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N 开启∞可能.doc
从一到 N,开启∞可能 ——幼儿园特色篮球游戏课程撬动园所可持续发展 绵阳市实验幼儿园 张蒙蒙 潘婷 唐波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和《3-6 岁儿童发展指 南》中,在当下社会的常识中,一个人的“健康”,是需求金 字塔最坚实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生物意义上的“起点”,是 学龄前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从这个“一”出发,依循儿 童的发展规律,我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历时十多年不断探 索,将幼儿园常见的篮球游戏拓展为特色园本篮球游戏课程, 努力追求五大领域和学习品质发展目标的有机整合,并将儿童 立场和游戏精神根植于每位老师内心,外化为教育行为。一个 篮球,一种游戏,一个共同成长的愿景,一种追根溯源的思考 习惯变成 N 次行动,N 种尝试,N 种游戏样态,N 种发展可能。 让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师幼之间、儿童与游戏之间不断发生,有 力地支持儿童健康完整的成长。 一、 个别儿童到 N 个儿童的 N 种发展 幼儿园的篮球游戏,多以抛球、滚球、拍球等形式促进儿 童动作协调和灵敏发展。十三年来,我园篮球游戏经历了三个 阶段:初期在大班组建篮球队开展篮球循环赛,点燃全园运动 热情;随后产生困惑几欲放弃;最后突破瓶颈,构建成包括 “乐动”、“乐知”、“乐和”的“三乐篮球游戏课程”,让 全体儿童参与其中,做自己想做的游戏,获得自己的变化和成 长。 (一)从单一动作到三十多种玩球方法 1.乐动篮球养成记 (1)“少数人的狂欢” 一个偶然机会,我们尝试在大班组建篮球队,开始举办 “幼儿篮球比赛”。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完全能理解篮球 比赛方法和规则,动作也特别灵活,随着每一届比赛的举行, 孩子们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意识、对运动的渴望令人动容。球场 成了一些有运动天赋的孩子的舞台,他们辗为了赢得胜利互相 配合、不怕辛苦、努力练习,每一届都有至情至性的“篮球 痴”,每个班都有“篮球英雄”。可我们的困惑也逐渐浮现: 篮球赛场始终是少部分“运动尖子”的舞台,怎样才能让篮球 和每个孩子亲密接触呢? (2)“人人参与的玩球挑战赛” 为了让每个孩子有参与的机会,我们开始举办“幼儿拍球 挑战赛”。比赛项目包括两分钟计时快速拍球和绕障碍运球、 定点投篮等项目,全园孩子选择至少一个项目参加,先海选, 再决出单项奖和进步奖。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不少于三十分钟的 玩球时间自主练习,自己选择报名的项目。在日常练习过程 中,我们又发现有些项目随意性较大,规则不适宜,即使是同 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水平、兴趣差异比较大,动作练习和 儿童动作发展目标连接不紧密等问题。为了让我们的玩球指导 更加科学,更适宜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教学部、体育项目小 组、年级组都在不同层面就篮球的项目、练习方法、比赛规则 等进行反复的研讨和改进。 (3)走向序列,形成“乐动篮球游戏课程” 如今,我园已经形成“乐动篮球课程”,即基本动作类篮 球活动,确定了课程目标,构建了课程内容包括“运球、传 球、投球”三大系列,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共计三十多种玩 法,并制定了六个学期的课程实施计划,以”两赛一课”、 “两间一操”、“亲子十分钟”为活动形式,形成了课程开展 的五大策略,并构建了包括“过程评价指标”和“结果性发展 指标”的课程评价体系。 2.“乐动篮球”启示录——因为看见,所以尊重 乐动篮球的养成,起源于教师对每一个儿童的关注,和对 游戏过程中问题的关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的年龄不 同,他们的身体机能、动作发展水平、心理需求也不同,教师 不仅仅着眼于表现优秀的儿童,也看到赛场以外的儿童,看到 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的儿童,更看到他们的纵向变化,有 沮丧有坚持,看到儿童在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以后的成就感。这 些看见,促使我们一次次研究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调 整项目、分解难度、研究发展的延续性、寻求有效的支持策 略。也是在这些调整的过程中,让我们学会在教育活动中看见 更多的儿童,看见不同的儿童,看见了不起的儿童。 (二)从一个领域到五大领域整合 1.“乐知篮球游戏”养成记 (1)从“瘪了的篮球”到“沉浮实验” 有个孩子因为篮球漏气,拍球时特别费力。老师借此机会 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个篮球和其他篮球有什么不同,猜猜是什么 原因?由此引发了“篮球里面有什么?”“给篮球加气”“一 样大,一样重吗?”“篮球沉与浮”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和科 学领域的目标整合起来。老师还发现,篮球活动后的讨论和谈 话可以实现语言领域的目标;自由创作的主题绘画也有了孩子 们自发的人物动态的表现;拍球计数、投球高度距离的测量和 数学活动结合等。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篮球活动如何更好 地和其他领域的活动整合起来? (2)走向《指南》,尝试整合 随着越来越多篮球游戏与各领域相融合的活动出现,课题 组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零散的活动走向有序和科学,在不同年 龄段、不同班级的孩子们可能发生的活动有机整合提供参考。 于是我们整理成“乐知篮球游戏”,并根据领域和年龄段归纳 和整理了活动内容:篮球与数学(计数、统计、测量等);篮 球与科学(空气、弹力、浮力等);篮球与美术(动态人物写 生等);篮球与语言(讲述、自制篮球小书等);制定了开放 性的课程计划,形成了“放”、“察”、“推”等三步九阶 法,老师们以篮球游戏中儿童的兴趣和问题为契机,将领域目 标有机整合进篮球游戏过程和延伸活动,支持儿童语言、科学 等领域的发展。 (3)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 篮球游戏中发现其他领域的目标可实现的机会,在其他领 域活动中引入儿童喜爱的篮球元素,避免简单的拼凑,思考如 何有机地融合,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在幼儿园里,儿童的学习 不仅发生在有计划有准备的集教活动中,游戏、运动、生活中 也蕴含着大量机会。晨间玩球时,豆豆和小新总是记不清传了 多少个球?通过老师引导,他们拿来纸和笔,每传 10 个就做一 个标记,然后 10 个 10 个数,最后得出总数,经过一段时间的 尝试,豆豆已经不需要记录而直接数出传球的总数了。这样的 思维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体现于老师的行为中,萌生和践行 “大课程观”和“全面发展观”。我们摒弃整齐划一的课程计 划,将课程内容打散重组,融合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高效地 支持儿童全面发展。幼儿园里的学习,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2. “乐知篮球游戏”启示录——因为懂得,更加完整 养成乐知篮球游戏的过程,老师们的专业敏感和对孩子们 需求和疑问的不断应和。老师们不断尝试逐渐了解儿童,理解 儿童:儿童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在篮球游戏 中,我们针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支持, 强调儿童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并鼓励儿童选择自己喜欢 或擅长的玩球项目,有发自内心的渴望,有自己决定游戏进程 和游戏方式的权利,有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儿童是完整的生 命个体,相比某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反复练习强化,让孩子养成 主动探索、观察、尝试解决问题、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等习惯 更有价值。“乐知篮球游戏”让老师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分科教 学的局限性,看到儿童思维的活跃特性和连贯性需要,感受到 领域整合活动的灵动和鲜活,体会到各领域目标了然于心后, 读懂游戏中的儿童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有效地支持儿童的深度 学习。 (三)从一场比赛到 N 个角色的游戏场 1.“乐和篮球游戏”养成记 (1)“不喜欢玩篮球的孩子能游戏吗?” 在篮球游戏中,多数男孩子喜欢竞技和对抗,女孩子相对 喜欢技巧性动作,有一部分孩子不喜欢玩球。面对这些“不喜 欢篮球”的孩子,我们一度犯难:是尊重儿童的兴趣放弃玩 球,还是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坚持?站在赛场旁边加油鼓掌 的孩子,能否以他们更感兴趣的方式参与进来? (2)“和角色游戏链接” 大三班孩子们觉得只参加幼儿园几场赛事不满足,提出 “办一场我们自己的篮球比赛”,老师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发 现角色、分角色、准备材料、组织比赛。一些不喜欢玩球的儿 童找到了“啦啦队”、“保健医生”、“记分员”等工作的机 会,一个个难题,都在尝试和分享讨论中解决,他们学会了观 察、找问题、解决问题、思考、和陌生人交流,游戏创生出诸 多社会性发展的实践机会。 受此启发,又联想到孩子们玩“医院、娃娃家、超市”等 角色游戏的经验,我们开始策划全园小朋友都能参与的主题情 境式角色游戏。为儿童提供一个巨大的游戏场,为不同年龄班 儿童提供丰富的不同参与程度和难度的游戏机会。 (3)孩子们举办的“篮球联赛” 乐和篮球游戏课程全面推开,学期初举办全园“幼儿篮球 联赛开幕式”,进行园级的游戏场景、情境设定——提出举办 篮球比赛的时间、地点,拟设置的部分工作岗位,引发全园小 朋友游戏兴趣与意愿。各班组织谈话讨论,在儿童兴趣和已有 经验基础上选择游戏项目,成立游戏项目社团,讨论游戏具体 内容,准备游戏材料,完成前期准备后,根据比赛时间开展游 戏活动,并不断调整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梳理游戏经验。 了解比赛时间 场次、有哪些 工作部门 自主报名、 招募工作人 员、成立工 作部门 参加游戏活动,扮演 角色,完成“工作” 各工作部 门、准备 系列活动 形成工作流 程,完成前 期准备 描述游戏时发现的问 题,讨论解决的办 法,确定下一次游戏 如何调整 总结、梳理游戏中获得 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并 迁移到生活中的其它场 景 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游戏场景, 大量的与他人互动的机会、情境中遇到许多真实的问题,需要 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调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去应对,在此过 程中儿童的社会互动经验、人际问题解决能力、观点采择能力 等都得到提升。每一周星期三上午的“乐和篮球游戏”也成为 孩子们最期盼的时刻。 2. “乐和篮球游戏”启示录——因为热爱,智慧支持 如今,乐和篮球游戏已成为我园全体参与的集团化游戏、 儿童全程参与的连续性游戏、全面发展的综合型游戏。游戏开 展四年以来,老师们对儿童的敬畏之心日增。 我们看到有游戏力的儿童,任何场景都可以成为他们认真 投入的游戏场,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我们看到有创造力的儿童,制作球赛海报、排练啦啦队节 目、根据赛场上的问题创造出警察、解说员等等新的角色…… 我们看到有学习力的儿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严密 的验票流程;赛后队员们分析失败原因,制定下一场比赛的战 术;画借条从其他班级借来拍照的相机…… 我们看到挑战自己的儿童,为了卖出团队制作的“篮球 报”,胆小的孩子克服恐惧到公园里卖出几十份报纸…… 我们看到负责任的儿童,赛前整理赛场,赛后打扫场地卫 生后才离开…… 二、从一次研讨活动到 N 种游戏思维 篮球游戏开展过程中,相关的教研活动已成常态。周主题 教研、月主题教研、学期主题教研、以课题研究开展的持续研 讨和反思,不断在寻找、表达、解决问题、反思梳理中,我们 开始寻找篮球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可链接处和相同的地方,抽离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方法和策略,直至老师们开展或讨论 游戏必定出现的高频词“自主”、“儿童在前”、“观察”、 “分享”等等,形成各类游戏都相通的支持儿童在游戏中深度 学习的游戏思维。我们发现: 1.越多角度,越多信任 在游戏中,从多个角度看儿童,了解儿童的相同和不同, 解读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知道不同儿童的成长节奏和学习方 式,就会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从多个角度看游戏,既是遵循 儿童天性的自在活动,又有学习随时发生,是支持儿童发展的 很好载体;从多个角度看师幼关系,有时是儿童在前教师在 后,有时需要教师智慧的支持,也是师幼彼此了解共同成长的 机会;有多重角度,教师就会放下顾虑,大胆退后,充分信 任,让儿童自由的游戏,收获师幼良好的情感互动,也收获共 同的成长。 2.越多耐心,越多惊喜 当我们急于看到孩子们玩球的进步,不停地教授技巧和方 法,不如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摸索感受尝试,找到和 球接触的感觉,有一天从量变到质变,给我们惊喜,可能是玩 球的进步,可能是不断观察总结获得的技巧,可能是挑战成功 后带来的自信心态,也可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习惯。老师要给 与的,是耐心等待和由衷的赞叹。当这样的经验由越来越多的 老师分享出来,一次次提醒我们不以自己的好恶和臆测判断儿 童的行为,放慢脚步,蹲下身来,有足够的耐心,让儿童自主 地游戏,就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3.越多留白,越多可能 每一届大班的乐和篮球游戏初期,老师们都让孩子们通过 自己的观察和原来观赛经验,自由选择工作岗位,也可以自己 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确定工作岗位后,要自己报名,小组商量 准备哪些工作用的物品、工作流程、工作伙伴和分工,每场比 赛工作结束后讨论自己发现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一句句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次次给孩子们“出难题”为难, 都是一道道“留白”,需要孩子们的合作、观察、讨论和尝试 来填补,也变成了孩子们一次次成长的机会。让儿童勇敢地尝 试,成就儿童,成全游戏,成长的是老师们自己。 三、从一周小任务到千人宅家玩篮球 篮球点燃了小小的孩子,也点燃了家长们运动的热情。篮 球是孩子们每一天亲密的玩伴,一次次挑战自己,也挑战朋 友,成为锻炼的内驱力。 1.热爱与自律 运动周快要来了,每天晨间都是如火如荼的练习场景,运 动的热情感染着幼儿园的每一个人。一天晚上,优优已经上床 睡着了突然醒了说“我还有一个动作没练”,不顾妈妈反对, 立刻起床练习完才睡觉;因为输了一场球,大五班的球员立刻 在一起商量,我们今天输球是哪里做的不好,下一场球要传 球,有机会自己也要投,不要只想传给投球最好的朋友...... 在幼儿园附近小区的居民都说,只要看见成天手里抱着篮球 的,就知道一定是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个个都是篮球迷。因为 热爱,特别自律;因为自律,儿童的成长更有力量。 2.千人宅家玩篮球 寒假新冠疫情发生后,宅家成为常态。幼儿园为了鼓励孩 子们在家也运动,发起了“线上篮球挑战赛”,鼓励宅家的孩 子们和家人一起拍球、传球、投球,每天保证半小时运动时 间。家长们积极参与,从家长们发来的视频看,孩子们每天坚 持拍球,两周以后就有明显的进步;有的全家动员,一起传球 滚球;有的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自制了各种各样的投球框:垃 圾桶、铁丝网、衣架、背篓、椅子等等应有尽有。我们为家长 的智慧和热情点赞,更为大家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积极的精神 点赞。这正是篮球游戏带给我们的珍贵的财富,了不起的收 获。 四、从篮球游戏到园所文化到无限可能 从开始进行的单一的篮球运动游戏,到现在幼儿园无处不 在的篮球框、篮球文化墙,到占据儿童生活相当分量的三乐篮 球游戏,再到勇敢、坚持、专注、乐观的篮球精神,篮球已经 成为实幼的精神图腾,渗透入实幼的每一个人心中,成为一种 阳光的、积极地教育信念和生活态度。 一路走来,和篮球游戏共同成长,因为了解儿童、敬畏儿 童,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以课程的意识研究和整理儿童在园的 每一类活动,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的同时,充分相信儿童,创 造机会、创设环境,践行“儿童在场”的教育生活,引发教师 的成长需求,催生教师的自主成长,去研究儿童、理解儿童, 以儿童的眼光看游戏,看幼儿园的生活,和儿童一起生长;因 儿童的联结,我们和家长一起被运动点燃,因游戏成长。儿 童、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彼此滋养,形成健康阳光生命力超 强的园所场域生态系统,成为一所会成长的幼儿园,实现幼儿 园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