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

破碎之光perplexe10 页 26.096 KB下载文档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docx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十三五”工作总结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究基地(三类)。“十三五”期间,本中心致力于发掘和整理 赣鄱大地丰富的戏曲及非遗文化资源,聚焦汤显祖与明清文人传奇、 民间戏曲与非遗文化、苏区戏剧与红色文化等研究领域,积极响应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的精神,主动整合学术资源,引导研究人员在临川名人文化研究、江 西非遗文化研究等领域拓展研究空间,对接跨学科研究方法,深刻发 掘江西戏曲及临川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现实价值,提升地方戏曲与临川 文化的学术品质,注重成果转化与应用,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 地方政府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保障。各方面工 作取得较大的进展。 一、经费支持额度增加,招标项目和开放基金资助力度增大。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十三五”期间,学校每 年拨付中心建设经费 20 万元,其中规定运行经费不超过 5 万,其余 经费全部用于资助基地重点招标项目和开放基金项目,重点招标项目 面向省内外戏剧研究学者公开招标,开放基金则重点支持年轻学者。 近五年来,中心资助基地招标项目 14 项, 资助经费总额为 29 元。 资助开放基金项目立项共 34 项,资助经费总额为 37 元,吸引省内 外学者参与中心研究重点招标项目选题的设计,鼓励和支持更多青年 学者介入戏剧戏曲研究,关注前沿选题,孵化高层次课题,推动中心 成为江西地方戏曲研究的学术基地。2016 年,学校还曾拨付专项财 政经费 10 万元,支持中心参与承办纪念汤显祖逝世 400 周年国际学 术论坛,推动中心拓展学术影响力。 二、制度章程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更加优化。 “十三五”期间,中心结合工作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了《东华 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东华理工大学江 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图书资料管理条例》《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 源研究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东华理工大学重点基地招标项目管理办 法》《东华理工大学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制度章程, 继续聘请谭帆、康保成、车文明、邹元江等国内知名学者担任中心学 术委员会委员。实施专兼职研究员定期聘任制度,面向校内外定期招 聘驻站研究员。 三、学术方向进一步明确,学术特色更加鲜明。 江西是戏曲资源大省,包含有文人戏曲、祭祀戏曲、民间戏曲 以及红色戏剧等多种戏剧资源。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组织研究人员 不断凝练学术方向,开掘学术“富矿”,在汤显祖及明清文人戏曲作 品研究、戏曲传播研究、戏曲声腔研究、戏剧史料整理、中央苏区红 色戏剧等领域逐渐形成研究特色和影响;成功申报“史料发掘与整合 视野下向培良的重新研究与年谱编撰”、“传统曲谱与明清传奇关系 研究” 、“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戏曲批评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 10 余项。先后出版“汤显 祖研究书系”,《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研究》《古海盐腔传奇遗存考论》 《传播学视野下的“临川四梦”研究》等学术专著 10 余部,在《戏 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戏曲艺术》(《中央戏曲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等戏剧类学术刊 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江西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 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公开出版《汤显祖研究集刊》第一、二、三 辑,进一步扩展江西戏剧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 附表一: 东华理工大学戏剧资源中心专兼职科研人员“十三五”期间承担的重要项目一览 项目 年度 项目类别 所属学科 项目编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来源 2015 一般项目 中国文学 15BZW148 2015 青年项目 中国文学 15CZW049 2016 一般项目 中国文学 16BZW087 2016 青年项目 宗教学 16CZJ006 2017 一般项目 中国文学 17BZW042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 程中的“苏区经验”研究 异域红色体验与现代中国 左翼文学研究 文学史视域下的中国历代 文人并称研究 中国临济宗古文献整理研 究 “文备众体”与传统批评文 体的生成 刘文辉 唐东堰 徐国华 李 旭 李小兰 史料发掘与整合视野下向 2017 一般项目 中国文学 17BZW188 培良的重新研究与年谱编 撰 李 斌 国家社 科基金 国家社 科基金 国家社 科基金 国家社 科基金 国家社 科基金 国家社 科基金 2017 西部项目 中国文学 17XZW014 2018 西部项目 中国文学 20XZW007 传统曲谱与明清传奇关系 研究 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戏曲批 评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黄振林 王省民 国家社 科基金 国家社 科基金 教育部 2018 规划基金 中国文学 18YJA76005 民国时期梅兰芳戏曲批评 8 及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王省民 人文社 科项目 附表二: 东华理工大学戏剧资源中心专兼职科研人员“十三五”期间获省级科研奖项一览 获奖类别 第十八次省 社科成果奖 第十七次省 社科成果奖 第十八次省 社科成果奖 第十七次省 社科成果奖 第十七次省 社科成果奖 第十八次省 社科成果奖 第十七次省 社科奖 学科 成果名称 获奖者 获奖等级 文学 明清曲学批评论稿 黄振林 一等奖 艺术学 汤显祖研究书系 徐国华等 一等奖 文学 传播视野中的“临川四梦”研究 王省民 二等奖 文 学 古海盐腔传奇遗存考论 黄振林 二等奖 艺术学 活报剧在苏区:历史与形态 刘文辉 二等奖 文学 论王世贞诗乐相合的文体观 涂育珍 三等奖 李斌 三等奖 文学 小说创作:欧阳予倩被文学史忽略的另 一面 第十六次省 社科奖 第十六次省 社科奖 第十六次省 社科奖 文学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 黄振林 三等奖 艺术学 临川文化大观 徐国华等 三等奖 王春阳 三等奖 艺术学 白描技法在明清戏曲插图中的渊源及艺 术流变 附表三: 东华理工大学戏剧资源中心专兼职科研人员“十三五”期间出版专著情况一览 1 黄振林、 徐国华等 《汤显祖研究集刊》(创刊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07 《古海盐腔传奇遗存考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5.08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6.07 2 黄振林 3 徐国华 4 徐国华 《蒋士铨与汤显祖》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6.10 5 章军华 《傩礼乐歌研究》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6.08 6 刘文辉 《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7.12 7 李斌 《白蛇传的现代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12 8 王省民 《传播视野中的“临川四梦”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8.12 9 黄振林 《明清曲学批评论稿》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09 10 王春阳 《白描与戏曲版画插图研究》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8.09 11 徐国华 《汤显祖研究集刊》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20.01 《汤显祖研究集刊》(纪念汤显祖逝 世 400 周年专辑) 四、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学术团队实力增强。 人才是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三五”期间,中心非 常重视“招才”与“引智”工作,充分利用学校近年来大力引进博士 人才的良好契机,积极储备戏曲研究人才资源,先后引进相关专业方 向青年博士 10 余人,覆盖古典戏曲、现当代戏剧及民间戏曲等多个 领域,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基地重点招标项目及开 放基金项目调动多学科人才资源,吸引文学、艺术、历史、传播、哲 学等领域的学者加入到戏曲研究中来,扩大戏曲研究队伍,激活团队 科研潜力,推动学科层次和学术品质的提升;继续推行“走出去”与 “请进来”相结合的人才策略。聘请谭帆、康保成、车文明等著名专 家为兼职教授或学术顾问,邀请叶长海、周秦等知名戏曲学者来中心 讲学,带动人才培养;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夯实中心人才 基础。迄今为止,中心已经建立了一个以博士学位科研人员为主体与 核心的研究团队,专兼职人员有 25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8 人、 讲师 3 人,已获博士学位 18 人,硕士生导师 16 人,江西省百千万工 程人才 2 人,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骨干 1 人,省学科带头人 3 人、省 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 1 人。老、中、青结合,团队结构合理、研究方 向稳定,研究实力较强,覆盖文学、艺术、历史、传播、哲学等学科 领域。 五、扩大成果转化力度,推进地方文化服务工作。 中心始终以学术服务地方文化为宗旨,主动对接地方文化部门, 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在文化专项研究、学术论坛承办、地方文化普及、 文化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作为,获得地方政府的认可和好评,中心学 者有黄振林、徐国华教授当选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国 华、陈平辉教授当选抚州王安石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辉教授获任抚 州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十三五”期间,中心先后与抚州市社联、 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合作承办“2016 中国抚州汤显祖剧作展 演暨国际学术高峰论坛”、2017“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论坛”等高端 学术论坛,为论坛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黄振林、徐国华、刘文辉 等 3 位研究员获得抚州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被授予“2016 年抚 州纪念汤显祖逝世 400 周年系列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中心挂靠 的文法学院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 2018、2019 抚州汤显 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文化交流月期间,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参与戏剧节 相关学术论坛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积极参与“汤显祖与抚州文化名城 建设座谈会”等专题文化座谈活动,为抚州地方文化建设积极献言献 策。联合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等部 门,组建“东华理工大学文昌里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文化研究成果 的转化,加强文化创意研究。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普及服务,定期开设 文化讲座,承担抚州市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系列教材、抚州市地方文化 通识教材的编撰工作,推进地方文化走进校园,走进中小学生之中。 以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及 “临川文化研究所”为核心,开拓新的地方文化研究平台,申报获批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引导研究人员在曾巩、王安石等临 川名人文化研究以及临川文化典籍研究等领域发掘新的学术空间,推 动我校在临川文化研究领域显示出优势与特色。 六、以科研促进教学,推动校园戏曲文化建设。 中心依托中央财政专项支助,协助学校资产处完成了“汤显祖戏 曲陈列室”及“汤显祖实验剧场”相关设备与程序的招标工作,积极 推进项目建设按期完成,使其服务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利用科研优势, 推进临川文化传播是中心近年来工作的重心之一。中心研究员刘文辉 教授等人开设的《中外名剧改编与表演》实践课程成为中文专业品牌 课程。刘文辉教授申报的《江西戏曲文化》课程获省精品在线课程立 项,涂育珍副教授申报的《临川文化漫谈》获批校精品课程立项。中 心科研团队获邀录制了国家图书馆大型文化讲座项目“临川文化”。 中心科研骨干廖夏林教授、闻慧莲副教授等全程参与了音乐剧《汤显 祖》的排演与巡演工作,演出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成为江西省高雅艺 术进校园工程的入选剧目。闻慧莲副教授编创的舞剧《杜丽娘》、廖 夏林教授指导学生演出的《牡丹亭》唱段分获江西省第九届大学生艺 术展演三等奖和 2018 年汤显祖戏剧、莎士比亚剧目经典唱段(片段) 演出比赛二等奖。中文专业学生演出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获得首 届驻昌高校戏剧社团话剧汇演三等奖。 七、中心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研究成果学术层次有待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 尚未实现突破,缺乏重大的标志性学术成果。 (二)缺乏戏剧戏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团队科研优势还不不 明显,与国内重点高校的戏剧研究团队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在江西地方戏曲史料的整理和江西戏剧发展的田野调查方 面成果比较单薄,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实效还不明显。 八、中心未来五年工作设想 (一)拓展新的学术平台。依托江西省文艺学会平台,继续聚焦 汤显祖和地方戏曲研究,中心牵头筹备成立“汤显祖与江西戏剧戏曲 研究委员会”,整合省内戏剧研究骨干力量,推动地方戏曲重大项目 的研究,整理历代江西戏曲史料集,为深入研究江西戏剧戏曲提供史 料支持。组织研究人员参与地方戏曲文化调研,运用田野调查、访谈、 定量分析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 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推进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积极撰写调研报告,为地方文化决策提供现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持。利 用基地招标项目与开放基金,凝练优质选题,吸引外院乃至外校人员 参与戏曲研究,壮大中心戏曲研究力量。 (二)构建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学术研究团队。依托学校人才 引进的优惠政策,基地力争在未来五年引进 1-2 名戏剧研究领域领军 人才,10 名戏剧戏曲及地方文化研究相关专业的博士,储备人才资 源。继续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交流策略,依托专门岗 位设置或项目招标,引进一批兼职研究员或特聘研究员,采用国内访 学、短期留学等进修措施,加强研究队伍的科研培训,造就和培养出 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良好学风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 干队伍。 (三)优化地方文化服务工作。积极参与 2019 纪念曾巩诞辰 1000 周年学术论坛筹备与组织工作。在进一步加强传统地方文化服务方式 的同时,探索新的学术成果转化形式,与地方政府合作,做大做实文 昌里创新研究院,开展文化创意与文化展演项目工程,扩大文化服务 地方的渠道与方法。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戏剧资源研究中心 2020 年 12 月 16 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