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docx
附件 2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 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交通运 输、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绿色发展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推 动《广西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强基补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 计划(2023—2025 年)》顺利实施,全力构建与“全国前列、 西部领先”交通大省相匹配的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结合 我区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培育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 (一)组织认定一批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出台 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认定管理办法,每年组织认定若 干个行业科研平台,包括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广西 交通运输行业创新联合体、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站和广西交通运输科普基 地等科研平台。其中,“十四五”后三年在我区交通运输行 业企事业单位中组织认定行业科研平台 15 个以上,支持培 育建成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6 个左右。 (二)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建设。 对获认定为行业科研平台的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广 西交通运输行业创新联合体、 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以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形式给予每个平台平均 120 万元的财政 资金补助,按综合评估结果分 3 年进行安排;对获认定为行 业科研平台的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站、广西交通 运输科普基地,以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形式给予每个平台平均 60 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按综合评估结果分 3 年进行安排。 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科研平台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必要的试 验验证、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宣传培训等支出。 (三)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开展科技研发工作。 对获认定为行业科研平台的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广 西交通运输行业创新联合体、 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在科技项目配套和推荐上给予优先支持。其中,“十四五” 后三年每个科研平台配套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至少 1 个,配套广西交通运输重点科技清单项目至少 3 个,配套广 西交通运输创新典型案例至少 3 个,配套广西交通运输标准 化项目至少 3 个。对获认定为行业科研平台的广西交通运输 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站、广西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十四五” 后三年每个科研平台配套广西交通运输重点科技清单项目 至少 3 个,配套广西交通运输创新典型案例至少 3 个。 (四)支持依托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培养科技人才。 对获认定为行业科研平台的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广 西交通运输行业创新联合体、 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其中,“十四五” 后三年每个科研平台给予推荐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 技创新领军人才至少 2 人,给予推荐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 科研领域创新团队至少 2 个。优先支持从行业科研平台推荐 评选省部级以上交通运输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创 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五)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购买使用先进仪器设 备。鼓励行业科研平台依托工程项目,采用市场化机制购买 国际国内一流先进仪器设备,充分使用采购设备开展科研活 动和技术服务。鼓励建设单位依托行业科研平台仪器设备, 在关键控制工程、隐蔽工程中采用先进设备开展试验检测和 评定。鼓励建设单位在重大工程验收评定中,选用行业科研 平台先进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开展试验检测和竣(交)工验收。 鼓励质量监督与执法部门优先选择行业科研平台仪器设备 开展质量检测评定工作。 (六)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平台申报科技成果奖。鼓 励广西公路学会、广西航海学会、广西运河协会、广西道路 运输协会等行业社会组织设立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各领域科 学技术奖,优先支持行业科研平台申报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 学技术奖,优先从依托行业科研平台申报获得行业科学技术 奖对象中推荐提名申报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七)组织评选一批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技人才、团队 及基地。出台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管理 办法,在我区交通运输行业中组织评选一批行业科技人才、 团队及基地,包括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 才、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广西交 通运输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建造大师、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最美 科技工作者以及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等。“十四五”后三年组织评选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 技创新领军人才 15 人左右、创新团队 15 个左右、工程勘察 设计建造大师 15 人左右、最美科技工作者 15 人左右,创新 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6 个左右。优先支持从行业科技人才、团 队及基地中培育推荐申报省部级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 队、最美科技工作者、广西卓越工程师、全国水运工程勘察 设计大师、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及全国交通运输创新人 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争取申报获批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 新领军人才 3 人、省部级创新团队 6 个、省部级创新人才培 养示范基地 2 个。 (八)支持行业科技人才、团队及基地开展科技研发工 作。优先支持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工程勘察设计建造大师牵头的科技项目,其中,“十四五” 后三年每年可优先支持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勘察设计建造大 师牵头广西交通运输重点科技清单项目 1 个,或广西交通运 输创新典型案例 1 个,或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项目 1 个;可 优先支持牵头组织实施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 1 个。优 先支持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创新 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主持的科技项目,“十四五”后三年每年 可优先支持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牵头广西交通运输重点科技 清单项目 2 个,或广西交通运输创新典型案例 2 个,或广西 交通运输标准化项目 2 个;可优先支持牵头组织实施广西交 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 2 个。优先推荐行业科技人才、团队及 基地申报的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 (九)支持行业科技人才及团队申报科技成果奖。优先 支持行业科技人才及团队申报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学技术 奖;优先支持行业科技人才及团队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评选 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个 人和团队,行业主管部门将予以一定金额的奖励。 (十)支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交通运输 行业青年科技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加大交通运输科技计 划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倾斜支持力度,扩大青年科研项目 覆盖面。行业科技创新团队中、行业科技项目研究团队中 40 岁及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应占二分之一左右;交通运输行业各 企业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的主持人,40 岁及以下青年科技人才 应占三分之一左右;各类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45 岁以下青 年科技人才应占三分之一左右;直属院校、科研机构和交通 运输行业企业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比 例一般不应低于年度预算的 50%;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科技领 域相关系列职称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 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 职称评审。 三、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支持力度 (十一)支持和引导供需双方积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对通过厅科技成果推广综合服务平台完成的成果转化应用 项目,采取先用后补政策,按科技项目研发投入的一定比例, 给予每个成果推广应用项目一次性最高不超过 60 万元的财 政资金补助,由成果持有方和应用方共享。已通过行业科研 平台、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获得科技成果推广专项财政资金 补助的,不得重复申领补助。 (十二)鼓励和支持科技成果及标准纳入工程项目设计。 建立行业专家推荐评审机制,充分吸纳业务主管部门、行业 企业的意见建议,编制《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推广目 录》和《广西交通运输领域地方标准参考目录》,优先从目 录中选择行业科技成果及标准应用于交通工程设计,明确相 关指标参数、施工工艺、质量评定和竣(交)工验收标准, 指导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管。原则上投资 100 亿元以上的交通 工程项目应用目录中的成果和标准不少于 5 项,5 亿元至 99 亿元的其他交通工程项目不少于 3 项。 四、强化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 (十三)提高标准化建设资金总量。实施资金补助倍增 计划,“十四五”后三年标准化补助资金每年提高到600万元 以上,加大标准化项目的立项补助标准。对申报获奖或成功 上升到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项目,给予项目主编 单位2个新立项标准项目的补助鼓励指标,在原补助基础上 各增加补助10万元。 五、组织开展智慧绿色交通试点工作 (十四)组织开展智慧交通试点。制定出台广西智慧交 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 智慧物流、智慧枢纽、智慧铁路和智慧机场等领域组织开展 一批智慧交通试点项目,按每个试点项目总投资的 15%、最 高不超过 150 万元予以财政资金补助,根据实施进度分期分 批安排。“十四五”后三年组织立项智慧交通试点项目至少 10 个。优先支持依托智慧交通试点项目申报的科技项目、标 准化项目和科技人才队伍计划项目,优先推荐广西智慧交通 试点项目申报省部级以上智能化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 (十五)组织开展绿色交通试点。制定出台广西绿色交 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一批绿色出行、绿色公路、 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枢纽、绿色铁路和绿色机场等绿 色交通试点项目,按每个试点项目总投资的 15%、最高不超 过 200 万元予以财政资金补助,根据实施进度分期分批安排。 “十四五”后三年组织立项绿色交通试点项目至少 10 个。 优先支持依托绿色交通试点项目申报的科技项目、标准化项 目和科技人才队伍计划项目,优先推荐广西绿色交通试点项 目申报省部级以上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 六、大力实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 (十六)加大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支持力度。继续在 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系统性、先进性、引导性 强的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给予每个科技示范工程平 均 120 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按综合评估结果分 2 年进行安 排,主要用于科技成果推广和标准化建设。“十四五”后三 年组织立项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至少 18 个。优先支持依托科 技示范工程申报的科技项目、标准化项目和科技人才队伍计 划项目,优先推荐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申报交通 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七、依托交通工程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出 (十七)加大交通工程项目研究试验费对科技研发和成 果推广的支持力度。公路建设项目一般可按 0.328%费率计列 研究试验费,水运建设项目一般可按 0.88%费率计列研究试 验费。对依托交通工程项目并获得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立项 (入选)的科技项目,或向自治区科技厅、交通运输部推荐 获批的科技项目,支持根据实际需求参考专家评审意见编制 研究试验费概(预)算。鼓励交通工程项目积极采用《广西 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广西交通运输领域地方 标准参考目录》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标准 的相关费用可在工程概(预)算研究试验费中列支。 (十八)鼓励和引导交通工程项目提高优质科技成果产 出。依托投资 100 亿元以上的大型交通工程项目申报各级各 类科技项目,产出科技成果、形成技术标准应不少于 6 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至少 3 项;依托投资 5 亿元至 99 亿元 的其他交通工程项目申报科技项目,产出科技成果、形成技 术标准应不少于 3 项,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至少 2 项。 八、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十九)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高层次、常态化 的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机制,定期听取和回馈行业 企业在重大科技项目需求征集、申报指南等前期策划方面的 意见,鼓励区内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全区交通科技创 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更多参与智慧绿色交通试点和 示范创建。对建有专门科技信息机构、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强 度达到 3%的行业企业,在科研平台建设、科技项目、科技人 才队伍建设、成果推广和标准化建设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九、加强对外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 (二十)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水平。每年安排预算资 金,支持创建并确保中国—东盟交通科技创新联盟有效运 转,支持定期举办中国—东盟交通科技创新论坛、中国— 东盟民航合作论坛、世界运河大会等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