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十二五规划.doc

Dislike(不喜)40 页 185.5 KB下载文档
十二五规划.doc十二五规划.doc十二五规划.doc十二五规划.doc十二五规划.doc十二五规划.doc
当前文档共40页 3.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十二五规划.doc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科 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推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在新起点 上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分析 一、成就与问题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的严峻考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69.2 亿元,年均增长 19.1%。财政收入完成 3.34 亿元,年均增长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5.12 亿元,年均增长 17.1%。累 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40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5.1 倍。 ——产 业 结 构 进 一 步 优 化 。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由 2005 年 的 41.2:28.4:30.4 演进为 29.2:41.7:29.1,工业比重达到 31.8%, 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 14663 元和 10200 元,年均分别增长 13.3%和 19.2%。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 态环境持续改善。 1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建成了一批大型农畜产品加工龙头 企业,在非资源型项目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项目引进数量和 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为打造产业集群创造了条件。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科 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 明建设继续加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得到巩固。 全县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 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综合实力不强,工业化、 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 不合理,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比重高;交通、水利、电力等基 础设施建设滞后,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城乡 居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经 济社会的发展,欠发达仍是我县的基本县情,发展不足仍是我县 的主要矛盾。对此,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十二五” 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新一轮经济增长格局的 变化,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随 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和支持内蒙 古加快发展政策的出台,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将成为国家加大投 资、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为我县积极争 取上级支持、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我县 这样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随 着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 移步伐的加快,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加快发展 2 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自治区打 造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构建沿黄沿线经济带,为我县 加快开放步伐,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融入区域合作创造了有利的 外部环境。四是巴彦淖尔市新的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市委 提出要重点做好“三篇文章”,打造“五个基地”。我县地处呼包 鄂经济圈、沿黄沿线经济带、甘其毛都口岸辐射的最佳区域范围, 拥有丰富的农畜产品、土地、水、电、风、光等资源,具备高效 便捷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条件,区位、资源、交通等比较 优势突出,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 面对我县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等方面发展势头强劲, 区域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县面临着既要打基础,又要快起 步,既要追求快,又要注重好等新挑战。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 挑战;制约因素与发展潜力同在,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始终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综合实力,在 发展中化解矛盾、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改善民生。今后五年必 将会成为我县奋力赶超、实现跨越的黄金发展期。 3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领,突出工业化,提升产业化,推进城镇化,三化互动,协调发 展。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扩大总量与提质增效并举,推动全县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总体要求 ——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立足县情,充分利用各种发展机 遇,挖掘发展潜力,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融入以呼包鄂 经济圈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关系,科学谋划,奋力赶超,使全县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 提高。 ——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 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坚持扩大总量与提质增效并举。妥善处理扩大经济总量 和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关系,在坚持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注 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通过提质增效,有效推动 GDP 总量的扩张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坚持“三化”互动。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 筹发展。加快推进“三个转型”,即:经济结构由农牧业主导向工 4 业主导转型,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社会结构由村民为 主体向市民为主体转型。 ——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低碳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 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强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 三、发展定位 ——依托我县土地和水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与周边地区煤炭 资源互补的水煤组合优势,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着力发展 煤炭加工业,打造新型煤化工基地。 ——依托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巴彦淖尔机场、西金铁路等 重大交通设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依托我县区位优势,以自治区推进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 化、建设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为契机,加强与周边经济发达 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的重点节点。 ——依托我县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 畜牧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快发展农畜产品深加 工业,创立优质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打造特色农畜产品 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我县丰富的风能、光能、秸秆资源及周边地区迅速 崛起的矿山工业、风电产业,以绿色能源县建设为契机,加快推 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依托我县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浓厚的河套文化氛围,以建 设宜居宜业特色县城为目标,将五原县打造成现代园林城市、商 贸流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 5 ——依托古郡五原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淳 朴的风土人情,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天籁湖影视城”为 重点,打造农家乐、滨湖游、黄河风情游和河套美食游,发展极 具五原特色的旅游产业。 四、主要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0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7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总体发展达到全 市中等以上水平。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5%左右。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逐步形成公路、铁路、 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电网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节能减排达到国家、自治区标准。 ——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 升,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一 步提高。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更趋完善。 6 五原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规划表 2010 年 “十一五” 2015 年 “十二五” 指标名称 单位 备注 预计 年均增长 规划 总人口 万人 27.5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9.2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20.2 32.4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28.9 88 其中:工业增加值 亿元 21 76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20.1 51.6 三次产业比重 年均增长 30 19.1% 29.2:41.7:29.1 172 20% 19:51:3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25164 财政收入 亿元 3.3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9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5.12 % 45 元 14663 1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元 10200 15%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5 农村牧区贫困发生率 % 森林覆盖率 % 9.8 15 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 4 4 吨 4813 5%递减 吨 4893 5%递减 城镇化率 57333 8.4% 20% 累计完成 380 亿元 17.1% 33 17% 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 计下降 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 下降 5 5%以内 7 第三章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主要抓手,作 为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大跨越的首要任务。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发展 的新思路:围绕优势资源,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围绕过境资源优 势,打造优势工业发展平台;围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畜产品深 加工业发展;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筑产业集群;围绕后发 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到 2015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32 亿 元,年均递增 31%;工业增加值 76 亿元,年均递增 30%,其中: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 18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占到全县工业企业增加值的 80%以上。 一、优化工业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继续按照依托园区、培育基地、打造集群的发展模式,以工 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一园三区,构筑优势发展平台,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内移民安置、土地收储和“三通一平” 建设步伐,完成一园三区的整合,最大限度提升和发挥园区有限 资源的整体产出效能,成为县域经济聚产业、壮支柱的重要载体。 严格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工业向园区集聚原则,立足 现有产业基础和交通便利优势,进一步发挥工业牵引力作用,增 强园区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逐年建设和完善五原工业园区 和套海综合工业区、胜丰综合工业区、浩丰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园区服务功能。 ---五原工业园区 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园区内土地收储,加强园区基 础设施建设并尝试标准厂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 按照园区产业定位,着力发展以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农畜产品 加工等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化、综合型工业园区。 8 ---套海综合工业区 依托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及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增强煤 炭储运能力,着力打造成为煤炭洗选、开发、煤炭物流及深加工 区。 ---胜丰综合工业区 依托西金铁路、110 国道及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增强煤炭储 运能力,建成基本设施完备的煤炭洗选、开发、煤炭及其它矿石 物流和深加工区。 ---浩丰工业区 依托铁路、公路以及临近乌拉特中旗、蒙古国等资源富集地 区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发展金属矿 石深加工、煤炭洗选及煤化工产业。 到 2015 年,五原工业园区控制面积达到 15 平方公里,园区 基础更加完备,功能更加完善,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 速器;套海、胜丰、浩丰工业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功能实现整合, 成为县域经济融入呼包鄂经济圈以及沿黄沿线经济带煤化工产业 链的重要节点。 二、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通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全 面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要全力打造“五大产业”,加快构 筑“五大集群”,构建工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突 出的发展格局,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在集约发展、 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上做文章,在产业多元、产业延 伸、产业升级上做文章,走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全力打造“五大产业”。 9 ——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我县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禀 赋,大力发展粮油、果蔬、乳肉、玉米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 开发高端绿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注重产业带动型项目的筛选 和引进,倾力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 ——打造煤炭洗选及煤化工产业。充分发挥“四面来煤、中 间有水”的组合优势,促进煤炭资源的汇聚,推动煤炭洗选和煤 化工项目建成达产,大力引进煤炭转化利用的相关产业。 ——打造电力及装备制造产业。依托丰富的土地、风能、光 能、秸秆资源,以环保热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等项目为支撑,加快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产业。做大做强现 有农业机械、电力设备企业,大力引进风电电机、压力容器制造 等项目,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 ——打造化工、建材产业。以同泰玻璃、东泰和中贸化工、 同达建材等企业为支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拉长产 业链条。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装备水平高的化 工、建材项目,推动化工、建材企业发展壮大。 ——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主动接受呼包鄂地区的辐射,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力推 进生物质能、甜高粱茎秆制燃料乙醇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引 进太阳能及沿黄风能开发利用项目。加快发展硅产业,鼓励和引 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新材料生产领域。 2、加快构筑“五大集群”。 ——构筑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现有葵花、番 茄、粮食、玉米等加工企业,着力引进一批葵花板材、葵盘果胶、 葵花色素提取等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番茄小包装、番茄红素、 番茄籽油、番茄饮料项目建设,大力开发方便面、手延面、石磨 10 面等新产品,全面推进玉米淀粉、玉米酒精等深加工项目建设进 度,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构筑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渔蒙家、雨润、昌隆等 肉羊、生猪、肉鸡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推动企业开发肉制品 深加工项目。依托宏丰和泽隆等肉牛、奶牛养殖基地,大力引进 国内知名乳肉加工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构筑煤洗选和煤化工产业集群。立足亨丰、秋林等煤炭 洗选和冀中能源邢矿集团煤化工项目建设,加快煤矸石、焦炉煤 气、煤焦油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煤化工下游产业,大 力推动煤炭洗选和煤化企业组团发展。 ——构筑电力产业集群。加快大唐 2×600MW 热电、宏珠热电、 华鑫生物质能 2×12MW 热电、大唐 20MW 光伏发电及沿黄河 300MW 风力发电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力促早建成、早投产,争取将我县 建设成蒙西电网的重要电源点。 ——构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生物质能热电、甜高 粱茎秆制燃料乙醇等项目建成达产,引进建成太阳能及沿黄风能 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发挥新能源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中旺科技公 司多晶硅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引进硅片、电池片、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等项目,在政策扶持下延伸新材料产业链。 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工业化进程与节能环保的关系,执行严格的准入制 度、项目评审制度,加强对工业项目环保和节能设计、建设过程、 竣工验收、生产过程的监督审查,严格控制新上高污染、高能耗 项目。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引 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和清 洁生产方式的应用,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加强工业“三废”和污 11 染源治理,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防止环境污染。积极探索发 展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 动过程,加大工业“三废”的二次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 率。“十二五”末期,全县主要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环保在线监测, 工业企业节能设备、设施应用水平有明显提高。 工业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工业支撑项目主要有: 农畜产品加工业:内蒙古嘉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番茄 红素、番茄籽油、沙棘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江苏雨润集 团年产 30 万吨精饲料项目;葵花板材、果胶、色素提取项目等。 煤炭洗选及煤化工业:套海综合工业区、胜丰综合工业区、 浩丰工业区煤炭洗选项目;内蒙古五原县金牛煤化有限公司合 成氨尿素项目;新建 300 万吨焦化项目;铸造型焦项目;煤基 甲醇项目;煤基二甲醚项目等。 电力、装备制造业: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大唐热电厂 项目;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压力容器、设备制造项目;大唐河 北发电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风力发 电项目;浙江盾安集团煤制气项目等。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中旺科技多晶硅二期工程;中兴能 源内蒙古有限公司甜高梁茎秆制燃料乙醇项目;硅片项目;电 池片项目;太阳能电池项目;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项目;单晶 硅生产项目;氮化硅项目;碳化硅项目;硅胶生产项目等。 12 第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注重农业发 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 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 固和提升农业发展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强化科技培训 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加大培训投入,充 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培训重点,努力培养一批设施 农牧业经营管理人才。以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 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围绕提高农民素质,综合运用现场观摩和远程教育网、宽带网等 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培训效率,全面培养和造就懂技术、会经营、 能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组 装配套集成技术等措施,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 准化生产技术,加强优质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等基地建设, 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新格局,实现农业生产高 效、优质、安全。到 2015 年,保持稳定的粮食播种面积,建成 100 万亩葵花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番茄种植面积稳定在 15 万亩左右。 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按照“围绕沿线、靠近村庄、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 以隆兴昌镇、塔尔湖镇、胜丰镇等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效设 施农业小区。加强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金融信贷、资金补 贴、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采摘、检测和仓储等配 13 套设施,到 2015 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 10 万亩,实现设 施有配套、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检测有设备、服务有组织、 销售有市场的大生产、大流通格局。大力发展无公害加工型蔬菜, 建设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基地,依托八里桥农产品物流园区, 大力开发国内大中城市市场,建成集产品交易、储藏保鲜、包装 运输、种子销售为一体的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产 品交易市场。 四、加快发展设施畜牧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肉羊、生猪两大产业,积极发展 肉牛、奶牛和家禽几大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继续推进肉羊 养殖“三千、一百”工程,立足我县巴美肉羊品牌优势,建设一 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巴美种羊场、杂交繁育场和肉羊育肥园区, 做大做强巴美肉羊产业。依托渔蒙家等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大力 发展订单养殖,形成稳定的年出栏 200 万只商品肉羊基地。全面 推进生猪养殖“五千、二百”工程,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建设 生猪养殖基地,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依托雨润集团 200 万头生 猪屠宰加工和 5000 头祖代猪场等项目,积极推行科学养殖模式。 到 2015 年,形成年饲养 200 万头的生猪生产基地。以泽隆和宏丰 奶牛养殖基地为重点做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肉牛规模 化养殖,建设 2 个万头以上高标准现代化奶(肉)牛养殖基地。 依托昌隆食品公司年屠宰加工 1000 万只肉鸡项目,推动家禽养殖 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适度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特种家禽养殖。 五、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 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支持真心食品、中基 番茄、双福面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中兴能源、渔 蒙家、雨润等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引进新的龙头企 14 业,支持和鼓励种养殖大户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鸿鼎农 贸市场、八里桥农产品物流园,引进建设大型活畜交易市场,引 导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养基地,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 力提升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积极培育农畜产 品知名品牌,在传统产品提升、新产品培育和品牌市场扩张上下 功夫,推广生物有机肥料产品应用范围,发展附加值高的无公害 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步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农畜产 品生产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到 2015 年,产业化发展 将带动 90%的农户直接受益。全县绿色食品基地种植面积达到 120 万亩,按照标准化养殖的绿色禽畜比重达到 50%以上。 六、扎实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培育建立和完善流转市场,推动土地向龙头企业、专 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加快中 兴能源和盛世宏扬万亩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建设规模 化种养基地。规划建设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辐射带动 效应。 农牧业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农牧业支撑项目主要有: 五原县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五原县高效农业设施工程;五 原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五原县巴美肉羊生 产基地建设项目;五原县肉(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 设项目;五原县肉鸡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0 万吨饲料加工项目;2 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等。 15 第五章 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 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战略举措。充分发挥依邻黄河、水系密 布、农耕文明的优势,大力做好水、绿、文化的文章,按照规模 适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节能环保的原则,加快 构建具有五原特色的城镇体系。 一、优化空间结构 以城镇扩容提质为目的,以县城建设为龙头,加速推进新型 城镇化,加快城市扩张,扩大城市规模。向南重点发展工业园区, 向东搞好隆兴昌大街东拓工程,向西向北实施河套文化博览景观 工程,重点建设滨河公园、冯玉祥誓师广场和国道桥两侧景观区。 加大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县城建成政治、经济、文 化、科技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经济中心圈。到 2015 年,县城 建成区面积达到 14.8 平方公里。 二、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的有机结合, 有选择性地在葵花广场、滨河公园、虹亚新区及植物园等进城口 和城市中心脊梁地带,兴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体现河套及五原 特色的城市雕塑。加强城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网、照明、绿 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市政道路 16 公里,污水管网 55 公里, 新增绿地面积 180 公顷。加大城区小街小巷改造力度,做好公交 网络规划建设。加强城镇集中供热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 170 万平方米,提升集中供热水平。加快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步伐。加 强城镇燃气设施建设,新建配套管网 30 公里,完善卸气站和入户 16 工程。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 10 座,生活垃圾处理总量达到 195 吨/日,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到 5.2 万 m3/日,规划实施 3 万 m3/日中水回用工程。合理规划城市 地下防空工程和地上应急避难场所,加强防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生态园林建设,搞好城区街道和休闲广场绿化改造工程。 三、加快房地产开发 以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房地产发展规划管理, 积极发展普通商品房和限价商品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重点开发改造世纪大道、团结路、建设路、东风路、新华路、中 山路两侧和义和渠北、一中北侧等地段。加快新区开发,做好隆 兴昌大街东拓和 110 国道南侧开发。“十二五”期间,全县房地产 项目总建筑面积 330 万平方米,其中: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面积 280 万平方米,新区开发项目建筑面积 50 万平方米。进一步健全完善 房地产市场信息、中介和物业管理服务体系,鼓励采用新技术、 新方法、新服务,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促进传统住宅管理向 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城市管理 坚持走“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换投入”的路子,把城镇基础 设施等有形资产和路桥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推向市场。 通过政府引导,逐步对城市、道路、桥梁、公交、给水、排水、 供气等市政工程和公共事业设施实行产业经营,对城镇存量土地、 公用设施实行有偿开发,盘活存量资产。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加 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逐步建立大城管格局。突出整治脏、乱、 差等问题,构建良好的卫生、交通和市场秩序,树立整洁、通畅、 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坚持共驻共建、整体联动的社区建设方 17 针,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镇居民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能力,大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城市的特色和品 位。 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标准,重点发展塔尔 湖镇、套海镇、天吉泰镇等中心城镇,结合区位、交通优势,把 塔尔湖镇建成县城西部商贸区,套海镇建成县城南部物流区,天 吉泰镇建成全市的空港区。通过重点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工贸型、 商贸流通型、专业服务型强镇。加强各镇道路、给排水、环卫、绿 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文体娱乐、医疗卫生、商业金融、 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承载功能,使其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 转移,服务、辐射乡村,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支撑项目主要有: 五原县城镇集中供水、供热改造工程及天然气输配工程; 城区道路改造工程;五原县城镇硬化绿化美化工程;五原县棚 户区改造项目;五原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重点镇供水、污水、 垃圾处理工程;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等。 18 第六章 加快发展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依托中心集镇和优势 特色产业,围绕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两条主线,制定和完善促进 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 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旅游、信息和法律服务 等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与城镇化、工 业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商贸流通业 城区商贸由传统的“一线两圈”发展为“两线三圈一延伸”(隆 兴昌大街、世纪大道两线,京原、五州、兴原路三大商圈,延伸 隆兴昌大街),合理规划,打造精品,创建五原中心商务区。加强 划行归市工作,合理规划建材、再生资源利用、机动车交易等专 业市场。以鸿鼎市场和巴运物流园区为依托,拓展和延伸流通加 工、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推进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完 善城乡一体化的市场流通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 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重点抓好以隆兴昌、套海、塔尔湖等镇 为中心的农资、日用品配送体系和国省道沿线的农畜产品专业市 场建设。 二、休闲娱乐业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宽行业体制和内容,积极实施品牌战 略和特色战略,促进餐饮、宾馆、保健、运动健身等业态的有机 结合,形成吃、穿、住、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消费环境。进一步 创新餐饮住宿发展理念,增强餐饮住宿业的整体竞争力。重点抓 地方特色菜肴的开发推介,实现“一店一品” ,培育扶持一批龙头 19 餐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规划实施特色餐饮一条街。结合我县 运动健身热的特点,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各种体育保 健娱乐场所,开展多样化健身活动,引导居民健身消费。 三、现代物流业 依托交通便捷和通信发达优势,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物流 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物畅其流、用户满意的社 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依托现有巴运物流和 机场、铁路、公路等便捷条件,重点建设套海和胜丰物流园、天 吉泰空港物流园,形成以产品交易为目的、以市场信息为基础、 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等功 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经营模式,建成立足五原、辐射内蒙古及周 边省区的大型物流基地。 四、金融保险业 将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银企合作,为引 导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 融服务。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完善金融机构网点和城镇信息化建 设,积极引入商业银行增设网点,加快组建村镇银行,规范小额 贷款公司运营。积极引进证券金融机构入驻五原,不断扩大证券 业务。加强保险市场监管力度,健全人险、财险等市场体系,大 力发展保险新品种,不断延伸农村保险市场。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加大支付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全面推进社 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旅游业 编制完成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及重点景区规划,合理开发利 用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业素质和市场竞争能 20 力。依托冯玉祥誓师广场、抗日烈士陵园、古郡博物馆及河套农 耕文化等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提高河套农耕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 以天然湖泊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旅游开发源,建设集休闲、度 假、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乡村度假游和农业观光游。完善“天籁 湖影视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的旅游观赏景点和影视作品外 景拍摄平台。利用黄河流经五原最北端的独特优势和黄河河头万 亩葵花连片种植的优势,开发黄河风情旅游区。依托河套著名的 美食产品“硬四盘”以及“灯游会”、“高跷”等民俗活动,精心 打造河套民俗文化和美食产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发以葵花为原型 的旅游商品,完成景区和酒店创 A 评星工作,将我县建设成为内 蒙古自治区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六、社区服务业 从优化社区商业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入手,围绕便民服务, 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服务。创新社区 服务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教育科普、体育健身、法 律援助、家政服务、金融、养老、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 业培训和推荐等服务,鼓励支持城镇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车辆 看管等,逐步使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发展。 七、商务服务业 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多样化的信息、咨询和管理等服务需求为 目标,积极发展和规范发展各类服务组织。结合企业产权制度和 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一批从事产权转让、资产评估、法律服务、 破产与清算和就业服务的中介组织;配合财政、金融、税收、劳 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批从事代理、拍卖、人才、劳动培训 21 与评价方面的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建筑设计、装饰工艺、项目咨 询、广告策划等创意商务;组建一批从事信息咨询、工程监理、 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等中介服务组织。 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支撑项目主要有: 中国葵花交易集聚区;五原县煤碳铁路物流配送中心;五 原县民隆农贸市场果品蔬菜交易市场;草原聚鑫、民隆物流、 巴运物流的冷链仓储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乡镇农资配送中 心;村镇银行;五原县天籁湖影视城;五原县黄河风情旅游区; 五原县天籁湖和塔尔湖旅游度假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五原 县残疾人服务中心等。 22 第七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友好、高效可靠” 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一、交通网络建设 着力构筑大通道、建设大动脉、疏通微循环,加快建设公路、 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高 标准、高质量完成我县境内黄河堤防公路,实施与周边县市连接 畅通工程。争取实施五原黄河大桥项目,打通与鄂尔多斯的能源 资源通道。加快县镇两级公路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和一般干线 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层次分明、技术等级明确、各级 公路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公路网络体系。 “十二五”期间,修建改造 公路里程达到 1160 公里。积极配合做好巴彦淖尔机场、海五线一 级公路的施工建设。 二、电力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完善供电电源点和输配电网建设, 努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通过农网与新能源电网的就地 联网建设,实现新能源与电网互动和就地消化,切实为工业生产、 项目落户、城乡用电提供根本保障。“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 110KV 和 35KV 变电站新建和线路改造工程,新建光纤通信系统、 配电设施,加快信息化和调度自动化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较为 完善的电网架构。 三、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积极争取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 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好中低产田改 23 造、土地整理等农田建设项目。完善防凌防洪减灾体系,实施黄 河险工治理、城市防洪及综合防洪体系等项目。重点实施好黄河 堤防公路综合建设工程,同步实施沿河沿堤生态绿化、农田配套、 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等配套项目,建设沿河景观大道和风景旅 游区。配套完善城乡供水改水工程,重点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不 断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水权转换工程,调 整优化用水结构,扩大工业用水规模,提高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 贡献率。“十二五”期间,配套节水灌溉面积 120 万亩,乡镇自来 水普及率达到 95%以上。 四、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建成安全稳定的电子政 务网络体系。“十二五”末,90%的政府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80% 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在线办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自然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 95%,基本实现宽带光纤“村村通”和 广播电视、电话“户户通”,实现综合服务信息覆盖全部行政村, 农业生产、流通、服务信息化率达到 70%。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系统。 促进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三网合一,努力实现互联互通,提 高全县网络覆盖率。 五、新农村建设 坚持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 县城周边村庄和高速公路、巴彦淖尔市机场、黄河堤防沿线、集 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到 2015 年,完成高速公路、黄河堤防沿线和县城周边村庄土地整治置换。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加强农 24 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加大改房、改水、改厕、 改路、改环境力度,普及有线电视和电话;改善人居环境,实现 人畜分离,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快村庄和庭院的绿化、美化, 促使农村的面貌有明显的变化。积极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 充分发掘我县丰富的秸秆、牲畜粪便、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建成 10 个太阳能示范村(社区),年新建沼气池 3600 座,大力推进秸秆 气(固)化项目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做 好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完善收储 功能,合理开发镇村建设用地。 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支撑项目主要有: ★ 交通项目。巴彦淖尔市机场项目;黄河大桥项目;金泉 至西小召铁路建设;刘召至海流图五原段一级公路改造工程; 黄河堤防公路综合建设工程;五原县通乡通村公路工程;危桥 改造工程等。 ★ 电力项目。新建和改建 5 个 110KV 变电站工程;新建 6 个 35KV 输变电工程;新建和改造 10KV 线路 1558 公里;新建和 改造 0.4KV 线路 1719 公里;新建光纤通信系统 1260 公里等。 ★农田水利项目:黄河防洪工程;五原县安全饮水工程; 五原县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五原县土地整理项目等。 ★信息化建设项目。平安五原信息化工程;中小企业电子 商务工程;五原县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等。 ★ 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农村清洁工程;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等。 25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坚持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并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倡导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 产,构建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生态建设与保护 高标准实施巴彦淖尔机场及连接线,西甘铁路、国家一级公 路、黄河堤防公路五原段和县城出口绿化工程。积极推进乡村公 路绿化,完成所有集镇、中心村绿化,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以国 家重点项目为依托,实施管理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 生态工程,加快宜林地植树和农防林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平原绿 化。“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林业生态面积 20 万亩,森林覆被率 达到 15%。 二、环境治理与改善 完善城区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扩建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 提升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功能,逐步向焚烧、分类等循环再利用发 展。加大城区废水、废气治理力度,完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严 格保护城市地下水资源。加快农村环境治理,推广以沼气池为纽 带的“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推进畜牧养殖环保示范小区建 设,综合处理畜禽粪便,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生活习惯,改善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状况。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大 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逐年下降,新 增氨氮与氮氧化合物的减排严格按照上级控制指标完成。 三、资源节约利用 26 加快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重点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特种废 旧物资、城区污水回收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加强集中供热、 余热利用、建筑节能、公用建筑节能等项工作。积极发展节水型 农业,加大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对新建居民住宅、机关事业单 位及相关服务业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在镇、村推广普及集中供 水。 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环境和资源保护支撑项目主要有: 新建环境和资源保护执法用房及监测平台与实验大楼;五 原工业园区污水预处理厂与集中供热;国家级“绿色学校”和 自治区级以上生态项目示范区建设等。 27 第九章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扶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加 强公共文体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和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就业体系等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 设和谐五原县。 一、扩大城乡就业 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 和中小型企业。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公共就业服 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水平。 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积极采取 多种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多途径就业。加强就业援助,重点帮 扶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劳 动执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诚信意识,建立诚信 档案。“十二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 6600 人,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 4.2%以内,年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2.9 万人(次) ,完 成创业培训 3500 人(次),技能培训 13500 人(次)。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通过发展产业、搞活机制、扶持补贴、转移就业等途径,促 进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牧业 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着力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城镇 居民收入偏低问题。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工资决策机制、 28 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提 高公务员津补贴水平,推进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优化经营环境, 提高个体工商户收入。 “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15% 左右。 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基础 教育,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 推进“双名”(名师名校长)工程的实施,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优化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五原一中教育教学水平。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高职业教育 水平。加大学前教育基础建设,提高幼儿入园率。进一步提高对 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扶持特殊教育建设,力争建成一所功能完 善的特殊教育学校。加强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提升现代办学 水平。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办 学、助学,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远 程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 基本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 做好科技项目规划,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进重点领域 科技创新。围绕“五大产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 机构的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29 引进优质品种,培育特色产业。健全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提高科 技成果转化水平,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 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趋势,以本地化培养为主,有重点、有针对性 的引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实用人 才,实现用产业和社会发展集聚人才、依托人才推动产业和社会 发展。创新和逐步完善用人机制、体制,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 优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优秀人才创业和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 关心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 伍建设。 五、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健康需求为重点,以推动文 化体育社会化、产业化为目标,培育形成开放、有序的现代文体 市场体系。对文化体育工作要实现“五纳入” ,特别是要加大财政 投入,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艺术成果,鼓励、引导群众文化 艺术创研活动健康发展,设立群众文化艺术成就奖,不断壮大群 众业余文化协会组织。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文体服务网络, 重点建设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影剧院、青少 年文体活动中心以及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村文体 活动室和社文化大院等群众基础建设,全面落实配套经费,积极 承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多方筹资新建广播电视传媒中心。 结合五原古郡文化优势,打造河套文化展示区。整合县内文物资 源,保护好五份桥古墓群文物资源。新建和完善体育场、体育馆、 30 游泳池等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县体质监测体系,广泛 组织和开展群众性的大型体育活动,多形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到 2015 年,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 平 方米以上。 六、加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 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医疗服务为重点,加快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 成中蒙医院、卫生监督所及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站)建设项目。着力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 率”销售,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 生均等化服务和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 监测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 食品药品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到 2015 年,城镇医疗 保险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 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 题,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 改革,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完善计生服务体系。 建设一流的县人口早期教育中心;完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改建和 隆兴昌镇、塔尔湖镇、套海镇等 7 个计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综合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加 强人口个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全面完善信息科学管理水平。 31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建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社会保 障体系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保障标准与承受能力 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原则,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不 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 伤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到 2015 年,各项保险的综合 覆盖率达到 90%以上。推进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就业机制。加大扶贫工作力 度,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全县返贫 率控制在 7%以下,解决 2 万人以上低收入人口增收,努力实现农 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 30%以上。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 努力做好农村孤寡老人的供养工作。鼓励支持慈善互助活动,切 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进军民共建和“双 拥”工作,逐步提高优抚水平。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城乡低 保、五保供养、孤儿供养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开展“霞光计划”、 “星光计划”等项目,加快殡仪馆设备升级改造,推进城乡敬老 院建设、规划建设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老年福利服务中 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兴办老年公寓,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福利 设施建设,推进公益事业社会化,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机 制规范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八、切实维护公共安全 加强“平安五原”建设,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 事件应急预案,有效遏制重大治安事件的发生。在县城主干道及 32 重点场所安装监控系统,并将全县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最终建 成全程全网的安防监控系统。推进农村消防站系统建设。强化安 全生产,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管 装备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 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加强质量监管,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九、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加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预 防抗御、应急指挥救援机制及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和信息处置系统, 进一步完善五原县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及减灾平台建设。不断提升 和完善全县防空防灾应急指挥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力度。加强气象 防灾减灾建设、新型农业与生态气象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工 程建设和地震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利、气象、防震、 地质等减灾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 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大力开展学习型机关、企业、社区等创 建工作,逐步形成全民学习教育体系。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 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 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切实加强思想宣传 工作,营造开放、文明、向上、和谐的良好风尚,使全体人民始 33 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 证和精神动力。 十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加快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切实开展“四议两公开一备案”和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 的四权四制村治模式,扩大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进一步完善基 层民主,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 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机关的行 政行为,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贯彻依法治县的基本方 略,制定和实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 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法制宣传,全面提高 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推动纠风工作 深入开展,构建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充分发挥工会、共 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 侨务工作,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34 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社会事业支撑项目主要有: ★ 教育事业。五原县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五原县特殊教育 学校建设;五原县蒙古族学校迁建工程;五原县中小学信息化 建设;五原县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等。 ★ 科技项目。科技扶贫项目;蒙龙机械信息化建设综合管 理服务平台;巴美肉羊公司肉羊全混日粮(TMR)研发、生产与 推广应用项目。 ★ 文体项目。新建文化馆大楼项目;新建和完善镇、村、 社文化站;新建五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 新建图书馆大楼;新建游泳馆和体育场;新建广播电视传媒中 心等项目。 ★ 卫生项目。中蒙医院迁建工程;卫生监督所大楼;卫生 院和村卫生室新建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医疗卫 生设备更新改造工程等。 ★ 计生项目。新建五原县人口早期教育中心;五原县乡镇 计生服务站建设项目;五原县计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等。 ★ 民生保障项目。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 移民搬迁项目;转移培训扶贫项目;五原县就业培训中心;五 原县敬老院建设;五原县殡仪馆升级改造工程等。 ★ 公共安全项目。五原县食品安全质量监测中心;城区 “天网工程”;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防站建设等。 ★ 防震减灾项目。五原县气象、地震监测中心;地震宏观 点和防震安全性评价体系建设项目;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建 设;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农田小气侯站建设等。 35 第十章 深化改革开放 以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把开放作为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的基 本途径,着力推进向北开放,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努力构筑 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氛围,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 一、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在确保“原有生 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前提下,先安置后搬迁,妥善 安置被征地农民。推动土地在依法、自愿和有偿流转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适时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 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 体系,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使土地经 营逐步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集中。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 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建立规范化的 行政审批机制,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决策机 制,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 公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降低 行政成本。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公务员管理 配套制度和措施,健全公务员激励、约束、进入、退出机制。 促进民营经济上档升级。继续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的各项政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托优势企业和名 牌产品,尽快建成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重点项目,培植 36 一批骨干企业,衍生一批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逐步构 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生产技术高新化、主导产 品品牌化、市场营销全球化的民营企业骨干群。加大对骨干企业 的扶持力度,优先向骨干企业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 优先配置政府可控要素资源。加大金融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授信力 度,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资金渠道,不断开发信贷产品,扩大 放贷规模,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提高企业家 素质,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区域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北联南开”战略,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和水资源优势,向北积极利用境外资源,支持 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和经营,通过在境外兴办资源开发加 工型企业,加快建设面向境外的资源深加工体系,加强对境外煤 炭和矿产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向南利用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积 极筹建黄河大桥和西金铁路物流园区,着力打造矿产品、煤炭加 工中心和装备制造中心;主动加强与呼包鄂及周边地区的交流合 作,加快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加强与发达地区 开展多方面、多形式协作,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人才、资金和技 术优势,承接好产业转移。 转变招商方式,提升项目质量。一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 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积累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 来抓,继续完善强有力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领导推进机构,形 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 各单位招商引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强化招商引资责任管理, 防止重行为轻结果、重资金轻质量等现象发生。三是提高项目准 37 入门槛。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 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着力引进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 生产效益高、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统筹利用好资源,杜绝 引进土地利用率低、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 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加快制订和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 税费政策和项目用地、供水、供电保障政策,吸引一批重大项目 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亲商、安商和扶商的投资环境。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一批立县强县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 推行全民招商工程,逐步建立招商网点,大力推行以商招商、网 络招商等形式,构建覆盖全国的招商网络。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和 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关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奖励办法》 , 重奖招商引资突出贡献者。到 2015 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 金 130 亿元左右,其中:10 亿元以上项目 3-5 个,亿元以上项目 8-10 个,实现立县项目集群化。 38 第十一章 规划保障措施 “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体现着县委、政府的战略意图和 全县各族人民的发展意愿,规划形成并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 过后,将成为政府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的纲领性文件,对五原县未来五年的发展将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 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科学管理和统筹实施“十二五” 规划,及时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促、检查 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并将规划的严肃性与项目实施的灵活性相结 合、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 分领域、分阶段落实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二、完善规划体系 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编制程序,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 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增强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性, 通过加强区域规划,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完善年度计划,落实规 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三、严格审批程序 《纲要》需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才具有法律效力,向 社会公布实施。《专项规划》需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报上级 主管部门备案,作为该领域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工作的重要依 据。 四、认真监督检查 39 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要加强监督 检查,并定期听取政府规划执行的报告。同时规划实施也要接受 政协、社会各界和舆论的广泛监督。 五、适时评估反馈 规划编制部门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 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形成评估报告。有 关地区和部门也要及时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并向规划编制部 门反馈意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 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解放 思想、同心同德、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确保《纲要》确定的宏 伟目标和发展任务圆满实现。 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