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祠堂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记事.docx
金家祠堂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记事 (1970 年----2021 年) 口述人:朱世忠 江运荣 周文宴 王秀军 周文祥 王波 整理人:王秀娥 周保成 淮河镇金家祠堂村由 2004 年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尊重习俗和建制调整的原则,把长冲湾村和金家祠堂村两个自然 行政村进行了合并,统一更名为金家祠堂村。位于随县淮河镇北部, 距淮河镇区 12 公里。现全村版图面积 12.6 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 8233 余亩,耕地面积 4485.04 亩。全村所辖 12 个村民小组,547 户。 70 年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陡沟水库、老林湾堰,耳扇寺水库修建, 保证水田灌溉面积 200 余亩。修了水库才能发展农业,旱灾的时候也 不会缺水贯田。直到现在村里的农村农业发展一直都是依赖这些修建 于七十年代的小型水利。时任书记:罗成发。 72 年 生产队购买第一台打米机,由黄成付负责管理,解决了全村打米 难的问题。 73 年 生产队在郑家湾建立养猪厂,养猪十余头。 74 年 春,长冲水库开工建设,搭工棚全生产队社员参与,日夜抢建。 75 年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武汉知识青年 30 人来到村公社,建知青厂(砖瓦房)11 间。 76 年 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 77 年 生产队购买第一台拖拉机,功率不大只有 12 马力。试图以机械 力代替人力和畜力进行耕作这一特点极具里程碑意义。农业科技在进 步,农业机械在发展。往昔岁月的那台拖拉机,早已走出人们视野, 但是当初它给乡村带来的那份惊叹与狂喜,却永远铭刻在记忆深处。 80 年 分田到组。作为新时期的主要标志的改革开放,提高农民生产积 极性,提高生产率,使农民生产得到大发展。 81 年 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为主。 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82 年 十二组大王湾接通河南省桐柏县电网,开启村级照明新时代。 83 年 治山治水,多种经营,挖山植树、茶叶等。发扬“下雨当流汗, 刮风当电扇”“一年挖,二年荒,三年还挖老地方”的精神,搞青山 秀水。 86 年 开展经济作物种植,花生。 88 年 普及教育达标。新建学校 7 间两层(金家祠堂村),10 间一层 (长冲湾村)。 94 年 修村通组环乡路(沙石结构)。 95 年 出工修建 312 国道,淮河镇区改街道建设。 97 年 全村电网覆盖入户。 98 年 洪灾。村民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克服困难抗洪抢险,很快恢复村 内灾后复产工作。村党支部被评为随州市先进党支部,时任书记:王 家荣。 2000 年 修通组公路 1.5 公里。 2004 年 两村合并。响应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积极稳妥 地调整乡镇建制,将长冲湾村和金家祠堂村进行合并管理。有效地治 理农村人居环境,搞好村庄治理规划和试点,节约农村建设用地。同 年,国家取消农业税,有农田补助。时任书记:朱世忠。 2006 年 村主干道硬化 12 公里。 2008 年 水库脱险加固。安全饮水管道开始辅设。 2009 年 村办公室新建。 2014 年 建档立卡的 265 户贫困户、582 人贫困人口均属真实。依托村里 资源成立 油茶基地 特色种植业合作社,以“一村一品”产业带动 1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从特色种养殖业合作社收入中拿出不低 于 30%比例,量化配置给丧失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新架设光纤 12 千米,解决宽带网络信号覆盖、移动通讯信号 覆盖、所有农户通有线电视问题。当年脱贫 16 户 53 人。 2015 年 完成脱贫 8 户、42 人。2015 年村集体建成光伏发电厂一处,年 产值 3 万元。农户产业以劳务输出为主,其次种植艾草、水稻、花生、 玉米等传统种植业为主,少部分农户养鸡、养牛、养猪增收。 2016 年 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加强结对帮扶力度,落实好扶贫政策, 以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和政策兜底等扶贫措施 为主,因地制宜,分类综合施策,按期完成脱贫任务。2016 年完成 脱贫 21 户、117 人。鼓励 10 户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项 目,养牛 2 户(黄勇、张华亮),养猪 1 户(谭学甫),养鸡 1 户 (徐世强),养鱼 1 户(金甫),养羊 1 户(朱世兵),购买旋耕机 2 户(肖强、王家明)。 2017 年 今年全部脱贫。根据省市县多次推进会议精神,按照市、县、镇 扶贫攻坚工作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 神,打赢金家祠堂村 2017 年度脱贫出列攻坚战,我村紧紧抓住“产 业脱贫”这个牛鼻子不放手,一手抓村产业项目落实,一手抓“一户 一策”措施到位。充分用足用活产业扶贫政策,鼓励有劳力贫困户自 主发展产业项目,绝对贫困户实行主体市场带动脱贫摘帽。既注重传 统种植业巩固增收渠道,又加强引导,控制风险,发展新兴产业项目, 实现贫困户多业并举多渠道稳定创收目的。硬化通组公路 5.2 公里, 新建泵站二座堰塘四口,新建垃圾池 20 个,扩建办公室。时任书记: 金世刚。 2018 年 按照镇扶贫办要求,7-8 月份我村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首 先召开村委会班子成员会议,学习掌握“硬伤户”的标准,村委会班 子成员提出符合标准的初步名单,然后通过讨论形成需要删除的贫困 户名单。其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在会上逐家逐户介绍贫困户 家庭情况,参会代表民主评议,形成决议一致通过张榜公示。同时, 入户走访贫困户,仔细核对贫困户人员信息,填写贫困户信息比照表, 核实人员增加减少情况并完善档案资料。 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剔除“硬伤户”25 户、118 人(其中:2014 年 8 户 22 人、2015 年 6 户 32 人、2016 年 8 户 46 人、2017 年 3 户 18 人)。新增户内人口 22 人,减少户内人口 11 人,新纳入贫困户 1 户 1 人。 增减变化后贫困户规模由 2016 年的 158 户 554 人调整为 156 户 548 人。 “九有”项目整体推进,惠民工程温暖民心”为了推进项目进度,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加林、县卫计局局长刘爱民、镇党委书记沈勇 等县、镇领导多次到村现场调研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项目工 程规划立项、资金困难等难题,有力推动了项目落地实施。村主导产 业为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主导产业为种植艾草、种粮和务工,养殖 场产业项目正在建设。电商平台、广播电视和电信网络建设、18 户 (70 人)危房改造项目、31 户(77 人)安全饮水工程、29 盏太阳能 路灯安装、36 户(64 人)易地搬迁工程、村党群服务中心改扩建、 文化广场、“两室”联建工程均已完工。通组公路路基平整已竣工, 2018 年初开始铺设水泥路面。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极 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2019 年 发展中药材“虎杖”种植产业,集中种植 350 亩。1.巩固脱贫成 果,防止返贫致贫。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建立村级领导班子。2.大力 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落实产业扶贫,制定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方案, 奖勤罚懒,使每个贫困户有脱贫的产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3.扶贫 要扶志,开展四次思想集中宣传动员工作,调动农户积极性,主动脱 贫,4.政策扶贫,通过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扶贫政策落实到户 到人措施,保证政策落实不留死角。其中危房改造 35 户 141 人,饮 水安全工程受益 21 户 65 人,小额贷款 51 户 154 万元。真正做到全 员参加医保、社保,教育、医疗全部享受国家政策待遇。开展人居环 境洁美家园工作、改水改厕及改圈工作,规范垃圾处理,认真开展好 居民区及周围环境卫生管理,搞好居民区硬化、美化建设。 2020 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服从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复工复产对 试行范围内的春耕备耕生产从严管理。县卫生健康局派 3 名工作队员 由熊国保同志任第一书记带队,常年驻村扶贫,严格落实“五天四夜” 工作制,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认真配合村委会搞好金家祠堂村脱贫 “回头看”村级基层基础工作资料整理工作。协助抓好农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三资清理登记。开展人居环境洁美家园工作。 2021 年 深入学习十九大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纪律规 矩意识,努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金家祠堂村无贫困户返贫现 象。巩固保持原有的“虎杖”产业种植;利用本村优势发展了“香菇” 种植 2 万代,正在建设中。整修了八组黄冲堰、胡家湾堰;九组对门 堰,四组大堰冲堰,五组北畈腰堰;九组、一组各 750 平方的晒场硬 化。新冠疫苗接种达到村级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