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学科建设规划.doc

∠?oq╄uetry┆21 页 95 KB下载文档
学科建设规划.doc学科建设规划.doc学科建设规划.doc学科建设规划.doc学科建设规划.doc学科建设规划.doc
当前文档共2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学科建设规划.doc

上海海关学院 学科建设(含学位点建设)与科研工作 “十四五”专项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状况 (一)发展概况 学科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核心载体, 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为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 作会议精神以及海关系统“政治建关、依法把关、改革强关、科技 兴关、从严治关”建设和“关效融合”的精神,学校以内涵建设为总 基调,实施“人才强校”“关校融合”“国际化”三大战略,在办学层 次提升、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署市共建,高素质专业化 海关人才培养、高质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发展规律的科学研 究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1. 重组院(系、部) ,优化学科布局 2019 年,在检验检疫并入海关职能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海关职能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学科建设 对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借助学校“三定”机构改革契机,确 立了“以管理学学科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多学 科交叉融合、互相支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海关学科体 系”的学科发展定位,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海关特色为导向, 按一级学科的主线对原有系、部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新组建海 关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海关法律系、海关外语系、公共教学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调 整后的院(系、部)更加强调海关特色,形成了由“一级学科” 侧重海关业务的学科布局体系,有利于二级单位院系学科建设的 职责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更加紧密,有利 于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2. 硕士授予单位获批,办学层次历史性突破 海关总署对海关“五关建设”的规划要求高层次的人才为海 关未来发展服务,针对海关公务员学历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学 校做出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重大决策,明确办学的层次定位是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2017 年底,学校抓 住硕士授予单位申报的历史性机遇,凝聚共识、克服阻力、创造 条件、迎难而上,2018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 硕士授予单位,获批公共管理和税务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 点,一改学校多年来既不是硕士授予单位,也没有硕士点的现状。 硕士授予单位和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的成功申报是学校办学层 次的重大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学校必须从本科层面的专业建设向 研究生层面的学科建设转变。在此基础上,2020 年 11 月,学 校又成功申报国际税务、翻译二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正 处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审核中。硕士授予单位的成功申报为教师 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本学层次,具有重 要的战略意义。 3. 署市共建重大突破,学科建设融入体系 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只有开放办学,积极服务上海市经济 和社会发展,解决海关系统实际面临的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 不为,才能实现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愿景。为此,上海市为支持学 校事业的发展,于 2019 年 4 月由海关总署党委书记、署长倪岳 峰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共同签署《署市合作备忘录》, 为学校服务上海市对外经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备忘录中, 海关总署与上海市决定共建上海海关学院,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兴 关强国、丰富上海市高校办学模式和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署市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使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纳入上海 市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为学校学科建设获得上海市的支持提供 了通道。 4. 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 立足于服务国家、海关与社会,致力于培养符合海关事业和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素质人才。学 校研究生教育把对党忠诚、政治立场坚定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强调关校合作的实践教育,从内涵建设入手,注重遵规守纪的养 成教育,把准军事化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夯实基础 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创新实践能力,严格把控质量管理,完善教 育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近五期间,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 30 余篇;学位论文 在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抽检中 100%通过, 研究生毕业率到达 100%, 初步就业率实现 100%,用人单位满意率在 95%以上。2019 届税 务硕士孙军超同学的学位论文《CAFTA 框架下关税减让对中国 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荣获“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届全国优秀税务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20 届研究生罗宇同学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同时,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实现“国内+国外”双 向发力,大胆探索使用国外资源,推动教学模式多元化,为 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免费申请到世界海关组织远程教育课程, 成为全世界唯一一所获得世界海关组织(WCO)教学资源的 研究院校。实现硕士研究生在世界海关组织(WCO)实践教 学零突破,与世界海关组织就委派研究生赴布鲁塞尔总部和 世界海关组织亚太能力建设办公室实习达成一致。 在本科专业已通过世界海关组织(WCO)设立的海关与 学术界合作框架项目认证的基础上,即将完成公共管理专业 硕士的 PICARD 认证工作。 5.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培养水平 学校深刻认识到,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富有科研竞争力的 师资队伍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未来。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引 进和培养本校教师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海关系统和社会资源,实 现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加强研究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先后来 自海关的 5 名司局级领导担任学校客座教授,25 名高校和科研 院所的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7 名海关及有关行 业企业的业务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举措营造人才成长 的良好环境,推动师资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提 高,师资结构日趋合理。 6. 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服务社会效果明显 作为高校的职能之一,教师应从事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和社会 科技服务,学校大力推动高水平科研以及解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和海关总署面临的实际问题,“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 果。科研论文和咨询决策质量较此前有显著提升,CSSCI 论文 44 篇,三大检索(SSCI, SCI, EI 等)22 篇,出版著作 141 部。省部 级获奖 6 项,一级专业学会获奖 10 个。被省部级成果要报录用 成果 27 个,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9 个。共获得国家级课 题 13 项、省部级课题 61 项,厅局级项目 35 项,横向项目 97 项, 共计科研经费近 1400 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 600 余万元。 国家级高质量高水平课题成功申报表明我校科研实力有所提升, 对推动学校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校推进海关特色智库建设,在服务海关及上海市经济社会 发展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学校主持 7 项署级课题,并获得系列批示成果。《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 管模式》专报获得李国副署长的批示。在服务上海市经济社会发 展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贸易监管创新三周年总评价与下一步 展望》课题成果获得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二等奖。学校获得 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17)2 项。 其中,《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国际贸易安全》获得学科学术著作奖 二等奖;《要顺应形势,调整“单一窗口”试验》获得决策咨询 和社会服务二等奖。在获得批示方面,《要顺应形势,调整“单 一窗口”试验》获得周波常务副市长的批示;《争取在自由贸易 港区试行境外港口式海关监管》获得应勇市长批示;《深化上海 自贸区“一线放开”改革内涵的对策建议》获得周波常务副市长、 吴清副市长的批示。 (三)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 学科发展特色不明晰,对专业支撑度不够 学校学科建设力度有待加强,教师“重专业轻学科”的思想 依然存在,结合海关的学科发展特色不鲜明,发展思路不清晰。 尽管“三定”对院系(部)按照“一级学科+海关特色”的思路 进行了布局,凝练学科特色,特别是海关特色工作不到位,“一 级学科+海关特色”的学科建设具体路径尚在摸索,尚不够清晰。 对于新建专业“检验检疫安全”的学科建设尚属起步阶段, 众多问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检验检疫 安全”的学科建设工作。 2. 专业学位点建设有待加强,科学学位点有待突破 与其他高校相比,学校获批为硕士授予单位,学科建设起步 较晚、缺乏积淀。专业学位点布局尚未覆盖所有学科,目前仅有 4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且还没 有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学校获批成为硕士授予单位是学校重内 涵建设的结果,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下一步需要在专业硕士 学位点建设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学术型硕士学位点突破,为学科 建设进一步“破局”。 3. 学科领军人物匮乏,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瓶颈 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匮乏,是制约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 关键问题。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研究人员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形 成高水平的学科平台,才能吸引高水平研究者。同时,高水平研 究者可迅速提升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进而推动该学科向更高水 准发展。在当前学校学科发展特色不明晰,缺乏高层次学科平台 的背景下,探索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进的新机制成为学科队 伍建设的关键。 4. 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不多,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学校科学研究科研起步时间不长,成果积累较少,聚焦“海 关”特色开展的理论研究的水平还不高,缺乏原创性、全局性、 前瞻性的标志性海关基础理论研究,缺乏标志性的科研成果。科 研团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围绕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 能力、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 5. 学科对海关及外经贸事业的贡献度不高,服务能力有 待增强 学校的社会科技服务能力有待增强,学科建设服务海关及外 经贸事业发展的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面向海关及外经贸事业 发展需求的学科整合能力和跨学科攻关能力相对不足;面向海关 及外经贸事业重大标志性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对海关及 外经贸事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注度和竞争意识不强。 6. 国际化意识不强,学科建设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的国际化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建设对标国际一流 海关院校的意识不强;以国际化视野推动学科特色发展的思路不 够明晰;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不强;师资队伍中有海 外留学及研究经历的教师队伍数量偏少。这些因素阻碍了学科建 设的国际化视野。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的确定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海关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学科建设提出新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海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 段,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新任务。在守卫国门安全方面,传 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通过口岸渗透入境的方 式更加隐蔽多样。2018 年 3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 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 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海关监管对象 更多、监管范围更广、监管链条更长,海关传统职能的内涵和外 延均得到拓展,海关维护国门安全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 艰巨繁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 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以来,海关作为国内 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要求海关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切实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推动更深 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为此,海关在守护好国门安全、强化口岸安全管控能力,优化开 放环境,助力双循环良性互动,释放政策红利、助力完善国内大 循环体系等方面应着力突破。 中国海关新职能和新任务迫切要求学校学科建设转变思路 和方向,对学科方向进行凝练和思考。同时,关检融合迫切要求 学校加强检验检疫的学科建设,深入谋划发展支撑海关检验检疫 管理职责的相关学科发展。学校学科建设既要立足学科自身发展 的逻辑,更要面对海关与外经贸事业领域的现实问题,遵循学科 逻辑和问题导向两条主线,注重实践支撑和理论建构并重。 2. “五个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学科调整和优化的机遇 上海市正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 中心“五个中心”建设,为抢占新科技革命制高点,上海市布局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我校需从海关视角切入,聚焦上海市“五个 中心”建设的需求,调整学科发展布局,利用已有的学科积累和 科研优势,积极推动学科建设的转型和特色发展,在服务地方、 产业、企业的发展中,提升学科发展活力和学术水平。 3. 学校改革发展为学科建设带来了新动力 十八大以来,学校以内涵建设为工作的总基调,实施“人才 强校”“关校融合”“国际化”三大战略,在办学层次提升、署市 共建等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 年,利用“三定”机构改 革的契机,学校理顺体制机制,形成“一级学科+海关特色”的 布局,促进了释放存量、引入增量,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同时,学校确立大学要求建设和服务海关宗旨,学科发展的潜能 也得以激发。学校要利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变压力为动 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学科的顶层设计, 主动对接外部需求的变化,完善学科治理体系,提升学科治理能 力;挖掘学科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全面激发学 校师生投身学科建设的热情,通过学科资源优化和集聚,推动学 科的特色发展。 4. 硕士授予单位获批,为加强学科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2018 年学校获批硕士授予单位和公共管理和税务硕士两个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对学校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双一流”建设明确一流大学建设要“以学科为基础”,瞄准自 身特色、寻求学科突破、注重学科的特色发展,建设好与本校办 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近期,国家安全学纳入 国家一级学科这为我校学科论证、学科归属、学科布局等借势发 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上海市层面而言,上海市注重对高校的分类指导和特色发 展,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建设、动态调整,重点支持一批优势学 科率先建成高峰学科,巩固提升一批潜力学科形成高原学科,持 续支持一批建设目标明确、对接社会需求的亟需学科。国家层面 和上海市层面对高校特色发展和学科特色发展的支持政策,为学 校海关特色学科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5. 面临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挑战 新时代下的海关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 之学校获批硕士授予单位,原有依托专业的培养人才模式已不适 应新时期海关事业的需求,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更加 重要。学校亟需从“专业育人”向“学科育人”的思路转变,应 以学科为依托,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专业-海关业 务链的有序对接。 6. 面临高校间激烈竞争的挑战 当前,国内高校竞争态势趋于激烈,教育部所属高校、地方 老牌高校有着长期学科建设的经验积累,在几轮教育部学科评估 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学科发展和竞争意识。以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为例,作为除我校以外唯一设有海关管理专业的高校,拥有公 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门类齐全,有着地缘、学缘等优势, 且有着长期的学科积累。教育部所属高校、地方老牌高校对学校 的学科建设形成倒逼机制和挤压态势。只有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和进取意识,“做好、做特、做强”学科,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 才培养才能服务好新海关建设的需要。 7. 面临资源相对紧缺的挑战 作为海关总署直属的唯一具有本科办学资格的高等学府,尽 管因与海关业务的紧密联系而具备建设特色学科的得天独厚优 势,但也因此造成办学相对封闭的缺陷,导致在学科建设方面面 临诸多掣肘和瓶颈。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等的实施,教 育部所属高校、地方老牌高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 展速度极快,积聚了各种优势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明显优于我 校,而且其经费投入会持续增长。面对这一情况,学校要紧密围 绕海关及外经贸事业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发展重 点学科,在学科特色上有所突破,才能赢得国家、海关以及地方 政府的优先投入和支持。 8. 面临师资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挑战 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依赖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我 校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历史较短,有规划、有步骤的学科建设刚刚 起步,因此,师资队伍水平成为制约学科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 的关键因素。根据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发展与需要,要持续 引进或培育高层次高质量师资人才。要注重培育学科、学位点带 头人,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 水平。要继续加强校内导师、行业导师的联合、融合,关注内涵 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发展的战略思路 坚持学科内涵和特色建设,持续推进科学发展。以海关和外 经贸事业的重大基础理论以及上海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问题 为主攻方向,以全国教育大会的指导思想指引,依据国家“双一 流”计划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思路,瞄准创办大学具体指标和服务 海关的建设要求,结合学校目前已有基础,找准优势、凝聚特色, 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探索出具有鲜明海关办学特色的差异化学科 发展道路。同时,根据以国家和海关行业的发展要求,做好学位 点的合理布局,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发展愿景及具体目标 学科布局完善,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一流的 科学研究和政府咨询决策研究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满足新海 关的需求,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建成与海关领 域紧密对接的、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和工商管理学科。构建海关 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形成科学可行的建设思路,瞄准国家 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完成二级学科-“海关学” 的论证工作,为海关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学科支撑和学理 支持。加强检验检疫安全管理相关学科的内涵建设,初步形成面 向海关全业务链,马克思主义理论、英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 机等基础学科有力支撑,公共管理学领衔,工商管理特色明晰, 应用经济学、行政管理、法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具有 海关特色的学科体系。 做好研究生学位点布局,力争实现法律、审计学、统计学、 应用经济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的成功申报,积极筹备交叉学科硕士 学位点国家安全学硕士学位点的建设申报工作,加强公共管理学 科、工商管理学科和历史(海关史)等科学硕士学位点的培育, 实现科学硕士点零的突破。积极谋划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 (合作)的建设,为学校升格大学奠定基础。 紧密对接海关业务,强化海关问题的应用型研究,形成 2 个 高水平研究团队。大力推进关校融合、校企协同和校校合作,加 强省级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建设 2 个省部级的实验室。以 海关与贸易研究院为平台,与海关系统和上海市合作开展重大项 目研究,打造 2 个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海关建设的省 部级高端智库,为政府和海关提供智力支持。建设若干学科平台, 如成立海关史研究中心、《经修订的京都公约》研究中心、跨境 电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推出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研成 果和资政咨询成果。 以为海关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 健全研究生招生宣传机制, 完善人才选拔标准体系,有效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积极探索以 海关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为 重点,产学研结合、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 式,强化特色品牌意识和内涵建设,加大省部级研究生教育教学 成果奖的培养力度,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和水平,建立适应 专业学位特点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 量。 力争“十四五”期间各类科研成果较“十三五”期间有较大 增长。CSSCI 论文 80 篇左右,三大检索(SSCI, SCI, EI 等)超 40 篇,出版著作(译著)180 余部。省部级及以上获奖 8 项左右。 被省部级及以上成果要报录用成果 40 个左右,获得省部级及以 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10 个左右, 国家级课题 15 项、省部级课题 100 余项,横向项目 150 项,科研经费达到 2500 万元,其中,纵向 项目经费 800 余万元。 三、“十四五”建设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及基本思路 紧密围绕“努力把学校建成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府”的学校发展目标,根据新形势 下学科发展趋势和海关行业需求,逐步完善我校的学科布局,提 升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质量,做好专业硕士点新增以及科学硕士点 和专业博士点的培育和建设工作,形成与海关业务发展相适应的 学科和专业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举措及主要内容 1. 形成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学科布局体系 按照“一级学科+海关特色”的思路,不断凝练学科建设中 的涉关问题,以问题为向导,聚焦海关领域的特殊性和综合性, 构建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布局体系,并集全校乃 至全海关系统和兄弟院校之力,启动“海关学”学科论证工作。 以海关及外经贸事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紧密对接海关及外经 贸事业发展的需求,统筹学校、海关系统等优势资源,注重特色 提升和内涵建设,重点建设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管理学科和工商 管理学科,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重点建设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与风 险管理、海关管理、口岸综合治理 4 个学科方向。在海关特色的 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丰 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基本框架。 重点针对海关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实践开展基础和 应用研究,通过对海关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的综合 研究以及跨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凝聚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产出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及应用的研究成果。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国际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审计管理 3 个学科方向。科学合理地凝练学科特色,结合海关业 务确定主攻方向,逐步改善学科结构和布局,形成相互支撑、优 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特色学科体系。加强智库建设,提高国内外 智库合作水平,形成 1 个具有海关特色高水平之苦团队,为促进 中国海关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建设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税收学、经济统计学、国际贸易研 究方向的力度,完成税收学方向、应用统计方向的海关化建设。 紧密对接新海关建设业务链,研究基于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为基础的海关税收和统计方法和技术。 法学一级学科重点建设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刑法 3 个二级 学科,研究涉关业务法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以海关法、国门安 全法和国际关贸合规为主攻方向,对《经修订的京东公约》、中 欧全面投资协定的法律问题、关务行业的 PICARD 标准等进行应 用型研究,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法学学科,为海关总署相关政策 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外国语言学一级学科建设 3 个学科方向,包括:翻译学、专 门用途外语、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建设翻译学,关注国际商务领 域和国际海关法规与文献的研究与翻译,形成以海关法为特色的 外国语言学,为打造我国先进的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海关监管 体制机制,确保国际合作竞争优势服务。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 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3 个学科方向,落实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建设专项计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人才培养之中。 同时,以海关史研究院为平台,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并聚焦海关史,特别是红色海关史的研究。 以检验检疫安全专业为基础,与海关及相关高校全力合作, 遵循以项目带队伍,以队伍建学科,关注公共卫生、农学、食品 科学、动物学和植物学与管理学科的交叉,逐步形成建检验检疫 类安全的学科体系。 2. 全面提升学科的内涵建设水平 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进入前 40%,其中“海 关特色”研究方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强化税务、国际税务和 翻译学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力争实现我校其他学科专业学位硕士 点的成功申报,筹备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国家安全学硕士学位点 的建设申报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科学硕士学位点的培育工作, 实现科学硕士点零的突破。积极谋划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 (合作)的建设,使我校各学科在国内同类排名有所提升,进一 步凝练学科特色,国内影响力提升。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采用引进与培 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科队伍水平,使“十四五”期间,学科 队伍专业背景、年龄层次、职称职级进一步优化。培养 2~3 名 在国际海关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5~10 名在国内海关 研究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推动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向更高 水平迈进。 在科学研究方面,在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等 方面有较大提升。同时,提升社会科技服务的能力,为新海关监 管制度的制定,如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商和外贸统计监测预警等 提供支撑,显著提升各学科科研指标。 在服务海关及外经贸事业发展方面,为海关及外经贸事业的 发展提供智库支撑。针对全球贸易规则变动趋势及特点以及自由 贸易规则对贸易投资和经济的影响,研究稳定和开拓产业链供应 链、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各类自贸区、保税区监管等政策和制度, 等方面下功夫,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提高学校服务海关及外经 贸事业的水平。 在理性看待学术期刊评价作用,依据学术期刊评价的关键指 标,建立《海关与经贸研究》期刊学术和编辑质量保障体系,提 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充分发挥《海关与经贸研究》期刊对推动学 科建设的积极作用。 (三)量化指标汇总 上海海关学院“十四五”规划指标 序号 指标 具体指标 1 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2 2 被 CSSCI 收录的论文 80 3 被 CSSCI、SCI、EI 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 40 4 学术专著(译著)出版 180 5 省部级及以上获奖 8 6 国家级项目 15 7 省部级项目 100 8 省部级及以上成果要报录用成果 40 9 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 10 10 科研项目总资助经费(万元) 2500 11 纵向项目总资助经费(万元) 800 12 横向项目总资助经费(万元) 1700 13 新增专业硕士生点 4 14 新增学术硕士生点 1 15 省部级的实验室 2 四、保障措施 (一)构建学科建设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学校对学科建设和规划的宏观调控和全面统筹。成 立由学校主要领导领衔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 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办落实。科研处 负责学科建设的推进,相关院(系、部)具体实施。建立科研处 牵头、相关院(系、部)共同参与的学科建设立项、检查、评估、 调整等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 二是明确院(系、部)学科规划和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健 全院(系、部)学科建设责任制。院(系、部)负责学科建设子 规划的编制和绩效指标的研制,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院(系、部)制定的学科 子规划,需要经分管校领导审核通过,再由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提 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 二、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考评机制 由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额度,研 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新情况。对院(系、部)学科建 设进行全过程管理,实施绩效考评与奖惩。完善符合学校特点的 学科建设评价体系、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评价各 学科建设情况,正确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实现自主评估和专家 评估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诊断指导和改进提高 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绩效考核问责制,依托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 实施各学科建设绩效的评估,学校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学科资 源投入。探索逐步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可行性,借鉴其他高校学科 建设的评价标准,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三、建立聚焦重点的学科经费投入机制 根据学科建设评估情况,实现有重点、分层投入,形成以学 校统筹规划布局为基础,以学科发展目标和内涵建设为导向的学 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推行“绩效预算、分期追加”的经费管理 模式,根据各学科建设的成效及预算执行情对经费的追加予以动 态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