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四个一” 让孩子情智共长.docx
空中课堂“四个一” 让孩子情智共长 2020 年的春节是个极不平凡的节日。临近人们阖家团圆之际, 一场从武汉发酵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中华大 地。武汉封城、交通停运、道路设卡、工厂停工……病毒传播太过迅 猛,丝毫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恐慌、担心、害怕替代了往年春节的 喜庆、欢乐、祥和。疫情面前,中华儿女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 磅礴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根本保证。随着局势趋好, 人们不再恐惧,但情不得已一延再延的寒假让不能出门、不能上学 的家长和孩子们开始了新的焦躁和慌乱。面对“停课不停学”“ 网 络上课”“微课”“直播”等当红词汇,有觉新鲜、好奇的,有觉 忙乱、无措的,也有淡然无所谓的……如何让孩子们从“混沌”走向 “秩序”,又如何利用特殊时期、结合特定事件再通过空中教学让 孩子情智共长呢? 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网络教学初期,我以“四个一” ( 即“每日一朗读”“每日一练字”“每日一摘抄”“每日一记 录”)为抓手,搭建空中云课堂,和家长学生一起,收获了斑斓的 春天。同时,也让我们开始真正直面在线教育,探索未来教育的新 策略。几经思考、调查和调整,在“停课不停学”初期阶段,我以 朗读、书法、阅读积累、记录新闻为抓手,利用微信、乐教乐学以 及钉钉平台,指导孩子们做好语文学习。 “每日一朗读” 每天早上 8:30,我和孩子们便开启了 “每日一朗读”。我推 荐的经典篇目、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教材里的新鲜课文都是孩子 们的朗读材料。 清晨,伴着朝阳,孩子们便在我的指导下开始了“每日一朗 读”。当我并不优美的声音通过平台传到孩子们耳朵里时,他们被 我深情的诵读感染,更为亲切而熟悉的声音而激动。紧跟而来的, 便是孩子们稚嫩又动听的读书声。这声音,可以穿破嚣张的病毒带 来的恐惧,排空非常时期人们的不良情绪,使家长和孩子们因洪亮 声音的刺激而变得积极亢奋,又因文字的美好而心情愉悦。而我, 每每打开孩子们录制的朗读视频,也会被他们有温度的表达而感动。 朗读,可培养语感、开发智力、增强自信,然此时的朗读,早 已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孩子们那悦耳的读书声犹如春日里叮咚的 泉水,舒畅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慰藉着苦寂的心灵。 “每日一练字” 同样,“每日一练字”这一书法训练又岂止才“书写漂亮”这 一项收获呀。 借助杜青松老师制作的公益书法课——‘青松书法’, 我一笔一划地通过空中课堂指导孩子们进行硬笔书法练习。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在写字练习总结中写到: “我的字是班上写得较差的,每天练字是我最头痛的事情,我安 静不下来,坐不了几分钟就想干别的事情,字也写得马马虎虎。所 以,经常要挨批呢。妈妈越批,我越是紧张,越是紧张就越写不好。 但后来我渐渐发现,只要静下心来,多看几遍老师发的‘青松书法’ 视频指导,仔细听老师的录播讲解,然后按照老师要求的笔画顺序、 间架结构认真书写,是可以写得很好的!通过‘每日一练’我也明 白了:练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静心、恒心。哈哈,我这个假 期收获不小哦!”(马城君) “每天,老师把‘青松书法’课的视频发给我们时,我就摩拳擦 掌开始尝试。先模仿着写几个字,再在老师和妈妈的指导下改进, 然后在练习本上书写。有时,整体结构安排不好;有时,笔画的位 置处理不好;有时,字的撇捺弧度不够舒展……这时,妈妈总是手 把手地一笔一划地教我,让我细心领悟和改正。感谢你,妈妈,你 辛苦啦!我喜欢每天跟你在一起练字,喜欢看你笑的样子!”(孙 心怡) 每日练字时,我只要求孩子们写一个字,每个字写五排。每日 仅仅书写一个字,每次仅仅写五排,而这“仅仅”后面的获得却是 那么的丰厚!从杜青松老师制作公益书法课的辛苦无私中,在练字 过程的自我领悟里,从亲人温情的陪伴中,在老师谆谆教导里,孩 子们哪里仅仅是在练字?他们是在炼心啊!多年后,孩子们看着自 己漂亮的字迹时,或许会回味起这段特别的练字时光,那一横一竖、 一撇一捺中所蕴藏的师生之情、亲人之爱,或将永久地融进孩子们 的血脉里。 “每日一摘抄” 阅读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一旦让小孩子喜欢上了,就会爱不 释手。从一年级下期开始,课外阅读就成了孩子们语文学习的任务 之一。两年多过去了,孩子们越来越喜爱课外阅读了。记得期末领 通知书那天,我的办公室被挤得水泄不通。办公室里藏有八百多本 书籍的 “班级图书馆”不到二十分钟便空空如也,只剩下几盆绿植 寂寞地呆立在书架上。我没有想到,我和家长朋友们用两年时间精 心打造的“班级图书馆”在这个特殊的长假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无论家在城里,还是远在山区,孩子们从“班级图书馆”借到的课 外书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宅家良友。除了阅读自己借阅的书籍外, 孩子们还就近交换书籍阅读,“班级图书馆”居然被流动了起来。 孩子们除了自己阅读外,还和家人一起阅读。那些静坐窗前沉醉于 文字的画面,那些沐着阳光捧书享受故事的画面,那些父母孩子共 读同诵的画面,多么诗意,多么动人。 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每日一摘抄” 已经成了孩子们课外 阅读的好习惯。而指导孩子们如何选择、摘抄、运用好词佳句以及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自然成了我空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读书,是我最喜爱的事情。每天午饭后,晚睡前,我都要美 美地读上一会儿书……《科学童话》让我知道了很多新奇有趣的事 情,也让我喜欢上了科学小实验;《成语大全》不仅让我了解了成 语故事,还能和妈妈一起玩有趣的成语接龙;《三国演义》让我知 道了很多历史人物……”(黄俊熙) “为了明白文章意思,我会去脑补文字画面。书中正向的积极思 想在生活中,对我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看吧,我又给妈妈说出来 一大堆有哲理的话来,听得妈妈瞠目结舌。得意!”(梁静怡) “同孩子一起读书真幸福啊!一人一本,一字一句,静静地玩味 着。世事喧嚣,凡尘俗世,皆隔空离去。偶尔,看着女儿勾勾画画, 抄抄录录,更盼时光慢逝。”(家长) 书籍,让疫情退位,让所有灾难和恐惧退位。它不仅抚慰着 疫情带来的种种伤痛,更给人以强大的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 量!同样,那些阅读后的痕迹,那些被工工整整抄录在采集本书的 词句,也成了孩子们和病毒战斗的有力武器! “这个春节静悄悄的,嘈杂的街道闭嘴了,喧闹的公园沉睡了, 繁华的都市沉闷了。这个寒假长悠悠的,喜爱的教室紧闭着,快乐 的操场清闲着,美丽的校园静待着。一切,都是因为你,狡猾的冠 状病毒。可是,我不怕你!我洁白的口罩可以打败你,我干净的双 手可以打败你,我智慧的大脑可以打败你!”(陈玥西) “每日一记录” 看新闻,记新闻,是“每日一记录”的任务。宅家抗疫期间,我 引导孩子每天和家人一起看热点新闻,再记录一条感兴趣的新闻内 容。新闻所报道的事情都是真实的生活反映,孩子们写文章就是高 于生活的创造,现在的积累,是为了将来能学以致用。当然,我的 用意远不在此。作为老师,我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学 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指导者。我有责任让孩 子从小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我希望能利用特殊时期的特殊课 程,对孩子进行感恩、责任、爱国主义等教育。 “‘2 月 17 日的新闻报道:今天空军出动多架运输机,从上海 虹桥机场等七个机场起飞,紧急空运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和物资, 前往武汉天河机场。此前军队已经三次派出医疗队前往湖北。’当 我记录下这则新闻时,我双眼含泪,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孙 心怡) “平时只看动画片的孩子现在爱上了看新闻,尤其是对这两个月 的疫情情况非常的关心。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会跑过来问: ‘妈 妈,冠状病毒病人增加多少,治愈多上,有特效药了吗?’看到病 人的离逝,医护人员的的疲惫和被感染,孩子都会表情凝重地默默 地坐在那里,有时还会长长的叹气。看新闻,也增长了很多防御知 识,还懂得关心大人了。他给在外面工作的爸爸说得最多的就是: 一定要把口罩戴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千万别在外面吃饭……当 他看到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帮助武汉抗击病毒时, 他会紧紧抓住我的 手兴奋地喊:‘妈妈,太好了,得病的武汉的人民有救了。’看到 他那激动的眼神,我哭了。”(家长) “看新闻,知疫情,不仅能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还能塑造孩子们 的心灵,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大爱,什么是病毒无情人有情,什么是 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而不是看热闹。”(家长) 就这样,孩子们在通过电脑、手机、电视、报纸收看新闻和记 录时,他们看到了国难当头时,医护人员迎难而上、负重逆行的勇 气和担当,看到了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的优秀品质和对 党对人民的忠诚,看到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顽强斗 志……新闻里那些鲜活的事例,那些“逆行者”的奉献精神,深深地 打动着孩子们。他们渐渐明白,那些靠潜规则花钱买奖、出卖自己 人格的所谓的明星们不该是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青少年应当追崇那 些为国家挺身而出,有胆量、有责任、有胸怀、有眼光的英雄们! 我相信,从听、记新闻开始,孩子们便不再置身于事外了, 他们的眼睛开始展望世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悄然变化。看 吧,他们发自内心地用各种方式在为武汉加油,在为中国加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 开见月明。疫情终将过去,然这段别样岁月里,能用自己的心力让 宅家战役的孩子们情智共长,我甚感欣慰! 愿春日暖阳普照大地,愿孩子们心里永驻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