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高压电气保护及后台监控系统技术要求.docx
201 电房和 301 主控室及电房微机保护及 监控系统等设备改造技术要求 1、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江苏索普甲醇 201 电房和 301 主控室及电房微机保护及监控系 统设备改造工程,改造的前提条件是尽量不改动端子排及端子排外部接线和编号。投标 方负责提供最新型的成熟可靠的产品,改造后的保护系统功能不得低于原有保护系统的 所有功能。因本次停电改造计划时间较短,投标方应充分了解现场状况,并制定详细可 靠的改造方案。 1.2 本次改造工程为交钥匙工程,工程范围内所有材料及人工均由投标方负责,工程地 点在江苏索普甲醇 201 电房和 301 主控室、301 电房及 1#发电机小室、2#发电机小室。 投标方负责包括根据原有的保护系统图纸进行新图纸设计、原有保护系统设备拆除、提 供新设备并进行安装、根据原有保护定值对新装置做定值输入(项目结束前提交完整定 值清单存档,要求定值清单的数值不得改变,定值清单按装置一对一更新)、接线、调 试、定值动作试验、试运行在内的所有工作,本改造系统已包含了实现预期功能的所有 硬件(即使在供货范围内没有列明)和软件以及服务,并且软件系统是对甲方开放的系 统。 1.3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完全 陈述与之有关的规范和标准。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要求的优 质设备。 1.4 如果投标方未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满 足了本技术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的要求。 1.5 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甲方不承担有关 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 1.6 投标方对所提供的产品的总体性能及供货范围内的产品负有全责,所提供的产品必 须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运行需要。 1.7 经买卖双方协商,最终确定的技术协议书作为本系统改造合同的一个附件,并与合 同文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2、现场情况及改造基本要求 2.1 201 电房和 301 主控室及电房现有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 是 2008 年投运,2019 年至今甲方已对部分老化设备进行了更换,这些已更换设备予以保留, 不在本次改造范围之内;投标方负责完成保留的装置、新装置与综自后台系统通信;所 有的保护装置与后台的通讯方式必须直连,保护装置所有电气数据、开入开出信息、保 护动作信息、SOE 信息等装置所有信息都需要上传至后台系统,不得采用其他辅助装 置转接上传的方式;对已更换、标注“保留”的设备接入后台系统如产生费用,由投标 方承担。 2.2 301 主控室及电房现有交直流系统是 2008 年投运,直流系统是 DC220V/300Ah 容量,包含交流屏、直流屏、电池屏、事故照明屏共 8 面,本次需全部更换。 2.3 301 电房和 201 电房内就地微机保护装置,本次需全部更换(标注“保留”的设 备不予更换),保护装置通过由管理机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构成的双以太网网络设备与 301 主控室及电房内新建的后台监控系统通信,“保留”设备亦需要直接接入新建后台 系统。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电度表、智能操控装置、对时装置等设备都需要接入后台监 1 控系统。 2.4 目前高压柜已具备“五防”功能,包括硬件五防锁具及电气五防后台,上述设备本 次本次不在改造范围之内;综自后台监控系统与五防系统接入如产生费用,由综自系统 投标方承担,五防系统厂家:南京瑞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3、本次改造设备范围 3.1 甲醇 301 主控室及电房 序号 设 备 名 称 1 计算机监控系统 1.1 电气监控系统工作站 1.2 语音报警系统 1.3 激光打印机 1.4 电气监控系统软件 2 1#、2#电源进线保护屏 (35KV 本侧) 2.1 35KV 光纤差动保护装置 2.2 产品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专用服务器(不含显示 台 器) 3 浪潮、联想、 戴尔 套 3 更换 台 1 HP 套 3 台 2 保留 线路保护装置(本侧) 台 2 更换 2.3 35KVI 段、II 段备自投装置 台 1 更换 2.4 35KVI 段、II 段分段保护装 置 台 1 更换 2.5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1 保留 3 1#、2# 35KV 主变保护柜 3.1 主变差动保护装置 台 2 更换 3.2 主变高压侧后备保护装置 台 2 更换 3.3 主变低压侧后备保护装置 台 2 更换 3.4 非电量保护及三相操作箱 台 2 更换 3.5 主变温控器 台 4 更换 3.6 主变有载调压装置 台 2 保留 3.7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2 保留 4 启备变(应急电源)保护柜 4.1 主变差动保护装置 台 1 更换 4.2 主变高压侧后备保护装置 台 1 更换 4.3 非电量保护及三相操作箱 台 1 更换 4.4 温度变送器 台 2 更换 A3 PRD-9614U 2 4.5 主变有载调压装置 台 1 保留 4.6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1 保留 5 1#发电机保护柜 5.1 发电机差动保护装置 PRD-9671U 台 1 保留 5.2 发电机后备保护装置 PRD-9672U 台 1 保留 5.3 线路保护装置 台 1 更换 5.4 发电机测控装置 台 1 更换 5.5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1 保留 6 2#发电机保护柜 6.1 发电机差动保护装置 PRD-9671U 台 1 保留 6.2 发电机后备测控保护装置 PRD-9672U 台 1 保留 6.3 线路保护装置 台 1 更换 6.4 发电机测控装置 台 1 更换 6.5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1 保留 7 同期柜 7.1 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 台 2 更换 7.2 手动准同期装置 套 1 更换 7.3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1 保留 8 解列保护柜 台 2 更换 台 2 更换 面 1 保留 8.1 8.2 35kV I 段、II 段故障解列装 置 10kV I 段、II 段故障解列装 置 8.3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9 综合测控柜 9.1 综合测控装置 台 2 更换 9.2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1 保留 10 远动通信柜 10.1 通讯管理机 台 1 保留 PRD-9601 3 10.2 通讯管理机 实 现与 索 普 集 团信 息 台 中心数据上传 1 新增 10.3 GPS 标准时间同步钟 北斗+GPS 双时钟 台 2 更换 10.4 时钟扩展装置 36 路 台 2 更换 10.5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4 光口+24 电口 台 4 更换 10.6 保护屏体及端子等附件 面 1 保留 11 主控室操作台 按 13 台显示器位置配 置、含优质转椅 8 把; 项 负责现场安装 1 更换 台 2 更换 只 2 新增 台 2 更换 只 2 新增 11.1 操作台 3.2 甲醇 301 发电部分 10kV 开关室 1 1#2#主变进线高压开关柜 1.1 智能操控器 1.2 智能电度表 2 1#2# 发 电 机 进 线 高 压 开 关 柜 2.1 智能操控器 2.2 智能电度表 3 变压器高压开关柜 3.1 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 台 15 更换 3.2 智能操控器 台 14 更换 3.3 智能操控器 PRD-9552T 台 1 保留 3.4 智能电度表 0.5S 级 只 15 新增 4 进出线高压开关柜 4.1 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台 19 更换 4.2 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台 1 保留 4.3 智能操控器 台 19 更换 4.4 智能操控器 PRD-9552L 台 1 保留 4.5 智能电度表 0.5S 级 只 20 新增 5 隔离柜 5.1 智能操控器 台 1 更换 5.2 智能操控器 台 1 保留 6 PT 柜 0.5S 级 0.5S 级 PRD-9613U PRD-9552G 4 6.1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24 路电流(浪拜迪) 台 3 更换 6.2 消弧消谐装置 (浪拜迪) 台 3 更换 6.3 智能操控器 台 3 更换 7 电容器高压开关柜 7.1 智能操控器 台 2 更换 8 其它 8.1 高压柜综保改造附件 套 46 更换 8.2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台 4 更换 8.3 通讯管理机 台 1 更换 8.4 GPS 标准时间同步钟 GPS+北斗 台 2 更换 8.5 时钟扩展箱 36 路 台 2 更换 3.3 201 电房 10kV 开关室 1 变压器高压开关柜 1.1 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 台 9 更换 1.2 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 台 1 保留 1.3 智能操控器 台 10 更换 1.4 智能电度表 只 10 新增 2 进出线高压开关柜 2.1 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台 6 更换 2.2 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台 3 更换 2.3 智能操控器 台 6 更换 2.4 智能电度表 只 6 新增 3 电动机高压开关柜 3.1 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 台 21 更换 3.2 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 台 1 保留 3.3 智能操控器 台 20 更换 3.4 智能操控器 PRD-9552M 台 1 保留 3.5 智能电度表 0.5S 级 只 21 新增 4 隔离柜 4.1 智能操控器 台 1 更换 5 PT 柜 5.1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台 3 更换 4 光+24 电 0.5S 级 0.5S 级 PRD-9642U 24 路电流 5 5.2 消弧消谐装置 台 4 更换 5.3 智能操控器 台 3 更换 5.4 智能操控器 台 1 保留 6 其它 6.1 厂用电 400V 备用电源自动 投切装置 台 3 更换 6.2 高压柜综保改造附件 套 42 更换 6.3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4 光+24 电 台 4 更换 6.4 通信管理机 PRD-9601 台 1 保留 6.5 通信管理机 实现与索普集团信息中 台 心数据上传 1 新增 6.6 GPS 标准时间同步钟 GPS+北斗 台 2 更换 6.7 时钟扩展箱 36 路 台 2 更换 PRD-9552V 3.4 甲醇 301 发电部分交直流系统 1 交流屏 面 2 更换 2 直流屏 面 1 更换 3 馈线屏 面 1 更换 4 电池屏 300Ah 胶 体 2V/ 只 , 面 108 只 3 更换 5 事故照明屏 面 1 更换 面 2 3.5 励磁调节系统 1#,2#发电机微机励磁调 1 节柜 1.1 微机型励磁调节装置 套 2 更换 1.2 屏内改造附件 套 2 更换 详见励磁系统技改专项要求 4、改造具体技术要求 4.1 设备设计、制造及验收标准 本次招标设备均应符合下列最新国家或行业标准,如标准间出现矛盾时,则按最高标准 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如投标方选用下述要求以外的标准时,投标方应提供等 同的替换标准供甲方确认。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 《(所有部分)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2887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6 GB/T 3047.1《高度进制为 20mm 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 GB/T 7261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9813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T 11287 《电气继电器 第 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 和地震试验 第 1 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13730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Z 1442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1-3 部分:总则 术语》 GB/T 1453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 14598.3《电气继电器 第 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4598.9《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3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辐射电磁场抗 扰度》 GB/T 14598.10《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4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 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3《电气继电器 第 2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1MH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2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7《电气继电器 第 22-6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 14598.1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22-5 部分:电气骚扰试验 浪涌抗扰度试 验》 GB/T 14598.19《电气继电器 第 22-7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工频抗扰度试验》 GB/T 15153.1《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2 部分:工作条件 第 1 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 15153.2《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2 部分:工作条件 第 2 篇:环境条件(气候、机 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GB/T 15532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16435.1《远动设备及系统 接口(电气特性)》 GB/T 17463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4 部分:性能要求》 GB/T 17626.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 22386 《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 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 476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DL/T 47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7 DL/T 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1 部分 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4 部分 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 IEC 60870-5-104 网络访问》 DL/T 667《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 103 篇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 配套标准》 DL/T 719《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 102 篇 电力系统电能量累积传 输配套标准》 DL/T 72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T 860 《(所有部分)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61850,IDT)》 DL/T 1241 《电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7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Q/GDW 140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运行检验管理规程》 Q/GDW 213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厂验收管理规程》 Q/GDW 214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验收管理规程》 Q/GDW 616 《基于 DL/T 860 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应用规范》 Q/GDW 624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 DL/T 5210.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价规程》 GB50150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4.2 改造具体技术要求 4.2.1 本次改造采用双以太网为主干网络通讯,微机综保、通讯管理机和监控系统 后台均采用双以太网通讯,主干网网络达到 1000M 传输速率,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和可靠性。 4.2.2 本次改造由于受到停电方式和停电时间的限制,主控室内发电机、主变、线路、 同期、故障解列保护、启备变、远动通讯等保护测控屏、交直流电源系统、励磁系统屏 等应按原有设备种类、功能配置,采用框架不动、屏内改造的模式进行改造。 改造应充分考虑操作人员使用习惯,柜上装置、开关的配置需按原柜习惯配置;对 原装置含主变及其他装置,针对本工程的特殊功能(如快速母线保护等功能)需保留。 对原有设备的二次电缆规定:功能不得改变、原则上不新增电缆数量、不更换,仅将接 入保护和励磁屏柜里面的电流二次电缆更换为 4*4mm 电缆,励磁屏的控制电缆换成带 屏蔽的 2.5mm 电缆。通讯电缆应更新、敷设。如果在改造过程中发现原控制电缆有损 坏或缺陷时应予以更换,改造工作所有涉及更换二次电缆的材料及施工费用均包含在本 改造项目中。所有更换的新控制电缆必须选用阻燃、屏蔽电缆。 厂用 35kV 和 10kV 的保护装置、备自投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消谐装置、 智能操控装置及其它装置设备仍安装在开关柜上,只需对保护、测控装置进行更新即可, 柜内二次电缆需保持目前接线方式、端子定义、不得改动。开关柜仪表门板面板方式安 装设备,新设备需与柜门上原有开孔尺寸一致,如尺寸无法满足时,投标方需确保开关 柜正常安全使用、盘面整洁、美观。 投标方可提出更合理的方案,在投标文件详述。 4.2.3 本次工程需要在一个大修周期内完成,停电部分的时间不超过 8 个工作日;具体 施工时间将由甲方根据生产运行方式安排;如出现部分不能停电的设备需要等到大修后 陆续完成,则投标方按需完全配合,直至供货范围内所有设备正式运行。 施工含提前 3 天进场做准备、设备更换、外部配线、装置上电静态检查、功能试验、 8 整组联调试验、消缺、恢复送电等直至设备恢复送电、72 小时热运行正常。 投标方应充分考虑到分期施工、大修施工的难度和人员配置。不得以人员和时间为 由影响大修进度,产生的后果由投标方全部承担;具体要求由合同中规定。 4.2.4 本次改造是在原有设备配置基础上进行更新换代,图纸可能不全,为保证更新改 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及确保新旧设备电缆线的正确连接,前期设计阶段要对现有装置控制、 保护原理、各屏柜电缆进出线走向、连接要进行重新设计确认。图纸需经由甲方审核确 认后方能生产和施工。最终完整提供控制原理图、二次接线图、屏柜端子进出线电缆接 线图、电缆清册、竣工图等全套电子版、纸质版图纸;要求设计院资质要达到发电乙级 资质。投标文件中需提供设计院营业执照、有效设计资质证书、项目授权书,设计费用 由投标方单列报价。 要求中标方合同签订后 4 个月内交付正式图纸。 4.2.5 本次改造中主控室屏柜内设备为分批分段更换,施工中不得影响其他运行设备。 其中,直流系统为不停电更换。投标方案中需编制详尽施工方案,方案范围包括但不仅 限于如下要求:屏柜内装置更换、高压柜装置更换、设备调试,施工结束要同步完成继 保定值校验、整组竣工试验、综自系统四遥试验、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关联试验等所有 一切必要试验,试验项需严格按照国标要求执行,更换及试验方案需专项编制。 试验单位要求具有电力总承包二级资质、承装修试三级及以上资质,投标文件中需 提供调试单位营业执照、有效设计资质证书、项目授权书、近三年同地区业绩清单;试 验费用由投标方单列报价。 4.2.6 新系统功能不得少于原系统,遥信、遥测、遥控等不得少于或参数落后于原系统。 新系统应包含但不仅限有以下功能:数据采集(1~30 s ,可设置 )及处理、事件顺 序记录 SOE、报警及事件记录、历史数据记录、图形显示及打印、历史曲线管理、接 线图动态拓扑着色、系统参数配置、画面编辑、图元编辑、时间同步、用户及权限管理、 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系统备份 / 还原等,同时具备可扩展功能。新系统的历史数据、 曲线保存期至少 8 年。 需新增高压柜智能电度表,实现后台自动抄表功能;通信管理装置与智能电表的通 信电缆提供及现场敷设、接线由供方负责完成。电度量数据需送至监控后台、甲方信息 中心平台、甲方能管平台,上传通道各自独立,投标方需按此要求配置。 4.2.7 新系统网络架构需设计通讯网络图,明确网线设备、串口设备、光纤设备的连接 通讯状态。 要求规约转换装置、通信管理装置采用要求按国家电网对通信类设备相关要求执行,装 置能满足网安要求、安装探针软件,其它要求如下: 1)装置网络端口数量不得少于 4 个,串口不得少于 12 个,规转装置单一串口接入不 得超过 10 台智能设备; 2) 装置底层采用 Linux 操作系统,能有效避免网络病毒的攻击; 3) 具备快速 GOOSE 网络通信功能,GOOSE 通信最小延迟 2 毫秒; 4) 支持 Telnet、FTP、TFTP 等多种标准网络协议; 5) 支持 syslog 协议,可对接各类型网络安全装置; 6) 支持 MQTT 协议,可以接入各类型云平台; 7) 装 置 支 持 主 流 电 力 系 统 的 规 约 协 议 , 如 IEC61850 、 IEC60870-5-101 、 IEC60870-5-103、IEC60870-5-104、MODBUS-RTU、MODBUS-TCP、CDT 等。并 且可以按要求进行特殊规约的开发; 7) 具备双机冗余切换功能,确保现场通信的可靠性,实现重要数据零丢失; 8) 支持扩展 SD 卡存储(4GB-128GB 可选),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及断点续传功能; 9) 支持故障录波文件生成器,可以将由传统报文方式接收的故障录波数据智能转换为 标准的 Comtrade 格式的录波文件,并自动传送至监控系统; 9 10) 装置软件支持基于 PLC 技术的可编程逻辑控制组态,可以用于现场较复杂的逻辑 运算和控制; 11) 支持远动通信,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接口与远方调度主站进行通信; 12) 双电源冗余供电模式,保证装置运行可靠性; 13) 支持可编程逻辑功能,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与、或、非等任意逻辑转换。 14) 支持集中报警功能,装置可选配继电器板用于在全站设备告警或故障情况下启动告 警继电器和故障继电器,用于驱动站内警铃、汽笛等设备。 4.2.8 要求以太网交换机采用 100/1000M 自适应,要求按国家电网对通信类设备相关 要求执行,装置能满足网安要求、安装探针软件。 4.2.9 同期屏改造后必须保证各同期点的正确性,发电机还须有资质的单位制定相关启 动方案进行假同期试验等全部必要启机试验。 4.2.10 两回 35kV 线路保护需与索普西 110kV 变电站内已有光纤差动保护装置相匹配 (注:35kV 线路光差保护装置为南京瑞电科技公司的 PRD-9614U 型装置)。 两回 35kV 线路保护设备改造方案需有详细停电方案,同时需兼顾与对侧变电站内的现有后台监控 系统间通信。 4.2.11 201 电房和 301 主控室及电房微机五防闭锁系统,本次改造予以保留,要求改造 后新的电气后台监控系统需与之通讯,确保正常运行需要。 4.2.12 本次项目配置 3 套监控电脑,考虑到现场运行人员的习惯,要求系统为不低于 国产凝思操作系统,电脑主机采用专用服务器,硬件要求:CPU 不低于 I7-9700、内存 不低于 16G、独立显卡 2G、硬盘不少于 2T。 网络安全要求:系统配置黑、白名单,通信管理装置、交换机、后台监控系统都要安 装探针软件、加固软件等国家电网对后台监控系统要求,预留防火墙配置。 4.2.14 改造后的新系统需配置单独的通信管理装置,采集 201 电房和 301 主控室及电 房信息,接入索普集团信息中心,调度、数据需满足要求,通信协议采用 IEC104 方式。 4.2.15 交直流电源系统配置要求 4.2.15.1 系统要求 1) 采用一体化电源系统 2)交流系统电压: 400±10%V 3)交流电源频率: 50±2Hz 4)交流系统接线: 单母线分段 5)交流系统供电方式:2 路进线各带 1 段母线(正常情况) ;1 路进线同时带 2 段母线(另 1 路进线失电情况); 6)直流系统电压: 220V 7)直流母线电压范围: 198 V 至 242 V 直流系统接线: 单母线 蓄电池规格: 1 组,108 只/组,2V/只,胶体电池。 10)蓄电池组容量: 300Ah(301 主控室及电房) 4.2.15.2 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1)交流系统正常运行方式:2 路进线各带 1 段母线 ,当 1 路进线故障失电,另 1 路进 线同时带 2 段母线。该转换过程由电源不间断切换装置自动/手动完成。 2)交流系统应设置多功能表, 监测 2 路进线的电参数, 具备谐波监测、 具备 2 路 4~20mA 变送输出功能。 3)交流屏需设置不得少于 26 个 3P 开关、不得少于 18 个 2P 开关。空开容量满足现 场需求。 4)充电装置均系统采用 N+1 并联运行(热备份方式),可实现负载自动转移,使系 统具有容错能力。充电模块配置 4 台,单台容量 20A。 10 5)充电装置的交流输入切换应采用电源不间断切换装置自动/手动完成。 6)充电装置应能对蓄电池浮充、均充或非正常工况能自动切换。 7)直流系统应配置斩波调压与硅链调压互为备用的电压自动调节装置,正常运行时斩 波调压器工作,硅链调压器热备用。斩波调压器容量必须能通过最大负荷电流,并能承 受要求的冲击电流。当斩波调压器故障后,自动无间断切换到硅链调压器工作,并且硅 链调压器应带有自动/手动切换调节功能。斩波调压器应具备可靠的防短路保护功能, 噪声应不大于 55dB。硅链调压器应具备可靠的防开路保护功能。斩波调压器、硅链调 压器应有独立的运行状态遥信接点信号输出。 8)直流系统应采用独立的在线支路绝缘检测装置。 9)应具有测量每一路馈出的开关状态、开关跳闸、支路绝缘、支路电流功能 10)具有交流窜入直流检测功能 11)测量每节电池的电压、温度、内阻、容量; 12)电池内阻过大报警,过平均值报警; 13)具备电池内阻测量策略功能,可设为:每 N 分钟、每 N 小时、每天、每周或每月 测量一次内阻; 14)历史数据:每节电池的内阻变化曲线,最多 100 个点; 15)数据分析:电池电压平均值、温度平均值、内阻平均值; 16)直流母线及支路正极、负极对地绝缘电阻报警值宜设置为 25kΩ(DC 220V 电压 等级),母线对地电压检测误差不大于±2%,支路电阻检测误差不大于±10%。能够 准确监测交流窜入直流系统故障并进行支路选线。 17)直流屏交流进线设置 2 路进线开关,每个直流模块设置独立的输入空开,直流馈 线空开不得少于 36 路。 18)可手动选择急充电模式,该模式可在 10~12 小时内完成对电池的充电。 19)独立的监控单元,主要完成对充电电压、母线电压、充电机状态、馈线开关状态、 单体电池电压等必要相关参数的监控,并可通过通讯上传至 SCADA 系统,通信接口 RS485 方式,能实现 B 码对时。 20)测量仪表(3 相交流进线电压、3 相交流进线电流、直流母线电压、电池电压、直 流母线电流、电池电流等)精度不小于 0.5 级,具备 4~20mA 变送输出功能,柜面安装 方式。 21)主母线和分支母线及接头,应能满足长期通过电流的要求,母线应选用阻燃绝缘铜 母线。 22)汇流排和主电路导线的相序和颜色应符合有关规定,屏内导线耐压等级 1100V。 23)塑壳开关应选择高分断能力,不得小于 65kA,且满足各级选择性的要求。 24)交流空气开关应选择高分断能力,不得小于 15kA,空气开关和熔断器容量应满足 长期工作电流的要求,且满足各级选择性的要求。 25)直流空气开关应选择高分断能力,不得小于 20kA,空气开关和熔断器容量应满足 长期工作电流的要求,且满足各级选择性的要求。 26)柜体上应有截面不小于 25mm2 的接地端子。 27)屏内安装的元器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屏柜的元件选型和布置等应符合设计图纸要 求,屏内元件的布置应便于安装和维护。 28)电源不间断装置 ATS 功能要求:保证主电源进线断路器断开后,交流母线无电压, 且备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才投入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模块应延时动作,且只动作一次。 当交流母线故障时,自动投入模块不应动作。手动断开主电源时,不启动自动投入模块。 主电源恢复供电后,切换回路应由人工复归。自动投入动作后,应发告警信号。应能实 现进线交流断路器就地手动和远方遥控,并应设置就地/远方控制转换开关。 29)交直流系统中所有塑壳开关、空开均需设置辅助触点和报警触点。 11 4.2.16 主要保护装置要求 以下装置功能只是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 定,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项目要求的保护装置。投标方亦可提出更合理方案,在投标文 件详述。 本项目保护装置要求硬件具备 CPU 冗余配置,装置自带双以太网接口、串口,通信规 约为 IEC61850、IEC60870-5-103、MODBUS-RTU,具有 B 码对时功能,保护功能要 求如下: 1)变压器保护功能,要求采用主保护、后备保护分机箱、分 CPU、分电源的冗余配置 主变差动保护; 复合电压过流保护 复合电压方向过流保护 零序过流保护 零序方向过流保护 间隙零序电压保护 间隙零序电流保护 过负荷 过流启动通风 过流闭锁调压 TV 断线 TA 断线 故障录波 含独立的操作回路 2)备自投功能 进线备自投 母联备自投 进线、母联自适应备自投 快速无扰动切换 同期判别切换 残压切换 长延时切换 母联过流保护 电流加速段保护 过负荷联切保护 TV 断线 故障录波 含独立的操作回路 3)电动机保护 速断保护(启动中、启动后) 过流保护 过负荷保护 堵转保护 长启动保护 热过载保护 热过载闭锁合闸 负序过流保护(定时限、反时限) 12 接地保护 欠压保护、过压保护 F-C 过流闭锁 非电量保护 TV 断线判别 故障录波 含独立的操作回路 4)线路保护 三段电流保护,可选择经低压、方向闭锁 三段零序电流保护 重合闸加速段 过负荷 三相一次重合闸,重合闸检无压、检同期 故障录波 含独立的操作回路 5)厂用变保护 高压侧复合电压过流保护(3 段) 高压侧过负荷 高压侧充电保护 高压侧零序过流保护(2 段) 高压侧低电压保护 低压侧定时限、反时限零序过流 非电量保护 TV 断线判别 故障录波 含独立的操作回路 6)故障解列保护 失步振荡解列 二段式高频保护 二段式低频保护 二段式高压保护 二段式低压保护 三轮轮切保护 故障录波 含独立的操作回路 7)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 同期点数量不低于 2 台发电机组,12 条线路 具有电子式同步表 具备升压,降压,增速,减速,合闸等信号指示灯 具备手动同期功能 差频并网误差相角差<1° 微机自动准同期装置需与手动同期选线装置配合使用 4.2.17 智能操控装置功能不少于原有装置、保证新装置接线端子定义、功能与原装置 完全相同。 13 功能应包括: 液晶显示:大屏幕点阵中文液晶显示,全中文操作界面; 语音功能:智能中文语音提示、报警等功能; 合闸分闸检测:能检测直流信号,输出合闸信号、分闸信号; 具备远方/就地切换功能; 测量:三相三线、三相四线,精度 0.2 级; 温湿度(两路):温度、湿度(带传感器接口),可独立设定温湿度控制; 电能量:采用专用计量芯片,支持当月、上月、上上月用电量的存储、显示、满足电能 量数据上传至后台监控系统; 通讯:RS485 Modbus-RTU 通信接口,所有电测量、开入、告警信号都必须上传; 开入量:手车工作位置、手车试验位置、接地刀闸开关、储能开关采集; 模拟量:多路 4-20MA 模拟量输出,能在装置液晶上灵活配置; 启辉电压检测(闭锁功能):检测带电传感器电压,三相不同步时要求具有闭锁功能; 开出:加热器输出(两路)、报警输出、排风输出、照明输出,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 电能脉冲输出:带脉冲输出接口,要求光电隔离,默认常数 8000; 红外感应:通过超导效应实现感应到人体靠近并语音提示。 4.2.18 GPS 对时装置要求 1)具备 GPS+北斗混合对时功能。 2)工作模式:包括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守时模式等三种模式。 3)1 路 NTP 网络授时功能。 4)32 路 IRIG-B 对时端口。 5)串行口通讯对时端口数量不得少于 4 个 RS232+2 个 RS422 串口,对时协议需满足 电厂 DCS 系统的对时要求。 6)不少于 5 路干接点报警功能。 7)要求对时装置按 B 码对时方式与每一台需要对时设备连接,实现准确卫星对时。 4.2.19 主要器件要求 1)塑壳开关、ATS、空气开关、熔断器应选用 ABB、施耐德、西门子。 2)转换把手、按钮、指示灯应选用施耐德、西门子 APT、江阴长江。 3)柜内线缆应选用远东电缆、上上电缆、熊猫电缆。 4)电池应选用松鼠(荷贝克)、德克、埃克塞德 GNB 胶体电池,投标方提供正式授 权原件需提供甲方审核。 5)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应选用保定浪拜迪公司 LBD-MLN98V300S 型装置。 6)智能电度表应选用湖南威胜 DSZ331-YP 和 DTZ341-YP 型、深圳浩宁达 DSZ22-MW 和 DT22-MW 型,投标方提供制造商厂家正式授权。 4.2.20 机组励磁系统改造专项技术要求 本次励磁系统改造是为了满足甲方企业内全电网运行要求而进行的改造工程,所以本次 设计的励磁系统不仅要满足励磁系统的国标规范技术要求,还应满足以下项目实际技术 要求。当全网改造对励磁的技术要求与上述要求有冲突时,应该以较高要求进行设计。 当发电机端在 70%电压时,辅机需要有连续运行 1 秒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励磁装置需 提高性能,满足 1 秒内将电压恢复到 70%的要求。需要提高励磁装置的强励倍数,更 换现有励磁装置。 Ⅰ、对励磁系统的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励磁变压器 14 2 台机组配套励磁变容量分别是 160KVA、250KVA(以励磁厂家提供计算书为准);短路 阻抗不小于 8%; 2)要求 80%机端电压时,按照 2.0 倍励磁电压强励,强励时间不小于 20S; 3)励磁控制系统应具备保证发电机转子强励限制及反时限保护; 4)机端电压在额定电压的 30~120%变化时,励磁装置应正常工作。在系统发生任何故 障时,励磁系统的退出时间应不小于 10s; 5)控制电源要求:当厂用直流电压偏差不超过+10%~-25%,励磁系统能保证发电 机在过程工况下正常运行; 当厂用交流电源电压在额定电压的 30~120%变化、频率偏差不超过+4~-4Hz 时,励 磁系统能保证发电机在过程工况下正常运行。 6)发电机空载时阶跃响应: 阶跃量为发电机额定电压的 5%,超调量不大于阶跃量的 30%,振荡次数不大于 2 次,上升时间不大于 0.1s,调节时间不大于 1s。阶跃量为发 电机额定电压的 10%,超调量不大于阶跃量的 30%,振荡次数不大于 2 次,调节时间 不大于 2s,在满足上述要求情况下,在带实际负荷时,电压在稳态情况下不出现小范 围波动; 7)发电机并联运行,励磁系统采取措施,保证稳定并联运行及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 励磁系统保证发电机电压调整率在±15%内可进行调整; 8)发电机电压控制精度(从空载到满载电压变化),不大于 0.5%额定电压; 9)自动励磁调节器的调压范围,发电机空载时能在 70%至 110%额定电压范围内稳定 平滑调节,整定电压的分辨率不大于额定电压的 0.2~0.5%。手动调节时,保证发电机 励磁电压能在空载额定励磁电压的 20%到额定励磁电压的 110%进行稳定、 平滑地调节; 10)电压频率特性,当频率范围在 45Hz-55Hz,当发电机空载频率变化±1%,其端电压 变化不大于额定值的±0.25%。在发电机空载运行状态下,自动励磁调节器的调压速度 和手动给定电压变化速度,不大于额定电压的 1% /秒,不小于额定电压的 0.3% /秒。 (请励磁厂家提供实验室试验数据); 11)发电机额定负载时阶跃响应: 阶跃量为发电机额定电压的 2~4%,有功功率波动次 数不大于 3 次,阻尼比大于 0.1,调节时间不大于 10s; 12)发电机零起升压时,自动电压调节器保证发电机电压最大值不大于额定值的 110%, 振荡次数不超过 2 次,调节时间不大于 10s; 13)起励装置容量满足发电机建压大于 10%额定电压的要求; 14)在发电机满发时,系统事故导致发电机机端电压低于 65%的额定电压值时,可控 硅保证可靠导通,发电机不失磁; 15)励磁系统的通讯方式、通讯协议等通讯接口与微机保护及监控系统一致。励磁系统 数据实时传送到微机保护及监控系统上位机; 16)AVR 中具有恒电压、恒无功功率、恒功率因数自动调节方式,并可选其中任一方 式调节。孤网运行时采用恒电压方式运行。 17)选用双机双通道模式;自动、手动之间相互跟踪,实现各种方式下无扰动切换; 通道之间相互跟踪,实现通道之间无扰动切换; 18)开放的通讯协议,可通过通讯口将调节器接入综保系统。 19)具有故障录波及事故追忆功能。 20)参数在线修改及记录,保证掉电数据不遗失; 21)本次励磁系统改造后励磁设备应满足: 与电气自动化系统连接,运行后台操作; 励磁控制单元大彩屏显示,可直接查看运行及故障信息曲线等; 可在线更换器件,具有远程诊断功能; 双通道双桥配置,多重冗余,提高可靠性; 15 PSS-4B 模型,具有电科院涉网资质,并提供原件备查。 Ⅱ、供货范围 投标方应确保供货范围完整,应满足招标方对安装、调试、运行和设备性能的要求,并 提供保证设备安装、调试、投运及相关的技术服务和配合。在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供货要 求也作为本供货范围的补充,若在安装、调试、运行中发现缺项,投标方应补充供货。 投标方的投标方案如作优化,则需提供详细技术说明及依据。 本技术要求中所提及的设备、材料、配套装置,除特别申明的外,均由投标方提供, 其中包括(包括但不限于): 1)励磁调节柜 2 套(1#、2#机组各一套,含 AB 双通道励磁调节器、可控硅整流装置、 灭磁电阻、灭磁开关及配套附件等),具备双通道双桥灭磁过电压保护等; 2)干式励磁变压器 2 台(1#、3#机组各一台),包含高压侧励磁过流保护用 CT ;励 磁变压器容量分别为 160KVA、250KVAkVA(含外壳、冷却轴流风机、温控温显等); 该值为暂估值,以励磁厂家提供计算书为准; 3)完成本改造工程和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所需各类型号电缆、通讯线; 4)完成本改造工程和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所需其它附件。 序号 改造内容 规格及型号 数量 备注 1 2 励磁变压器及柜体 2 2 PT 柜 1,2 3 WKKL-2201 2 励磁控制柜 双通道 4 2 功率灭磁柜 双桥 5 电缆(电流回路) 4MM² 6 2 通讯单元 与后台通讯 4.2.20 本次改造所有施工需提供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切实可行,投标文件要应 答;并得到甲方的同意,以便调度、监护和记录。 4.2.21 要求投标方承诺所有人员需参加甲方的安全教育和考试,并持有相应的工作证 (如电工证),经甲方考核签发工作证,只有取得工作证的人员方可施工。 4.2.22 为保障改造质量,投标方需指定不少于 2 名核心技术人员参与整个项目执行, 核心技术人员需提供 5 年以上的公司社保记录供甲方确认,人员一旦确认,中途未经甲 方同意不得更换。项目执行过程中,所有人员服从管理,未经甲方同意所有人员不得随 意进出生产区域,不得擅自进入改造范围外的其他区域。 4.2.23 投标方如成套第三方设备,则投标方提供制造商正式授权原件需提供甲方审核。 5、质保期要求 5.1 电气自动化监控后台质保期不低于 8 年,投标方需免费提供 8 年、每年不少于 2 次 的现场设备巡检服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 3 天。 5.2 微机综保装置质保期不低于 12 年。投标方需免费提供每年 1 次的大修现场服务, 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 3 天。 5.3 交直流系统质保期不低于 8 年。投标方需免费提供每年 1 次的大修现场服务,每次 服务时间不少于 1 天。 5.4 直流屏电池质保期不低于 6 年。 5.5 励磁系统质保期不低于 6 年。 5.6 本次项目中主体施工部分不得分包、转包。未经甲方允许,投标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将 本项目转包或分包给第三方,否则按本合同总价的 10%作为违约金,同时甲方有权终 16 止本合同。 5.7 以上条款将作为合同附件,与合同一并生效,投标方需严格履行。 6、验收 6.1 设备由投标方进行各项技术参数的检验和试验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产品的“出厂检 验报告”中。 6.2 设备运抵甲方后,由买卖双方联合进行外观验收。 6.3 单元系统改造完成后,由投标方出具该单元系统设备的相关试验报告,交由甲方审 核。审核通过后投运,投运时投标方、设备厂商技术人员应到场。 6.4 本项目的最终验收为全部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结束,并在最晚改造单元完成后,经 72 小时试运行,由甲方进行验收;72 小时正常后需配置不少于 2 名工程师(后台软件 维护工程师、保护装置和直流系统硬件工程师)驻场不少于 5 个工作日,协助甲方运行 人员对新系统做第一阶段运行指导及消缺,视设备及系统运行情况,由需方决定撤场时 间,投标方需承诺满足要求,如产生费用,由投标方自行解决。 7、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中应包含但不仅限有以下内容: 7.1 设备厂商资信、业绩。 7.2 改造设备的清单。 7.3 改造设备的功能、技术性能。 7.4 新电气监控系统的功能列表。 7.5 新电气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7.6 随机备品备件清单。 7.7 厂商对本项目产品提供的产品质量延保承诺函(不涉及质保金)、售后服务承诺函、 主要备品备件采购价格表。 7.8 投标方提供本项目整体工程质保期承诺。 7.9 投标方提供本项目分系统质保承诺。 7.10 施工方案,含综自系统、交直流系统、励磁系统。 7.11 项目进度表。 7.13 项目实施人员证明材料、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等。 7.14 投标方提供同类型电气改造业绩清单、联系人及电话,甲方将随机抽查。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