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

Queen°(女王)17 页 153 KB下载文档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
当前文档共1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doc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4 年国家级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在渝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4 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4〕30 号)转发给你 们,请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扎实开展此项工作,并于 2014 年 10 月 8 日前将学校书面申请遴选报告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 心申请书》(见附件 2)(一式五份)等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应提交的材料统一报送我委高教处,同时将发送至 mqminquan@163.com。逾期不予受理。 我委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遴选工作有关事宜将 另行通知。 联系人:闵 权,联系电话:023-63858112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4 年 9 月 18 日 教高厅函〔2014〕30 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14 年国家级虚拟 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 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我部决定 2014 年继续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工作指导思想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虚 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 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高校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 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 设和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 建设任务和内容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 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 - 2 - 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 能实不虚的原则,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 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 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 项目。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开展资源、平台、队伍和制度等 方面的建设,形成持续服务实验教学,保证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 放共享的有机整体。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 充分体现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 持服务能力,系统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综 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软件共享虚拟 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优质教学资源, 推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方 法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降低成 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鼓励自主创新和拥有自有知识产 权。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 按照服务与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学校统一的具有开放性、 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 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全面提供搜索导航服务,及时发布资源 - 3 - 应用信息,切实扩大资源影响力度,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大 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学科专业、多学校和多地区 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要。探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 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 务支撑体系。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 建设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核心骨干人员相 对稳定,年龄、职称、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团队,形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水平高,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 学和管理队伍。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 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使用和更大范围开放共享为 目标,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师工作绩 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 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 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申报及遴选 2014 年计划遴选产生 100 个左右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 心。按照“简政放权、管评分离”的原则,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 会负责申报材料受理、资格审查和遴选等工作。 (一)申报范围 - 4 - 本次申报单位是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和军队高等学校,申报对 象是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所学校应在统筹考虑专 业优势和学科布局的基础上申报。每所学校申报项目不超过 1 个。 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向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 请,军队院校向军队院校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各省(市、 区)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参谋部军训部根据申报名额(见附件 1)推荐。 同时,考虑学科特点和国家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等需求,规划 少量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报数不超过 10 个。 (二)申报材料 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应提交以下材料: 1.《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请书》 (见附件 2) 。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情况视频材料。包括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设备与环境的全貌,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内容等。 3.关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和 规章制度等,以及其他必须的支撑材料。 (三)申报方式及时间 1.2014 年 9 月 15 日以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军队院校教 育主管部门将联系人信息(见附件 3)发送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秘书处邮箱 xueshubu@moe.edu.cn。 2.10 月 22 日至 24 日,将推荐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 心 1-3 项申报材料上传到“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 - 5 - (http://syzx.cers.edu.cn)。申请书内容须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网站”(http://syzx.cers.edu.cn)中填写,同时上传 PDF 格式申请书,容量不超过 10M。视频材料要求 MP4 格式,尺寸为 1280×720,容量不超过 200M,播放时间长度不超过 10 分钟。其 他支撑材料要求 PDF 格式,容量不超过 50M。 3.10 月 24 日以前,将推荐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申请书纸质材料(一份)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推荐情况 汇总表(见附件 4)函寄(送)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高 晓杰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 10 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403 室,邮政编码 100082。逾期不再受理。 (四)遴选工作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工作(遴选要求见附件 5) 着重考察资源的适用性、原创性、导向性以及开放共享的水平和 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学科专业、学校和地区的覆盖 面。遴选结果将在教育部网站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由我部授 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称号。 我部将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高等学校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网站展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并适时对 资源开放共享情况进行检查。 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 设工作,根据本通知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精心组织, 加大投入,持续建设,高质量完成建设工作。 - 6 - 四、联系方式 (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联系人:高晓杰,电话: 010-59893290,电子信箱:xueshubu@moe.edu.cn;网络申报技术 支持,联系人:郝永胜,电话:010-62751071,电子信箱: haoysh@pku.edu.cn。 (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实验室处,联系人:王振中,电话: 010-66097854,电子信箱:sysc@moe.edu.cn。 附件 1-5 从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下载。 附件:1.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名额分配表 2.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请书 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军队院校教育主管部门联系表 4.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推荐情况汇总表 5.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 教育部办公厅 2014 年 8 月 19 日 - 7 - 附件 1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申报名额分配表 地方(军队) 北京 名额 18 地方(军队) 湖北 名额 9 天津 5 湖南 9 河北 7 广东 9 山西 3 广西 4 内蒙古 2 海南 1 辽宁 10 四川 8 吉林 6 贵州 3 黑龙江 7 云南 4 上海 10 西藏 1 江苏 10 重庆 4 浙江 7 陕西 11 安徽 7 甘肃 3 福建 5 青海 1 江西 4 宁夏 1 山东 11 新疆 1 河南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 军队院校 8 - 8 - 附件 2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申请书 此处填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学校主管部门: 学 校 名 称: 学 校 管 理 部 门 电 话: 开放共享访问网址: - 9 - 申 报 日 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制 填写说明 1. 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 2. 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 - 10 - 1.基本情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称/级 别(省级或国家级) /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固话/ 专业技术 职务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主 任 批准时间 学位 手机号码 主要职责 工作经历 教研科研 主要成果 (科研成 果限填 5 项) 虚 拟 仿 真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正高 教师基本 情况 副高 中级 其它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总人数 平均年龄 人数 占总人 数比例 实验教学 情况 实验课程数 面向专业数 实验学生人数/年 实验人时数/年 - 11 - 2.建设内容 2-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概况 2-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2-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罗列实验项目、功能及效果等) 2-4 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平台(平台功能、信息化设备、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2-5 合作企业的概况、参与程度和合作成果 2-6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教师水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研发水平、队伍结构等) - 12 - 2-7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管理规范等) 2-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与创新 3. 资源共享 3-1 目前教学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效果 3-2 进一步实现共享的计划与安排 - 13 - 4. 条件保障 4-1 基础条件(仪器设备配置情况、环境与安全、运行与维护等) 4-2 经费来源及使用规划 5.学校和主管部门意见 学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教育主管 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 14 - 月 日 附件 3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军队院校教育主管部门联系表 姓名 单位 职务 手机 座机(含区号) 传真(含区号) 电子邮箱 注: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军队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在 2014 年 9 月 15 日前 将本联系表发送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邮箱 xueshubu@moe.edu.cn。 - 15 - 附件 4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推荐情况汇总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军队院校教育主管部门) 序 号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名称 1 2 3 … - 16 - (公章) 示范中心 联系电话 主任姓名 手机 所在学校 附件 5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遴选要求 遴选要求 1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资 源建设 主要内容 a) b) c) 虚拟 仿真 实验 教学 资源 实验 教学 队伍 学校 信息 平台 管理 机制 教学资源的创新性、先进性、必要性,实验项目的丰富程度; 真实实验无法开展或高危险的实验教学资源;或大型、综合的虚拟 实训资源;或模拟真实实验教学中成本高、资源(包括能源和试验 原材料)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实验教学资源;其他虚拟仿真实验教 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原创性,开放共享的可能性。 2 虚拟仿真 实验的教学 平台建设 a) b) c) 可通过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虚拟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 根据平台提供的仪器设备自由搭建合理的典型实验项目; 具有信息发布、数据收集分析、互动交流、成绩评定、成果展示等 功能。 3 科研成果 转化为实验 教学内容 a) b) c) 科研设备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科研成果拓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范围、 丰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 科研成果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 4 校企合作 a) b) 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和成果;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思路和办法的可操作性。 5 资源共享 a) b)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状况; 进一步实现共享的计划与安排。 1 教师水平 与实验教学 水平 a) b) 中心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高; 教学能力强,实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2 队伍结构 与素质 a) b) c) 学科专业教师与信息技术研发人员配置合理; 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有企业背景的人员参与教学中心建设。 a) b) 有大型存储设备,能够保障学校的网络应用; 校园门户网站对校内外公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提供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链接等相关服务。 a) 有用户身份管理、认证和计费管理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和权限等级 识别; 具有网络防病毒、信息过滤和入侵检测功能,实现网络的安全运行、 管理和维护。 1 校园网络 及教学信息 化平台水平 2 网络管理 与安全 b) 1 组织保障 与管理规范 a) b) c) 2 资金保障 学校有持续稳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和管理经费。 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的专职队伍; 有教学中心专职队伍的管理办法; 有设备运行、维护、更新和管理的相关规范。 创新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创新举措或特色应用。 特色 - 17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