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坚守和奉献中成就出彩人生》.doc
在坚守和奉献中成就出彩人生 ——张玉滚同志先进事迹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工作时殷殷嘱 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中原更加出彩,需要每 一名党员干部群众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争做出彩河 南人。不久前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河南 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就是出彩河南人 的优秀代表。他扎根偏僻山村十七载,如默默燃烧的红烛, 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上进的道路,用坚守和奉献在平凡的岗 位上书写着出彩的人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 路人,展现了新时代“四有”教师的模范形象,树起了共 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标杆。 张玉滚同志情洒山乡、无怨无悔,彰显了共产党人坚 定的理想信念。2001 年,师范毕业的张玉滚放弃在城市工 作的机会,回到家乡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从一名每 月拿 30 元钱补助、年底再分 100 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 一干就是 17 年。学校的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默默耕 耘,始终坚守。“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但不能让 孩子们一直苦下去,我要像一颗螺丝钉,钉在这里。”他 扎下根来,只为干好一件事,就是让山区孩子刨除穷根、 改变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面对自己养家糊口的困窘和 外面世界的精彩,张玉滚也曾犹豫过,“前半夜想想自己, 后半夜想想孩子,都走了,孩子们咋办?”“只要孩子们 在,学校就在”。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执着的心,质 朴的情,坚毅的选择。从张玉滚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想信 念的力量,有理想信念才能在困境面前保持定力,在诱惑 面前安之若素,在清贫面前精神富足;在张玉滚身上,我 们看到了忠诚的力量,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党分忧、 为国尽责。没有理想,方向终会迷失;没有忠诚,才干一 文不值。学习张玉滚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把个人理想融 入伟大梦想,把个人追求融入时代洪流,勇于到基层一线 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用行动践行 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 张玉滚同志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彰显了共产党人顽 强的奋斗精神。黑虎庙村是深度贫困村,山高路险,自然 环境艰苦恶劣,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张玉滚为了翻新校舍, 上山撬石头、下河挖沙石,起早贪黑地劳作,新校舍盖好 了,人瘦了一大圈。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 的课本、作业、文具挑进大山,几十公斤的担子、几十里 的山路,一挑就是 5 年。通了公路,他又用自己的摩托车 运送学校物资,摩托车骑坏了 4 辆,轮胎更换的次数更是 数不胜数。一次他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山里起了大 雾,他差点摔下悬崖,昏迷了半个小时,但住院没几天就 赶回学校,在别人搀扶下站上讲台。望着头裹纱布的老师, 学生们喊出“老师好”后,禁不住哭成一片。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是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不怕吃苦、肯于吃苦是 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张玉滚身上生动体现出共产党人 的顽强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精神。学习张玉滚同志,就要 唤起内心深处的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关键时刻站在前面、 冲上一线,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奋进新时代 中作表率、当先锋。 张玉滚同志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彰显了共产党人强 烈的责任担当。“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 课”,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缺少师资力量, 他就把自己磨炼成“万金油”,打造成“全能型”教师, 他总说,“山里本来就闭塞,老师不多学点,咋教好娃 们”。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缺少先进的教学设施,他硬 是凭着自己练就的扎实本领,悉心培育每一个学生,所教 学科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学校整体教学质量逐年攀 升,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里起步,考上大学、读上研究生, 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手执教鞭能上课, 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他 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历练出的每一项技能,都是山区学生 所用、所急、所需。由于常年高强度操劳,不到四十岁的 张玉滚鬓角早已斑白,脸上布满皱纹,经常被错认为是快 退休的老教师。他常说,如果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寸土 地;如果是一缕阳光,就要照亮一个角落。学习张玉滚同 志,就要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既要把工作当 事业来做,将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做扎实,也要不断攀 登高峰,锻造扛起重任的铁肩膀,涵养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张玉滚同志心怀大爱、无私奉献,彰显了共产党人真 挚的为民情怀。张玉滚爱教育、爱学校、爱孩子,这种爱 未必荡气回肠,却是贴心贴肺。17 年来,他利用微薄的工 资,相继资助了 300 余名儿童,没有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 失学。“白天当老师,晚上当家长”,张玉滚和学生同吃 同住,在生活上对学生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让他们感受 到家的温暖。山里的孩子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谁家孩子在 哪儿居住,谁家孩子爷爷奶奶多大年纪,谁家孩子需要接 送,他都一一记在心上,背着学生上山下河已是家常便饭。 2010 年暑假的一天,暴雨倾盆,在校值班的张玉滚想到留 守儿童张明明家可能遇险,就立即冲过去,从坍塌了一大 半的房子里,把明明和他的爷爷转移到安全地带。大家都 不敢相信,这个文弱书生竟同时扛起救出了两个人。 张 玉滚把山区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体现的是“捧 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心中有大 爱,始终装着群众,服务人民不计回报,才能真挚持久。 学习张玉滚同志,就要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怀 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群众掏心窝子说话,为群众 实打实办事,把群众的笑脸作为价值标尺,把与群众同甘 共苦作为自觉追求,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让党旗在 群众心中高高飘扬。 好的榜样,是最可信的说服;好的楷模,是最有力的 引导。在张玉滚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焦裕禄式的对群众的 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他的事迹并不惊心 动魄,却感人至深,每读一次,都能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 教育和精神洗礼,都能获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力量。 张玉滚的坚守和奉献,让平凡的事情有了非凡的价值和意 义。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都是党 和人民事业的螺丝钉,把分内的事做好就是担当,让工作 得到群众认可就是出彩。我们要向张玉滚同志这样的“时 代楷模”学习致敬,把对党和人民的感情转化为爱岗敬业、 任劳任怨的奉献,转化为苦干实干、勇争一流的行动,葆 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浓厚情怀,增强事业至上、服务 人民的责任担当,涵养筑梦中国、献身时代的精神境界, 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出彩人。 来源:《求是》2018 年第 22 期,作者:王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