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武汉轻工大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竞赛的通知.doc
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 教务通知〔2014〕42 号 关于组织武汉轻工大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竞赛的通 知 各学院(部):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教学范式转型,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有 效提高,我校决定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竞赛活动,为教师搭建 一个锻炼提高、展示风采的平台。 一、参赛对象 有全日制本科教学任务的全体在职在岗教师。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竞赛专家评审组。各学院(部)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组织和 参加校级设计竞赛候选方案的推荐工作。 三、组织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1- (二)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竞赛不仅要注重文本内容,更 应该关注方案是否切合教学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参赛要求 (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竞赛是锻炼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 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学院(部)要认真组织,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参 加。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撰写思路及格式要求可参照《关于编 制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原则意见》 ,篇幅不限。 五、比赛程序与时间 分学院比赛评审和学校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14 年 9 月 12 日前,学院(部)完成比赛评审 各学院(部)动员、组织本院(部)教师和课程团队撰写课程教 学实施方案,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完成一门课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撰写, 开展学院(部)比赛评审,并从中推荐优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参加学 校比赛评审。 教师人数小于 50 人的院(部) ,参加学校比赛的名额为 3 名;教 师人数 50 人以上(含 50 人) ,参加学校比赛的名额为 4 名。 (二)第二阶段:2014 年 9 月下旬进行学校比赛评审 学校组织专家对学院(部)推荐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比赛评 审,评审办法另行通知。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评分表可参照附件一。 六、奖励办法 1.奖励名额。一等奖 5 名左右,二等奖 10 名左右,三等奖 15 名 左右,优胜奖若干。 2.学校为决赛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对优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 编写教师或团队进行奖励。 3.学校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给予 2000 元课 程实施运行经费的支持。 -2- 七、其他 本竞赛规程由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二〇一四年七月四日 附件一 序 指标维 号 度 1 指标名称 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评分表 权重 指标内容级别 A(100 分) 方 案 文 文本格式 0.1 本 B(80 分) 文字表达严谨,文本格 文字表达比较严 文字表达欠缺 式规范 谨,文本格式比 严谨,文本格 较规范 2 课程定位 0.1 0.1 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 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 设计原则 心” 课程性质定位准确,教 课程性质等定位 课程性质定位 学目标明确 基本准确,教学 模糊,教学目 目标基本明确 4 式存在不规范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 基本体现“以学 没有明显体现 编制原则 3 C(60 分) 标目标欠准确 方 案 结 构 0.05 方案结构完整,涵盖所 方案比较较完整,方案不太完整, 与课程安 有教学环节,课程安排 基本涵盖;课程 没有涵盖所有 排 严谨,教学进度计划合 安排比较严谨, 教学环节;教 -3- 理 教学进度计划比 学进度计划基 较合理 5 教学方法 0.1 本合理 方案中设计的教学方 教学方法比较灵 教学方法单一, 方案内 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 活多样 不能较好调动 容 和讨论式教学 学生积极性 6 评价方式 0.15 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 评价方法基本行 评价方法单一, 学生能力培养,评价方 之有效 效果一般 法多元化并行之有效 7 教学反馈 0.1 方案关注学生反馈,注 比较关注学生反 不太关注学生 重学生学习过程 8 提供素材 0.07 方案创 创新点 0.08 新度 学资源 教学资源 教师在编制方案中有 融入了自己的教 没有教学思考 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个 学思考,无明显 和创新,简单 性化安排 10 反馈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 提供了基本的教 没有提供辅助 富的教学资源和资料 9 馈和学生学习 方案操 操作性 0.15 作性 创新 模仿 方案设计切合实际学 方案基本切合学 方案不能切合 情,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情,有针对性和 学情,针对性 强 可操作性 与可操作性不 强 备注:1.评价总分为一百分 2.每个指标分分为 A、B、C 三个等级 3.总分计算方法:总分=∑各项指标级别对应的分数×权重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