 151 8.2.5 翻转帧 151 8.2.6 延伸帧 152 8.3 使用图层 152 8.3.1 图层的用途 8.3.2 图层的基本操作 153 8.3.3 改变图层状态 156 8.3.4 使用遮罩图层 158 8.3.5 用图层文件夹管理图层 8.3.6 使用【分散到图层】命令自动分配图层 8.4 153 160 161 使用场景 162 8.4.1 场景的用途 163 8.4.2 添加和删除场景 163 8.4.3 调整场景播放顺序 163 8.5 实战演练——制作几何静物 8.6 专家支招 167 164 技巧:区分开帧、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 167 第六节 教学目标 了解利用模板快速创建动画的方法,掌握 Flash 制作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的方法 本章重点 补间动画、逐帧动画 本章难点 快速创建动画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9章 利用模板快速创建动画 9.1 动画 170 9.2 范例文件 172 9.3 广告 174 9.4 横幅 175 9.5 媒体播放 176 9.6 演示文稿 177 9.7 专家支招 177 169 技巧:如何选择使用模板 178 第 10 章 制作 Flash 动画 179 10.1 制作逐帧动画 180 10.1.1 逐帧动画的特点及用途 10.1.2 制作逐帧动画 10.2 180 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10.2.1 制作简单变形 10.2.2 控制变形 182 10.3 180 181 181 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184 10.3.1 制作简单动作补间 184 10.3.2 制作多种渐变运动 185 第七节 教学目标 掌握引导层动画、遮罩层动画的制作方法 本章重点 引导层动画、遮罩层动画 本章难点 引导层动画、遮罩层动画 教学内容 10.4 制作引导动画 186 10.4.1 引导动画的制作步骤 10.4.2 制作飞翔的海鸟 10.5 186 187 制作遮罩动画 189 10.5.1 遮罩动画的特点及用途 10.5.2 创建遮罩图层 10.5.3 百叶窗效果 190 189 189 第八节 教学目标 在实战演练中学习、领悟 flash 动画的机理 本章重点 实战演练 本章难点 flash 动画的机理 教学内容 10.6 实战演练 1——制作网站片头 193 10.7 实战演练 2——制作逐渐显示的古诗 10.8 实战演练 3——MTV 制作 10.9 实战演练 4——飘逸广告制作 10.10 专家支招 204 197 199 201 技巧 1:创建补间动画和创建传统补间的差别 204 技巧 2:在制作补间形状动画时获得最佳效果的准则 204 第九节 教学目标 了解元件、库,学习、掌握利用元件和库组织动画的素材 本章重点 元件、库 本章难点 教学内容 第 11 章 利用元件和库组织动画素材 11.1 什么是元件 206 11.2 元件类型 11.3 对象的编组 207 206 205 11.3.1 创建图形元件 207 11.3.2 创建影片剪辑 208 11.3.3 创建按钮 210 11.3.4 启用按钮 212 11.3.5 鼠标的网页链接提示效果 11.3.6 文字遮罩按钮 11.4 建立实例 215 11.5 编辑实例 215 212 213 11.5.1 为实例另外指定一个元件 11.5.2 改变实例类型 216 11.5.3 改变颜色效果 217 216 11.5.4 分离实例 218 11.5.5 调用其他影片中的元件 11.6 查看实例信息 219 11.7 库界面 220 11.8 管理库 221 11.8.1 创建库元素 221 11.8.2 重命名库元素 11.8.3 库文件夹 222 222 11.9 使用库文件 223 11.10 库文件的编辑 224 11.10.1 编辑元件 224 11.10.2 编辑声音 224 11.10.3 编辑位图 225 11.11 使用公用库 225 11.12 实战演练 1——绚丽按钮 11.12.1 有关知识 226 11.12.2 制作过程 226 218 11.13 实战演练 2——变色花朵 11.14 专家支招 232 226 229 技巧:区分图形、按钮和影片剪辑等 3 种元件类型 第十节 教学目标 学习从外部导入声音、图片、视频 本章重点 导入文件 本章难点 导入文件 教学内容 第 12 章 使用外部图片、声音和视频 12.1 使用外部图片 235 12.1.1 导入图片 236 12.1.2 去除背景 237 12.1.3 转为矢量图形 238 234 232 12.1.4 使用位图填充 239 12.1.5 使用矢量图形 239 12.1.6 处理位图图像 240 12.2 使用声音 241 12.2.1 Flash 支持的声音类型 12.2.2 导入声音 241 12.2.3 为影片添加声音 242 12.2.4 给按钮添加音效 243 12.2.5 使用【属性】检查器设置播放效果和播放类型 12.2.6 使用声音编辑器编辑声音 12.2.7 声音的输出 246 12.2.8 处理声音 248 12.3 使用视频 Flash 支持的视频类型 12.3.2 为影片添加视频 专家支招 245 249 12.3.1 12.4 241 249 250 252 技巧 1:声音的使用 252 技巧 2:Flash 视频的发布和播放 252 第十一节 教学目标 了解 Flash CS5 中应用动作脚本 本章重点 ActionScript 本章难点 ActionScript 教学内容 第 13 章 轻松掌握 ActionScript 13.1 Flash CS5 中的动作脚本 13.2 动作脚本的开发环境 254 255 256 13.2.1 使用 Flash 集成开发环境 13.2.2 使用 Flash Builder 13.3 13.3.1 动作脚本的语法 点操作符 259 259 257 256 244 13.3.2 界定符 13.3.3 字母的大小写 13.3.4 注释 261 13.3.5 保留字和关键字 13.3.6 常量 262 13.3.7 运算符 13.3.8 条件语句 264 13.4 专家支招 260 260 261 262 266 技巧:使用 ActionScript 3.0 注意事项 第十二节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 ActionScript 语言基础 本章重点 ActionScript 本章难点 ActionScript 教学内容 ActionScript 第 14 章 ActionScript 语言基础 14.1 数据类型 268 14.1.1 字符串 14.1.2 数值 270 14.1.3 布尔型 14.1.4 MovieClip 对象 14.1.5 对象 272 14.1.6 数组对象 273 14.1.7 未定义 14.1.8 检测数据类型 14.2 268 271 272 274 274 变量 275 14.2.1 变量名 276 14.2.2 变量类型 276 14.2.3 变量的作用域 14.2.4 变量的声明 277 14.2.5 变量的使用 278 276 267 266 14.3 函数 280 14.3.1 预定义函数 280 14.3.2 自定义函数 281 14.3.3 函数的使用 283 14.4 类 284 14.5 从类中创建一个对象 14.6 创建自定义的类 286 288 14.6.1 函数的使用 289 14.6.2 创建一个自定义类 290 14.7 从 Product 类中创建两个对象 14.8 关于扩展现有的类 14.9 专家支招 291 292 293 技巧:注意使用嵌入的字体 293 第十三节 教学目标 学习 ActionScript,掌握创建交互式操作的方法 本章重点 ActionScript 本章难点 ActionScript 教学内容 第 15 章 用 ActionScript 创建交互操作 15.1 编写脚本 15.2 使用脚本助手 296 15.3 管理脚本 297 15.4 调试脚本 298 295 15.4.1 一次性调试 298 15.4.2 设置断点进行调试 15.5 294 控制 SWF 文件回放 15.5.1 播放控制语句 15.5.2 播放跳转 302 299 301 301 15.6 实战演练 1——创建烟花绽放效果 15.7 实战演练 2——坦克大战 305 302 15.8 专家支招 315 技巧:脚本助手 315 第十四节 教学目标 了解 ActionScript 3.0 实用组件,掌握利用组件快速创建动画的方法 本章重点 ActionScript 本章难点 ActionScript 教学内容 第 16 章 快速创建动画——ActionScript 3.0 实用组件 16.1 组件的下载、安装及使用 317 16.1.1 自带的组件类型 317 16.1.2 查看 Flash 组件 318 16.1.3 组件的下载和安装 318 16.1.4 组件的使用 318 16.2 拾色器 319 16.2.1 拾色器介绍 319 16.2.2 更改文本字体颜色 16.3 319 滑块 320 16.3.1 滑块介绍 321 16.3.2 控制影片剪辑的旋转与透明度 16.4 列表 322 16.4.1 列表介绍 322 16.4.2 制作下拉列表拾色器 16.5 加载 324 16.5.1 加载介绍 324 16.5.2 图片动态查看器 16.6 324 数字输入框 325 16.6.1 数字输入框介绍 325 16.6.2 简易价格计算器 325 16.7 16.7.1 加载进程 326 进程栏介绍 326 323 321 316 16.7.2 16.8 制作片头进度条(Loading) 滚动窗格 328 16.8.1 滚动窗格介绍 16.8.2 在滚动窗格中读文章 16.9 329 方格列表 327 328 16.9.1 方格列表介绍 16.9.2 制作缩略图查看器 16.10 视频播放器 329 330 330 331 16.10.1 视频播放器介绍 16.10.2 将视频播放器添加到应用程序 331 16.11 实战演练 1——制作网站留言簿 332 16.11.1 有关知识 333 16.11.2 制作步骤 333 331 16.12 实战演练 2——制作旅游问卷 16.13 专家支招 340 335 技巧:新的 FLVPlayback 组件有哪些改进 第十五节 教学目标 测试和优化 Flash 作品 本章重点 测试和优化 Flash 作品 本章难点 测试和优化 Flash 作品 教学内容 第 17 章 测试和优化 Flash 作品 342 17.1 343 测试 Flash 影片下载情况 17.1.1 流媒体与缓冲 17.1.2 全方位下载测试 17.2 优化 Flash 影片 343 344 345 17.2.1 谨慎使用位图、声音和视频 17.2.2 减少对 CPU 的占用 17.2.3 分散加载压力 17.2.4 元件与动画的优化 345 346 346 345 340 17.2.5 17.3 图形、文本及颜色的优化 专家支招 346 347 技巧:如何更好地优化 Flash 作品 347 第十六节 教学目标 掌握 Flash 输出文件的方法 本章重点 输出不同文件格式 本章难点 输出不同文件格式 教学内容 第 18 章 动画的输出和发布 18.1 优化 Flash 影片 18.2 输出动画 349 350 18.2.1 SWF 动画 350 18.2.2 GIF 动画 350 18.3 348 影片的发布设置 351 18.3.1 【发布设置】对话框 352 18.3.2 发布 Flash 影片设置 352 18.3.3 发布 HTML 设置 353 18.3.4 发布 GIF 动画设置 355 18.4 发布预览 357 18.5 实战演练——生成可执行文件 18.6 专家支招 358 360 技巧:导出影片和发布影片有什么不同 第十七、十八节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掌握 Flash 动画生成的机理 本章重点 动画制作实例 本章难点 Flash 动画生成的机理 教学内容 360 第 19 章 制作广告 362 19.1 Flash 广告设计基础 19.2 基本制作步骤 363 19.3 设计前的指导 364 19.4 动画制作步骤详解 19.5 专家支招 363 365 377 技巧 1:如何才能有条理地制作动画 377 技巧 2: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图层 377 技巧 3:如何才能遮住多余的影片 377 第十九、二十节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掌握 Flash 动画生成的机理 本章重点 动画制作实例 本章难点 Flash 动画生成的机理 教学内容 第 20 章 制作 MV 378 20.1 Flash MV 设计基础 20.2 初期准备工作 379 379 20.2.1 准备音乐素材 20.2.2 根据歌曲内容撰写 MV 剧本 20.2.3 人物设定和场景设定 20.3 379 381 382 实现动画效果 383 20.3.1 制作人物原画和背景原画 383 20.3.2 合成人物原画和背景原画 384 20.4 添加歌词 385 20.4.1 设置声音同步 385 20.4.2 标注歌词位置 386 20.4.3 制作歌词元件 386 20.4.4 将歌词添加到动画 387 20.5 预载 Loading 和按钮的制作 20.5.1 Loading 的制作 20.5.2 制作按钮并控制影片播放 20.6 动画制作步骤详解 20.7 专家支招 390 390 393 396 402 技巧:如何设置某一元件的链接属性 402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龙马工作室主编,Flash CS5 动画制作完全自学手册,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1 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200130 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必修课程 使用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时学分: 15 周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周树功 审 定 人: 宗鹏 编写时间: 2014 年 5 月 10 学分 一、专业实习简介 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 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 和 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 和深化的过程。通过毕业实习的过程,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 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就业实习机 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对我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我们既 能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具有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独立 工作的能力,为我们在毕业后,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训练学生从事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及管理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2、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在企业内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3、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的 能力。 4、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应用所具备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 素养。 三、专业实习的环节 专业实习的环节和具体内容 1.听取实习单位领导报告,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特别是具体的规章制度。 2.了解信息管理教研室的情况、作计划、活动安排,注意听取先进的教学经验。 3.同学生实习单位东软集团、用友软件公司等定点实习单位进行联系结合我系学 生教学特点确定实习内容和实习方案。 4.确定实习方案。了解学生实习单位的项目进展情况,确定学生实习所涉及到的 项目设计方案。并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机会所涉及的技术,定期进行技术讲 座。 5.评议。实习学生要听本实习小组其他实习生的课,作好实习记录,小组要召开 评议会,对每一个实习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议,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专业实习时在学生学习管理学,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原理和 C#语言程序 设计等课程后进行的,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要充分的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考核形式及要求 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实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实 习学校和实习学生,必须重视这一环节,方法及步骤: 1、个人鉴定 实习生本人,根据自己在实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和体验,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自 我鉴定。 2、指导教师评定 系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按照评分标准 进行评分,写出评语,填写“实习成绩评定表”。 3、系实习领导小组评定 根据第1、2、3项结果,结合实习生的日常表现,评定实习生最终的实习成 绩,填入“实习成绩评定表”。评定等级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 六、其他说明 (一)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和指导教师职责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态度、 组织协调能力对实习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认真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教育 实习工作,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并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指 导实习能力的教师担任。 (一)本院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实习指导教师在外实习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自觉维护学院的声誉, 要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检查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并参加评议学生 的工作。填写好实习工作日志。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督 促学生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 七、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序号 1 实 习 教 学 实习前的技术讲座 内 容 教学形式 周数 教师主讲和实习内容相关的技术 1 点。 2 见习 到实习单位,熟悉实习环境,听 1 从实习负责人 3 实习工作调查 指导并解决学生实习中进行系统 12 研发时遇到的问题,并阶段总结 技术问题 4 总结、验收 完成实习报告、进行实习成绩的 1 评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71100250 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 10 周 8 学分 所需先修课 学科基础课 编写单位: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编 写 人: 张庆 审 定 人: 李师广 编写时间: 2014 年 4 月 一、毕业论文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毕业论文是数信系各个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专业 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 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 得到从事数学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的基本训练。 二、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与要求 1.系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 落实。工作小组原则上不低于 5 人,组长由主管教学副主任担任,并制定本系的 毕业论文工作方案。 2.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学校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相关规定。 3.指导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领域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校外教师指导毕 业论文(设计)需安排校内教师合作指导。助教不能独立指导毕业论文(设 计),可以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4.为保证论文质量,每位教师指导论文原则上不超过 10 篇。 5.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讲明选题意义,提出明确要求,介绍相关参考资料,指 导学生的开题报告、调查研究、科学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定期检查 学生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解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填写《毕业论 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6.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主动与指导教师保 持联系,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7.学生开题报告一经通过,不得随意更改论文题目和更换指导教师。因特殊 情况需要更改的,须系毕业论文工作小组批准。 8.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剽窃或抄袭他人成果者,毕业论文成绩 以零分记。 9.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的公开答辩,答辩通过者获得毕业论文相应学分。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 自拟选题。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得到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训练。题目应难易适度,分量得当,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另外,选题还要恰当,学生经过努力和教师指导能够按时完成论文的撰写。 (二)可行性研究 对 选 题 的 可 行 性 进 行 研 究 ,包 括 立论依据、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技术 路线和创新点、研究基础等。 1.立论依据。其中包括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理论的背景;课题研究目的、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其中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的查阅范围 及手段、参考资料; 3.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其中包括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 术;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论文的创新点; 4.研究基础。是指学生在写论文时所具备的研究基础、已具备的条件和尚需 解决的问题。能够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足够的支撑、支持。 (三)方案制定 方案制定的目的: 1.通过制定方案,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全面的设计和计划, 对预期结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学生制定的方案由指导教师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以避免在论文写作过程 中丢掉一些必要的内容或采用一些不合理的研究方法; 3.方案可作为学生在开题工作中检查工作内容和进度的标准。 方案制定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3.课题研究的目标;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5.课题研究的步骤;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四)方案实施 首先是对设计方案及实现目标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进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技术关键,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采用的方法 主要有查阅文献、研读相关论文等。其次是构思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各种方案, 并提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该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五)论文撰写等 1.题目:题目应简洁、确切、有概括性,字数一般不超过 20 字,必要时可 加副标题。题目应有中英文对照,英文题目应与中文题目含义一致。 2.论文摘要:论文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论文主要论点、创新见解 的高度概括,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应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在 100 字左右,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求用词准确、语法规范、意思完整。 3.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关键词一般列 3~5 个。关键词 应有中英文对照,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4.目录:一般列至三级标题,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 的标题一致,并标明页码。 5.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或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前言(绪论)。内容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 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 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 实验方法及结果、本人的论点、结论等内容,还要附有关图表、公式等。文中若 有同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内容以及引用他人成果或结论的内容,必须有明 确说明,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 (3)结论。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和综合,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 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6.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 的附录中,例如公式推演、源程序等。如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查阅, 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 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 和尊重。查阅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不含教科书)不少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 献不少于 1 篇。 8.致谢:对给予支持、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 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诚恳热诚。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1.第 6 学期第 9—11 周系主任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2.第 6 学期第 12—13 周系主任组织各答辩小组开题答辩; 3.第 6 学期第 14 周系主任组织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4.第 7 学期第 1—3 周系检查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并交初稿; 5.第 7 学期第 4—8 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修改毕业论文,并做好指导 记录; 6.第 7 学期第 9—10 周系主任主持完成毕业论文评审工作及毕业论文答辩准 备工作; 7.第 7 学期第 11 周各答辩小组完成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 系设立答辩委员会,并在各专业方向设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至少有 三名教师(有讲师以上职称)。答辩委员会为每个答辩小组设置答辩组长、秘书 各一名。 1.答辩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述(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和教师提问(一般 不超过 10 分钟) 。学生应尽可能说明选题背景、所应用理论方法、创新点、价值 与意义。教师根据评阅论文情况和现场答辩情况进行提问,学生当场回答问题。 2.每位参与答辩的教师要根据答辩情况,按百分制给每一位学生打分,最后 由答辩秘书算出平均值,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如果有 50%的答辩的教师认为学 生的答辩不通过,则该生的答辩不通过,需经二次答辩。 3. 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进行全面、认真评阅,并根据学生在撰写 毕业论文期间的表现、完成情况、论文质量写出评语并按百分制给出成绩。 4. 答辩小组安排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送给其他教师审阅。评阅教师要注意检 查论文格式是否规范,论文的结论是否正确,论文的语言是否流畅,论文所使用 的方法是否合理。评阅后写出评语并按百分制给出成绩。如果有 50%的评阅教师 不同意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则该生的论文要修改后方可参加答辩。 5. 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成绩由答辩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专家(其他教 师)评阅成绩组成,权重分别是 0.4、0.3、0.3。 六、其它说明 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等按教务处相关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