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模板(新).docx
学校代码:10481 学 号:08523815001 密 级: 分 类 号: 论文类别: 硕士学位论文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专业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领域 生物工程 学 生 姓 名 凡盼盼 导 师 姓 名 李玉英 教授 胡兰群 教授级高工 完 成 时 间 2018 年 11 月 Commented [A1]: 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字体四号, 行距固定值 20 磅。 Commented [A2]: 楷体,一号,加粗,单倍行距。 Commented [A3]: 楷体,小二号,加粗,单倍行距。 Commented [A4]: 楷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横线上文 字居中,上下对齐,封面内容保持完整,请勿到下一页。 A Thesis Submitted to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for Master Degree Commented [A5]: Times New Roman 字体,三号,加粗, 单倍行距,居中。 Study on the Change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in Danjangkou Reservoir Commented [A6]: 英文题目 Times New Roman 字体,二 号,加粗,行间距 24 磅,居中。 By Panpan Fan Supervisor: Prof. Yuying Li; Prof. Lanqun Hu November, 2018 Commented [A7]: 英文题目 Times New Roman 字体,三 号,加粗,单倍行距,居中。 南阳师范学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Commented [A8]: 置于正面,即奇数页面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所有数据真实 可靠。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属南阳师范学院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 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 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南阳师范学院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递交本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 南阳师范学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目 录 摘 要 ..................................................................................................................................III Abstract..................................................................................................................................V 第一章 引言 ..........................................................................................................................1 1.1 丹江口水库概况 .....................................................................................................1 1.1.1 地理位置及水库特征 ....................................................................................1 1.1.2 气候及水文特征 ............................................................................................1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3 2.1 研究区域 .................................................................................................................3 2.2 采样时间 .................................................................................................................3 2.3 实验器材 .................................................................................................................3 2.4 水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4 2.5 水环境营养状态评价 .............................................................................................4 2.6 数据处理 .................................................................................................................4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6 3.1 丹江口水库理化因子时空变化与水质评价 .........................................................6 3.1.1 单因子评价法 ................................................................................................6 3.1.2 丹江口水库丹库营养状态指数与水质评价 ................................................6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9 4.1 结论 .........................................................................................................................9 4.1.1 水库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及水质现状 ........................................................9 4.2 讨论 .........................................................................................................................9 4.3 创新点与展望 .........................................................................................................9 参考文献 ..............................................................................................................................11 附 录 ..................................................................................................................................1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4 致 谢 ..................................................................................................................................16 I Commented [A9]: 目录置于正面,即奇数页面。 从目录首页开始加页眉,之前页不加页眉。页眉顶端距离 1.5 厘米,隶书,五号,居中。页眉奇偶页不同,奇数页 为论文题目,偶数页为: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从目录首页开始加页码,之前页无页码。目录首页到英文 摘要最后一页使用罗马数字页码(I、II、III、IV、V...) 页脚距底端距离为 1.5 厘米,Times New Roman 字体,五 号,居中。 Commented [A10]: 目录 2 个字:黑体四号,中间空一 个字。 目录排版要求:一级和二级标题字体用黑体小四,三级标 题用宋体小四,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数字大小随标 题,行距固定值 24 磅。 目录中只添加到三级标题,不要加入四级标题。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摘 要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覆盖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 Commented [A11]: 中英文摘要均须单独起页,置于正 面,即单数页面。所有摘要内容行距固定值 24 磅, 题目使用黑体,四号,居中。 摘要二字使用黑体,小四,中间空一个字,居中。 Commented [A12]: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 首行缩进 2 字符,两端对齐。 川县全境,属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水质目前 总体状况良好,调水解决北方城市的生活用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但由于各类污染的存在致使水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水库水质好坏将直接关 系到调水的成败。为了研究调水型供水水库的基本生态特点,掌握水库中浮游生物群 落结构和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该类水库的水质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于 2013 年 7 月~2015 年 7 月对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支流、丹库和汉库的 10 个典型监测站 的浮游生物和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丹江口水库不同水域的浮游生物群落结 Commented [j13]: 1、正文中所有表示范围的均用“~”,表示,连接符除外。 2、具体表示范围的格式除 30%~50%外,其他的均用 2~5 mg/L,3~5 min 形式表示; 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探讨了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演替规律,并结合水常规 监测对水库水质状况进行了生态学评价。 1. 2013 年 7 月~2015 年 7 月在丹江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 690 种(或变种), 隶属 10 门 64 科 173 属。其中蓝藻占 13.91%,绿藻占 35.80%,硅藻占 37.39%,裸藻 占 5.65%,甲藻占 3.19%,金藻占 1.88%,隐藻占 0.73%,轮藻、红藻和黄藻种类数 较少。丹江口水库主要以硅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数在夏季和秋季出现高峰, Commented [j14]: 如果摘要中分条写 需用此格式,不 能用顿号,空格用半角形式; Commented [j15]: 关于数字与单位之间有以下几种形 式: 带空格(半角格式)的如:30 h,5 mg/L 等 不带空格的如:30%,10℃ 10 个,5 年,3 个/L,60 年 代等。 在冬季最低,其中 2013 年 7 月 S1 监测站鉴定出的种类数达到最多,有 117 种,2014 年 1 月在监测站 S4、S6、S9 和 S10 鉴定出的种类数最少,低至 17 种。浮游植物指 示种共鉴定出 8 门 31 科 58 属 117 种,其中蓝藻指示种占 12.82%,绿藻占 57.27%, 硅藻占 13.68%,裸藻占 5.13%,金藻占 6.84%,甲藻和隐藻各占 1.71%,红藻仅发现 1 种指示藻类。其中寡污水性浮游藻类 19 种,α 中污水性藻类 6 种,β 中污水性藻类 38 种(占 32.48%),α-β-中污水性藻类 46 种(占 39.32%),多污水性藻类 8 种。综 合评价丹江口水库属于 α-β-中污水性水体。监测期间,2013 年 7 月监测站 S2、S3、S4 和 S5 鉴定出的指示种最多,2014 年 1 月在监测站 S2、S3 和 S9 发现的指示种最少仅 3 种。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理化因子;相关性 Commented [A16]: “关键词”三个字黑体,小四号, 左对齐。 Commented [A17]: 中文摘要关键字后用中文“;”隔 开,最后一个词结束不加“。” III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Study on the Change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in Danjangkou Reservoir Abstract Danjiangkou Reservoir is the water source of Central 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covering Hubei province and Xichuan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Commented [A18]: 英文摘要置于正面,即奇数页面。 全部内容 Times New Roman 字体,距固定值 24 磅。 英文题目,四号,加粗,居中。 摘要二字小四,加粗,居中。 Commented [A19]: 小四号,两端对齐,首行缩进 2 字 符。 摘要内容要求使用英文标点,每一个标点后空一格。 Danjiangkou reservoir not only the water conservation district but also the largest artificial lake in Asian. At present the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is well, bu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all kinds of pollution will cause hidden danger security, and it solved the problems of many cities in the domestic water and bo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water, so the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have the direct bearing on the success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The paper was under monitoring the plankt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5. We study on the biomass index and diversity indexes from January 2014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plankton communities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primarily and the impact of top-down effect on plankton communities. This paper offers the detail list of plankton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biology proof to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e water quality. Key words: Danjiangkou Reservoir; planktonic; community structur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V Commented [A20]: 关键词之间使用英文“;”且空一格,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添加句号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I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第一章 引言 1.1 丹江口水库概况 Commented [A21]: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不加粗,居中, 段前断后各 1.0,24 磅。第一章是论文的开篇要置于正面, 即奇数页面。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等一级标题不需置于奇 数页面。一级标题不可放在页尾最后一行,须另起一页。 Commented [A22]: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 1.1.1 地理位置及水库特征 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上游,秦岭余脉伏牛山南麓,豫、鄂、 陕三省交界处[1],汉江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处的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9.52 Commented [A23]: 三级以上标题同正文,宋体小四固 定值 24 磅。 一、二、三级标题前的序号要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 字体大小同标题。 万km2,其中河南省境内南阳盆地的西部,含南阳市淅川县16个乡镇和西峡县17 个乡镇,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和北部被伏牛山所环绕,总面积6274 km2;湖北省境内含十堰市区域内的14个乡、镇和办事处、丹江口市的17个乡、 镇和办事处、郧县(18个乡镇)、郧西县(16个乡镇)和武当山特区,总面积11642 Commented [A24]: 正文所有“()”全部为中文格式。 km2。库区流域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9°25~111°52′,北纬32°14′~33°48,水域范围 为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状况下,湖北省、河南省所辖的库区水域[2-4]。 Commented [A25]: 参考文献 Times New Roman 字体, 小四号,上标,中间用“-” 丹江口水库始建于1958年,并于1973年竣工,水域面积126万亩,正常蓄水 位157 m,平均水深30 m,水量较为丰富,是汉江、丹江两大水系重要的控制性 工程,被誉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3] 。大坝在现有基础上加高14.6 m加高到 176.6 m高程,正常蓄水位由157 m提高到170 m,相应的库容也增至290.5亿m3, 年调水量可达130亿m3,水库水面面积也扩大到1050 km2,丹江口水库成为由年 调节水库变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4]。加坝调水后,丹江口水库的任务转变为防 洪、供水(含灌溉)、发电等,供水成为优先于发电的任务[5]。 1.1.2 气候及水文特征 丹江口库区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集中、立体气候等特 点[6]。多年平均气温 13.7℃,1 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 2.4℃,7 月平均气温最高为 28℃,库区常年最高温度达 45℃,最低为-25.5℃,全年无霜期为 248~254 天[7]。 据统计,丹江口水库常年降水量在 700 mm-1200 mm 之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878.8 mm,年内最大降雨量为 1964 年的 1360 mm,年内最小降雨量为 1978 年的 504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860 mm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常规地监测和评价,是为更好地对其进行 第 1 页 (共 16 页) Commented [A26]: 全部正文(图表除外):宋体,小 四,行距:固定值 24 磅。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有效地管理,目前,河南省的环保部门对水库主要进行理化指标的常规监测,生 物监测和评价较少运用。由于水生生物终生生活于水环境中,环境的任何变化都 将直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并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这种效应体现在生态系 统的改变、群落结构中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变动等,分析这种变动,可评价水 质污染状况。 本论文主要研究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特征,通过对水库区水域进行为期 两年的水质及浮游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分析浮游生物的组成现状和群落变化, 将不同水域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比较,以期利用水质的生态学指标和 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水生态环境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库水域提供理论参 考[38]。因此,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长期水生态监测(水生物监测和水常规 监测)工作,为建立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政 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水源区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对建立一套综合的水源区水质生态安全保障技术具有借鉴作用,对保证南水北调 水质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第 2 页 (共 66 页) Commented [A27]: 从第一章第一页起,加页码,格式 为“第 x 页 (共 xx 页)” 页脚距底端距离为 1.5 厘米, 数字为 Times New Roman 字体,汉字为宋体,五号,居 中。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Commented [A28]: 第二、第三、第四章等要单独起页, 但不一定置于正面,即奇数页和偶数页面均可。 2.1 研究区域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贯穿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 省淅川县全境,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本研究根据丹 江口水库的地理位置特性,在丹江口水库共设10个监测站见图2-1 。 Commented [A29]: 图用嵌入型 图 2-1 丹江口水库监测站分布图 Fig 2-1 The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sampling sites in Danjangkou Reservoir 以丹江口水库库心为中心,在主库体丹库的沿岸带、敞水带设渠首(S3)、 库心(S4)、黑鸡嘴(S5)、宋岗(S6)、台子山(S7)共5个监测站,在丹江 口水库上游入库支流设张营(S1)和大石桥(S2)2个监测站,在汉库设坝上 (S8)、浪河口(S9)、习家店(S10)共3个监测站,其中河南境内共有7个采 样点,湖北有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置距河岸边1.0 m和河中央2处采样点(表 2-1)。 2.2 采样时间 本研究采样起止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采样周期为每个季度采样一 次,采样时间定为每个季度中第一个月的1~5日[39],选取天气晴朗的时期进行, 同时记录当时的海拔、水温和透明度等。 2.3 实验器材 第 3 页 (共 16 页) Commented [j30]: 1.图题采用宋体+Times New Roman, 五号单倍行距。第一章的用图 1-n;第二章用图 2-n,以 此类推即可。 2.图注是指插图的注解和说明,如果有图注,图注一般应 放在图题的下方。左对齐,五号字单倍行距。 3.图和图题是一个整体,上下各空一行,以此与正文区别。 图的宽度不得超过正文。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便携式温度计、塞氏透明度盘、浮游生物采水器、25号浮游生物网(网孔 0.064 mm)、13号浮游生物网(网孔0.112 mm)、浮游植物计数框、浮游动物计 数框等。 2.4 水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水质的综合评价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用于各种污染指标的相对污染指数进行 数学上的归纳与统计[50],得出一个比较简单的能够代表水体污染程度的数值,其 优点是能及时了解多个水质指标与相应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此方法对应的水质 污染的分级标准如表2-2所示。 表 2-1 水体水质污染程度等级 Table 2-1 Pollution degree level of water quality P 级别 分级依据 ﹤0.2 清洁 多数参数未检出,个别检出的也在标准之内 0.2~0.4 尚清洁 参数检出值均在标准之内,个别的接近标准 0.4~0.7 轻污染 个别参数检出值超过标准 0.7~1.0 中污染 有 2 次参数的检出值超过标准 1.0~2.0 重污染 相当一部分参数超过标准 2 严重污染 相当一部分参数超过标准几倍或几十倍 Commented [A31]: 1.关于表题,第一章的用表 1-n;第 二章用表 2-n,以此类推。标题、表格和表的备注是一个 整体,五号宋体,单倍行距,表头字体加粗,上下各空一 行,以便于正文区别。 2.表格要用三线表表示,第一条和第三条线用 1.5 磅线型, 中间的线用 1.0 磅线型。 3.表格内容行间距为固定值 20 磅 4.表的内容字体不加粗 公式中,P 为综合污染指数;Si 为第 i 种参数的标准指数;Ci 为第 i 种参数实际浓度 均值;CSi 为第 i 种参数的评价标准值。 2.5 水环境营养状态评价 采用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先采用线性插值法将水质 项目浓度值转换为赋分值,然后,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营养状态指数EI: Commented [A32]: 公式:五号,单倍行距。公式下面 的备注五号宋体,单倍行距。与正文空一行。 式中,EI为营养状态指数;En为评价指标的赋分值;N为评价项目个数。 2.6 数据处理 浮游生物的种类数、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结果用Excel 2007和SPSS 16.0计算,作图用origin 8.0;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 第 4 页 (共 66 页)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Canono 4.5分析作图;监测站空间分布用Arcgis 10.2软件作图。 第 5 页 (共 16 页)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丹江口水库理化因子时空变化与水质评价 3.1.1 单因子评价法 以总磷、总氮、氨态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5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评价个监测站一年四季的水质如表3-1, 各监测站参考数值均为两个结果的均值。 表 3-1 丹江口水库水质单因素评价 Table 3-1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理化指标 TP TN NH4+-N CODMn DO Commented [A33]: 第三章 图表分别用 图 3-n 和表 3-n; 时间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春 Ⅱ Ⅲ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Ⅱ Ⅲ 夏 Ⅱ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秋 Ⅲ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冬 Ⅱ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春 夏 秋 冬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Ⅴ Ⅳ Ⅲ Ⅳ Ⅳ Ⅲ Ⅲ Ⅲ Ⅳ Ⅲ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Ⅲ Ⅳ Ⅳ Ⅴ Ⅳ Ⅳ Ⅴ 春 Ⅲ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夏 Ⅱ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秋 Ⅱ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冬 Ⅲ Ⅰ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Ⅱ Ⅱ 春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夏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Ⅲ Ⅱ Ⅱ 秋 Ⅱ Ⅱ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Ⅲ Ⅲ 冬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春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Ⅲ Ⅱ Ⅱ 夏 Ⅲ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秋 Ⅱ Ⅱ Ⅱ Ⅱ Ⅱ Ⅰ Ⅰ Ⅱ Ⅱ Ⅱ 冬 Ⅱ Ⅱ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3.1.2 丹江口水库丹库营养状态指数与水质评价 2013 年至 2015 年丹江口水库丹库的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EI 为 38.67 见表 3-2。 第 6 页 (共 66 页)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表 3-2 丹库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Table 3-2 EI of water qulity in the Danku reservoir 赋分值 En 综合营 养状态 指数 EI 营养状 态等级 28 36 中营养 30 30 38.4 中营养 64 36 28 40 中营养 32 64 36 30 38 中营养 48 37 64 30 31 42 中营养 201410 33 37 64 36 28 39.6 中营养 201501 27 40 60 36 11 34.8 中营养 201505 19 44 64 36 30 38.6 中营养 201507 42 32 65 36 17 38.4 中营养 201307 29 48 64 36 23 40 中营养 201310 28 42 65 30 26 38.2 中营养 201401 18 41 60 36 20 35 中营养 201405 16 46 64 36 34 39.2 中营养 201407 26 36 64 42 2 34 中营养 201410 27 39 65 42 21 38.8 中营养 201501 19 40 60 36 17 34.4 中营养 201505 19 41 60 42 9 34.2 中营养 201507 24 31 64 36 27 36.4 中营养 201307 22 40 65 36 30 38.6 中营养 201310 29 40 64 36 26 39 中营养 201401 29 44 65 36 27 40.2 中营养 201405 28 36 66 36 30 39.2 中营养 201407 43 33 66 30 32 40.8 中营养 201410 30 41 65 36 26 39.6 中营养 201501 27 39 62 36 31 39 中营养 201505 24 43 67 36 28 39.6 中营养 201507 30 44 65 36 11 37.2 中营养 201307 21 41 66 36 29 38.6 中营养 监测站 采样时 间 SD CODMn TN TP Chla S3 201307 22 31 63 36 201310 29 39 64 201401 28 44 201405 28 201407 S4 S5 S6 续下表 第 7 页 (共 16 页)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续上表 赋分值 En 监测站 综合营 采样时 间 养状态 SD CODMn TN TP Chla 指数 营养状 EI 态等级 201405 26 40 67 36 32 40.2 中营养 201501 27 39 62 36 30 38.8 中营养 201505 19 43 65 36 33 39.2 中营养 201507 28 41 65 30 29 38.6 中营养 第 8 页 (共 66 页) Commented [j34]: 表被分成 2 页时要用“续下表”和 “续上表”进行排版,上一页最下面要有横线,下一页的 续表要有表头。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水库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及水质现状 2013 年 7 月至 2015 年 7 月对丹江口水库的进行单因素评价可知,水库的 TN 含量超Ⅴ类标,其中入库支流超标最为严重;整个水库的 NH4+-N 除入库支流达 Ⅲ类标准外,其他的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TP 含量除丹库的处于Ⅰ类标准,其 他的均在Ⅱ类与Ⅲ类之间;监测期间 CODMn 一直处于Ⅰ类与Ⅲ类之间。 4.1.2 水库叶绿素 a 及水质现状 水生生态系统是个庞杂的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受到多种环境 参数的影响[55],Chl(a)被认为能直观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主要标准,也 是估算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4.2 讨论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经过此次为期两年的监测,其 水质目前相对较好,但是要肩负未来长期的供水任务,保障其水质的安全不容忽 视。此次监测的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水库渔业研究所对库区浮游生物作调查分 析结果一致,将来水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大大提高,会远超过目前库区内河流 中的生物量。 4.3 创新点与展望 本研究结合浮游生物生态学领域的两种分类方法:浮游生物形态分类法和浮 游生物功能类群分类法对丹江口水库的浮游生物进行研究,可得到更加客观准确 的浮游生物的生态特征,为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水生生物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 护提供基础数据。 对丹江口水库的 3 个水域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浮游生物 的现存量、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为日后研究丹 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演替提供理论指导和积累参数。 第 9 页 (共 16 页)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Commented [A35]: 参考文献四个字:四号黑体,论文 结束后单独起页,奇数页和偶数页面均可。 [1] 尹炜, 史志华, 雷阿林. 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J]. 人民长江, 2011, Commented [A36]: 全部使用英文标点,标点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最后用“.” Commented [A37]: 宋体+Roman;字号小四;行间距: 24 磅,按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列,两端对齐 13(6): 90-94. [2] 王剑, 尹炜, 赵晓琳, 等. 丹江口水库新增淹没区农田土壤潜在风险评估[J]. Commented [A38]: 作者三人以下全写出,三人以上第 四个作者写成等。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1(3): 157-164. [3] 文耀. 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J]. 人民长江, 2006, 12(6): 112-114. [5] Brooker R W. Plant-plant intera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New Phytologist, 2006, 171(2): 271-284. [7] 金相灿, 屠清瑛.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 1990. [8] 刘建康.高级水生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第 10 页 (共 66 页) Commented [A39]: 文献题目后应有相应的标识。期刊[J], 著作[M],学位论文[D],报纸[N],专利[P]等。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附 录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显微图片 第 11 页 (共 16 页) Commented [A40]: 附录需要单独起页,奇数和偶数页 面均可。附录部分是放一些大型图表用的,如果没有大型 图表,此页删除。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12 页 (共 66 页)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Commented [A41]: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要置于正 面,即置于奇数页面。 一.发表的研究论文 1.凡盼盼, 李玉英. 南阳市饮用水源区生态监测[J]. 中国环境监测, 2015, 31(5): 145-151. Commented [j42]: 不管本人是第几作者,要将作者全部 列出,论文作者本人名字加粗。 发表文章格式与参考文献一致 2.李玉英, 凡盼盼, 王晨曦, 陈兆进. 鸭河口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及其水质评价[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3(12): 24-27. Commented [A43]: 所有发明人均要列出,作者本人名 字加粗。 二.获得授权的专利 1.凡盼盼, 李玉英, 王晨曦, 陈兆进. 一种提高暖温带地区百喜草发芽率的方法.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210298230.0)2014 年 7 月授权. 第 13 页 (共 16 页)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14 页 (共 66 页) 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致 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玉英教授在两年半的学习工作中的悉心教导,在老师的 Commented [A44]: 致谢整体置于正面,即置于奇数页 面。字数 500 字左右。内容:小四宋体,24 磅行间距。 致谢两个字,黑体四号加粗 指导下,我的知识面有了更大的扩展,科学研究能力和文章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更 大的提高。李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让我感同身 受,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奋斗。同时,我也要感谢黄思良院长对我 学业上的指导、感谢黄志刚老师、韩雪梅老师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对我尽 心尽力的帮助,感谢我的同学尚耐丽在统计学数据处理方面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的完成。 感谢我的师姐管珍珍、樊永欣学姐和师兄陈亮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大力帮 助和指导,感谢本实验室的师弟唐超、邱飞等,师妹马巧焕、郑雪岭、乔菊英、 雷前燕、王璞等,感谢他们在采样、实验过程以及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鼎力协助和 精诚配合。感谢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研究生同学任永成、方金涛、郑豪盈、王羲、 李永鹏、蓸苑楠等,感谢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帮助。诚挚感谢河南省南阳 市环境监测站提供本研究相关的环境数据。 十分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的关爱和培养,并谨此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 人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季节,我即将离开母校步入社会,我会 时刻谨记母校的校训“博学求是,笃信自强”,并愿意用我的一生让这八个字光 辉闪耀! 最后,特向百忙之中评阅论文的老师、专家及教授致敬! 凡盼盼 2018 年 11 月 于南阳 第 15 页 (共 16 页) Commented [A45]: 日期与封面完成时间保持一致。 南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上述论文结构仅是一种模式。 一个完整的工作量饱满的毕业论文,应分几个小题,每个小题一个章节,应 层层展开,层层递进,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独自的实验方法以及结果,各章节前后 连贯。也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写作: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3.3 …… 第五章 ……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3 …… 第 N 章 综合与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 16 页 (共 6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