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超女大姐”陈超英.doc
追忆“超女大姐”陈超英 “超英,你在哪里?”2011 年 6 月 13 日深夜,中建五局土木公 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陈超英的手机不断接收到 同事亲友的电话、短信,然而却一直没有回应。 年仅 53 岁的她在慰问职工家属的返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生命犹 如她的手机信号骤然消逝在了这个暴雨滂沱之夜。 作为湖南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典型,6 月 14 日便是陈 超英接受组织考察的日子,实际这个足够充分的理由,她完全可以委 派其他人向远在衡阳的职工家属送去慰问。 但这不是她的做事风格。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要强的女人, 凡事都亲力亲为,凡事都雷厉风行。只是不料天妒英才,在返途中早 早让她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事业和家人。 在陈超英的追悼会上,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及五局员工、离退休人 员、社会有关人士,无不对她的突然离去,感到彻骨哀恸和扼腕痛惜。 人们以各种形式自发地悼念她,从全国各地赶到长沙为她送别的多达 1000 多人。 这样一位被人亲切地称为“大姐书记”的女人,一路走来,为什 么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地舍不得她,那么深切地怀念她? “傻书记”:不帮亲人、不要车补、出差还自己刷卡 1958 年,陈超英在北京出生。儿时的她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 活,她和其他四个兄弟姐妹在一个大四合院里拥有着至今无法忘怀的 童年。1969 年,年幼的陈超英和哥哥成为第一批下乡人员。 从大城市来到乡村,陈超英依然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 1978 年 11 月,她迈向工作岗位。在背井离乡的前提下,她凭实力考 入了中建五局技工学校,成为了一名修理工。一年之后,陈超英良好 的表现使得她脱颖而出转为干部,当上了中建五局第一批脱产的团支 部书记。 身为北京人的她只身一人在湖南长沙奋斗打拼,她从不放弃的精 神,感染了每一位同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陈姐”。 2003 年以来,陈超英曾与三届班子成员共事。三届班子成员留 下的共同印象是:她讲话办事不捎带个人感情、不夹带一己私利。她 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公正的信义,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在班子 中,她讲团结、讲付出、讲诚信,不争名、不夺利、不越位,做到了 领导放心、同事信赖、群众满意。 她长期主管组织人事、协管人力资源,两个亲妹妹失业十多年, 几个侄儿大学毕业到外地打工,但她没有给任何亲人在单位安排过工 作。她是公司工程分包与材料设备招投标监督小组组长,但从不为任 何亲朋介绍工程业务、联系材料供应,曾经数次婉言拒绝了老同学提 出的分包工程要求。 2004 年,陈超英负责公司办公楼翻修改造。她每天守在现场监 督、检查,每拆一堵墙、每装一层楼的通道幕墙,她都要与工人们通 宵达旦,无论是酷暑还是雨天。承包工程的负责人说起她直摇头: “这个年代像陈书记为公家负责的人真少见。”办公楼改造后经审计, 造价比预算降低了 12%。 陈超英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出差或办公事刷自己的卡,用 了多少钱,自己也记不清,经常是被银行提醒才知道。局办公室副主 任张金玉说,有一次她和陈超英在外地开会,为了省钱的陈超英,竟 然一个人住在 68 元一晚的小旅馆里。 按公司的用车补贴制度,她可以得到补贴,但她完全谢绝了 ——三年的车贴高达 126000 元,可是她一分钱也没有拿走,被同事 们戏称为“傻书记”、“笨陈姐”。 “好大姐”:她心里装的永远都是别人,唯独忘了自己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是非分明,在对待同事上,陈超英也如一个 亲切的大姐般,深受大家喜爱。 “小孙,你的房子手续办好了吗?”陈超英这句话,让公司市政 环保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孙锴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他最开始接触陈超英,是在长沙车站北路三湘大楼项目。他清楚 记得那是 2002 年 4 月 6 日,星期六。当时任公司工会副主席的陈超 英来工地慰问,他悄悄地靠近她说:“陈主席,我结婚快五年了,小 孩三岁多了,一家人就住在工地,能不能....?” 话还没说完,陈英超抬起头,半带责备地说:“你怎不早说 呢?”下午回到机关,她马上找公司总经理、现局副总经理谭立新反 映情况。两天后的一个早上,孙锴被告知回机关办手续。 后来物管秦经理好奇地问孙锴:“你是陈主席亲戚吧?这两天她 给我打好几个电话催问给你安排房子的事。” 从工棚蜗居到搬进属于自己的 20 平米小天地,再到住进 120 平 米大房子,他把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陈超英,她仍是一脸的灿烂: 恭喜,乔迁吉祥,有付出就有回报!好好干,再换大的。 然而,当 6 月 15 日,当这个亲切大姐已经永远离去后,孙锴第 一次去了陈超英家,他被深深震撼了。 没想到默默关心他的陈姐,却住着仅有 80 平米的老房,在如今 这个时代堪称一间“陋室”。 原来,陈超英分管过房改、物业,手里掌握上千套住房分配权, 但没有为自己分过一套房,哪怕是一间中午临时休息的过渡房,殉职 前一直住在 15 公里以外、一套爱人单位分配的建了十多年的 80 平米 公寓房。 “超女大姐”:越是节假日,越会在现场一线 陈超英不仅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而且还身患严重脊椎病和低 血糖。但她每年深入公司上百个项目现场办公,对每个项目、每名职 工的情况了如指掌,专管现场施工生产的领导都没有她去的地方多、 了解的情况多。 2009 年以来,她忍受严重脊椎病造成长途出差的痛楚,冒着低 血糖病人可能出现的高山晕厥危险,先后 5 次登上海拔 3000 米的云 南轿子雪山公路项目,8 次深入金沙江边悬崖绝壁上的水绥公路项目, 3 次辗转 20 多个小时,带十几大包急需物资和慰问用品,深入远在 非洲腹地的刚果(布)项目…… 她家住长沙城北,上班在城南,为了节约时间,她干脆把四季换 洗衣服放到办公室,准备出差随时带走。她殉职后,公司人力资源部 门统计,她每年有 200 多天深入施工一线。她就是一个女铁人,为企 业豁上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为此,职工群众发自内心地尊称她是 工作“超人”、事业“超女”。 令人感动的是,越是节假时间,她越会在现场一线:2008 年国 庆,她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与项目的职工在一起;2009 年春 节,她在非洲腹地刚果(布),与海外的职工在一起;2010 年新年, 她在福泉高速改扩建工程,与加班的职工在一起…… 陈超英的爱人是美术工作者,不太会做家务活,儿子还在求学, 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工作上身兼三职的她,每天都在为工作忙碌着。 而只要一回家,她就买菜、下厨,一次做几天的饭菜放在冰箱里;每 次回家,哪怕再晚,也要为爱人和儿子捎上一份香喷喷的宵夜;每次 出差回来,都要抽空到公公婆婆家,为年迈的老人做一顿可口的饭 菜…… 儿子以前不太理解她的工作,但她殉职后,广大职工对母亲迸发 出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儿子的心,他在妈妈的遗体告别仪式哭着说: “以前对妈妈的工作不了解,没想到妈妈原来这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