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学习心得(任树根).doc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习心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 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10 年前,我非常幸运地 成为广药的一员,也非常荣幸加入到辅导员这一伟大的队伍当中。10 年如白驹 过隙,自己的初衷似乎也被每天的琐事消磨的没有了棱角,产生了职业倦怠。直 到 2016 年 12 月 7 日到 8 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习总书记的讲 话令我备受鼓舞和振奋,重新点燃了我的梦想和激情,我也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 自我反思,高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如何培养人?高校为谁培养人?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重大任务 高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认为: 第一、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基 本要求。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社会不会因个人而主动进行改变,我们需要主 动的去适应社会。只有不断加强锻炼,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断进行心理调适, 使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我们才会拥有融入社会的资本。 第二、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人是做事和做学问的前提。作为高校的思想教 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培养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做一个态度认真的人,做 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做一个学会付出、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和具 有爱国主义的人。 第三、培养学生如何做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越 来越高,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只会耍嘴皮子。因此,高校培养的 学生,绝不应该是读死书、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是必须要动手能力强,“做事” 认真,具有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 第四、培养学生如何做学问。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的知识结构和 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了决定了以后社会发展的高度,因此对大学生如何做学问的 培养,也是高校的重心。高校只有不断创新培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大学术 的学术水平,才能为将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校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做到与时俱进 第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首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在完成好繁琐的常规性工 作之后,尽可能多的去进行深造或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和 完善自己,做学生的榜样。 第二、人才培养方式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科技的日新月异, 科技对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多的影响。MOOC(慕课)形式的到来,颠覆着传统学习 方式,大学的围墙渐被打破,对于这种不断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我们要紧跟时代 步伐,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使总结的工作活 起来。 第三、因地制宜,加强“体验式”教学。为了提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效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广东本地丰富的历史遗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加深他们对前辈们不断努力和付出的认可,提高自身的觉悟。 总之,高校在如何培养人才方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 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和教材体系;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高校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不断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是教育的初心,只有不忘这个初心,才能不断前进, 否则,没有方向的“前进”,可能恰恰是倒退。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 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 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也刻不容 缓。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中药学院学生办 任树根 2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