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

世界的另一半11 页 59.5 KB下载文档
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
当前文档共1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1:2015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doc

2015 年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 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 一、竞赛目的 举办大赛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应用新技术和方法,完成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创意设计, 予以实现;提高学生的策划、设计、实现、协调组织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培养、锻炼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与设计 和创业能力,更好地培养和发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 秀人才;促进相关专业和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竞赛主题与内容 (一)主题 结合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等 的融合创新,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2015 年计算机应用大 赛的主题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参赛者根据大赛组委 会提供的规范,确定创意设计的主题,针对移动设备的技术 特点,围绕移动应用的开发,展开研究和设计,编制创意设 计方案,完成设计与开发。 具体要求: 1. 参赛作品的选题应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满足 社会对软件作品的需求。对参赛作品的评审着重考核参赛学 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软件产品设计、实践 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基本能力。 2. 如果参赛作品涉及联网功能,应具备公网内的联通 性且能流畅运行,对于仅限在某个专网或校园网上访问而无 1 法通过公网访问的作品,由于无法评审,将被视为无效参赛 作品。 3. 参赛作品要求为原创作品,抄袭作品一经发现即刻 作废。历年的参赛作品不可重复参赛,否则视为无效参赛作 品;参与过其他竞赛的作品不可重复参加本项竞赛。 4. 对于提交的内容不完整,或提供任何虚假信息;违 背相关法律、法规;涉嫌作弊行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作 品视为无效参赛作品。 (二)开发平台 本次大赛要求作品的运行平台为指定移动终端操作系 统平台,即作品软件应该能够在如下 3 种平台的模拟器或移 动终端上运行。 开发平台及版本要求: 1. Android 4 及以上版本; 2. 苹果 iOS 8 及以上版本; 3. Windows Phone 8 及以上版本。 (三)作品内容 参赛作品的内容包含作品简介、软件创意设计文档、云 端作品部署、软件安装包、视频短片。 1. 作品简介:包含 1 幅作品的标识图(软件欢迎界面 或 LOGO、像素不大于 800×800,jpg 或 png 格式)、2 幅展 示软件核心功能的截图(像素不大于 800×800,jpg 或 png 格式)、不超过 800 字的作品文字简介(纯文本)。 2. 软件创意设计文档:参赛团队必须按照大赛官方网 站上提供的模板规范编写设计文档,以 WORD 2003 文档格式 提交。(缺创意文档则作品无效)提交的文档需要描述软件 2 操作步骤及说明,若软件设置了用户名和密码必须在显著位 置注明测试用户名和密码。 3. 云端作品部署:大赛初评和决赛的平台采用云计算 虚拟化技术。每个参赛团队须申请获得一个云端的虚拟机, 每个虚拟机中可安装相应的开发平台。参赛团队必须将参赛 作品的完整版本上传到虚拟机开发环境中并进行编译调试, 并确保能在模拟器中运行,在云端部署的作品不能编译通过 视为无效作品(iOS 平台的作品只需提交完整源代码)。 4. 软件安装包:  对于 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开发平台的作品,软 件安装包是指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运行的可安装文件 包,如果参赛作者希望提交的作品在大赛结束后非免 费使用,则可以提交可免费试用的参赛作品软件安装 包。  对于 iOS 开发平台的作品,软件安装包是指能够在 Xcode6.3 及以上版本的模拟器上能够正确运行的完 整的源代码(工程文件) 。 5. 视频短片:建议提供参赛作品创意设计与程序演示 视频,时间不得超过 3 分钟,文件格式可为 WMV 或 MP4。也 可利用公网(如优酷等)的资源,并将视频链接填写在作品 简介中。 三、参赛条件 1、大赛面向华北五省(市、自治区) 、港澳台普通高等 学校的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由学生所在学校审核其参赛资 格。 2、竞赛设立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 3 3、竞赛采取团队比赛方式,每队由 2-5 名学生组成, 每校本科、高职报名队数各不超过 10 队。每队限报 1 个作 品,每人限参加一个团队。每个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不得超 过 2 人。 4、参赛学生自由组队,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但不可 跨学校组队。 四、组织方式 (一)本次竞赛由领导小组委托北京联合大学承办,组 委会秘书处设在北京联合大学。各省、市、自治区分别确定 协办单位协助组织竞赛。 (二)大赛分初赛评审、决赛答辩两个环节。初赛评审 由各分赛区组织进行。各赛区按照其有效参赛队的 35%选取 参赛队入围决赛。港澳台地区以及分赛区参赛队不足 20 队 的,可并入北京赛区参加初赛。决赛经领导小组委托由北京 承办。 所有参赛队通过大赛网站报名及提交作品,经各赛区专 家初评通过后将参加决赛环节。决赛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 决赛在北京联合大学统一进行,决赛地点为北京联合大学小 营校区。 五、奖项设置 大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本科和高职高专 组分别评选特等奖(可空缺)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按 照有效参赛队数的 10%、20%、30%设置) ,优秀组织奖、优秀 指导教师奖等奖项。 六、时间安排 4 时间 大赛 启动 5月4日 内容 发布比赛方案。 高 校 5 月 4 日-7 各高校负责人在大赛网站上填报本校参赛信 报名 月 10 日 息。 作 品 5 月 4 日-9 1、参赛者根据要求,完成作品创作。 创作 月 20 日 2、组织宣讲活动。 各高校负责人组织本校学生在网上报名,并 参赛 队报 名 9 月 20 日 前 导出报名表,经教务处签章后,通过传真、 邮寄或发送扫描件之一的方式,发送到分赛 区联系人处。提交后若要修改参赛队员信息, 需要重新提交报名表。 作品 提交 10 月 8 日 -10 月 15 日 各参赛队须在大赛网站上完成作品的调试、 运行和最终的作品提交。 初赛 10 月 30 日 各赛区组织专家评审本赛区的作品,确定入 评审 前 围决赛的作品名单。 决赛 决赛答辩。 答辩 11 月 14 日 公布决赛获奖名单,同时举办颁奖典礼。 七、作品提交 1、各参赛团队在大赛规定的日期之前,完成参赛作品 所有内容的提交。逾期没有提交作品,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 格。 ① 网络提交 在大赛官方网站提交作品简介、软件创意设计文档和软 件安装包和视频短片。在云端部署作品(iOS 作品不需在云 端部署),并确保作品能正确的运行;若网络传输缓慢,无 5 法上传视频时,也可利用公网(如优酷等)的资源,并将视 频链接填写在作品简介中(视频可以设置访问密码,请将密 码一并告知)。 iOS 作品的部署由各赛区的技术人员在真机上部署,作 品为参赛团队网上提交的软件安装包。要求提交的 iOS 软件 安装包为完整的源代码(工程文件),能够在 iOS 8.0 及以 上版本、XCode 6.3 及以上版本的模拟器中正确运行。 注意:评审专家将根据参赛团队网络提交的所有内容进 行评判。因此,对于使用 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开发平 台的参赛团队务必要检查部署在云端的参赛作品是否可以 在虚拟机上正常编译运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内容的 提交,否则将影响参赛成绩或被视为无效作品。 2、已经提交成功的参赛作品不能再修改。 3、作品界面元素可以从网络上采集素材或自行设计, 如发现抄袭市面产品界面即刻作废。 4、参赛作品初评阶段,各参赛团队有义务接受专家工 作组通过邮件或电话提出的关于参赛作品的创意设计文档 及软件的质询。 八、作品版权 1、学校和学生所作的参赛方案或者作品,所有权归参 赛者个人或所在学校所有,应允许主办方进行非商业性质的 各种宣传。 2、参赛作品在大赛评审阶段应能够被评审专家免费使 用,参赛作者必须在云端开发平台上部署参赛作品的完整版 本。 3、对于参赛作品的软件安装包,如果参赛作者希望提 交的作品在大赛结束后非免费使用,则可以提交免费试用的 参赛作品软件安装包。 九、组织经费 各赛区初赛的组织经费由各省(市、自治区)承担;决 6 赛期间,参赛学生和相关教师的交通和食宿费由各参赛校承 担,其他经费由北京承担。 十、联系方式 网站:http://bjcac.buu.edu.cn 邮箱:bjcacbuu@163.com 大赛秘书处设在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 97 号综合楼 0105 室 邮编:100101 联系人:张建国 钟丽 联系电话及传真:010-64900095 010-64900100 各分赛区承办学校及联系人 赛区 承办学校 北京(含 北京联合 港澳台) 大学 天津 天津理工 大学 联系人 张建国 茅波 河北 燕山大学 马明建 山西 中北大学 高春强 内蒙古 内蒙古工 业大学 韩晓磊 电话 010-64900095 13520361124 022-60215228 13920640678 邮箱 bjcac@yahoo.cn mao_bo@126.com 0335-8387513 mamingjian@ysu.e 18733498030 du.cn 0351-3922066 13934574660 15904717273 7 sbk@nuc.edu.cn 159820128@qq.com 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 计算机应用大赛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总则 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 用大赛每年举办一次,根据主题每次可由一至多家企业协办。比 赛时间、地点和方式由组委会决定。 第二条 大赛分为大赛分初赛评审、决赛答辩两个环节,初 赛由各省级(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组织,决赛由大赛组委会 组织。 第三条 大赛以“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为主题。通过大 赛提高大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能力、策划 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新精神,扩大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四条 参赛高校在自行选拔的基础上向大赛组委会报名 参赛。 第五条 大赛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 原则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获奖作品的作者将予以表彰。 第二章 第六条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大赛成立组委会。成员由华北五省(市、自治区) 教育主管部门、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大赛组委 会设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总顾问、委员等。组委会下设专 家工作组、秘书处等机构。 第七条 大赛组委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大赛方案和各项实施计划; 2.协商议决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在大赛的组织、评审、奖励过程中,如果经费不足,负责 筹集所需经费; 8 4.审议通过最终获奖名单; 5.议决其它未尽事宜。 第八条 大赛组委会下设专家工作组,主要工作是组织专家 进行如下工作: 1. 聘请高校、行业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 2. 在大赛准备阶段,以本章程和竞赛方案为基础,起草与 大赛相关的各项技术性文件,提交大赛组委会审议。 3. 大赛进行中,负责对竞赛作品进行初评,提交参加决赛 的作品名单,向组委会提交获奖作品名单。 第九条 大赛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大赛的各项运行工作, 保障竞赛过程的顺利进行。秘书处职责如下: 1.根据大赛章程与大赛方案,整体实施大赛的各项工作,协 调、组织各个相关机构,保障大赛顺利进行; 2.接收、管理各高校参赛队的报名; 3.组织竞赛; 4.联系相关企业、院校,安排相关活动; 5.管理大赛的各项费用支出。 第十条 为确保大赛的公平、公正和平稳运行,大赛专家工 作组设立仲裁组,在评审阶段,负责对大赛期间发生的针对大赛 和评审过程中提出的申诉进行仲裁。 第三章 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 第十一条 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具有正式学籍的 在校本、专科生均可报名参赛。 第十二条 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必须承诺提交的参赛作品 是由参赛学生独立完成的。 第十三条 学校负责审核各校参赛作者的参赛资格,并统一 填写和提交参赛报名表。 第十四条 作者需按照竞赛方案的规范和提交方法提交作 品。 9 第四章 作品评审 第十五条 参赛作品评审分阶段进行。评审专家根据评审规 则对作品进行评审,评审出获奖名单和等级。评审结果由主办单 位进行公示。历年的参赛作品不可重复参赛。参与其他竞赛的作 品不可重复参加本项竞赛。 第十六条 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参赛作者本人所有。参赛作 品在评审阶段能够被评审专家免费使用;如果参赛作者希望提交 的作品在大赛过程中免费使用而在大赛结束后付费使用,则应该 提交可免费试用的参赛作品。 第五章 第十七条 经费管理和使用 初赛经费各赛区教育主管部门拨付、承办学校资 助组成。 第十八条 在征得领导小组同意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 充分保护参赛学生相关权益的基础上,可争取社会赞助。对于赞 助单位可视情况给予竞赛冠名权。赞助经费纳入竞赛经费统一管 理,不可挪作他用。 第六章 第十九条 奖励 大赛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专家工作组可以根据竞赛的特点提出增设其他奖项,并报大赛组 委会批准、备案。 第七章 第二十条 展览、交流 大赛期间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采取巡讲、论坛、 讲座等各种形式,介绍参赛规则、作品设计开发规范和开发平台 等。 第八章 第二十一条 附则 本章程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 10 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 计算机应用大赛组委会名单 名誉主任: 主 任: 副 主 任: 总 顾 问: 委 员: 叶茂林 黄先开 鲍 泓 高 林 张 桦 韩 焱 孔令富 峻 峰 李德毅 谢柏青 杨 鹏 郑清春 孙华东 傅万堂 李春明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天津理工大学 中北大学 燕山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中国工程院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北京联合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中北大学 燕山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秘 书 处: 秘 书 长:牛爱芳 副秘书长:沈洪、高润泉、宋旭明、郑清春、齐跃峰、 赵正杰、 成 员:张建国、茅波、马明建、高春强、韩晓磊、 钟丽、马楠、安宁、 专家工作组: 组 长:鲍 泓 北京联合大学 副 组 长:黄心渊 中国传媒大学 顾 问:高 林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吴文虎 清华大学 专家组秘书长:张 姝 北京联合大学 专家组成员:由专家库中遴选 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