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病学》教学大纲.doc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 耿海霞 开课单位: 课程编码: 0210014 口腔医学教研室 课程中文名称: 牙体牙髓病学 课程英文名称: Endodontology 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根尖周组织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技术的 学科。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牙体疾病和牙髓根 尖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牙体、 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机制和防治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 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 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 图像观摩、临床见习、自学、临床病案讨论、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本教学大纲供口腔专业本科(五年制)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口腔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在完成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相关 基础内容后开设该课程。 本课程计划 121 学时,6.5 学分,其中理论授课 40 学时,实验操作 81 学时。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牙体牙髓病学》(第 2 版),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考核方法:理论知识闭卷考试(70%)+实验操作的平时成绩(30%)。 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理论 实践 合计 一 龋病概述 1 0 1 二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5 0 5 三 龋病临床特征和诊断 2 3 5 四 龋病治疗 8 66 74 五、六 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牙外伤 2 2 4 七、八 牙体慢性损伤;牙本质过敏症 2 1 3 九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2 0 2 十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0 2 十一 检查和诊断方法 2 0 2 十二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2 0 2 十三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 0 2 十四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 2 3 5 十五 活髓保存治疗 2 0 2 十六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2 0 2 十七 根管治疗术 4 6 10 40 81 121 合计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类型 每组人数 基本教学要求 1 离体牙石膏模型的制备 1 验证性 2 2 口腔科医师的术式、支点 与钻针切割硬物联系 5 验证性 2 3 开髓术 6 验证性 2 挑选完好的离体牙至少 12 颗,灌制 一副离体牙石膏模型。 讲解综合实习台的使用及保养,讲解 和示教口腔科医师工作的术式,练习 医师的体位和术式、手机口镜的握持 和支点的应用,在预成硬材料块上按 要求切割制备一定洞形。 观察牙髓腔解剖,在仿头模上进行各 种牙的开髓术。 4 窝洞的结构、分类及石膏 牙备洞 6 验证性 2 石膏牙备洞。 5 离体牙窝洞制备 12 验证性 2 在离体牙上制备Ⅰ、Ⅰ、Ⅰ、Ⅰ类洞形。 6 银汞合金充填术 6 验证性 2 7 粘结修复术 6 验证性 2 8 盖髓术与活髓切断术 6 验证性 2 9 根管治疗术 18 验证性 2 银汞合金的调制与应用,磷酸锌水门 汀的调牙合与应用。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Ⅰ类洞,熟 悉玻璃离子水门汀调制和垫底的方 法。 在两颗离体牙上分别施行盖髓术和 活髓切断术。 分别在一前牙、一上前磨牙和一磨牙 上完成根管治疗术,术后摄 X 线片。 10 牙髓塑化治疗 6 验证性 2 11 橡皮障隔离术、根尖手术 6 演示性 2 12 口腔检查与病历书写 3 验证性 2 在一个磨牙上完成牙髓塑化治疗。 组织观看根尖手术录像,在仿头模和 全口牙列模型上练习使用橡皮障隔 离术。 同学两两进行口腔疾病的问诊和病 史采集,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和常用 的特殊检查,并每人完成一份口腔科 门诊病历。 牙体牙髓病学绪论 牙体牙髓病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简史。 第一篇 龋病 第一章 概述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体牙髓病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牙体牙髓病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 握牙体牙髓病预防及治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掌握龋病的定义;龋病的特征。 了解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龋病的历史,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掌握龋病的好发部位。 熟悉龋病流行病学的评价方法。 了解目前龋病的流行情况,龋病的流行趋势。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龋病的定义;龋病的特征;龋病的好发部位。 ⒉ 教学难点:龋病的特征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⒉ 龋病的好发部位。 第二章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龋病的研究对象,理解龋病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龋病预防及治 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牙菌斑 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三大主要的 致龋微生物菌属;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了解不同牙面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细菌的附着和聚积;菌斑微生物学;牙 菌斑的物质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第二节 饮食因素 掌握氟的抗龋机理;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 了解蔗糖、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物质与龋病的关系。 第三节 宿主 掌握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唾液与龋病的关系。 熟悉唾液的几种主要蛋白质的功能;龋病与免疫的关系。 了解唾液的基本组成。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 了解龋病与年龄、种族、性别和遗传的关系。 第五节 病因学说 掌握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了解内源性理论、外源性学说、蛋白溶解学说、蛋白溶解-鳌合学说,Miller 化学细菌学 说(先进性与局限性)。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三大 主要的致龋微生物菌属;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 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唾液与龋病的关系;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⒉ 教学难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三大主要的致龋微生物菌属; 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唾液与龋病的关系。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 ⒉ 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第三章 龋病临床特征和诊断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龋病的研究对象,理解龋病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龋病预防及治 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过程 熟悉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了解脱矿和再矿化。 第二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掌握龋病的好发部位及其规律,好发牙,好发牙面,牙面好发部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 浅、中、深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 了解龋病的临床分类;龋病的检查方法;早期龋的检查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龋病的好发部位及其规律,好发牙,好发牙面,牙面好发部位;常用的临床 检查方法;浅、中、深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 ⒉ 教学难点:浅、中、深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浅、中、深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 第四章 龋病治疗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龋病的研究对象,理解龋病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龋病预防及治 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 熟悉龋病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了解药物治疗、再矿化治疗和窝沟封闭的定义、适应证、方法和机制。 第二节 窝洞制备 掌握牙髓牙本质复合体;GV.Black 分类法,抗力形和固位形;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和基本 步骤。 熟悉窝洞垫底的定义、适应证、常用制剂及方法。 了解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窝洞的分类和结构;窝洞的隔湿、干燥、消毒、封闭、衬洞。 第三节 修复性治疗 掌握牙体修复原则;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术的窝洞制备特点和修复 步骤。 熟悉釉质粘接的概念、原理、方法,牙本质粘接的概念、原理、方法。 了解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复合树脂的联合修复技术。 第四节 深龋的治疗 掌握深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了解双层垫底充填,安抚治疗,间接盖髓术的定义、适应证、方法。 第五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熟悉附加固位钉的牙体修复术和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 了解嵌体修复术和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术。 第六节 并发症及其处理 熟悉龋病修复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GV.Black 分类法,抗力形和固位形;窝洞预备的基本原 则和基本步骤;牙体修复原则;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术的窝洞制备特点 和修复步骤;深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深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⒉ 教学难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抗力形和固位形;牙体修复原则;中龋的治疗原则和治 疗方法;深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⒉ 中、深龋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第五章 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的研究对象,理解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的产生 与发展过程,掌握着色牙和异常发育牙的预防及治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着色牙 熟悉氟牙症、四环素牙和着色牙的漂白治疗方法。 第二节 牙结构异常 掌握釉质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 了解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先天性梅毒牙。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掌握畸形中央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了解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牙内陷,釉珠。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了解额外牙和先天性缺额牙。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了解早萌和迟萌。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及难点:釉质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畸形中央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畸形中央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第六章 牙外伤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外伤的研究对象,理解牙外伤的产生过程,掌握牙外伤预防及治 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熟悉牙震荡、牙脱位、牙折。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及难点:牙震荡、牙脱位、牙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牙脱位的治疗原则。 第七章 牙体慢性损伤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体慢性损伤的研究对象,理解牙体慢性损伤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掌握牙体慢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掌握牙隐裂、楔状缺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熟悉牙根纵裂。 了解磨损、磨牙症、酸蚀症。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牙隐裂、楔状缺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⒉ 教学难点:牙隐裂、楔状缺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牙根纵裂。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牙隐裂、楔状缺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第八章 牙本质过敏症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对象,理解牙本质过敏症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掌握牙本质过敏症预防及治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熟悉流体动力学说,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及难点: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牙本质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 第九章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的生理学特点,理解牙髓及根尖周病的产生与发 展过程,掌握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掌握成牙本质细胞。 了解牙髓组织肉眼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点及结构特点。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掌握其形成功能: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 熟悉其感觉功能:神经纤维种类,感觉特点及神经分布特点,闸门控制学说。 了解其营养功能:牙髓组织中血循环特点;防御功能:疼痛反应,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免疫炎症反应。 第三节 牙髓增龄性变化 掌握牙髓增龄的结构变化。 了解体积变化、功能变化。 第四节 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掌握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临床意义。 了解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特点(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成牙本质细胞;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功能; 牙髓增龄的结构变化;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临床意义。 ⒉ 教学难点:牙本质细胞;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功能;牙 髓的神经纤维种类,感觉特点及神经分布特点,闸门控制学说。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功能。 ⒉ 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临床意义。 第十章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研究对象,理解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产生与发展 过程,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预防及治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细菌因素 掌握不同类型疾病中细菌感染的特点;感染途径;逆行性感染和逆行性牙髓炎的概念。 了解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中对细菌作用的认识过程;致病的主要物质及作用机制;宿主对细 菌感染的反应;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在牙髓和根尖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物理因素 了解创伤、温度、电流、激光等物理因素对牙髓的刺激。 第三节 化学因素 了解充填材料、酸蚀剂及粘接剂、消毒药物等化学因素对牙髓的刺激。 第四节 免疫因素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疾病中细菌感染的特点;感染途径;逆行性感染和逆行性牙髓炎的 概念。 ⒉ 教学难点:牙本质小管,牙髓直接暴露,牙周等感染途径;血源感染;逆行性感染和逆 行性牙髓炎的概念。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牙本质小管,牙髓直接暴露,牙周等感染途径。 ⒉ 逆行性感染和逆行性牙髓炎的概念。 第十一章 检查和诊断方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研究对象,理解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产生与发展 过程,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预防及治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收集病史 掌握主诉疼痛的问诊内容。 熟悉主诉应记录的内容;现病史应记录的内容, 了解系统病史:患者的患病史、用药史和出血史等几个方面。 第二节 临床检查 掌握牙髓温度测试:牙髓活力温度测试包括冷诊法和热诊法,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注意 事项和临床意义;牙髓电测试:牙髓电测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引起误诊的原 因和禁忌症;X 线检查。 熟悉视诊、扪诊、探诊(探诊主要应用于龋洞、牙髓腔和牙周的检查)、叩诊(包括垂直 叩诊和水平叩诊)。 了解 X 线检查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叩诊时 的注意事项;咬诊、染色法、透照法、选择性麻醉、实验性备洞。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主诉疼痛的问诊内容;牙髓温度测试:牙髓活力温度测试包括冷诊法和热诊 法,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牙髓电测试:牙髓电测试的操作方法、注意 事项、临床意义、引起误诊的原因和禁忌症;X 线检查:了解 X 线检查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 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 ⒉ 教学难点:牙髓电测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引起误诊的原因和禁忌症; 了解 X 线检查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牙髓活力温度测试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⒉ 牙髓电测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引起误诊的原因和禁忌症。 第十二章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髓病的分类,理解牙髓病的临床表现,掌握牙髓病的诊断方法及 意义。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分类 掌握牙髓病的临床分类。 熟悉牙髓病转归。 了解牙髓病的组织病理学分类。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 掌握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和鉴别诊 断;残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逆行性牙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牙髓 坏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鉴别牙髓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 熟悉慢性牙髓炎的组织病理学分类;牙髓钙化。 了解可复性牙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牙内吸收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 牙痛的鉴别诊断。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牙髓病的临床分类;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了解牙痛的鉴别诊 断;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残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逆行性牙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牙髓坏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鉴别牙髓坏死 和慢性根尖周炎。 成牙本质细胞;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功能;牙髓增龄的结 构变化;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临床意义。 ⒉ 教学难点:牙本质细胞;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功能;牙 髓的神经纤维种类,感觉特点及神经分布特点,闸门控制学说。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⒉ 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⒊ 逆行性牙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第十三章 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根尖周病的研究对象,理解根尖周病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根尖 周病预防及治疗的意义和方法。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 掌握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排脓途径;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三个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要点;鉴别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和急 性牙周脓肿。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 掌握慢性根尖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及难点:成牙本质细胞;原发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功能;牙髓增龄的结构变化;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临床意义。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 ⒉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三个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要点和排脓途径以及和急性牙 周脓肿的鉴别。 ⒊ 慢性根尖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髓治疗的研究对象,理解牙髓治疗的发展过程,掌握牙髓治疗的 方法及意义。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 掌握保存活髓和保存患牙的治疗原则。 了解治疗程序及术前谈话的重要性。 第二节 病例选择 掌握病例的选择中牙的状态—牙长度、根管形态、根管数目、髓腔钙化、牙根吸收。 熟悉病例选择中患牙根管治疗的可达性及邻近的组织结构、可修复性、牙周状态、既往治 疗情况、保留价值。 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 第三节 感染控制 熟悉建立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 了解术区的隔离、手机的灭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灭菌处理的监测系统、基本的防 护措施。 第四节 疼痛控制 掌握常用局部麻醉法的种类及操作方法;失活方法;常用失活剂的种类、性能、操作步骤 及操作注意事项。 了解无痛技术及无创注射针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保存活髓和保存患牙的治疗原则;病例的选择中牙的状态——牙长度、根管 形态、根管数目、髓腔钙化、牙根吸收;建立有菌观念和无菌操作;常用局部麻醉法的种类及 操作方法;失活方法;常用失活剂的种类、性能、操作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 ⒉ 教学难点:保存活髓和保存患牙的治疗原则。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保存活髓和保存患牙的治疗原则。 ⒉ 常用局部麻醉法的种类及操作方法;失活方法。 ⒊ 常用失活剂的种类、性能、操作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 活髓保存治疗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活髓保存治疗的研究对象,理解活髓保存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掌握活髓保存治疗的方法及意义。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盖髓术 掌握直接盖髓术的概念,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常用盖髓剂的种类及操作步骤;间接盖 髓术的概念,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常用盖髓剂的种类及操作步骤。 了解盖髓术的预后与转归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 牙髓切断术 掌握牙髓切断术的适应证;髓腔的应用解剖及开髓洞型要求。 了解牙髓切断术的原理、操作步骤、、预后和转归、并发症和处理。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直接盖髓术的概念,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常用盖髓剂的种类及操作步骤; 间接盖髓术的概念,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常用盖髓剂的种类及操作步骤;牙髓切断术的适 应证;髓腔的应用解剖及开髓洞型要求。 ⒉ 教学难点:髓腔的应用解剖及开髓洞型要求。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的概念,原理,适应症,禁忌症。 ⒉ 髓腔的应用解剖及开髓洞型要求。 第十六章 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牙髓治疗的研究对象,理解牙髓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牙髓 治疗的方法及意义。理论课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应急处理 掌握开髓引流的意义及操作注意事项。 了解切开排脓、安抚治疗、调牙合磨改、消炎止痛。 第二节 根管治疗 掌握根管治疗的原理、适应证、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 了解根管治疗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牙髓塑化治疗 熟悉牙髓塑化治疗。 第四节 根管外科 掌握根管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切口和瓣膜设计;根尖切除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 项;根尖倒充填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了解根尖切除术;根尖倒充填术。 第五节 根尖诱导成形术 掌握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修复机制和和愈合类型。 了解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修复原理及预后。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开髓引流的意义及操作注意事项;根管治疗的原理、适应证、根管治疗的主 要步骤及其原则;根管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切口和瓣膜设计;根尖切除术的操作步骤 及注意事项;根尖倒充填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⒉ 教学难点: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根尖切除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根管治疗的原理、适应证、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 ⒉ 根尖切除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根管治疗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根管治疗的研究对象,理解根管治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根管 治疗的方法及意义。理论课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髓腔应用解剖 掌握恒牙根管形态特点,牙本质-牙骨质界的意义。 了解牙根发生的特点、根尖解剖特点及侧副根管特点。 第二节 根管治疗器械 掌握常用根管预备器械的种类及特点。 熟悉常用根管充填器械的种类及器械特点。 了解概述,开髓器械,根管预备器械,根管长度测定器械的使用及原理,根管消毒器械, 根管充填器械,照明及内视器械。 第三节 髓腔的开通 第四节 根管预备 掌握根管清理、根管成形、根管预备方法、根管预备后的效果。 第五节 根管消毒 熟悉药物消毒的常用药物、封药方式及注意事项。 了解根管消毒的方法:药物消毒、电解消毒、微波消毒,激光治疗,暂时封固。 第六节 根管充填 掌握根管充填的时机,侧方加压充填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熟悉根管充填的目的和作用。 了解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根管充填材料;根管充填方法。 第七节 显微根管治疗 了解手术显微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特点;显微根管治疗技术。 第八节 疗效及评定标准 掌握根管治疗疗效评定的内容、疗效标准。 了解组织愈合形式。 第九节 并发症及处理 掌握急性炎症反应。 熟悉根管治疗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了解器械折断于根管内、髓腔壁穿孔、器械落入消化道和呼吸道、皮下气肿、牙折。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教学重点:恒牙根管形态特点,牙本质-牙骨质界的意义;常用根管预备器械的种类及特 点;根管清理、根管成形、根管预备方法、根管预备后的效果;根管充填的时机,侧方加压充 填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根管治疗疗效评定的内容、疗效标准;急性炎症反应。 ⒉ 教学难点:牙本质-牙骨质界的意义,根管清理、根管成形、根管预备方法,根管充填 的时机。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恒牙根管形态特点,牙本质-牙骨质界的意义。 ⒉ 根管清理、根管成形、根管预备方法,根管充填的时机。 五、阅读书目(或参考文献) ⒈ 周学东主编. 实用牙体牙髓病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⒉ 樊明文主编. 龋病牙髓病研究.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⒊ 凌均棨主编. 根尖周病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