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政策解读.doc

加油少年丨Tfboys4 页 17 KB下载文档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政策解读.doc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政策解读.doc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政策解读.doc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政策解读.doc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的政策解读.doc

友谊县人社局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策解读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策解读 日期 2008-05-01 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规范 仲裁办案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 能建设为主线,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聚焦制度建设、能力提升、 夯实基础,持续加强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依法 公正及时处理争议、化解风险,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和仲裁准司法制度 优势,切实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一、劳动人事争议的范围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 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 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2、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二、申请劳动仲裁要求 1、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 本。 2、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所、通讯地址 和联系电话,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 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3、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 经申请人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确认。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44 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 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无特 殊情况下,劳动者年满 16 周岁以上,男 60 周岁、女 50 周岁以下可申请劳动 仲裁。 三、申请劳动仲裁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 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 日起计算。 四、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周期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相关 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认为符合受 理条件的,会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受理后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一般自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的,可 以延期,但是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案情简单的可走简易程序快速办理。 五、裁审衔接政策 目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我国实行“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在 司法实践中,如果发生劳动、人事纠纷,当事人首先要向劳动、人事仲裁机 构提请劳动、人事仲裁,如果对于劳动、人事仲裁结果不满的,才可以到法 院提起诉讼。但劳动、人事仲裁与法院裁判分属于行政、司法两大体系,二 者的沟通协调机制尚未健全,实践中会出现裁审标准不一致、裁审结果不一 致等问题,导致当事人维权周期长、纠纷化解成本高,仲裁权威弱化,法院 诉讼负担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司法体验感。 为进一步加强裁审衔接,更为简便、快速、平和地化解纠纷,出台裁审 衔接政策,主要针对裁审案件处理衔接、裁审信息沟通机制、裁审联席会议 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一是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裁审联席会议,并就办理 疑难复杂案件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双方各确定一名 联络员,负责收集劳动争议处理信息、数据统计和资料对接;三是定期举办 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办案能力,促进裁审一致。 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裁审衔接,着力统一裁审标准、规范裁审 程序,不仅有助于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减少劳企双方的诉累,更能最大 限度地发挥仲裁和司法各自优势和特点,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