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发展技术需求.doc
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需求 一、利州区基本情况 (一)范围 利州区属秦巴山区贫困县,地处广元市中心,幅员面积 1538.53 平方公里,全区辖 3 乡 6 镇 8 个街道办事处,172 个行政村、62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53 万,其中农业人口 17.68 万人。涉及有扶贫、脱贫任务的有 9 个乡镇、54 个村, 贫困户 4250 户,农村贫困人口 15858 人。 (二)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利州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中部,东邻旺苍县, 西接青川县,南接昭化区,北接朝天区,西南与剑阁县相连。 2、地形地貌 利州区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 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区 70%属山地类型。境内山峰属米仓山脉西、岷山脉东,龙门 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最高点西北部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 1917 米,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 454 米。境域被 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 4 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 黄蛟、云台、南山 5 个小山系。 3、气候条件 利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 寒、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 17℃,生长期平均 310 天,无霜期共 263 天,年日照时数 1342 小时。光热资源丰 富,热量集中在 4 至 9 月,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产。雨量充 沛,年均降雨量 980 毫米,年内降雨量集中在 5 至 10 月, 占全年降雨量的 85%以上,形成了冬干、春旱、夏洪、秋涝 的一般现象。 -1- (三) 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 利州区耕地面积相对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中河流水面面积广、裸地多,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 仍有很大的潜力。利州区境内土壤有紫色土,冲积土、山地 黄壤及少量黄棕壤、黄色灰土等。低山下部及河谷浅丘平坝 区分布着紫色土和冲积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海拔在 1000m 以下的低山区,质地主要为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低山 中上部和中山地带为山地黄壤和棕壤,质地以中壤土和重壤 土为主,有少量的砂壤土和轻壤土。化学性质呈酸性或微酸 性反应,pH 值一般在 5.6—6.0 左右,土层厚度一般多在 40—100cm,表土层多 5—30cm 左右。 2、水资源 利州区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境内有 主要河流 4 条,水能蕴藏量 45 万多千瓦,可开发量在 10 万 千瓦以上。地表有人工小型水库 31 座,塘 3519 口。 3、矿产资源 利州区境内有探明矿产 70 余种,主要有煤、铁、石灰石、 花冈石、石墨、石棉、白云母、钾长石等。其中:煤炭储量 4.6 亿吨,花岗石 10 亿立方米,大理石 1 亿立方米,石灰石 340 余亿吨,铁矿上亿吨。矿产资源不仅储量大,品位高, 而且分布集中,易于开发。 4、生物资源 利州区境内有植物 4940 种,其中灌木 408 种,经济林木 17 种,药材 1500 种(可收购 318 种)。名贵药材有天麻、 麝香、熊胆等,杜仲、黄柏、厚朴质优量大,1998 年被国家 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全区森林覆 盖率达 53.98%,有面积多达 320 平方公里的原始生态植被, 有 7000 余公顷的原始水青冈林,是世界水青冈属植物的起 -2- 源和现代分布中心。全区 11.8 万亩耕地已获得国家无公害 农产品整体认证,利州香菇、利州辣椒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并认证了 3 万亩辣椒绿色原料基地。 5、文化旅游资源 利州旅游资源丰富。利州共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1 个 (白龙湖),国家森林公园 1 个(天曌山),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3 处(皇泽寺、千佛崖、观音岩石窟)。有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个,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3 个、国家 3A 级 旅游景区 1 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1 家、省级农业旅游 示范点 3 个、休闲农家旅游 90 余处。 二、农业经济及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业经济状况 按现行价计算,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70905 万元,其 中农业产值 79461 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 46.49%;林业产 值 5151 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01%;牧业产值 53738 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1.44%。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37.37 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21.98 万亩,占农作物播种 面积的 58.81%,粮食总产量达到 7.53 万吨,平均亩产粮食 342.7 公斤,实现稳中有升;肉、蛋产量分别达到 2.23 万吨、 2125 吨;蔬菜产量 31.2 万吨、水果产量 2.6 万吨、油料 2.93 万吨;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8354 元,比 2013 年增加 835 元,增长 11.1%。 (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末,粮、经(含 油料、蔬菜、水果、中药材等)比为 48:52。畜牧业总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54%。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区已建成优质粮油、特色林果、 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 20 余家, 兴建 1 万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 5 个,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 -3- 作社 265 家,家庭农场 80 个,培育标准化农民专合社 17 家, 培育专业大户 1200 余户,农家乐、休闲农庄 90 余处,农业 经纪人队伍达 2500 人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 50%以上,加工 率达 20%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35 个,认证有机(绿色食 品)农产品 9 个,利州香菇、利州杜仲山鸡、利州辣椒等地 理标志农产品 3 个,建成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 2 个。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全区通过山、水、田、林、路 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 6.85 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8 个,设施栽培面积 1500 亩,沼气池总数达到 2.8 万口,开 展地力培肥 150 万亩次,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 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初具规模。建成区级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村级检测室 5 个、生产企业检测室 1 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示范县,在赤化、龙潭建立了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荣生源、康泰农林专业合作社等四家企业(农民专合社)建 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进一步完善了区农 技服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 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情信息服务和自然灾害监测预 警工作,整合农业信息服务资源,进一步增强农业信息服务 的质量和覆盖面,改扩建 2 个(南河、蜀门)具有一定规模、 规范经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区是农业小县,粮油、生猪达不到大县的标准, 导致国家财政投资不足,极大限制了我区现代农(畜牧)业 发展。 二、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河谷平坝区大 量优质耕地被城镇化和工业占用,保住有限的耕地数量和质 量是巨大的挑战。 -4- 三、是受制于水利设施、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和防护等 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滞后,现代农业生产力的 增长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四、是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小规模的农业生 产经营方式同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将日益 突出。 五、是经过多年持续提高粮食等价格,目前国内主要农 产品价格已经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 板”, 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刚性抬起,农业比较效益 持续下降,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保障农产品供给将越来 越难。 六、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严重缺乏,现代农(畜牧)业 规划、实施、管理水平不足。 七、是由于我区地处市城区,农(畜牧)业安全监管任 务日趋艰巨,急需资金、技术、人才投入。 四、技术需求 (一)农业生产方面需求 1.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按照“一园一主业”、“建成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同时 又是一个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也是一个率先全面小康的先行 区,也是一个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思路,围绕蔬菜、核桃、 油橄榄、畜牧、观光农业等五大特色产业,统筹配套建设村 级公共服务中心,深度融入利州特色文化,建成曙光现代农 业园区、大荣木本油料产业园区、工农核桃产业园区、赤化 蔬菜产业园区、井田现代农业园区五大农业园区。2016 年, 将启动宝轮苍溪河、 大石青岭和白朝等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每个园区核心区域初步规划为 5000 亩,主要以特色林果、 中药材、蔬菜、畜牧、休闲农业等产业为主,构建现代农业 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动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农业、一 -5- 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由于我区资金、技术力量不足,需要解 决规划、管理、科技支撑等难题。 2.新农村关键技术研究 我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和规划,按照成片成带推进 新村建设,重点抓好龙潭、赤化、三堆等统筹城乡发展示范 带、城郊生态旅游示范等产业带的建设,让群众在新农村建 设中得到实惠,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16 年,利州区将 启动赤化、宝轮、大石等乡镇新农村建设,结合现代农业规 划,需要解决新农村规划、核心科技组合、产业富民等难题。 3.水稻、小麦等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我区 2015 年粮食播种面积 22.254 万亩,产量 8.187 万 吨,油料产量 0.3357 万吨,建成大石、荣山、宝轮、龙潭 等粮油作物高产示范片 1 万亩,主要推广水稻品种有宜香 2115、宜香优 196、旌优 127 等,小麦品种有川麦 16、川育 12 及农户自留品种等,存在品种杂、产量不高、效益不明显 等问题。2016 年,我区将新建大石青岭、宝轮、三堆等现代 农业(水稻)示范园区,需要支持建设水稻、小麦等新品种 的选育和推广示范区。 4.生物农药和肥料的示范推广 我区地处市中心区,是我市重要的城市调节蔬菜基地, 已建基地面积 1.8 万亩,蔬菜种植面积 20 万亩,水果种植 面积 5 万亩,农产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为保障人民舌尖上 的安全,我局致力于规范农产品安全监管,积极推广规范化 种植、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已认证绿色(有机)食品 9 个, 2014 年成功创建全省农产品安全监管示范县。现需要科技支 撑不断提升农产品安全监管,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肥料, 建立生物农药和肥料的高产高效示范片。 5.循环农业应用推广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 -6- 途径。循环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 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 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 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区将在龙潭、 赤化、宝轮等乡镇与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建立 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寻求现代农业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 新模式,实现农村社会业兴、村美、家富新生活,但缺乏项 目、规划、技术支撑,希望给予扶持。 6.建立专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我区现代农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 方式发展阶段,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探索进行,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任务日益艰巨,各项农业工作都需要建设专业人 才队伍。但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专业科技人才队 伍不够稳定,高级人才极度缺乏,这严重制约了我区现代农 业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专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一套 培养选拔科技人才的制度体系,大力引进大专院校科技人才, 培养、提升本土科技人员技术水平,稳定人才队伍。 7.解决畜牧业发展瓶颈 近几年,我区突出抓好畜牧园区建设,突破草食牲畜发 展,实现了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但仍然存 在一些急需解决的技术难关。一是草食牲畜良种繁育。肉牛 繁育,我区肉牛绝大部分都是从山东、甘肃、达州等地引进 小牛再进行育肥。现在我区建有一家母牛养殖场(雪龙牧 业),存在需要攻关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化种畜禽场 的规范建设。肉羊繁育,我区南江黄羊存栏、出栏数量大, 通过品种进一步的选育, 建设新南地区最大的黄羊种羊基地。 二是青贮饲料中秸秆的青贮技术和青贮饲料保存时间难题。 三是牲畜死亡率较高,需要先进的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等。四 -7- 是养殖污染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五是羊肉的深加工、产业链 的延伸。 8.沼气秸杆发酵技术 沼气池技术在我区农村广泛应用,现有户用沼气池 1.6 万口,大多处于山区农村,大型沼气工程 4 处,分布于东霖、 锐昌两家大型养殖场、赤化清江村、大石安乐村。随着规模 养殖快速推进,分散养殖日益减少,导致部分沼气用户因缺 少畜禽粪便而产气不足或停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人畜禽粪 便为主要发酵原料的农村户用沼气推广受到一定制约,急需 解决原料问题。而我区粮油作物种植面积 23 万亩,年生产 作物秸秆总量 吨,秸秆还田、牲畜饲料利用率仅达到 80% 左右,剩余的有的直接在田间燃烧、有的随意堆放,烧火做 饭也极少,造成一定程度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需要秸杆 作为沼气池发酵原料的技术。 9.核桃林下种植品种选育与栽植技术 我区属全省第二轮现代林业重点县,以核桃为主导林业 产业,栽种面积达到 25.7 万亩,存在林下种植利用率不高、 品种选育不优、栽植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需要解决。 10.环保技术需求 (1)是我区工业企业进驻较快,企业自身条件有限, 对污染防治的设备和技术需求较大,选择较为薄弱。 (2)是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急需可行的办法来解 决农村面源污染。 (3)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较为薄弱,需求一些可行方 式解决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4)是希望邀请相关专业知名科学家来我区考察并举 办培训班,对区内的环境污染现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法,并 对政府、企业及相关负责人进行案例讲解,强调环保重要性。 (二)企业生产技术需求 -8- 1.四川省精珍味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精珍味业有限公司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工业 园区(中国食品发展重点园区),占地 20 余亩,注册资金 1000 万元。是集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高品质泡菜、酱腌菜、香 菇酱、休闲食品、酱油、食醋等的新型企业,被誉为“川北 高山泡菜基地”。 一是精珍系列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来自于高山蔬菜种植 基地,主要以种植豇豆、海椒、花生、青菜、大头菜、榨菜、 萝卜、木耳等经济作物。我公司正在建设固定种植的蔬菜基 地,力争通过连续三年的种植把控,达到有机、绿色标准, 渴望通过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蔬菜病虫害。 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产品也渴望走出国门,打开更 大的市场。我们产品也希望在工艺技术和出口控制标准方面 获得更深层次的科研支撑。从而使产、学、研相结合,增强 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 2.广元市龙洲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广元市龙洲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12 年 8 月, 注册资金 1000 万元,占地 17500㎡,已建成生产用房 13234 ㎡,办公综合楼 3478㎡。精炼植物油、琥珀核桃仁、干制食 用菌等 3 条生产线已正式建成投产,植物蛋白饮料—核桃 乳生产项目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 根据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结合利州区政 府大力发展红栗种植的富民增收政策,公司决定开展板栗饮 料的开发与研究。在前期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两个技术难关: 1.板栗去壳、去衣后在空气中很快就变色,饮料做出来颜色 很难看;2.因板栗富含淀粉和矿物质,经磨浆、均质制成饮 料放置一定时间后就出现沉淀,饮料容易出现分层现象。 希望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能给予我公司技术支 持,采用合作研发或其它合适的方式进行产、研合作。增加 -9- 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互利双赢 的合作新模式。 3.广元市顺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广元市顺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广元市利州区河西 街道办事处杨家浩村,成立于 2012 年 1 月,注册资金 500 万元,现有员工 45 人,其中管理人员 4 人,技术人员 8 人。 公司占地面积 50 余亩,资产 2000 余万元。公司获得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产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公司是集中华大鲵 驯养繁殖、科研、生产、销售及加工利用的科技型企业。是 一家大鲵养殖、销售及加工;医学研究和实验发展;进出口、 境对外贸易业务;仓储服务;农业科技技术咨询服务。技术 需求: 一是公司是四川省最大的大鲵工厂化养殖基地,现准备 进入各大城市高端商场,把鲜活的娃娃鱼分割成分数,进行 销售,需要保鲜权威认证,技术流程指导,及时反馈信息, 让公司的产业链得到延伸。 二是我公司于 2016 年将对娃娃鱼进行深加工,分别开 展大鲵医药保健产品、烧伤烫伤产品、大鲵熟食产品、大鲵 美容产品等。希望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 4.广元市玺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元玺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注册资金 5000 万元,是一家从事山葵种植、加工、研发、销售、服务 为一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也是全国首家从事山葵系列产品 开发经营的企业。种植面积已达 2000 多亩,已建成院士(专 家)工作站孵化单位,建立了生态有机示范基地 2 个、种苗 场 1 个、冷藏库 1 个、山葵主题餐饮店 3 家;已成功研制出 山葵口腔喷雾剂、山葵胶囊、山葵面膜、山葵挂面、山葵酱、 山葵牙膏、山葵口香糖、山葵酸菜等 12 种产品,“以山葵 - 10 - 根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培养方法”、“山葵种子的保藏方 法”、“山葵种子的萌发处理方法”等 8 项技术发明成功申 请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公司现有管理及员工团队 56 人, 其中专家 3 名,博士 2 名,大专及以上 21 人,技术骨干 20 多人,建立了科学有效、完善的公司规章管理制度,形成了 良好的企业文化。公司希望合作领域和方向: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通过专业人才挂职、专业人才引进、 输出本土人才到单位培训、院校合作等方式,解决公司种植、 加工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二是种植技术:希望在“山葵组培苗培育、新品种研发、 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建立”等几 个方面加强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产品研发:改良山葵含片口感;借助研究院先进检 测设备,进行山葵产品成分检测;通过合作研发、成果转化 等方式,为公司山葵食品、日化品、药品、保健品研发提供 技术支撑。 5.广元市帆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广元市帆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田间地头为第 一生产车间,从种植到精深加工薯类淀粉及淀粉系列食品的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公司成立于 2000 年,位于利州区大石 食品工业园,占地 30 亩,员工 70 人,技术研发人员 14 余 人。公司对生产车间使用电子数字化机械设备和红外线电子 高清监控设备,公司已通过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认 证与 CMS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2014 年公司的帆 舟牌苕皮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同年并成功取得 13 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 8 项、发明 5 项);目前公司已有成 熟 25 个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在同行业领域内,干、鲜淀粉 食品属全市前列。公司技术需求: 一是方便淀粉类食品保鲜及自加热技术; - 11 - 二是蔬菜型(红薯尖)保鲜保色常温储藏技术; 三是红薯种子的储藏保鲜技术; 四是黄金树叶及树叶凉粉的保鲜、储藏技术; 五是广元地方特色小吃—武才人米凉面保鲜储藏技术; 六是木本类果实精油提取术; 七是红薯、马铃薯高营养物质提取技术(保健类高营养 成分的提炼)及产品开发。 6.四川省广元市新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省广元市新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广元市利州 区大石镇青岩村。公司于 2011 年 11 月成立,主要从事香菇 生产、加工、销售和大棚蔬菜种植。公司注册资金 1.18 亿 元,占地面积 120 亩,公司员工 42 人,生产期间季节性用 工平均每天 120 人,有办公用房 180㎡,生产用房 350㎡, 职工宿舍 200㎡,冷库 60㎡,有标准塑料大棚 151 个,供排 水设施齐备。公司加工出的干品香菇,已注册了“蜀林香” 商标,2013 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 年 7 月获“绿色食品”认证,2014 年 9 月获“有机食品”认证。 近几年来我们的产品多次参加蔬博会、农展会展销,受到好 评。公司在大石的香菇基地被四川省林业厅认定为“四川省 森林食品基地”(基地总面积 520 亩),公司被评为广元市 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在产业化发展中,公司急需与科研机构一是合作建 设食用菌研究所,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培育出适应性强、 丰产性高的地方优良品种,研究及推广食用菌生产新肢术, 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对香菇的主要成份进行深入研究, 为香菇的精加工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对香菇中的保健成份 的提取生产工艺的研究及最新成果的转化利用。 7.广元市金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 2009 年,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 - 12 - 农户(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已发展蔬菜基地 3 万余亩, 采取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产品得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利州辣椒获绿色认证,金笑牌农产品荣获“广元市知名商 标”,公司旗下康泰农林专合社,有社员 1341 户,实现增 收面积 5500 亩,已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合作社。技术需 求: 一是肉制品(鸡、羊)全产业链深加工技术; 二是蔬菜的保鲜贮藏技术; 三是田间废弃物(塑料膜)的回收及再利用技术; 四是人畜粪便及桔杆如何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 如有意对接以上需求,请联系科技处张进(1414、 18200597176),孙绍燕(1412、13308128832)。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