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

Despedida (告别)13 页 128.5 KB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
当前文档共1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点击下载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doc

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优化学科结构,打造特色学科, 促进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实现办学层次突破,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校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大力加强学科建 设,取得了一定成绩:2007-2009 年对首批 4 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第 二批 7 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进行了评估验收;2008 年新增 6 个校级重 点学科建设对象;2008-2009 年新增 2 个省级重点学科,2009 年确定 应用数学等 6 个学科为学校申硕学科。目前,我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 2 个,学校重点建设申硕学科 6 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17 个(见附表 1)。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十一五”期间,学校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坚 实的人才资源支撑;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学科建设提 供了有力的科研资源支撑;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为学科建设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资源支撑。尽管我校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 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 1.学科整体布局不尽合理,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申硕学科和校级 重点建设学科发展不均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亟需加强; -1- 2.重点学科建设,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 地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努力; 3.学科建设特色不够明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比较优势尚显不足; 4.学科建设偏重于基础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5.高水平学术团队有待形成;高层次科研平台亟待建设;高水平、 标志性科研成果和重大项目数量有待提高。 (三)面临的形势 1.“十二五”期间,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 升,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省内同类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2.我省高校特别是同类院校之间,高层次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将 给学科建设在培养引进高水平带头人和稳定学术队伍等方面带来巨大 压力; 3.由于区位和历史的原因,我省同类院校在人文社科方面,其高 层次项目和人文基地建设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得我校人文社会科学 类特色学科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内涵建设有特色,学校发展上水平” 为主线,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按照“调整结构、突出重点、 形成特色”的原则,以基础学科为基点、以重点学科为抓手、以申硕学 科为引擎,突出重点,打造品牌,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努力构建办学 -2- 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相互支撑、互融共生的学科体系,实现学科建 设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通过实施“科研高地打造工程”、“学 科平台建设工程”、“申硕学科建设工程”和“创新团队培育工程”,打造 我校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学科高地。实施学科建设梯度发展战略, 做强省级重点学科,强化建设申硕学科,努力提升重点学科,积极建 设一般学科,大力培育新兴学科,逐步形成以文、理学科为骨干,工 学、教育学、艺术学为新的增长点,机构较为合理、特色较为鲜明、 多层次协调发展、多学科相互支撑与融合的学科体系。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按照“整合资源、突出优势、梯次发展、整体推进” 的工作思路,沿着“内涵建设有特色,学校发展上水平”的发展主线, 进一步加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申硕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增 1-2 个省级重点学科,6-8 个校级重点学科。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加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和“分析化学”学科的建 设,培育学科优势,突出研究特色,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争取在省 内同类高校具有比较优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现有 6 个申硕学 科建设均达到硕士点建设标准;申建成功 1-2 个省级重点学科;积极 开展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在提升原有 17 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 -3- 争取再建 6-8 个校级重点学科;逐步形成以文、理学科为主干,特色 鲜明、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工农经管法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相互支 撑、相互融合的重点学科体系,带动整体学科建设发展。(见附表二) 2.加强与高层次院校的合作,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锻 炼研究生培养导师队伍。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使在校兼职研究生导 师人数达到 50 人以上,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达到 10-15 个,联合培养 研究生 80-100 名,尽早实现硕士点建设的突破。(见附表 3) 3.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程”,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设 立“突出贡献奖” 、“年度杰出人物奖”,营造团队建设氛围。加大培育 科研领军人物力度,扶持中青年学术骨干,采用“专家﹢平台﹢项目” 的科研模式,培育人才,打造科研创新团队,支撑学科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和学校申硕学科,力争培育校级 科研创新团队 8-10 个、成功申建 2-3 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实现省 级科研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培养重点建设学科相一致的高层次领军人 才 10-15 人,打造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队伍。(见附表 4) 4.围绕学科布局,依托重点学科,发挥综合优势,整合各种资源, 建立起若干个支撑学科建设与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平台和基地。重点建 设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加速布局、建设一批校级研究所(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规范建设学院属研究机构。以重大项目支撑科研平台运行和 发展,充分发挥科研平台聚集队伍、凝练方向、培育团队的重要作用, 提升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引领学科持续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力争 -4- 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 1 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1-2 个、省高校人文 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2 个,校级研究所(中心)3-5 个和校级重点实验 室 2-3 个;力争建成产学研基地 3-5 个。(见附表 5、6、7、8) 5.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为突破口,发挥国家级项目的带动作 用、省部级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省部级一般项目的基础作用,进一 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争取学科建设保持继承性、长期性,实现学科 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学术高地打造工程”,紧紧围绕基础 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结合国家和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中国 语言文学为主干研究领域,逐步拓展哲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 地理学等研究领域。在“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级项目 30-40 项,力 争实现国家重大项目零的突破;承担省部级项目 300 项左右,力争省 部级重大项目或人才项目立项 2-3 项,力争横向项目 20 项左右,获得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300 项左右,发表国际权威期刊论文 300 篇左右。 6.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密切联系 与合作。“十二五”期间,力争与国内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合 作关系,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组织召开 2-3 次高层次国内、国际学术 会议,扩大学校学术影响。(见附表 9)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和实施学科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5- 1.实行学校和院系两级领导体制,设立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加 强对各院系学科建设的监督和指导工作。 2.学校对学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定期召开学科建设 工作会议,研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分析存在的问题,进 而出台加强学科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学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 3.实施重点学科和申硕学科建设的目标管理,明确重点学科和申 硕学科建设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必要时可由学校同相关单 位主要领导签订责任书。 (二)培育、汇聚学科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师资队伍 1.积极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优化学术梯队的知识结构、专业 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及学位结构。 2.加大力度培育重点学科和申硕学科的高层次人才。 3.大力培养学术骨干教师,形成学术骨干群体。 (三)强化学科平台建设,改善科研环境和条件,全面提升科研 水平 1.重点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建设。 2.加强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建设、实验条件建设、信息库建设、 网络建设及图书情报资料的收集、获取和利用等。 3.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高层次项目的中标和标志性成果的产 出,以科研养学科,以学科促科研,使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 -6- (四)加大专项基金和奖励资金投入力度,为重点学科和申硕学 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1.加大专项基金的投放力度,突出对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申硕 学科建设的财力支持,使特色学科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品牌和支撑。 2.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保持现有的项目经费匹配额度;继续 设立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和青年科研基金专项资助计划以及学术著作出 版资助计划,对取得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负责人予以重奖。 3.继续推行学科团队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实行竞争激励制度,激 励科研人员积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 以学科团队为考核单元,探索和建立科学的综合考核方式。 (五)加强交流、广泛合作,提高学科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1.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广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 者到学校兼职、访问和讲学;同时开辟多种途径,安排重点学科的学 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访问学习。 2.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科研合作,实行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3.鼓励和支持重点学科主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和高水平的 学术论坛,扩大学术视野,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优势学科的竞争力及 学术影响力。 -7- 附表 1 商丘师范学院在建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 省级重点学 申硕授权学 申硕支撑学 科 科 科 理论物理 √ √ √ 分析化学 √ √ √ √ √ √ √ 中国古代文学 √ √ 中国古代史 √ √ 应用数学 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 校级重点学科 凝聚态物理 √ 有机化学 √ √ 基础数学 √ √ 微生物学 √ 中外比较文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马克思主义哲 √ √ 学 教育学原理 √ 电子技术 √ 国际政治 √ 体育运动训练 √ 学 人文地理学 √ 诉讼法学 √ 比较文学与 √ 世界文学 -8- 附表 2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拟建重点学科一览表 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 省级重点学科 建设 申硕授权学 校级重点学 科 科 时间 应用数学 √ 2014 中国古代文学 √ 2014 中国古代史 √ 2014 √ 2014 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 有机化学 √ 2013 基础数学 √ 2013 中外比较文学 √ 2013 微生物学 √ 2013 中国近现代史 √ 2013 凝聚态物理 √ 2013 中国哲学 √ 2011 经济学 √ 2011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11 计算数学 √ 2011 等离子物理 √ 2011 无机化学 √ 2011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011 生物科学 √ 2011 -9- 附表 3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一览表 学院名称 学科名称 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 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电子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应用数学、基础数学 文学院 中外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历史学与社会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 法学院 诉讼法学、国际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人文地理学 体育学院 体育运动训练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原理 附表 4 学院 数学与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拟建科研创新团队一览表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运筹学与控制论团队 建设时间 省高校科研创新团 建设时 队 间 2011 信息科 学学院 物理与 凝聚态物理团队;材料物 2011\2012 凝聚态物理团队 电气信 理与化学团队 2013 息学院 化学化 分析化学团队;有机化学 2011 工学院 团队 文学院 中西文学比较团队 2011 法学院 中国哲学史团队 2011 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思想史团队 2011 与社会 分析化学团队 2011 中国古代思想史团 2015 队 学院 - 10 - 附表 5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拟建校级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拟建成校级 重点实验室名称 学科方向 依托单位 重点实验室 时间 生命析化学实验室 动物生殖育种与遗 传改良技术重点实 验室 应用图论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生物分析 化学化工学 化学 院 动物克隆与 胚胎工程 图论 生命科学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 学学院 嵌入式系 计算机与信息 统 技术学院 - 11 - 拟建省级重点 实验室时间 2013 2012 2010 2012 附表 6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拟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一览表 工程技术研究 学科方向 中心名称 测绘遥感信息 工程技术研究 测绘与规划 依托单位/负责 人 化学工程 料工程中心 河南省高校工程 研究中心建 技术研究中心时 设时间 间 环境与规划学 2012 院 中心 有机化工新材 校工程技术 2012 化学化工学院 智能系统与技 计算机与信 计算机与信息 术工程中心 附表 7 息科学 2013 技术学院 2014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拟建校属研究所(中心)一览表 研 究 所 名 称 所 属 学 科 建 设 时 间 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物理 2011 图形图像处理研究所 物理 2011 书法研究所 艺术 2012 基因工程与生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所 化药物 中国哲学研究所 附表 8 中国哲学 2012 2011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拟建人文社科基地建设一览表 人文社科基地名称 所属学科 学校建设时间 拟建省级基地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文学 2011—2015 20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 中共党史 心 与党建 2012—2015 - 12 - 附表 9 “十二五”期间商丘师范学院拟重点合作高校一览表 学院名称 合作学校名称 学院名称 合作学校名称 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河南大学 法学院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与社会学 南京大学 院 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数 学 与 信 息 科 学 河海大学 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中南大学 计 算 机 与 信 息 技 河南师范大学 术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 郑州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 中国人民大学 学部 物 理 与 电 气 信 息 东南大学 学院 - 13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