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4年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申报准备工作的通知.doc
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 教务通知〔2013〕68 号 关于做好 2014 年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申报准备工作 的通知 各学院(部):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 通知》(教高司函〔2013〕13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 好2013年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鄂教高办函〔2013〕2号)文件精神,为做好2014年度省级精 品视频公开课推荐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课程的建设目标与任务、组织与管理、基本要求应符合教 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 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1号)(附件1)的有关规定。 1.视频公开课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传承的功能,以社会大 众及高校学生为主要受众,以社会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各科类 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载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推 广与普及。 2. 课程制作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导向性、思想性、科学性、 规范性、教师风采以及制作技术等方面因素,课程录制以5-10讲 为宜. 3.课程录制标准参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附件4) 二、申报程序 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采取学院推荐,各学院可推荐1-2门课 程,学校组织评审,遴选4门左右的课程,投入专项经费重点建 设,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 三、申报时间和材料要求 2014 年 2 月 19 日前,课程负责人将申报材料提交所在学院, 学院审核后于 2014 年 2 月 21 日前将以下材料交到教务处教研 科: (1)2014年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申报汇总表(见附件 2); (2)2014年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申报书(见附件3); 四、其他 以上通知及附件请在教务处教研科主页下载,其他未尽事 宜请与教研科联系。联系电话 83923457-808,联系人:郭平 黄俊华,邮箱:2644585824@qq.com。 附件:1.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 —2— 2.2014年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申报汇总表 3.2014年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申报书 4.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 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 2013 年 12 月 31 日 —3— 附件1: 关于开展 2012 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2〕1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 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 要讲话精神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 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 号),“十二 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工程”中将立项建设 1000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我司决定在“985 工程” 高校试点建设的基础上,2012 年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范围扩大至 “211 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建设 350 门精品 视频公开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目标与任务 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 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 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 —4— 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高等学校通过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 创新的社会责任,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教学观 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造就一批“名师名课”,进一 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1.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 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 设、分批上网。 2.精品视频公开课以高等学校为建设主体,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 课”形式在“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及其合作网站中国网 络电视台、网易同步上网,以课程建设学校的名义推出。有关高等学校 要高度重视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心策划和设计, 实行学校和主讲教师负责制,确保课程质量。 3.精品视频公开课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以高等学校和教师自愿申报、 自愿共享为原则。入选“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课程,高校和主讲教 师须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知识产权协议”,以 明确课程建设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学校在向教育部提交课程 前,应依法妥善处理课程涉及的与第三人相关的权利或义务事宜。在课 —5— 程正式推出前,不得在公开网络传播使用。入选“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的课程禁止商业使用。 4.为保护教师和学生的肖像权,学校须事先告知参与视频课拍摄的 教师和学生有关课程视频有可能网上公开等事宜。 三、精品视频公开课基本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 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鼓励“高等学校 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术名家主讲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 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生 互动,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 效果。 2.课程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质课程,注重突出本校办学特色和 学科优势,能够充分展现我国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学水 平、优秀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水平。 大力提倡我国高水平大学开展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实现优质课程资源普 及共享做出贡献。 3.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高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 程的建设。课程须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 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每门课程至少 5 讲,每讲时长 30—50 分钟。 —6— 4.为保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及展示与传输效果,课程制作必须严格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媒体制作、传播标准和规范,符合“精 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附件 1)。 四、推荐及遴选程序 2012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试点学校范围为“211 工程”高校及少 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符合条件高校可推荐制作完成的视频 公开课或选题参加遴选。 1.推荐途径和数量 (1)教育部和其他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直接向我司推荐, “211 工程”高校每校可推荐 3 门课程或选题,非“211 工程”高校每校 可推荐 1 门课程或选题。 (2)地方高校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 后向我司推荐。经遴选后,可按“211 工程”高校每校 3 门课程或选题的 数额推荐,此外,还可推荐 3 门非“211 工程”高校课程或选题。 2.推荐要求 如推荐选题,应保证选题课程在 2012 年 7 月 20 日前完成拍摄制作; 如推荐课程,应在推荐时完成全部拍摄制作,在本校校园网使用 2 周以 上,本校师生评价优秀,并经学科专家和音像技术专家审查通过。 3.评审遴选程序 我司组织专家对部门(单位)直属高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 选题进行评审遴选,确定入选建设选题。获得批准建设的选题承担高校 —7— 应按照建设计划,依照“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 版)”,组织主讲教师及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拍摄和加工制作。 我司组织专家按照导向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教师风采、 制作技术等几个方面对部门(单位)直属高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制作完成的课程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程上网向社会免费开放,接受 社会评价。教育部对上网后社会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精品视频公开 课”荣誉称号和经费补贴。 五、推荐时间和提交材料要求 请教育部和其他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 2012 年 3 月 20 日前以快递方式向我司提交以下材料: 1.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一式五份,附件 2); 2.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 3); 3.推荐选题的课程教学录像样盘(每门课程不少于 30 分钟的现场 教学录像。视频制作推荐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 H.264 编码 方式,码流率不低于 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 MP4),或者推荐课程 的全部视频光盘; 同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我司提交附件 2 和附件 3。 附件 1、2、3 均由“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站 (www.zlgc.edu.cn)下载,不再印发。 六、联系方式 —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电话:010-66096925,联系人:吴 博,电子信箱:gaojs_jxtj@moe.edu.cn,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 胡同 37 号,邮编:100816。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工作组,联系人:文娟(联 系电话:010-58581905、13911799983)、李福利(联系电话: 010-58581920、13911606031),电子信箱:gongkaike@hep.com.cn。 附件:1.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略) 2.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略) 3.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汇总表(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9— 附件 2: 2014年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申报汇总表 推荐学院(部): 序号 (公章)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所属专业 讲数和总时数 是否同时推荐 国家级 1 说明: 1.主讲教师数量多于 2 名时,主讲教师栏填写 2 人姓名加“等” ,并在后边用括号注出人数; 2.所属专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填写课程所属的专业门类及专业类。 — 10 — 附件 3: 2014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申报书 学 校 名 称 学校隶属单位 课 程 名 称 所 属 专 业 课程负责人 申 报 日 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一三年二月 填 写 说 明 和 要 求 1.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 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表格各栏目大小必要时可根据内容进行调整。 — 12 —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电话 行政 职务 传真 专业技 1-1 术职务 基本信 息 院系 电子邮箱 地址 是否本校 专任教师 邮编 (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听众数/年 1-2 授课 情况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 5 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 10 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 5 项) 。 1-3 教学 研究 情况 — 13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5 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不超不超过 5 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 次序、时间,不超过 5 项) 。 1-4 学术 研究 情况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从事学科 承担课时 备注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视频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讲授讲数 总时长 序号 每 讲 情 况 1 2 3 — 14 — 专题标题 时长 主讲教师 关键词 4 5 — 15 — 3-2 课程描述 1.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 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2.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3.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 16 — 4.自我评价及反馈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授课对象反馈情况) 5.技术制作单位及制作过程简要情况 6.学校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 17 — 7.审查意见 7-1 课程审查小组成员情况 姓名 所在单位和部门 专业技术职务或行 政职务 7-2 审查小组主要意见、建议及整改情况 — 18 — 年龄 从事学科领域或 岗位 7-3 审查小组审查过程相关材料 (能够说明课程审查小组有效开展活动的材料,如审查小组成员审查时提出的意见、详细 修改建议,审查记录材料等。材料请另附,并接前页位置装订) — 19 — 8.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本表其他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此补充说明) — 20 — 9. 承诺与责任 1.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视频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学校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 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4.申报课程入选后,学校和课程负责人同意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的建设 维护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保证课程的全部视频在“爱课程”网 (www.icourses.edu.cn)及其合作方网站免费传播。 主管课程负责人(签字):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10.学校申报意见 — 21 — 主管校领导(签字):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11.推荐单位意见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总参军训部院校教学局填写,中央部门高校和申报专业导论课的高校 不需填写此栏) 推 荐 年 — 22 — 月 单 位 日 (盖章) 附件4: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 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 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 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 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 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 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 — 23 — 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 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 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 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 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 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 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 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 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 — 24 — 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 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 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 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 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 (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 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 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 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母带及素材的保管 学校负责保留原始素材与成片母带,直到课程上线。 三、视、音频交付文件 (一)交付载体 1. 所有视频文件及相应的SRT唱词文件请刻录在CD-R或 DVD+R光盘上,并对刻录光盘做封口处理。 — 25 — 每张 CD-R 或 DVD+R 光盘可以刻录多讲内容(每一讲内容 包括视频文件及相应的 SRT 唱词文件),并在盘面上注明光盘 中的内容清单(标记学校名称、课程名称、讲次及标题、主讲 教师、时长等)。 (二)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 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 (MPEG-4 Part10)编码、使用 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 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 Kbps, 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3. 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 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 1024×576; (3)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 清和高清混用。 4. 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 (2)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 (3)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 用。 5. 视频帧率为25帧/秒。 6. 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三)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 26 —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四)封装 采用MP4封装。 (五)外挂唱词文件 1.唱词文件格式:独立的SRT格式的唱词文件。 2.唱词的行数要求:每屏只有一行唱词。 3.唱词的字数要求:画幅比为4:3的,每行不超过15个字; 画幅比为16:9的,每行不超过20个字。 4.唱词的位置:保持每屏唱词出现位置一致。 5.唱词中的标点符号: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的标点、 间隔号、连接号、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引号可以出现在唱词 中,在每屏唱词中用空格代替标点表示语气停顿,所有标点及 空格均使用全角。 6.唱词的断句:不简单按照字数断句,以内容为断句依 据。 7.唱词中的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物理量和单位,尽 量以文本文字呈现;不宜用文本文字呈现的且在视频画面中已 经通过PPT、板书等方式显示清楚的,可以不加该行唱词。 — 27 — 8.唱词文字:中文。有条件的高校,除制作中文唱词外, 可另外制作英文唱词。 四、需交付的课程基本数据文件 (一)课程基本数据——元数据及课程目录 1.课程主元数据 课程主元数据表 元数据名称 内容 备注 1.课程名称 2.所属学校 3.所属专业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录(2012 年)》,填写课程所属 的专业门类及专业类。 4.课程简介 5.课程总讲数 6.主讲教师(课 程负责人)姓名 7.主讲教师(课 程负责人)基本信 息 8.主讲教师(课 程负责人)照片 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 获奖信息、学术成果、电子邮箱。 照片为 800*600 像素,必须为课 堂教学照片,要求单独拍摄,不 得使用视频截图。 9.制作单位 10.版权信息 11.语 种 12.备 注 — 28 — 缺省为中文 2.课程分讲元数据 分讲元数据表 元数据名称 1.讲 内容 备注 次 2.本讲标题 应与光盘内容吻合 3.课程名称 本讲所属课程 4.本讲简介 5.本讲关键词 用于检索的关键词 6.本讲时长 如本课程只有一位主讲教师,以下 7-10 的信息与主元数据一致,可不填。 7.本讲教师姓名 填写本讲老师信息(专业技术职 务、获奖信息、学术成果、性别、 出生年月、邮箱)。 照片为 800*600 像素,必须为课 堂教学照片,要求单独拍摄,不 得使用视频截图。 8.本讲教师基本信 息 9.本讲教师照片 10.讲课日期 拍摄年月 3.课程目录 课程目录 课程名称 讲 次 本讲标题 本讲主讲教师 本讲时长 注:以上元数据表单须在 excel 文档中填写。 — 29 — (二)课程推介词 课程推介词是指在课程简介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的课程 宣传用语,旨在推广本课程。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吸引 力,控制在 200 字以内。 (三)审核方式 元数据、课程目录及课程推介词等文件应保证准确无误, 打印后经学校审核后,加盖学校的公章方可提交。 (四)提交方式 元数据、课程目录及课程推介词等文件的电子版应压制在 单独的 CD-R 光盘中,同时与加盖学校公章的纸质文件一并提 交 — 30 —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