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

Agoni°▍べ[小时光]7 页 1.529 MB下载文档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doc

中 国 科 学 院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举办第十六届 公众科学日(线上)的通知 院属各有关单位: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 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我院“率 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决胜年、收官年。为集中展示我院 “率先行动”创新成果,推动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 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针对疫情期间公 众科普需求,我院决定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十六届公众科学 日”(以下简称“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 下: 一、主题和时间 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 会精神,以全部线上活动的形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 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 养,助力全面抗疫工作大局。本届公众科学日主题为“云游 中科院 畅想新生活”,举办时间为 2020 年 5 月 23-24 日。 二、内容和形式 向社会全面展示我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面 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 场”方面做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的美 好愿景,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针 对公众对科学防疫的普遍需求,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普及公 共卫生与健康知识和科学防护方法等,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狙 击战。 活动全部采取线上形式,着力打造“云上公众科学日”。 1.“云游中科院”。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线上直 播间,选择于公众科学日的某一时段在线开放天文台站、植 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等,通过直播主持人引导,介绍研究学科知识点、科技创新 成果、科学发现故事等;或通过线上直播方式组织开展简 单、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或者科学观测,并由科学家讲解其中 的科学原理或知识点。 2.科学公开课。各单位应组织院士或科学家举办线上科 普讲座或科普报告形式的科学公开课。鼓励举办以中小学生 为主要受众的公开课,时长应控制在 25 分钟以内。公开课应 提前录制,并连同课程相关材料提前发送至计算机网络信息 中心,在院统一构建的平台或合作平台上集中发布和播出。 3.全景科学院。鼓励各单位提交现有的园区全景 VR 漫游 视频;鼓励各单位拍摄并提交 2-3 张有艺术美感的关于科研 院所、园区、工作环境相关的高清照片,全面展示中科院实 景,经筛选后集中展出。 4.科技影音厅。鼓励各单位围绕“率先行动成果”、“科 —2— 研重器”、“前沿科技”、“科学家故事”、“社会热点解读”等 主题制作或整理 1-2 个相关科普视频(时长不超过 30 分钟, 高清版本,MP4 格式),经筛选后集中展出。 5.科学锦鲤。鼓励各单位积极参加“寻找科学锦鲤”微 博互动活动,并提供能够体现学科领域、单位特色、对公众 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科普宣教品、科学特色产品。 6.其他特色活动。分院要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充分利用网 络平台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各研究所可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开 展创新性的线上科普活动 1-2 个(含直播活动 1 个)。鼓励研 究所基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内容、通 过电台进行科普广播、组织科学家与公众进行互动。 7.设立服务平台。为树立和强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 的品牌形象,我院将统一设立“云上公众科学日”平台作为 各项活动的统一入口,集中发布和展现各研究所的各项线上 活动和内容。同时,将在平台上设立“云游中科院”主直播 间,与各单位的直播信号进行对接。 三、活动宣传 各单位要以公众科学日为抓手,根据活动需要自主开展 宣传工作。积极拓展媒体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分时段、有 侧重、点面结合地开展宣传。 1.加强宣传组织。前期宣传要明确宣传周期,侧重活动 造势和信息发布,为活动期间的报道高潮提供支撑;活动中 期和后期宣传侧重科学话题的深度报道。进一步引导公众对 科学话题的思考,延伸公众科学日的影响周期。 —3— 2.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要选取有影响力的报纸、广播、 电视、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并加强微博、微信、抖音等新 媒体平台的宣传。 3.做好精准传播。可依托科学大院和中国科普博览全媒 体矩阵进行多渠道精准传播,包括全媒体活动传播、线上直 播与互动等。 四、活动要求 1.建立活动专班。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明确主 管所领导、处室负责人、具体负责人的各自任务和具体分 工,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2.加强内容审核。加强对各媒体平台传播内容的把关审 核,尤其是涉及疫情的相关信息,避免引发负面舆情。审慎 开展各类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线上活动,防控安全风险。 3.做好应急预案。强化底线思维,制定直播活动安全预 案以及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情况。严禁以 公众科学日名义开展任何盈利性活动。 五、活动流程 1.策划重点活动。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研究所,可在 5 月 1 日前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系、沟通,进行重点策 划、重点宣传,推动其成为公众科学日的精品、亮点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各单位请于 5 月 8 日前登录中国科普博 览-科学活动版块(http://huodong.kepu.cn/)提交活动方 案(可使用院内工作邮箱,通过页面右上角“科技云通行 —4— 证”方式直接登录,具体操作请参照附件)。活动方案要公布 具体活动安排、精确时间节点、公布咨询方式,并提交志愿 者服装需求。 3.提高活动质量。分院要加强对研究院所的线上培训, 增强创新性,确保活动质量,注意防控舆情风险。各单位应 对线上直播活动进行录制,拍摄或录制科学家讲座、直播活 动准备过程和现场过程中的精彩图片和视频。 4.总 结 活 动 经 验 。 各 单 位 要 对 公 众 科 学 日 进 行 全 面 总 结,分院要组织各单位召开线上交流会,总结活动经验。各 单位应于 6 月 30 日前在中国科普博览-科学活动版块上传活 动总结、直播活动录制视频、科普志愿者和科普工作者名单 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等。活动结束后,科学传播局将依据各单 位提交的活动总结报告和相关材料,组织评选 2020 年公众科 学日“优秀组织奖”、“优秀活动奖”和“优秀公开课奖”。 六、联系方式 平台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何洪波 010-58813711 直播活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李景龙 刘蓓丽 010-58813706 科学公开课: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曹轩 010-58812551 科技影音厅: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吉源 010-58812564 媒体宣传推广: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郑双美 赵旭婷 —5— 010-58812523 010-58813907 志愿者服务: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王芳 010-58812558 业务支持: 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 陈蕊 阎芳 010-68597551 附件:公众科学日活动方案及总结提交操作说明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2020 年 4 月 16 日 —6— (此件主动公开) —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