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贾雨婷.doc
12 坐井观天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 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 为“主动地学”,达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 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将朗读 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可指导学生自 由选用“读、说、演、想”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联系实际等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感悟生活中的哲理,由浅入深,曲 径通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坐井观天故事的视频,“坐井观天”的情境图。 2. 青蛙、小鸟、井的板贴画,认字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题目)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一一这 只井底之蛙。(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4.教师小结,指导识字:注意“观”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观”就是看的意思,“观 天”就是看天。“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 5.教师介绍寓言特点: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简捷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受故事情境,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 课文重点。 二、读文识字 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 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进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根据“起因、经过、结理故事内容。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注意: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注意“哪”字的 读音。“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 “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2)在检查朗读相关自然段时,相机指导识记和理解生字。 ①看情境图理解“井沿”,识记“沿” 。井里有水,所以“井沿”的“沿”左边是“氵”。 “沿” 字也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铅笔的“铅”,金字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沿”。 ②“渴”和“喝”采用换偏旁对比识记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 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 用口,因而偏旁是“口” 。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③“抬”可做动作加深记忆。(请抬起你的头,抬起你的手) ④“错”可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 “有错要改正”。 ⑤看图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 义来理解,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有效识记际”。 ⑥“话”“哪”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3) 生字回文,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四人小组轮读,相互正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朗读挑战赛,相机评议。 设计意图:在生字学习中,采用随文识字、字词结合、图文结合、查字典理解等方式,拓宽学生 识字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通过组织朗读挑战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和朗读热情,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了解大意 1.课件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 边看边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和小鸟为了( )而争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4.指名口头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和口头填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丛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精读课 文做好准备。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引 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2)写“沿”时,注意右部上面与“几”不同,是横折弯。 (3)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反馈指导,再练写。6.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 学们什么? 7.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感受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喜悦。培养学生的 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巩固拓展 课件出示习题,巩固练习。 1.选词填空。 无边无际 相信 井沿 青蛙 小鸟 ( )落在( )上,告诉( )天( ),大得很。( )不( ),认为( )说错了。 2.快组词,帮青蛙跳出井口! 井( ) 沿( ) 渴( ) 喝( ) 设计意图:通过选词和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大意并且巩固所学字词,为第二课时精 读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复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板书:争论天有多大) 2.(板贴“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贴画)谁能把“青蛙”和“小鸟”贴到合适的位置? 3.学生上台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贴?引导学生从课文第 1 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4.导入:青蛙坐井观天,小鸟落结合图片理解“井沿”。(板书:坐井观天 落在井沿)他们之间有 了怎样的对话呢? 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板贴,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为理解青蛙与小鸟为何看法不 同做了铺垫。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课件出示第 1 自然段,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来。 3.课件出示第 2、3 自然段,学习第一次对话。 (1)学生自读第一次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里,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只小鸟,青蛙此时的开心、 愉悦的心情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朗青蛙的话时要体现出青蛙的喜悦之情,语调上扬;朗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小鸟的疲倦,突出 “一百多里”。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课件出示第 4、5 自然段,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说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 此环节可引导学生适时丰富词汇:说好话、说胡话、说假话、说谎话、说废话.…….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3)学生交流明确:因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板书:井 口那么大) (4)指名读小鸟的话,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并联系生活想一想:除了天 是无边无际的,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呢?(大海、沙漠、森林、草原) (5)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谁是对的?谁 是错的?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6)带学生体验:来到教室的窗边,说一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呢?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 天有多大呢? (7)课件出示下面两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受原文的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 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教师指导朗读时要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和“劝 告”的语气。 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②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5.课件出示第 6、7 自然段,学习第三次对话。 (1)引导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课 件突出“笑”)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名朗读,指导体会“笑”的意思:一个“笑”字体现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 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适时引导重读关键词“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适当的语气。 (5)同桌合作、表演读。 6.师生评议: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 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小鸟的诚恳。(教师相机板书:目光狭小自以为是) 设计意图: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因此,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 情入境的朗读中充分地感悟人物、感悟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乐趣,也感受阅读中的乐趣,丛而喜 欢上阅读。 三、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小组 合作续编他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3.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编的对话,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4.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此时的青蛙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续编对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同时由续编的内容自然引发了对 青蛙内心活动的猜想,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四、自主观察,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井、答”两个字的书写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重点讲解:“井”是象形字。 2.总结: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板书: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设计意图:寓言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问题和缺点放大,让人读后能受到触动。此处设 计可引导学生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对寓意的领悟。 板书设计: 青蛙 小鸟 井底 井沿 目光狭小 见多识广 自以为是 看得全面 教学反思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 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在指导学生领悟故事的寓意时,我先用续编对话做铺 垫,然后想象青蛙的内心,最后进行自我对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因此他们敢想敢说,虽然 说的内容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地领悟到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把道理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定 的情境中,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