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简介模板.doc
附件 2: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电气与信息大类 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汤放奇 李茂军 樊韶胜 李益华 邓本再 一、成果的核心内容和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成果的核心内容 本成果以湖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主要基 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为支撑,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电气与信息类专业主 要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确立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电气与信 息类专业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建设目标。(1)、按照“电气与信息融合、强弱 电并重、软硬件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制定了电气信息大类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从电气信息大类专业出发构建学科基础课程体系。(2)、优化课程体 系,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与课程体系配套的立体化教 材,建设优质课程网站,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流实践性 教学环境,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类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 2、 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成果以电气信息大类学科为依托,以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构建 电气与信息大类专业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达到“厚 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育教学方案 1、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大电工”思想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弱电专业的界限逐渐淡化,电气与信息类专 业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日趋相同。在 2003—2007 级培养计划中,构建了适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主干 课程包括“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信号 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等以及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电路测试技术”、 “电子测试技术” ;选修课程包括“电磁场”、 “电路机辅分析”、 “电磁测量技术” 等。考虑到各专业后续课程的要求,将上述系列课程设计为“组合式模块化”系 列课程框架,形成不同专业系列课程的组合模块。规定各个专业系列课程模块中 各课程的 A、B、C 类,允许各专业自主选择相应的模块。 2、 狠抓课程建设,建立以精品课程为主体的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 1 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1 门(电路),校级精品课程 3 门(电子技术基础、自 动控制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院级重点课程 2 门(电机学、微机原理及其应 用) ,达到了建设以精品课程为主体的电气与信息类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的目标。 建设内容涵盖: (1) 以信息、网络和系统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电气信息领域软硬件集成融合的技术发展趋势,优化调整传统的知识结 构和课程教学内容。重点研究了电路、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 理、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信息、网络和系统为主线,突出大 类专业对基础知识要求的“必需、够用”。同时,将各课程中的重叠部分整合至 一门课程中集中讲授,各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衔接。重新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 使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用启发式、对比式、设问式等方式,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讲述和难点的剖析。 针对重要知识点采用“设疑—导引—发现—归纳”的教学四步法,采用多种模式 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模式、部分内容讨论式教学等方式, 促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转向主动型学习。 制作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其中《电路网 络课程》软件,获湖南省第六届“大成杯”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一等奖;《电路 学、练、考》软件,获湖南省第七届“大成杯”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一等奖。同 时,在网上开辟了一个现代化的虚拟实验室。这里有优秀的 EDA 软件、有自行开 发研制的《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虚拟实验 Flash 动画操作演示课件,学生 可在课余时间进入虚拟实验室,不受元器件和实验项目的限制,自主进行虚拟实 验和电路设计。 (3)优选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形成系列教材综合优势 在教材改革方面,本着优选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系列教材的 综合优势。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过程中,注重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 性、逻辑严密性及针对性,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新技术、新器件的介绍与应用, 适应相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三年,课程组教师出版自编教材 14 本,其中,规划教材 5 本。 (4) 建立优质课程教学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了省级精品课程《电路》教学网站,校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网站、《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教学 网站。在网站建设中,着眼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集合各课 程优质教学资源,并着重建设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在线 测试系统”和“在线答疑系统” ,形成多功能的立体化教学平台。 (5 ) 建设一流实践性教学环境,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2 进一步确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构 建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培 养;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第三层次: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培养。 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虚拟电子工作平台和 EDA 新技术,开设综 合性、设计性实验,体现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建设好一流实践性教学环境,构建具有特色的“大电工”实验平台。 该平台以现代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室为核心,以创新设计实验室为特色,以电工基 础、电机及其拖动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习 基地为基础单元,将按课程设置的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功能和实验教学模式上相 互联系、协调发展、综合应用的多层次实验平台。 依据“大电工”实验平台建设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 2006 年被评为湖南 省“示范性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习基地 2005 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 地” 。同时,建设了“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等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室。 (6 )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重视教学队伍建设,近五年,专业基础课程群中有 11 位青年骨干教师在职 攻读博士学位,其中 4 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引进博士 5 人,大幅度提高了教 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课题组成员承担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及学校教研、教改课题 15 项, 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 8 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 30 篇。近三年,有 1 人获 得学校教学名师称号,有 7 人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 近五年教师承担国家“863”项目子项及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 16 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 20 多项,进校科研经费合计 500 多万元;公开发表科 研论文 300 多篇,其中 SCI、EI、ISTP 收录 160 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 项, 其中一等奖 2 项。 三、教学成果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1、基于“大电工”思想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大电工”思想的“组合式模块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在 2003~2006 级各 专业全面推广实施,学生具备强、弱电融合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学 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学生就业及工作时,受到用人单 位的青睐。本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 95%以上。 2、 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本项目实施以来,各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课程组有 6 位教师获学校教 学优秀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有 1 人获学校教学优秀特等奖,有 1 人被评为 学校教学名师。本科生学习成绩较前几年有所提高。考研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专 业基础课程成绩大幅度提高,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 3 17~21%,其中 027106 班学生考研升学率达 33%。 3、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项目实施以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和数模竞赛 中取得了佳绩,先后有 26 人次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 一等奖、省级一等奖、二等奖;20 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中获 一、二、三等奖。并且在湖南省挑战杯竞赛中获特等奖 1 项,获湖南省大学生创 业计划金奖 1 项。 4、 建设了与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配套的一流实践性教学环境 基于“大电工”平台建设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 2006 年被评为湖南省“示 范性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习基地 2005 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同 时,建设了“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重建了“自动控制理论” 、“微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室。 5、 提供了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课程优质教 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Flash 动画演示、习题集等。而网络课程、 虚拟实验室、在线测试系统、教师授课录像等则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主学 习空间。在线答疑系统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 四、创新点 1、建设了以精品课程为主体的电气与信息大类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 确立了以精品课程为主体的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目标, 经过三年的建设, 已经形成了电气与信息大类专业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 2、建立了电气与信息融合的“组合式模块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基于“大电工”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了一套理论完整、信息量 大和工程实践性强的“组合式模块化”电气信息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新体系。该课 程体系培养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可以适应电气与信息类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 特点和要求。 3、建立了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网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了优质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网站,各课程网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链接,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网站建设中,着眼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于一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同时实现师生的在线交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