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材料学》教学大纲.doc
口腔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 课程编码: 耿海霞 0210065 开课单位: 口腔医学教研室 课程中文名称:口腔材料科学 课程英文名称:Dental Materials Science 《口腔材料学》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材料学为逻辑起点, 以口腔专业五年制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口腔材料学的基础理论,获得较丰富的理、 工、医多学科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运用这些知识,达到有效地利用口腔材料 以修复和替代被破坏的口腔组织器官和生理外形,并重建己丧失的生理功能的目的,进 而使学生熟悉掌握当代自然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深入了解口腔材料与口腔组织结构和 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能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出理论依据和合理设计,更 好地为社会服务。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熟悉或了解以下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⒈ 掌握各类口腔材料的名称、主要组成、结构和分类及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⒉ 掌握口腔材料主要的物理、机械、化学和生物学性能,以及重点材料的性状特 征。 ⒊ 熟悉现有口腔材料的优缺点、应用现状和基本使用要求。 ⒋ 了解口腔材料的发展趋势、制备方法、检测标准、临床技术要求和效益评价。 ⒌ 通过综合应用理学、工学和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口腔材料与口腔组织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合理有效利用口腔材料和准确制作修复体的基础理 论。 ⒍ 了解部分口腔材料学专业英语词汇。 (二)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口腔材料的名称、性状特征、主要组成和临床应用技术及范围。 1 2.通过性能测试,熟悉口腔材料试样的制备和测试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对修复 体质量的影响因素。 本教学大纲供口腔专业本科(五年制)使用。 先修课程:临床专业基础课及相关内容的临床专业课程。 本课程计划 30 学时,1.5 学分,理论学时 18 学时,实验学时 12 学时。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材料学》 (第三版),陈治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考核方法:口腔材料学课程结束理论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70%,实验成绩占课 程总成绩的 30%。 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理论 实践 合计 一 总论 2 0 2 二 口腔有机高分子材料 4 3 7 三 口腔无机非金属材料 6 3 9 四 口腔金属材料 4 3 7 五 口腔辅助材料 2 3 5 18 12 30 合计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类型 每组人数 1 印模材料、模型材料和水门汀 的流动性实验 2 验证性 2 2 藻酸盐印模材料和蜡形材料的 形变实验 2 验证性 2 3 口腔高分子材料和石膏模型材 料的固化实验 2 验证性 2 基本教学要求 藻酸盐印模材料、硅 橡胶印模材料、熟石 膏、超硬石膏、磷酸 锌水门汀、玻璃离子 水门汀的流动性实验。 两类材料的失水形变、 永久形变、应力释放 形变和线性收缩形变 试验。 两类 4 种材料的固化 实验。 2 4 黏结材料的黏结性能实验 5 基托材料、银汞合金和石膏的 力学性能实验 6 2 验证性 2 验证性 2 口腔材料的硬度实验 验证性 第一章 总 2 固化时间的测定,粘 接试样的制备,粘接 拉伸强度和粘接剪切 强度的试验 2 试样的制备,拉伸、 弯曲、压缩、冲击、 横向弯曲和蠕变试验 2 几种口腔材料的洛氏 硬度、努氏硬度、邵 氏硬度实验 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口腔材料的分类,口腔材料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 能和生物性能;了解口腔材料的标准和标准化组织、口腔材料的发展简史。理论课 2 学 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⒈ 口腔材料学的发展简史 ⒉ 口腔材料的分类 ⒊ 口腔材料的标准和标准化组织 ⒋ 本教材的范围和目的 第二节 材料的性能 ⒈ 物理性能 ⒉ 机械性能 ⒊ 化学性能 ⒋ 生物性能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口腔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 能。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3 四、思考与练习 ⒈ 口腔材料的分类。 ⒉ 口腔材料的标准。 第二章 口腔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口腔高分子概述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高分子的概念和聚合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熟悉高分子材料的 分类。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⒉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⒊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⒋ 聚合反应 ⒌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⒍ 聚合物的生产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高分子的概念和聚合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高分子的概念。 ⒉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 印模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印模材料的分类和要求、常用印模材料的性能、主要印模材 料(藻酸盐、硅橡胶)的成份及化学反应机理;熟悉常用印模材料的组成和应用。理论 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4 ⒈ 概述 ⒉ 常用印模材料 (1) 藻酸盐类印模材料 (2) 琼脂印模材料 (3) 琼脂/藻酸盐印模材料 (4) 硅橡胶印模材料 (5) 聚硫橡胶印模 (6) 聚醚橡胶印模 (7) 其他印模材料 第三节 蜡型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常用腊型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临床意义。理论课 0.25 学 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述 ⒉ 常用牙用蜡 (1) 铸造蜡 (2) 基托蜡 (3) 其他蜡型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常用腊型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临床意义。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牙用蜡的定义。 ⒉ 常用牙用蜡。 第四节 义齿基托树脂 (2 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热固化型及化学固化型义齿基托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特 5 点及临床操作的注意事项;熟悉热固化型、化学固化型及光固化型义齿基托材料的基本 组成、聚合原理及使用方法;了解义齿基托材料的种类。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热固化型义齿基托树脂 ⒉ 化学固化型义齿基托树脂 ⒊ 光固化型义齿基托树脂 ⒋ 注射成型义齿基托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热固化型及化学固化型义齿基托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特点及临床操作 的注意事项。 ⒉ 难点:热固化型及化学固化型义齿基托材料的基本组成、聚合原理及使用方法。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热固化型基托树脂的成份及聚合原理。 ⒉ 热固化型基托树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塑料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塑料牙的组成、性能特点。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及应用范围 ⒉ 性能 ⒊ 常用塑料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塑料牙的组成、性能特点。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塑料牙的性能。 ⒉ 常用塑料牙。 6 第六节 义齿软衬材料及颌面缺损修复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义齿软衬材料及颌面缺损修复材料的分类、组成、性能及临 床应用。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义齿软衬材料 ⒉ 颌面缺损修复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义齿软衬材料及颌面缺损修复材料的分类、组成、性能及临床应用。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义齿软衬材料的定义。 ⒉ 颌面缺损修复材料的种类。 第七节 复合树脂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复合树脂的组成和应用、光固化型复合树脂的临床应用特点; 熟悉复合树脂的种类和性能。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种类 ⒉ 组成 ⒊ 性能 ⒋ 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复合树脂的组成和应用、光固化型复合树脂的临床应用特点。 ⒉ 难点:复合树脂的组成及性能。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7 四、思考与练习 ⒈ 复合树脂的定义。 ⒉ 复合树脂的成份及作用。 ⒊ 复合树脂的应用。 第八节 根管充填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根管充填材料的分类和性能;了解各类根管充填材料的组成。 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固体类根管充填材料 ⒉ 糊剂类根管充填材料 ⒊ 液体类根管充填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根管充填材料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⒉ 难点: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根管充填材料的定义。 ⒉ 氧化锌丁香油类根管充填材料的成份及性能。 第九节 粘接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粘接材料的粘结机制、表面处理技术及口腔组织环境对粘结 特性的影响;熟悉粘接材料的种类、成分和性能。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种类 ⒉ 粘接机制 ⒊ 口腔组织环境的粘接特性 ⒋ 表面处理技术 8 ⒌ 常用粘接剂 ⒍ 牙釉质粘接剂 ⒎ 牙本质粘接剂 ⒏ 骨粘接剂 ⒐ 软组织粘接剂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粘接材料的粘结机制、表面处理技术及口腔组织环境对粘结特性的影响。 ⒉ 难点:表面处理技术及口腔组织环境对粘结特性的影响。 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粘接材料的种类。 ⒉ 口腔组织环境的粘接特性。 ⒊ 牙釉质的表面处理技术。 第十节 窝沟点隙封闭剂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窝沟点隙封闭剂组成、性能和临床应用。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组成 ⒉ 性能 ⒊ 临床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窝沟点隙封闭剂组成、性能和临床应用。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窝沟点隙封闭剂的定义。 ⒉ 窝沟点隙封闭剂的临床应用。 第十一节 生物可吸收聚合物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生物可吸收聚合物的概念;了解甲壳素和聚乳酸类材料的性 9 能及临床应用。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甲壳素 ⒉ 聚乳酸类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生物可吸收聚合物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生物可吸收聚合物的定义。 第三章 口腔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常用的几类口腔陶瓷材料的成分和性能;了解口腔陶瓷材料 的制备。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和发展简史 ⒉ 口腔陶瓷材料的分类 ⒊ 口腔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⒋ 口腔陶瓷材料及制品的制备 ⒌ 几类口腔陶瓷材料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陶瓷材料的性能,常用口腔陶瓷材料的特征。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 ⒉ 口腔陶瓷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 烤瓷材料 一、学习目的 10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烤瓷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熟悉烤瓷材料的组成;了解 烤瓷材料的工艺步骤。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和应用范围 ⒉ 种类和组成 ⒊ 性能 ⒋ 工艺步骤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烤瓷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及烤瓷材料的组成。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烤瓷材料的定义。 ⒉ 烤瓷材料的工艺步骤。 第三节 金属烤瓷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机理;熟悉金属烤瓷材料的组成 和性能;了解金属烤瓷材料的工艺步骤。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和应用范围 ⒉ 种类、组成和性能 ⒊ 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 ⒋ 工艺步骤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机理。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金属烤瓷材料的定义。 ⒉ 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结合的匹配。 第四节 铸造陶瓷材料 11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铸造陶瓷的概念;熟悉铸造陶瓷的种类和制作工艺;了解铸 造陶瓷材料的组成。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和应用范围 ⒉ 种类和组成 ⒊ 性能 ⒋ 制作工艺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陶瓷的种类和制作工艺。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铸造陶瓷的定义。 ⒉ 铸造陶瓷的制作工艺。 第五节 种植陶瓷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种植陶瓷材料的分类和种植材料与组织的界面关系;熟悉种 植材料的临床应用;了解各类种植陶瓷材料的组成、性能。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和应用范围 ⒉ 种类和组成 ⒊ 性能 ⒋ 材料与组织界面 ⒌ 临床应用 ⒍ 研究应用趋势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种植材料与组织的界面关系、种植材料的临床应用。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12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种植陶瓷材料的定义。 ⒉ 种植陶瓷材料与组织界面。 ⒊ 种植陶瓷材料的临床应用。 ⒋ 种植陶瓷材料的研究应用趋势。 第六节 陶瓷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成品陶瓷牙的种类和组成;了解成品陶瓷牙的制造工艺。理 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和应用范围 ⒉ 原料组成 ⒊ 种类 ⒋ 性能 ⒌ 制造工艺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成品陶瓷牙的种类和组成。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七节 模型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模型材料的性能、影响性能的因素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熟 悉模型材料的种类、组成和应用。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念 ⒉ 熟石膏 ⒊ 人造石 ⒋ 其他模型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模型材料的性能、影响性能的因素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13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模型材料的定义。 ⒉ 对模型材料的性能要求。 ⒊ 影响熟石膏凝固速度的因素。 ⒋ 熟石膏临床操作注意问题。 第八节 水门汀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氧化锌、磷酸锌、氢氧化钙、聚羧酸、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性 能及影响因素;熟悉水门汀的组成及用途;了解水门汀的种类。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种类 ⒉ 临床常用水门汀 (1) 磷酸锌水门汀 (2) 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 (3) 氢氧化钙水门汀 (4) 聚羧酸锌水门汀 (5) 玻璃离子水门汀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氧化锌、磷酸锌、氢氧化钙、聚羧酸、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性能及影 响因素。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水门汀的定义。 ⒉ 水门汀的种类。 ⒊ 临床常用水门汀的性能及应用。 第九节 包埋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包埋材料的性能、分类、掌握各类包埋材料的组成和特点; 14 了解包埋材料的应用。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概述 ⒉ 中低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 ⒊ 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 ⒋ 铸钛包埋材料 ⒌ 铸造陶瓷包埋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包埋材料的性能、分类、各类包埋材料的组成和特点。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包埋材料的定义。 ⒉ 包埋材料的性能。 ⒊ 包埋材料的膨胀。 第四章 口腔金属材料 第一节 概述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口腔金属材料的基本要求、金属的加工硬化、金属的热处理; 熟悉金属的结晶过程,成型方法;了解金属的特征、结构、腐蚀与防护。理论课 0.25 学 时。 二、课程内容 ⒈ 金属的特性 ⒉ 金属的结构 ⒊ 金属的熔融与凝固 ⒋ 合金的结构与性质 ⒌ 合金的分类与应用 ⒍ 金属的形变 ⒎ 金属的热处理方法 ⒏ 金属的成形法 15 ⒐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蚀 ⒑ 金属的生物学效应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口腔金属材料的基本要求、金属的加工硬化、金属的热处理、金属 的结晶过程、成型方法。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金属的特性。 ⒉ 合金的结构。 ⒊ 口腔用合金的分类及应用。 ⒋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二节 锻造合金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 18-8 铬镍不锈、镍铬金属的主要用途和性能;熟悉分类及 应用;了解主要组成元素及作用。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锻造合金丝 ⒉ 锻造合金片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18-8 铬镍不锈、镍铬金属的主要用途和性能。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三节 铸造合金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铸造合金的性能和用途、铸造 Co-Cr 合金的特点和用途、烤 瓷合金的要求;熟悉铸造合金分类、铸造钛合金的性能及应用;了解铸造合金的基本要 求、合金与瓷的结合。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贵金属铸造合金 ⒉ 非贵金属铸造合金 16 ⒊ 烤瓷熔附合金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铸造合金的性能和用途、铸造 Co-Cr 合金的特点和用途、烤瓷合金 的要求。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用于口腔的铸造合金应具备的要求。 ⒉ 贵金属铸造合金的组成及性能。 ⒊ 铸造钛和钛合金的性能。 ⒋ 影响合金与烤瓷结合的相关因素。 第四节 焊接与其他合金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焊接合金的分类、用途;了解焊接合金的基本要求。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焊接合金 ⒉ 其他合金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焊接合金的分类、用途。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 银汞合金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银汞合金的主要组成、各元素的作用、银汞合金性能及影响 因素;熟悉银汞合金的分类、银汞合金的使用;了解镓合金的特点。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组成与种类 ⒉ 固化反应 ⒊ 性能 ⒋ 应用及注意事项 17 ⒌ 汞的污染与防护 ⒍ 镓合金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银汞合金的主要组成、各元素的作用、银汞合金性能及影响因素。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汞齐化的定义。 ⒉ 银汞合金的分类。 ⒊ 银汞合金的固化反应。 ⒋ 银汞合金的应用。 ⒌ 汞的污染与防护。 第六节 常用金属制品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几种常用种植体的材质和形态;熟悉种植体的要求、正畸用 金属制品的名称和作用;了解颌面外科用金属制品。理论课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正畸用金属制品 ⒉ 牙体修复用金属制品 ⒊ 颌面外科用金属制品 ⒋ 义齿修复用金属制品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几种常用种植体的材质、形态及种植体的要求。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金属种植体的分类。 ⒉ 附着体的分类。 第五章 第一节 口腔辅助材料 切削和研磨材料 18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切削、研磨的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切削、研磨、抛 光材料的种类;了解各类切削、研磨、抛光材料的特点及使用。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切削与研磨的特点 ⒉ 切削及研磨材料的特性 ⒊ 切削、研磨材料的种类及性能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切削、研磨的目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切削、研磨、抛光材料的种 类。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切削和研磨的定义。 ⒉ 切削和研磨材料的特性。 第二节 比色材料及方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天然牙的颜色特点及牙齿颜色的测试方法。理论课 0.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天然牙牙冠的颜色 ⒉ 牙齿颜色的测试方法颜色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牙齿颜色目测法的比色方法。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天然牙牙冠的颜色。 ⒉ 牙齿颜色的目测法。 第三节 排龈材料及方法 一、学习目的 19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常用排龈材料种类和排龈方法。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排龈材料 ⒉ 排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几种排龈的方法。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排龈材料的种类。 ⒉ 排龈的方法。 第四节 分离剂和清洁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分离、清洁材料的种类和作用;了解分离、清洁材料的作用 原理及清洁材料的组成。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分离剂 ⒉ 清洁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分离、清洁材料的种类、作用原理及清洁材料的组成。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⒈ 窝沟点隙封闭剂的定义。 ⒉ 窝沟点隙封闭剂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义齿稳定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义齿稳定材料的组成及性能。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组成 20 ⒉ 性能 ⒊ 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义齿稳定材料的组成及性能。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其他辅助材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几种其它辅助材料的种类及作用。理论课 0.25 学时。 二、课程内容 ⒈ 口腔修复取印模用托盘 ⒉ 咬合调整材料 ⒊ 压接赋形材料 ⒋ 保健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⒈ 重点及难点:几种其它辅助材料的种类及作用。 ⒉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四、阅读书目(或参考文献) ⒈ 陈治清主编. 最新口腔材料学. 第 1 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30 ⒉ Phillips, R.W., Skinner’s Science of Dental Materials, 8th ed. W. 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1982 ⒊ 徐君伍主编. 口腔修复学. 第 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年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