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doc
湖 南 省 桃 江 县 桃 花 江 国 有 林 场 森 林 经 营 方 案 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国有林场 2021 年 10 月修订版 1 目 录 前言-------------------------------------------------04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06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06 第二章 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评价 第一节 森林资源现状----------------------------------07 第二节 森林经营现状评价------------------------------09 第三节 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09 第三章 森林经营方针、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 森林经营方针----------------------------------10 第二节 森林经营原则----------------------------------12 第三节 森林经营目标----------------------------------12 第四章 乔木林资源培育 第一节 种苗规划、抚育、间伐--------------------------13 第五章 毛竹林经营管理 第一节 毛竹丰产林规划--------------------------------14 第二节 笋用林规划------------------------------------17 第六章 林道及作业道建设------------------------------23 第七章 采伐规划--------------------------------------24 第八章 森林健康与保护 第一节 森林防火--------------------------------------26 第二节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27 第三节 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29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介绍和保护措施--------------30 第五节 公益林保护情况介绍和保护措施------------------31 第六节 高保护价值森林情况介绍和保护措施--------------33 2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33 第二节 效益分析------------------------------------37 第十章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38 第二节 技术保障------------------------------------39 第三节 资金保障------------------------------------40 3 前 言 森林认证是世界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林业正处于 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是我国 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内容。1993 年非政府 保护组织成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FSC),1994 年 FSC 通过了原 则和标准,开始授权认证机构依据其原则和标准进行森林认证, 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是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森林认证体系。 森林经营方案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包括 FSC 森 林管理认证操作过程中,明确要求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 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 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 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 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科学编制与实施森林 经营方案,是永续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盈利能力的 必然要求,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为推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高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充 分发挥森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建立与保持良好的森林生 态环境,根据 2020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森林法》和《森林 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同时依据《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快推进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林资发 2018〔57 号〕)精神, 依据林场各成员单位森林资源状况和桃江县的社会、经济、自然 条件编制此经营方案。 本经营方案的经营期为10年(2021--2030年)。本方案的经 营方针、经营目标、经营项目及其年度安排,是按照森林分类经 营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技术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并经经营管 理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后编制的。 第一章 基本情况 4 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 2081.46 公顷,其 中林地总面积 2056.66 公顷,其中毛竹林面积 1072.16 公顷。人 工杉木、松木林面积 369.2 公顷,天然阔叶树林地面积 615.3 公 顷;同时,其中的 1686.7 公顷的林地面积因为属于资水边沿岸 一级支流和石灰岩裸露地被划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这些林地分布 在桃江县松木塘镇范围,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一、管理机构 桃花江林场属于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一类事 业单位,为股级建制。林场始建于 1973 年,原系县办林场,于 1992 年改为湖南省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国有林场。林场现设五 个股室(办公室、财务室、保卫股、业务股、生技股),八个工区 (白京洞工区、龙虎山工区、响涛源工区、杜家冲工区、山羊寨 工区、新田湾工区、周家冲工区、果园工区)。 二、职工状况 林场现有职工 241 人,其中男职工 159 人,女职工 82 人, 包括管理人员 18 人,技术人员 5 名,财务人员 2 名、管护人员 26 人和待岗人员。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桃花江林场位于桃江县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12°3′11 ″—112°06′55″,北纬 28°16′44″—28°20′26″。东 与松木塘镇为邻,南与灰山港镇连接,西与桃江锰矿、县林 科所毗连,北靠松木塘镇。 2、地形、地貌 林场为地处雪峰山余脉的丘陵地貌,北高南低,四周群山环 绕并逐渐向中间倾斜,环抱桃花江水库;林场境内海拔 5 143—648 米,母岩主要为板、页岩。 3、母岩、土壤 林场内主要成土母岩为板、页岩,土壤为红壤、黄红壤,还 有极少黄壤,土壤理化性质良好,土壤 PH 值在 4.5—7.5 之 间,呈微酸性反应,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达 4.11%。 4、气候条件 林场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6.6℃, 极端最高温 40℃,极端最低温﹣15.5℃,无霜期为 263 天; 年均日照时数 1570.6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36%,年均降雨量 1553 毫米,年均湿度 82%。 5、植被 林场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林场 共有 48 科 235 种。植被由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茶科、 杜英科等组成。毛竹纯林、阔叶纯林和竹木混交林是林场内 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乔木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苦槠、 石栎、青冈栎、三尖杉、香樟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 香樟和楠木,灌木有檵木、木荷、映山红、栎类、黄栀子等, 草本以狗脊、苔草、五节芒、蕨类为主。 6、野生动物 林场共有野生动物 21 科 52 种。常见野生动物有:中华竹鼠、 鼬獾、野兔、果子狸、黄鼬、麻雀、家燕、竹鸡、啄木鸟、蛙类、 龟类、蟾类、蛇类、蜥类、壁虎等;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经济条件 林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木经营、事业经费及旅游收入。 2、交通通讯 6 林场经营管护范围内交通方便,场部距离县城 35 公里,境 内有干线公路 15 公里,林道 38 公里。通讯较为通畅,移动和联 通信号基本覆盖林场范围,宽带已接入场部,固定电话已接通工 区。 第二章 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评价 第一节 森林资源现状 一、各类土地面积 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国有林场经营土地总面积 2081.46 公 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2056.66 公顷,占总面积的 98.8%,非林 地面积 24.8 公顷,占总面积的 1.2%。森林覆盖率 98.9﹪。 林地面积中,乔木林面积 984.4 公顷,其中针叶乔木林地面 积 369.2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17.56%;阔叶林林地面积 615.3 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29.28%;竹林地面积 1072.16 公顷,占林 地面积的 53.16%。 二、森林林分面积、蓄积及比例 桃花江林场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 106343 立方米,林分蓄积 量 88273 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 83%;散生木蓄积量 18070 立方 米,占总蓄积量的 17%。林分蓄积中乔木林蓄积 53483 立方米, 占林分蓄积的 60.58%,占总蓄积量的 50.29%,阔叶林蓄积 34790 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 39.42%,占总蓄积量的 32.71%。 林场总立竹株数 3142400 株,其中竹林面积 1072.16 公顷, 立竹株数 2947300 株,占立竹株数的 93.79%,公顷平均立竹 2637 株;散生竹 195100 株,占立竹株数的 6.21%。 四、森林资源分析 (一)森林蓄积略有增加 活立木蓄积由 2020 年 98899 立方米至现在 2021 年的 106343 立方米,平均计算增长率 7%,共增加 7444 立方米。 7 (二)林分结构比较合理 乔木林地总面积 478.4 公顷中,幼龄林面积 80.61 公顷,占 林分的 16.85%,;中龄林面积 218.6 公顷,占林分的 45.69%,; 近龄林面积 140.83 公顷,占林分的 29.44%,。成熟林面积 38.39 公顷,占林分的 8.02%。幼、中、近、成面积比为:5.37: 13.05: 81.42:0.16 ,蓄积比为:1.17: 11.49:87.42:0.25 ,林分结构 中近熟林比重较大,基本符合各单位近年来限额采伐的要求。 (三)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立竹量较高 幼龄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 31.46 立方米,中龄林每公顷平 均蓄积量为 127.49 立方米,近成过熟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 155.14 方米,毛竹每公顷 2637 株。 (三)竹林面积占比大,竹林质量有所提高 竹林面积为 1072.1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2.54%,占林 业用地面积的 53.16%,竹林面积大,竹资源十分丰富。毛竹眉 径从 2015 年的 8.4cm 增至现在的 8.7cm,增加 0.3cm。 第二节 森林经营状况评价 林场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实行集约经营”的方针,全面管护发展现有森林资源,科学营林 管林,加快资源培育和利用步伐,深化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发 展态势良好。 一、林分和竹林质量进一步提高 通过采取中幼林抚育、合理采伐、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使 林分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龄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通过采取修 山、施肥和“四砍四留”等措施,竹林质量提升较快。 二、林地经营条件进一步改善 林场各经营地块都有一条主要的运输道路,基本解决了林产 8 品的外运问题,大大缩短了林产品采收后的上车距离,降低了劳 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成本。 三、竹笋生产是林场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 林场有笋用林面积 63.5 公顷,占竹林面积的 5.68%。一般 年份采挖鲜笋 85 万斤,亩平 890 斤。在林场的带动下,周边农 户纷纷开展竹笋培育生产,发展竹笋生产的势头良好。 第三节 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幼龄林比例过小 在现有乔木林中,存在着幼龄林面积较小、近成过熟林面较 大,树种单一,杉木林比重大等问题,竹林占比过大,森林抵御 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等功能较弱,特别是竹林的病虫害防治任务 重。 二、树种结构单一,纯林比重过大 林场现有杉木、松木林面积 369.2 公顷,竹林 1072.16 公顷, 基本上都是纯林,没有设置防火隔离带,林种单一,抗击自然灾 害和林业有害生物能力弱,经营风险大。 三、资金缺口较大 林场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际财政只负担 52 个编制人员 经费,富余人员有 80 人,竹木生产收益低,资金入不敷出;竹 笋生产起步时间短,前期投入大,收益较少,资金紧张。 四、毛竹林的利用率低,效益较低。 目前开发的笋用林,面积较小;大部分材用林的为粗放式经 营,造成单位效益不佳。 第三章 森林经营方针、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 森林经营方针 根据林场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当地社 9 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和自身森林资源的特点,确定本经理 期的经营方针为:“以保障森林的生态功能为前提,促进森林经 营可持续发展。” 在森林经营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承诺遵守森林可持续 经营的原则与标准,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利用国际先进的 经营和管理理念,着眼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一切森林经营活动必 须有利于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有利于维护森林 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利于保护生物 多样性,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者的 经济效益,改善林区经济社会状况,开创优质、高产、高效、持 续的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目标,在保持 林场的营林、林业经济良好发展的同时,努力承担保护生态环境 和社会责任,以确保良好的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的效益。 二、确保各项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行政规定、 中国所签署的国际协议及其他相关要求。 三、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目标,既满足 当今人类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要, 又为社会发展保留可用的资源及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致力于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 态系统的保护。 五、确保足够资源用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污染 治理。 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管理,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减 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七、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保护当地居民和团体的利益;不 断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10 八、向员工、地方团体、承包方、供应商、消费者及所属工 作人员与周边村民传达环境方针,报告环境状况,并分享改善环 境的经验。消费者、所属单位和其他相关团体的建议会作为决策 的要素。 九、积极参与对环境有利的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促进社会整体环保水平的提高。 十、确保林业管理体系与林场现行的营林活动和规模相适应, 并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政策法规的需求。 十一、致力于促进人工林和天然林的自然恢复,促进混交林 比例和物种多样性的比例提高。 第二节 森林经营原则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及时更新和培育后备森林 资源,注重林种、树种配置的原则;坚持有利于优化森林资源结 构,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原则;坚持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森林内被保 护区域和被保护物种的稳定,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原则; 坚持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改善林区经济社会状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 第三节 森林经营目标 到本经理期末,实现如下经营目标 一、乔木林地面积保持不减少,确保阔叶林面积 615.3 公顷 不减少,改善林份结构,提高混交林面积比例。 二、加快资源培育与保护利用步伐,确保有林地面积不减少, 保持森林覆盖率不下降,确保森林蓄积量逐年增长,林种结构更 11 趋合理,树种比例更加协调,森林火灾发生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 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受灾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 0.4%以内, 实现森林“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设和新发展笋用林 200 公顷,年产鲜笋 450 万斤,新 建竹林道(含作业道)50 公里。 四、实现竹林内毛竹和阔叶树种的较为均匀的混交,集约经 营的材用林和笋用林内每亩有阔叶树(胸径 8 厘米以上)10 株 左右。 五、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以加快林场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使林场经济 效益逐年好转,职工经济收入逐年递增,本经理期末职工年人均收入 2.5 万元。 六、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协调发展 林场以现有森林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林业为指导,以林业可持续 发展为动力,建立并完善生态、产业和文化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林业, 推动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多产业协调发展的 国有林场经济新格局。根据林场发展的需要,为实现该场在新时期林 业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良的目标。 第四章 乔木林资源培育 为合理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目标出发,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着力 培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实现林 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种苗规划、抚育、间伐 一、更新造林规划 (一)更新造林原则 12 为了更好的达到营林目标,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营造林技术 措施,做到“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精细种植、营造混交林”, 不断提高营造林质量和经营水平。 1、适地适树。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 种,使树种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基本相适 应,主要选择乡土树种。 2、良种壮苗。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采用良种壮苗,即可以 保证成活率,又可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 3、精细种植。整地时采用穴垦整地,穴的规格达到 40cm*40cm*40 cm 以上;苗木处理上采用泥浆蘸根和使用苗木根 系保护剂等措施,保证苗木造林后能成活、成林、成材。 4、营造混交林。为保证造林树种合理配置,防止单一树种 纯林多代连栽,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森林火灾的发生,本次 造林规划采用针阔混交或阔阔混交的方式。 (二)更新造林规模 经营期内 2021 年-2030 年规划更新造林总面积 10 公顷。 (三)种苗规划 因本县苗木产业比较发达,有桃江苗圃育苗及水口山大型苗 木基地,造林苗木由本县苗木基地引进。 二、幼林抚育 (一)抚育对象:主要是对现有部分幼林、未成林造林地以 及规划的新造林地进行抚育。 (二)抚育方式:乔木林和经济林抚育采用锄抚、施肥等技 术措施,促进幼树生长;对立地条件较差、坡度较陡的地方,酌 情考虑进行带状或块状除草,幼林内保留部分林下植被防止水土 流失。 (三)抚育规模:经营期内规划抚育面积 10 公顷。每年抚 13 育 1 公顷。 三、抚育间伐 (一)间伐原则:遵循“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去密留稀, 以抚育为主”的原则。重点伐除倒伏木、病虫害木、雪压木,保 留杉木纯林内的健壮阔叶树幼苗,提高混交比例。 (二)间伐强度:幼龄林间伐原株数的 20-30%,中龄林间 伐原株数的 15-20%或蓄积的 15-20%;抚育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人 工林不低于 0.60,天然林不低于 0.50。 (三)间伐任务:经营期内抚育间伐面积 100 公顷。2022 年实施面积 13 公顷,规划 2023 年-2029 年每年实施 50 公顷,2029 年实施 37 公顷。 第五章 毛竹林经营管理 第一节毛竹丰产林规划 一、毛竹竹材生产现状 毛竹生长快、用途广,经济价值高,资源再生性强,具有强 大的产品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积极培育、开发和利 用竹类资源,加快竹产业发展,对培育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 进农民致富,推进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桃江县竹产业, 资源是基础和依托,有了丰富的资源,竹制品加工才有原材料的 保障。桃江县是湖南省竹产业第一大县,无论是竹林面积还是竹 业产值,一直稳居全省第一、林场发展毛竹生产,有着广阔的市 场基础。 按照经营管理水平,林场的毛竹林可以为粗放经营型和集约 经营型二类。其中集约经营型面积 800 公顷,粗放经营型面积 300 多公顷。 14 二、毛竹林建设原则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立地条件好,海拔较低,坡度较小,土层深厚的毛竹林,优 先开发发展。 (二)先易后难的原则 修建林道工程造价低,毛竹林立竹株数较高、毛竹平均眉径 较大的毛竹林优先发展,以尽可能减少建设投资。 (三)生态优先原则 进行毛竹林林地清理时,每亩保存适当数量的阔叶树,以达 到改善林地土壤水分条件, 为毛竹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场所等目的。 对于林内的保护树种一律保留。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对竹林低产改造的头一二年增产效果很好,其增产 幅度一般可达 20%—60%,是低产改造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低改当年 5—8 月劈除林内的丛林杂草,砍除林内灌木、滕 本、杉木,适当保留阔叶树种,间伐或修去部分影响竹林生长的 阔叶乔木的技条。对于土壤紧实,根兜盘结的毛竹林地,尽量挖 去影响毛竹幼壮鞭生长的树兜、老竹鞭,为新竹鞭生长创造条件。 劈下的青草,幼嫩的杂灌技叶均可为竹林天然有机肥源,其它的 清理物则要集中堆放,待林地清理完成后运出林区。 在劈山除杂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阔叶树特别是珍贵的树种 如椤木石楠,以及枫香、山苍仔、油桐和一些豆科植物。以形成 竹木混交林。可适当清除一些利用价值不高或严重影响竹林生长 的霸王树,也可对留下来的树木进行强度修枝,缩小其树冠幅面 积。毛竹林内阔叶大树不足每亩 10 株的,要保留一定数量的阔 15 叶幼树,必要时伐除部分毛竹“开天窗”促进幼树快速高生长。 主要伐除的树种是杉木和檫木。 (二)适度垦复 垦复在每年的 7-9 月份进行, 垦复过程中要挖除林内的石块、 树兜和竹兜。垦复的深度要求 15—20 厘米,土地尽量呈复瓦状。 为防止造成水土流失,一般采取水平带状垦复,带宽及间距离均 为 3 米,隔年另一带再翻复,坡度 25°以上的陡坡严禁翻垦。 有的竹林地已经很疏松,不必再垦,特别对于一些乔木繁茂、 密度较大的竹林,林下土壤疏松,不必垦复。若林内有杂草和灌 木,可局部挖除杂灌的根兜、竹兜和较大的石块即可。 (三)调整结构 合理采伐、合理留竹,不断调整毛竹林的结构,达到实现持 续丰产稳产的目的。采伐要做到“四砍四留”,即砍老留幼、砍 密留稀、砍劣留优、砍小留大。采伐季节为每年的秋冬季,每个 小班每两年采伐一次。留笋养竹是调整竹林合理结构的一项根本 措施。保留盛期健壮笋,及时挖退笋,疏去小、残、过密笋,每 亩留健壮笋 30 个左右。在盛期笋中,对健康、无病虫害、外形 肥壮、笋箨光泽好、笋尖饱满、上午时箨片尖端有水珠的笋,要 全部保留下来。要疏去一些小径笋、残次笋(如虫蛀笋、石头挤 压机械损伤的笋),过密笋中偏小的笋。对不能成竹的退笋也应 及时挖去。 通过 3—5 年的调整,使竹林达到每公顷 2800 株的密度,竹 林内各年龄毛竹在林内较为均匀分布, 留养的毛竹都健壮无病害、 眉径较大、整齐程度高。 (四)合理施肥 集约经营的毛竹,每年砍竹挖笋都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 因此,为实现丰产、稳产,必须补充营养物质——施肥。施肥的 16 种类、数量要根据竹林结构状况、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竹林经营 的目的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异: 对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的竹林施用有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 1500—2000 公斤,以增加土壤有机物。具体作法是在夏季准备 鲜嫩青草、豆科藤蔓或土杂肥、厩肥等混合施用,在竹株附近沿 山场等高线方向,等距离挖沟,宽 80—100 厘米,深 25—30 厘 米,将准备好的青草藤蔓等铺在沟内。计算好挖穴的情况数量比 例,确定好应铺的草量,最后盖上土,盖土前要把青草,藤蔓和 厩肥压实,所压的青草等肥料完全盖住。 对立地条件较好竹林,推广测土配方方法,根据测土配方数 据施用毛竹有机专用肥, 施肥数量与方法按各专用肥料说明进行。 施肥的方法:沟施、穴施、桩施、撒施。一般采用穴施法。 施肥时间:每年的秋冬季节。 第二节 笋用林规划 一、发展笋用林的必要性 毛竹的培育利用周期短,森林资源利用率高,是一种理想的 经济作物。林场的林地面积中,毛竹林占比高,毛竹林的面积为 1072.16 公顷,占经营的林地面积的 53.16%。2012 年以前,毛 竹竹材价格缓慢上扬,经营毛竹材用林获利较丰。2013 年以来, 毛竹的价格下降,加上人工工资不断上涨,林场经营的毛竹林的 效益不断滑坡。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2013 年开始,林场开始进行笋用林培育实验,初步获得了 成功。竹笋是健康食品,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 易发展,对食用笋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培育专门供应竹笋的 笋用林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交通方便、立地条件 好、加工条件好的竹林可培育为毛竹笋用林。林场可发展和吸收 新的合作社与林农加入林场,适当发展笋用林。 17 二、建设规模 本经理期,规划建设笋竹两用林 200 顷,并建设与之相配套 的加工设备。 三、建设的原则 同建设毛竹丰产林一样,建设笋用林也应遵循因地制宜、先 易后难、保护生态等原则。笋用林建设资金投入大,前期收益不 高,还应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第一年建设面积可适当缩减,以 后逐年增加。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立地条件选择。笋用竹由于冬季需要有较强的光照, 以提高土壤温度,促使多孕笋,早出笋,林地应选在背风朝南的 坡向,以地势平缓、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透气性好、 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微酸性沙质土或砂质壤土培育笋用林。 (二)土壤管理。对于土壤比较板结,透气、透水和蓄水保 肥能力差的毛竹林,必须翻垦林地,即将林内土壤大块挖翻后鱼 鳞状覆盖在林地上,同时清除林内的树桩、竹兜和大石块,改善 土壤物理性能,增加通透性,杂草可作为有机肥埋入林地,清除 行鞭的障碍。毛竹笋用林垦复时间应在新竹长成的当年夏末或冬 季,每年或每两年一次翻垦深度一般为 20—25 厘米。 由于笋用林立竹稀疏,林内光照强,林下容易滋生杂草,为 了防止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及病虫的滋生为害,需要及时除草,一 般每年至少两次,第一次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第二次 8—9 月杂草种子尚未成熟时进行。除草应掌掘“除早、除小、除了” 的原则。 土层的厚度决定春笋个体的大小,影响笋的产量。个别土层 较浅的地块可在抚育垦复后,用稻草铺盖林地,然后盖上一层厚 10 厘米以上的塘泥或土地表土。 18 (三)施肥是毛竹笋用林管理的重要环节。每生产 50 公斤 鲜笋,约需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氮 250—350 克,磷 50—70 克, 钾 100—150 克,比每生产 50 公斤三至四度竹消耗的氮多 5 倍、 磷多 3 倍左右。因此,必须及时施用大量肥料以补充养分的不足。 施肥与不施肥的毛竹笋用林,其产量差异很大。为了获得笋的优 质丰产,在土壤管理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施肥。但不是施越多 越好,施量太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有对竹林产生毒害作用。 1、施肥量:施有机肥如绿肥、稻草、厩肥等一般每亩每年 用量 1500—2500 公斤。塘泥、垃圾等以能覆盖林地厚 5 公分为 宜。 2、施肥种类:提倡多用青草、绿肥、稻草、厩肥、堆肥、 茶饼等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海绵土”,既有 利于竹笋生长,又便于采收。运用测土配方等科学办法适当补充 林内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 3、施肥时间及次数:有机肥一般一年施用一次,绿肥、嫩 杂草应在 7—8 月施用,而厩肥、堆肥、茶饼、塘泥、稻草等则 宜在冬季使用。一是让这类肥料有较长时间分解,竹林来年生长 可获得较多可利用的养分,二是这类肥料施用量一般较大,冬季 施用后可提高土温,加速竹笋的生长。若施肥后表面复土还会给 早期出笋位置的确定和挖笋带来方便。测土配方肥施用一般每年 两次,即于每年春季新笋出土前一个月或夏末秋初新笋芽分化期 各施入总肥量的 50%,效果最好。 毛竹专用肥每年施 3 次,以吉祥天专用肥为例,2 月底施一 次催笋肥,5 月结合平复挖笋后留下的孔洞,施用走鞭肥,10 月 施一次孕笋肥。新建设的笋用林,第一次采笋前不需施肥。 (4)施肥方法:有机肥施量小时结合深翻埋入林地,量大 时于松土除草后均匀铺盖于林地,再覆盖 5 厘米左右的客土。毛 19 竹专用肥的施用方法同前面材用毛竹林,即有桩施、撒施、沟施、 穴施等。在供水条件好、立地平坦、高度集约经营的小面积笋用 林中,也可将肥料稀释后直接浇施于留养的竹笋或幼竹周围。 (四)保持合理的林分结构。笋用林需要一定的光照,以提 高土温,促进多孕笋、早出笋。所以笋用林母竹留养密度要比材 用林低。一般每亩留母竹 120—150 株,平均眉径 8—12 厘米。 每年每亩留新竹 20 株左右。通过砍伐留竹后,竹林结构基本调 整为一度竹占 30%,二度竹占 30,三度竹占 30,四度、五度竹 占 10%。四度和五度竹主要用于填补竹林中的林窗。每年冬季将 达到四度以上的大部分老竹砍去。 (五)合理挖笋。据测定毛竹林笋芽仅有 10%—15%能萌发。 能萌发的叫发育性芽,不能萌发的称潜育性芽。大量出笋或发育 性芽受损伤之后,部分潜育性芽可转化为发育性芽。肥水条件好, 笋芽发育多;肥水条件差,笋芽萌发少。集约经营的笋用林每亩 500—1000 个,多的可达每亩 1900—2100 个。如何正确合理挖 笋,促进笋芽多萌发成笋,也是提高竹产品量的手段。 1、挖鞭笋:鞭笋实际是新鞭的嫩梢。夏、秋季节,部分鞭 梢伸出地面,林农称大暑前露出地面的鞭为“梅鞭”,大暑后露 出地面的鞭为“伏鞭”。“梅鞭”发芽早,生长期长,鞭粗有力, 发笋力强。而“伏鞭”生长期短,比较细弱,发笋少。挖鞭笋主 要是挖取大暑以后 8 月的“伏鞭”笋。挖后填平笋穴,促使侧芽 继续萌发成岔鞭。而“大暑”前的“梅鞭”笋要埋土保鞭,保护 鞭笋,以提高来年春笋产量。因此,掌握好方法适当挖取鞭笋, 不仅增加经济收入,也促进笋芽的萌发。 2、挖冬笋:毛竹的笋芽在秋季 7—8 月开始萌动,到了冬笋 芽膨大,成为冬笋,即可挖取。挖冬笋要“看天看地”,如果秋 季雨水多,初冬暖和,冬笋发育早,晚稻收割之后就可以开始挖, 20 一般可持续挖到冬至或小寒,肥水条件好的山凹、山坡下部的竹 林,冬笋孕育多,可适当多挖,小年竹山孕笋量少,一般不挖, 秋季干旱或肥力不足的笋山,挖冬笋要有节制,否则将影响春笋 产量。 挖冬笋的方法有全面翻土挖笋、沿鞭翻土挖笋和开穴挖三种。 (1)全面翻土挖笋:可结合冬季垦复或松土进行。翻土过 程中,如发现笋的不定根(肉质、无须根,与鞭根区别甚大), 则必有冬笋。此法既挖了冬笋,又抚育了竹林。但切忌大块深翻, 以防伤、断竹鞭。 (2)沿鞭翻土挖笋:选择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孕笋竹, 判断去鞭方向(以最低一盘枝不越过夹角 30°的范围内)找出 黄色或棕黄色的壮鞭,沿鞭小心翻土,如发现节上须根发达,在 竹鞭向下伸展方向,一般可找到冬笋,断鞭附近一般也有冬笋, 并且可以找到对座笋,缺乏经验的竹农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3)开穴挖笋:一般适用于经验丰富的竹农。此法是在孕 笋竹周围观察,若地表泥块松动或裂开,并有一个中心向四周发 展,脚踏感觉松软的地下,必有冬笋,便可用锄头开穴挖取。 无论用什么方法挖冬笋,都要注意不伤鞭、不伤芽、不断鞭、 不裸露鞭,及时挖取浅层笋。取笋后都要将竹鞭覆盖好,穴或沟 要填平,以防积水烂鞭。复土时,要防止表土层肥土直接与竹鞭 接触,否则也会烂鞭。正确的方法是:挖笋后,先用翻起的少量 生土(表土层下的土壤)覆盖鞭,然后将表土填入沟内或穴内, 最后用翻起的生土填土,这样可促进竹鞭上的芽继续分化,萌发 成笋。 在笋用毛竹林试验地挖冬笋的统计数字表明,约有 70%的冬 笋是几个同生于一条鞭段上的,在土松肥足的毛竹林地里, 21 2—3 个以上冬笋同生一条鞭段上的情况很普通。挖冬笋时掌掘 这一规律,可以提高挖笋效率。 3、挖春笋:毛竹春笋一般 3 月中、下旬开始出土。笋用毛 竹林以产笋为主。挖春笋应遵循早挖、及时挖、盛期留笋、后末 期笋全挖的原则。早期笋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及时挖取还可减 少养分消耗,促使一些仍处于休眠状态的笋芽萌发,达到多出笋、 提高产量的目的。春笋生长快,要及时挖取,一般每两三天挖一 次。挖笋时注意要切断螺丝钉(即笋与竹鞭的连接点)部位,可 减少切面的面积,减少伤流。制作笋干的春笋一般在出土 30 厘 米左右挖除。 留养母竹时间为每年的清明前后,按大小年经营的毛竹林大 年留养母竹 30—40 株,小年的春笋全部挖除,不留母竹。花年 的母竹留养株数为每年 15—20 株。如遇雪压、泥石流等致毛竹 受损时,可适当多留养母竹。每批次留养的母竹要在林内较为均 匀的分布。清明后的春笋要全部挖除,如果不加利用,也要全部 伐倒,否则影响竹林质量。 (六)营造合理的地下结构。调整地下竹鞭的结构难度较大,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深翻松土,及时除去 7 年生以上的老鞭 (竹鞭呈褐黄色至黑色未萌发笋,芽苞瘦小、黑褐式全部死亡脱 落,三、四级支根死亡或鞭根系全部死亡),使竹林地下系统保 留幼、壮龄鞭,有利竹林复壮,可保持较长时间的增产。 七、竹笋粗加工设备 按照加工 200 公顷笋用林所需规模计算,需建设年加工能力 为 450 万斤的笋榨 50 个。根据经营期年产笋数量,按比例扩建 笋榨数量。 第六章 林道及作业道建设 22 林区经营农事活动频繁,经营集约化程度越高,对交通的依 赖性越强。重视和加强竹林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建设林区林业 生产环境,对促进增效、增收,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挖 掘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可及度低、经营管理不便,致使 林场部分森林长期处于半荒芜状态,失管严重。为提高林区可及 度,便于森林培育管理,便于木材、竹材、竹笋、种苗、肥料的 运输,已建成林区道路(含作业道)50 公里。规划在 2021 年至 2030 年每年新修作业道 4 公里。 一、建设规模 经营期内建设林区作业道 40 公里。 二、建设原则 利用原有山路,减少对植被的人为破坏,降低造价。 确保距河流、水库、山塘等有效距离 5 米以上,尽可能减少 因新建林道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采伐规划 一、采伐量确定的原则 森林采伐量,以乔木采伐量和毛竹采伐量分别计算,木材采 伐量的计量单位为“立方米”,毛竹采伐量的计量单位为 “吨”。 采伐量的确定遵循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在确保森林生 态功能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乔木林的采伐遵循以营林为基础的原则,使森林的树种结构、林 种结构逐渐得到调整,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原则;毛竹林的采 伐要使得毛竹林的产出尽可能提高,而又不危害森林的生态功能。 23 二、采伐量的确定 桃花江林场 2056.66 公顷林地,其中毛竹林面积 1072.16 公 顷。人工杉木、松木林面积 369.2 公顷,蓄积量 53483 立方米, 天然阔叶树林地面积 615.3 公顷,阔叶林蓄积 34790 立方米;散 生木蓄积量 18070 立方米。根据林分年生长率 7%计算,林场林 分年生长量为 3740 立方米,其中杉木 3594 立方米,马尾松 146 立方米;天然阔叶林 615.3 公顷为生态公益林不采伐,散生木一 般混交在竹林中起到竹林的支撑作用不采伐。 毛竹年生长率 30 株/年/亩,遵循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 三、采伐规划 在规划期 2021 年-2030 年内,规划采伐比例控制为当年生 长量 20%,即可采伐 3747 立方米的 20%,即杉木、松木木材 748 立方米/年,其中杉木 719 立方米,松木 29 立方米,占现有杉木、 松木总蓄积 1.4%,占当年生长量的 20%。 毛竹采伐自 2014 年起已取消采伐限额要求,只须控制采伐 量小于生长量。林场现有毛竹林 1072.16 公顷, 立竹株数 2827285 株,占立竹株数的 93.79%,每公顷平均立竹 2637 株;散生竹 195100 株,占立竹株数的 6.21%。平均年增长比例为 450 根/公 顷,即 482472 根,毛竹用材平均年采伐比例为当年出笋量 60% 计算,计划年采伐毛竹 289440 根 ,即 4523 吨(按标准 3 株/百 斤计算),挖笋比例确定为当年出笋的 30%,即年采笋规模为 144729 个,折合 289.44 吨。 高保林区域 615.3 公顷阔叶林与竹阔混交,禁止采伐木材、 竹材和挖竹笋;散生竹由于分散在阔叶林中不计算采伐。 24 四、采伐技术和设备 木材采伐工具使用油锯,毛竹采伐使用柴刀和油锯,对 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因采伐量小,受采伐条件限制,作业小班面 积小,采伐方式一般为抚育采伐或更新采伐,不宜使用大型机械 设备作业。 五、伐后处理 采伐剩余物主要是尾梢和枝叶,全部集中,统一到林业部门 办理运输手续后,到指定地点加工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不能 利用的枝叶部分将就地堆腐,有利水土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伐 区内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段应横向堆放被清理物,避开小河、小溪 径流。河道要清理干净、恢复原样,做到排水畅通。作业过程中 产生的废弃物及作业垃圾应予以清除,集中运出林区统一处理。 第八章 森林健康与保护 森林健康与保护是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高度 重视森林保护工作,并长抓不懈。森林保护是营林工作中的重 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消除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 防治、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 公益林保护等内容。森林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 第一节 森林防火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 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 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 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 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所以森林防火要坚持“以预防为主、 25 及早发现、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预防、打 早、打小、打了”原则。工作中,注重防火宣传,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建立规范化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和扑火队伍,充分发挥森 林防火指挥中心以及地区联防作用,应用森林防火科技,增强森 林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安 全。 一、加强组织防火建设 林场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森林防火指挥工作,有专业 护林防火队伍,对所辖林区巡逻检查。 二、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 在以往的护林防火工作中,结合资源分布特点,建立了一整 套行之有效的护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规章制度,重点时期重点防 火地段设有专人盯防死守。 明确了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防火制度, 并装裱上墙。 经理期内要进一步完善护林防火制度,明确护林防火责任, 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防火技能的培训。 三、加强护林防火宣传工作 护林防火,重在于防,一旦火灾发生,有时并非人力所能及, 因此必须在宣传工作上下功夫,让林地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具有防 火意识和观念,认识到森林火灾的危害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 坏。所以,宣传要到位,做到让全体职工和周边群众家喻户晓, 要发动全体职工以及社会有识之士,通过媒体、宣传车、传单等 形式,深入村组,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 四、完善森林扑火实施方案、护林防火实施分类管理 明确护林防火负责制,建立护林员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培 训,配置专业防火工具和防火服,召开护林防火会议,提高护林 队伍素质和技能。进一步完善林场《森林扑火实施方案》,将护 26 林防火工作纳入护林员的年度考核主要内容,并制定相关细则, 确保对护林员的护林防火工作的考核落到实处。对责任心不强的 护林员及时更换。 第二节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坚持“监控与防治相结合、以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于林业有害生物要严格监控,做到及 时发现、及时控制,乔木林防治要做到幼树全面防治,大树重点 防治,毛竹林要重点防治黄脊竹蝗、竹笋禾夜娥。 一、黄脊竹蝗的防治技术措施 黄脊竹蝗的防治主要要做到预防为主。要高度重视,在不同 的时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出土初期采用竹腔注药法防治,跳 蝻扩散期采用喷粉防治,成蝗期采用人尿杀虫双诱杀法防治,集 中交尾其采用喷粉法防治,9 月底后查找产卵地,为来年的防治 打下基础。 黄脊竹蝗一旦蔓延,治理的难度会相当大,要经过连续若干 年不间断的高效防治才能遏制它的危害。黄脊竹蝗的防治要特别 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高度重视黄脊竹蝗的防治工作。黄脊竹蝗的防治工 作十分艰苦,防治难度大,防治的技术性和时效性强,要从领导 层面介入,督促各业务部门和各成员单位重视黄脊竹蝗的防治工 作。 (二)要特别重视黄脊竹蝗的监测工作。黄脊竹蝗的防治的 特点是防治所需药物费用较少,防治所需用工较多,在加强监测 的基础上开展防治工作,防治的功效最好。监测工作主要是要调 查和监测黄脊竹蝗集中交尾地、集中产卵地、集中出土地、扩散 路线等。 (三)要在关键时段采取得力措施。黄脊竹蝗有集中交尾产 27 卵的习性,要充分利用这一习性,在黄脊竹蝗集中出土期和集中 交尾期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四)防治的技术性和实效性强。黄脊竹蝗的防治,必须在 合理的防治阶段采取合理的防治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越到防治后期,黄脊竹蝗的迁飞能力增强,一旦发现虫情,必须 果断采取措施,一旦拖延,防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竹笋禾夜娥的防治技术措施 竹笋禾夜娥以幼虫蛀入笋中取食危害,进而产生大量的退笋, 严重的竹林竹笋被害率达 90%以上。 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林地抚育,根据竹笋禾夜娥以卵在竹林禾本科杂草中越 冬的特征,可结合竹林抚育,在 8 月清除林地杂草上的卵,发生 严重的竹林应在翌年 3 月再锄草一次,以消灭草中的初孵幼虫和 越冬。 (二)及早挖除退笋、林间虫笋,以减少翌年幼虫的虫口密 度。 (三)物理防治:在 6 月底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三、防治规划 明确一名林场负责人牵头,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各经营单 位分管负责人参加,成立桃江县竹产业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 调小组。林场和各经营单位每年都要安排足额经费和人员开展防 治工作,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FSC 禁用的化学品应 严格要求不得使用。 第三节 资源保护与林政管理 林场森林资源分布零散,周边村民多,林场与农村交叉,为 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加强林政建设,本规划期针对林政工作将 28 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护林队伍建设 对现有护林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加大毁林盗伐的打击力度。 对护林人员进行严格考核,每月上报生产科。 二、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 护条例》等政策法规,与林政、司法机关密切配合,发现案件, 认真查处。 三、禁止乱垦滥开 对边界进行重新界定,处理好有争议的林权纠纷。本规划期 内,林地界限以新换发的林权证为准,科学有效地保护林场的利 益不受侵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及时挖设边界沟、栽植边界树,保证林地界限清晰,确保林 场森林资源不受侵犯。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介绍和保护措施 保护野生动植物直接关系到全球生态健康和安全,对保护人 类共同家园,实现人类文明传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 续发展,以及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林场森林资源丰富,所处位置较为偏僻、山高林茂, 适宜野生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憩息。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较多。 一、 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 经调查,森林经营区域内只有普通野生动植物种类,没用珍 稀、受威胁及濒危物种,常见野生动物有:中华竹鼠、鼬獾、野 兔、果子狸、黄鼬、麻雀、家燕、竹鸡、啄木鸟、蛙类、龟类、 29 蟾类、蛇类、蜥类、壁虎等;野生植物有:樟树、厚朴、喜树、 猕猴桃等;乡土树种如油茶、栓皮栎、乌桕、青岗、油桐、椤木、 黄檀等乔木,胡枝子、山仓子、继木、黄栀子、六月雪、大青、 箬竹、映山红、铁芒箕、乌药等灌木。 二、 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1、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 加强对《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 宣传,呼吁广大群众关爱野生动植物,拒食野生动物,拒挖 野生植物,传播生态文明建设正能量。 2、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对护林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大对管辖区域的巡查,及 时发现与杜绝乱捕滥猎,乱砍滥挖行为。 3、加强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 林场与林业局森保站、林业行政执法大队、森林公安局开 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发生的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 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与打击。 4、加强对受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救助 由林场统一组织,与林业局森保站、社会环保组织等单位联 合对受伤野生动物进行求助,对违法捕猎的野生动物进行放归自 然,对违法乱挖的野生植物进行移植。 第五节 公益林保护情况介绍和保护措施 一、公益林概况 林 场 有 国 家 级 公 益 林 林 地 1686.7 公 顷 , 占 林 地 面 积 80.03% ,因而切实加强公益林的保护对林场的资源保护具有重 要意义。 30 二、公益林保护措施 1、公益林保护原则 公益林管理遵循“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分级管理、科 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 2、加强公益林保护宣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湖南省林 业条例》、《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湖南省公益林管 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益林保护的宣传,规范 公益林管理,提高公益林经营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维护公 益林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公益林保护的具体措施 1)建立和完善管理队伍 ,林场设立专职公益林管理办公室 负责公益林日常管理工作,都有一支专业的森林管护队伍, 单位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落实责任制,林场进行年底 考核。 2)建立公益林台账,做到数据清楚,经营与管理措施清楚, 补偿资金管理清楚。 3)落实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确保生态林资源 不受侵害。 4 实行公益林森林保险制度,公益林已全部纳入农业保险统 筹安排。 坚持采伐与禁伐管理制度,落实公益林限额采伐与禁伐管 理制度,严格控制木材采伐,只实行小面积的卫生伐、抚育 采伐、更新采伐等林分经营,对竹林实行择伐和疏伐,采伐 量不得超过当年生长量,伐后每公顷应保留健壮母竹 1500 株 以上。 第六节 高保护价值森林情况介绍和保护措施 31 一、高保林范围的确定 根据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标准,经桃江县林业调查 认证森 合计(公顷) 林组成 桃花江 国有林 场 2056.66 人 天然林 天然林(天 公益林 以保护为目 以获取非木 高保护价 保护类 工 (人工促 然更新或萌 质林场品和 值森林 型 林 进天然 生) 更新) 的的公 益林 0 0 1441. 服务功能的公 益林 1686.7 615.3 0 615.3 HCV4 36 规划设计队调查后由协会组织的当地村民走访,判定湖南省 桃江县桃花江国有林场环湖 615.3 公顷公益林为第四类 (HCV-4)高保护价值森林。该林分为毛竹、阔叶树和杉木的 混交林类型。 二、高保林保护措施 1、加强资源管护,确保资源不被破坏。对高保护森林 实行禁伐限伐管理,防止人为干扰与破坏。 3、落实保护措施,防止人为干扰。由于水源地林处在 水库周围,人群流动大,受人为破坏因素多,因而须落实专 人负责管护。 4、控制采伐和挖笋量。由于高保林划定为临水库面的坡林 地,可以控制性轻度采伐竹材,采伐额度应限制在当年出笋 量的 50%,但禁止挖笋,以严格防止水土流失。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估算范围包括:森林培育、森林采伐、森林健康与保护、林 道建设、竹笋加工设施建设、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程费用 及管护费用。 二、概算编制依据 (一)原林业部颁发的《林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 32 法》; (二)湖南省定额管理站编制的《湖南省建筑工程单位估价》 和《湖南省建筑工程单位估价表汇总表》; (三)《湖南省建设工程取费定额及有关解释汇编》和《湖 南省建筑工程单位估价表》统一解释和补充定额汇编; (四)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 法》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五)《关于发布湖南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 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湘建价[2012]237); (六)《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政部财建[2002]394 号); (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 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 号); (八)《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建设部 计价格[2002]10 号); (九)《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计委计价 格[2002]1980 号); (十)《关于调整<湖南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费率标准及有 关工程计费程序的通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湘建价计 [2008]22 号); (十一)桃江县本地区同类工程费用综合价格; (十二)桃江县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三、投资估算指标及说明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 1.0%计算; (二)勘察设计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 2.5%计算; (三)招投标费用按工程建设费用的 0.25%计算; (四)工程监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 1.0%计算; 33 (五)基本预备费(不可预见费)按工程建设费用和工程建 设其它费用之和的 5%计算。 四、投资总估算 2021-2029 经理期内新增投资总额为 9563.25 万元。 五、分项估算 (一)森林经营培育及采伐费用 包括更新造林、幼林抚育、竹林垦复、抚育间伐、竹木采伐、 竹林施肥、竹笋采收等,投入 4738.25 万元,占总投资的 49.5%。 中幼林抚育间伐成本表 项 目 金额(元/ 计算说明 立方米) 采造、肩运工人工资、工具 伐区费用 200 运 输 费 10 短途运输至集材场 管 理 费 2 现场管理人员费用 其 它 5 合 计 217 费、伐区管理费、其它费用 木材生产成本表 项 目 金额(元/ 立 计算说明 方米) 采造、肩运工人工资、工具费、 伐区费用 200 养路费、伐区管理费、集材点平整、 归楞费、其它费用 运 输 费 10 产材总数×运输×运输单价 管 理 费 7 现场管理人员费用 34 合 计 217 (二)森林保护费用 包括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管护等,投资 1920 万 元,占总投资的 20.5%。 (三)林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包括林区道路、竹笋加工设备、基础设施等,投资万 1440 万元,占总投资的 14.9%。 (四)经营加工费用 包括木材竹材等的较长距离的运输销售、 竹笋的加工销售等, 投资估计 240 万元,占总投资的 2.6%。 (五)管理人员工资等费用 林场管理人员工资支出为人均 45000 元/ 年,共计 1080.65 万元,占总投资的 11.3%。 (六)其它费用 按照建设项目的一般要求,建设项目计提 5%的基本预备费 用。该项费用为 115 万元,占总投资的 1.2%。 六、资金来源 林场的建设与发展资金,通过财政拨款、自筹资金、上级补 助、专项工程拔款、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加以解决。自筹 资金主要渠道有专项基金、经营利润等 6030 万元,上级补助主 要渠道有财政拨款、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中幼林抚育资金等专 项工程项目资金等 6240 万元。 第二节 效益分析 七、经济效益分析 (一)经理期 2021 年-2030 年内总投资 9563.25 万元 35 (二)经理期内总收益 12270 万元 木材销售收入 550 万元;毛竹竹材销售收入 3840 万元;竹 笋产品销售收入 1640 万元。总计 6030 万元。 (三)上级补助 6240 万元 2021—2030 年收益分析 林场为财政拨款单位,经营林地都是国家级公益林,严格实 行木材限额采伐和禁伐,木材只能进行更新采伐、卫生伐和择伐, 竹材只能实行择伐和疏伐, 因而林场经营性收入较少。 2021—2030 年的经营成本为 9563.25 万元,经营收入为 6030 万 元,政府补助性收入 6240 万元,林场收益 2706.75 万元,年均 收益 270.675 万元。 八、社会效益 (一)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方案的实施,将不断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 居环境,提高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减少了各类疾病的发生。 (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方案的实施,使富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消除了社会的不 稳定因素,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提高了干群 的生态环境意识,为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生态环境条件。 (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林场的经营生产,为各单位富余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可 吸收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员就业,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九、生态效益 (一)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通过对林场森林资源及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以及有计划的 36 林相改造,林分质量将不断提高,对周围气候、水资源、水质状况 的改善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改善动、植物的生长环境, 从而保护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二)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通过乔木层、灌木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来实现对大气 降水的再分配和调节,使大量的地表径流渗入土壤转变为地下径 流,通过一系列土壤离子的交换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 (三)保持水土效益 森林枝叶的阻隔和根系的固土作用,基本消除了雨水对土壤 侵蚀,从而防止土壤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存在显著的固土效能, 有效减轻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四)改善环境效益 森林对空气中烟尘、粉尘以及 SO2 等有毒气体具有较强的吸 附作用,同时能固定 CO2 释放 O2,产生负氧离子,还能调节温度、 湿度,减少蒸发量,增加降水量以及消除噪声等,改善周围生态 环境。 第十章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森林经营方案一经审定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为确保方案 的贯彻实施,本规划期将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林场场长为组长,副场长为副组长,生产技术、财务、 销售、综合管理部门为成员的森林经营方案实施领导小组。负责 方案的编制、送审和方案的组织实施。桃江县林业局为森林经营 方案实施的监督部门。 森林经营方案的组织实施要由林场负责人亲自抓,以方案规 划的各项任务来安排组织各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防止方案和营 37 林生产工作的脱节。每年份认真检查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 执行方案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对方案进行定期修正并报竹产业 协会备案。 二、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依法设计,凭证采伐,跟踪监 管。每年进行下一年森林经营设计前,由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共 同研讨设计内容,原则上执行森林经营方案,不准随意变动方案 规定的设计内容,如需变动,必须以文件形式报请主管部门批准, 否则,不准变动。 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实行森林采伐目标管理制度,生产 技术部门全程对实验经营区森林采伐实实施监督管理。建立健全 木材短途运输和长途运输管理制度。 加强森林资源检测和保护巡查,发现问题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以法律手段保护林场的森林资源和财产,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水平,有效保护森林、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力维护林区秩 序。 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开展 对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森林资源管理预警 与应急系统,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第二节 技术保障 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对生产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森林技术规程、林业 政策法规、笋竹林培育、竹笋加工技术、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等专 业知识培训。对林区技术工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森林采伐技 术、森林防火安全、木材检验、抚育间伐施工等专业知识培训。 二、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38 面向森林经营实践,开展各项林业科学试验活动,不断探索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引导科技人员创新 立业,对有贡献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林业技术人员 深入生产一线,全面掌握各项实用技术,指导林业生产。 第三节 资金保障 一、加大对森林经营的投入 自2016年起,加大对森林经营的投入。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森林防火、森林经营管理、林道建设、设备添置、科学试验等纳 入年度财务预算,每年从木材销售收入中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幼龄 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二、争取国家和省市县林业建设资金扶持 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扶持林业政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 取项目支持和贴息贷款支持,用于森林经营工作。 三、争取银信部门支持 做好森林经营方案和分项的详细设计,以扎实可信的数据取 得银信部门的支持。 四、积极向社会融资 以合作经营、合股经营、低息借贷等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 参与林场的森林经营管理。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