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所档案鉴定标准和方法.docx
成都生物研究所二期进馆档案鉴定标准和方法 1 进馆档案的鉴定标准 1.1 鉴定对象:1981-1990 年产生的所有文书、科研、声像和名 人档案。 1.2 鉴定内容:鉴定其保存价值、保管期限,给出档案进馆、留 所、销毁等结论。 1.3 鉴定原则:用历史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价值要 尊重历史,把档案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具体分析档案的内容;用 发展的观点判定档案价值。鉴定档案是仔细慎重,既要考虑到现实需 求,还要充分考虑未来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考虑本 单位工作需要、当前工作需要、管理和科研方面的需要,也要考虑其 他方面需要、长远工作需要、学术研究和编史修志等方面的需要。 2 进馆档案的鉴定方法 2.1 科研档案鉴定方法 依据《中国科学院科研课题档案建档规范》,结合我所实际情况 确定进馆范围如下: 1) 获国家、院(省、部)和市等奖励的课题档案; 2) 获国家专利的课题档案; 3) 国内空白或不同时期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课题档案; 4) 国家重大项目或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的课题档案; 5) 其他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科研课题档案。 首先对 1981-1990 年科研档案按照学科领域-项目/课题梳理,以 课题为单位,每一个课题填写一张鉴定意见表。鉴定意见要明确“进 馆”或“不进馆”。对保管期限和密级进行审查,在鉴定过程中发现 原科研课题无归档说明书,或题摘要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时,由鉴定小 组责成专人编写课题摘要。第二步是由鉴定小组领导对鉴定意见进行 审查确定。 2.2 文书档案鉴定方法 依据《中国科学院文档建档规范》(院属单位文书档案归档范围 及保管期限参考表),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确定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材 料进馆。 以案卷为单位,按照年度-类别进行梳理,每一个案卷填写一张 鉴定意见表,逐件鉴定,确定进馆、留所、销毁意见。对涉及我所几 位著名人物的档案,由文书档案中移出,归入著名人物档案中。部分 内容的档案应适当放宽,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纳入进馆范围时应尽量 确保文件材料整体的完整;单位年度计划、总结缺失时,应提升季度、 月度计划、总结或职能部门年度计划、总结的保管期限;档案载体具 有时代特征的可适当提升保管期限,如简报等;国家、院重大活动的 文件材料放宽进馆标准,如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整党工作、研究所评 议等。由鉴定小组领导对鉴定意见进行审查确定。在鉴定过程中,以 反映我所主要职能管理活动、基本历史面貌为原则,对缺少的文件资 料尽量补充收集。 2.3 声像档案与著名人物档案参照文书档案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