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

ゝxτяéмé°17 页 50.737 KB下载文档
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
当前文档共17页 3.99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docx

关于绥芬河市 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绥芬河市 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 年预算(草案)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 年,财政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 协的监督指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 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 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支持做好“六稳”“六保” 工作,促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效 能、更加精准、可持续的要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资 源统筹,夯实财源建设基础,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增 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能力,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 制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 风险,集中财力为统筹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 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53689 万元,较上年略有增长,其 中:税收收入 26790 万元,同比减少 13.6%;非税收入 26899 万 - 1 - 元,同比增长 19.1%。 2.财力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为 319484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53689 万元,返还性收入 16585 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 134476 万元,专项转移支付 36856 万元,一般债券收入 4819 万 元,再融资债券收入 41782 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 15784 万元, 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0946 万元,上年结转 4547 万元。 3.平衡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 235321 万元,上解支出 6662 万元。自 身财力安排债务还本支出 94 万元,再融资债券支出 41782 万元, 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5289 万元,年终结余 10336 万元。收支 相抵后,全年预算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 24798 万元,较上年增长 1%。 2.财力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总财力为 38222 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 入 24798 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256 万元,新增专项债 13000 万元, 上年结转 168 万元。 3.平衡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 22305 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15784 万元,年终结余 133 万元,收支相抵后,全年预算平衡。 。 - 2 -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72269 万元,完成预算 101%。社会 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67780 万元,完成预算 96.5%。收支相抵,当 年结余 4489 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 70 万元,支出 59 万元,年 终结余 11 万元。收支平衡。 (五)政府债务情况 2022 年争取债券资金 59601 万元。其中:新增政府债券资 金为 17819 万元,再融资债券 41782 万元。 二、2022 年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一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认真落实市第十一届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成果,经济发展保持较好态势,民生保障有效改善,社会发展大 局保持稳定。 (一)抓好组织收入,确保财政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1、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确保财政收入稳中有进。面对经济 下行、减税降费和口岸疫情等影响,通过加大招商引资产业项目 的土地出让力度、增加总部经济企业纳税规模、努力盘活政府存 量闲置资产等措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正增长。 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企业,增强财政收入稳定性。全面落实 《绥芬河市项目倍增建设年活动方案》及《绥芬河市总部经济招 商年活动方案》,及时兑现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总部经济企 - 3 - 业年内新增 12 户,纳税总额 34424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4111 万元。 3.加大跑上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为保障疫情防控、 社会民生等刚性支出需求,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 结合自贸区实际规划需求和财政政策取向的新变化,找准突破点 主动对接,累计争取上级财政资金 213173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 加 43211 万元。 4.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市委市 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累计争取债券资金 59601 万元。其中:新 增政府债券资金 17819 万元,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供热供水 设施改造、河道治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资本性支 出项目;争取再融资债券 41782 万元,改善了我市的债务结构, 降低了债务成本,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支出预算管理,做好重大战略财力保障 1.筑牢口岸屏障,全力支持抗击新冠疫情。始终把疫情防控 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持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全年累计投入疫情 防控财政资金 3.22 亿元,统筹用于医疗救治、人员补助、防疫 物资、后勤保障等,为筑牢疫情防控“口岸屏障”提供坚强的财 政保障。 2.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把财力用在“刀刃上”。牢固树立艰 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 2022 年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管控清单的通知》,从严管控非刚性、非重 点、非急需支出,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 4 - 全年民生支出共计 203346 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6.41%, 处于历史高位。 3.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全面开 展政府性债务再梳理、再排查,制定《绥芬河市政府性债务风险 应急处置预案》,在保工资、保运转和保民生的基础上,多措并 举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本息,全市债务等级下降到下一区域,守 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年累计偿还政府债务本金 94 万元、利息 12944 万元,争取再融资债券 41782 万元,偿还和核 销隐性债务 6636 万元。 (三)抓好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地,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1.坚持放水养鱼,及时释放政策红利。面对经济下行和新冠 疫情影响,抢抓窗口机遇,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支持社会主体 减负释压,有效增强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全年累计减免税费 11915 万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 9474 万元,减征“六税两费”1052 万元,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641 万元,小微企业减免 企业所得税 445 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社保缴费共计减免 303 万元。 2.坚持政策引导,促进经济企稳回升。积极落实减税降费及 稳经济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全年向 119 家企 业拨付扶持资金 13703 万元,其中,累计拨付省专项扶持资金 4938 万元、拨付市级专项扶持资金 7016 万元、向 3 家企业拨付 中小企业贷款周转金 1749 万元。 3.坚持助企纾困,助力企业恢复发展。落实落细财政支持中 - 5 - 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各项政策,及时送上“雨中伞”“雪中炭”。 一是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将中小企业贷款周转金规模由 3000 万元提高至 6000 万元;二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在合 同预付比例、资金支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小微企业价格优惠 等方面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三是落实减免房屋租金政策,对于承 租行政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 户减免 6 个月租金,累计帮助 42 个市场主体减免租金 84 万元。 (四)做好重点民生事项支持保障,推动民生改善更加稳固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6348 万元。及时足额拨付各级财政 补助资金 13844 万元,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障资金发 放到位。筹集资金 2470 万元用于自主择业干部、军队离退休人 员、退役士兵等人员安置支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2 万 元,专项用于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家庭护理补贴。 拨付资金 524 万元,用于城乡低保、特困补助及丧葬费补助。保 障企业留工补助 226 万元、稳岗返还补助资金 245 万元。 2.卫生健康支出 39487 万元。全力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投入 1550 万元用于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建设和服 务能力提升,投入 2636 万元用于保障医务人员工资和保险,缓 解疫情冲击下医院经营困境。投入资金 4805 万元,用于新建方 舱医院建设及设备购置,提升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向各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拨付资金 1019 万元,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能够满足辖区居民需要。 3.教育文化旅游支出 23721 万元。全面落实教育支出“两个 - 6 - 只增不减”要求,全年拨付义务教育保障资金 1838 万元,用于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拨付资金 534 万元用于高中和职 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拨付资金 428 万元用于支持幼 儿园校舍维修及提升教学水平。支持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发展, 拨付资金 123 万元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拨付资金 118 万元用 于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拨付资金 562 万元 用于保护苏俄领事馆旧址维修改造。拨付资金 86 万元用于支持 档案馆数字化建设。 4.农林水支出 8042 万元。拨付资金 550 万元,用于加强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乡村振兴及美丽乡 村建设。兑付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水库移民补贴、耕地地力 补贴等农业补贴资金 1397 万元。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支出 1618 万元,主要用于寒葱河边合区段治理及水利工程维护。 5.城乡社区、节能环保和交通运输方面支出 35094 万元。一 是全力支持自贸区重点项目发展建设共计投入 33307 万元,其中 拨付资金 10203 万元用于加快国际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项目建 设,拨付债券资金 4000 万元用于建设绥芬河首站进口冷链商品 物流集散港。拨付资金 1649 万元用于口岸隔离留验用房建设及 进出口园区输变电建设。二是为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镇基础设 施建设共计投入 12999 万元,其中拨付资金 2722 万元用于污水 管网新建及改造,拨付资金 7068 万元用于城市路网建设、街道 硬化、公园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三是支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整治共计投入 10721 万元。其中支持土地补偿及缴纳耕地占用税 - 7 - 资金 8950 万元,天然林保护及生态系统修复资金 956 万元,地 址灾害防治建设资金 456 万元,“互联网+不动产平台建设”资 金 450 万元,四是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建设共计投入 1389 万元。 其中用于公路养护资金 274 万元,农村客运城市出租车成品油价 格补贴资金 298 万元,新能源公交补助资金 263 万元。 (五)持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进。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强化预算部 门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将绩效目标、绩效监控、部门自评等绩 效工具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全年为 114 户预算单 位提交整体绩效目标、金额 90411 万元,项目绩效目标 276 个、 金额 25026 万元。完成政府投资预算评审项目 58 个,报审金额 40316 万元,审减金额 7001 万元,审减率 17.37%。 2.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持续加强。强化集中支付管理,充分发 挥“三公”经费预警规则及动态监控机制作用,有效防范财政资 金支付风险。年内盘活存量资金 3702 万元,拨付资金 7764 万元。 年内共触发监控预警 343 条、预警金额 3681 万元。 3.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入。积极推进落实《绥芬河市国企改 革三年行动方案》,整合我市优势资源和优质资产,全面实施财 投集团组织体制改革,从企业的发展定位、体制机制、组织管理、 薪酬设计四个方面推进,明确企业功能定位,在各行业分层次驱 动产业板块发展。摸索建立适应我市国有企业权责清晰化、产权 明晰化、经营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 - 8 - 4.不断创新财政基础工作。一是深化“互联网+政府采购” 业务,正式上线新版政府采购平台、电子卖场和服务工程超市, 实现对采购预算、采购计划、交易执行、信用评价、合同签订、 履约验收等全流程数字化“一网通办”。二是深入推进惠民惠农 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将财政补贴项目纳入“一卡通” 管理,完善补贴资金发放操作流程,实现补贴资金国库集中支付。 三是继续推进会计代理记账服务工作,将 34 家行政事业单位纳 入代理记账服务范围,有效解决了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缺少、财务 工作水平不高的问题。四是深化“互联网+非税缴费”业务,全 面推行非税收入票据“无纸化”,实现非税缴费“掌上办”。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 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部门携手奋 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 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国内经济稳增长任务繁重, 财政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基 础不够坚实,保障全市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动力仍需加强;二是民 生保障、支持社会发展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政府债务结构性风险突出,降低债务率 压力较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依然艰巨。对于这些困难和问 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精准施策,狠抓住关键环节,积极化解风 险挑战,也恳请各位代表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监督和支持。 三、2023 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3 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 9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 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 落实减税降费及稳经济政策,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能力,有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23 年预算编制坚持以下原则: ——依法依规,从严财政预算管理。严格遵守《预算法》 《预算法实施条例》及《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 定》等文件规定,规范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完善预算收支 范围和编制内容,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在年初预算和 调整预算之外编制各类补充预算或资金安排计划。 ——统筹兼顾,突出财政保障重点。坚持量入为出,积极运 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 模,将预算编制与项目管理、预算执行进度、事权和支出责任划 分、绩效管理、存量资金规模和审计查出问题等相结合,压减和 取消不合理支出,统筹财力集中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厉行节俭,严格财政支出管控。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财 政资源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管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牢牢 兜住“三保”底线,强化预算对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把有 - 10 - 限的财政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领域。 ——讲求绩效,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进绩效管理,提 高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管理的各个环 节,推进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研究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建立 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结果充分运用的全过程 绩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2023 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9060 万元,同比增长 10%,其中:税收 收入 30650 万元,非税收入 28410 万元。 (2)财力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力 186720 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 59060 万元,返还性收入 16572 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 87863 万元,专项转移支付 12889 万元,上年结余 10336 万元 (3)平衡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80939 万元,上解支出 5781 万元。 其中:按标准核定的基本支出 66823 万元、全市各单位业务费支 出 8868 万元、市专项支出 82023 万元(重点项目包括:偿还债 务本金及利息支出 27816 万元,疫情防控支出 3000 万元,城市 维护及口岸运转 913 万元,绥芬河机场运营费用 1000 万元,自 贸区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及维护、智慧管网改造 3500 万元,自 - 11 - 贸区促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4000 万元,自贸区人才引进基金 490 万,自贸区企业能力建设 20000 万元,乡村振兴发展 500 万 元,预留调资 3646 万元), 省专项支出 12889 万元,上年结余 10336 万元,收支相抵后,全年预算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 13549 万元,与去年预算同比增加 8549 万 元。 (2)财力情况 政府基金财力为 13701 万元, 其中:政府基金预算收入 13549 万元,基金专项补助 19 万元,上年结余 133 万元。 (3)平衡情况 政府性基金支出 13701 万元,其中:专项债券本金及利息支 出 12499、专项支出 1016 万元、业务费支出 34 万元,省专项支 出 19 万元,上年结余 133 万元,收支相抵后,全年预算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75763 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收入 49019 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入 949 万元、机关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收入 11717 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 生育保险)收入 8808 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入 4523 万 元、工伤保险收入 274 万元、失业保险收入 473 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74237 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支出 49019 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 652 万元、机关 - 12 -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支出 12182 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 生育保险)支出 8224 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 2869 万 元、工伤保险支出 438 万元、失业保险支出 853 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 1526 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36 万元,上年结余 11 万元,支出 47 万元,收支平衡。 (三)实现 2023 年预算目标的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以政领财”,牢固树立正确的财政发展观 找准方向,全面对标对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 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刻领会、准确 把握中央、省委和市委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财政工作的部署要 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提升重大决策保 障能力,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直面困难、做好充分准备。面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和艰巨繁 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坚持强化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全面落实中 央、省、市出台的稳增长、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政策,不断夯实 财政基础、壮大财政实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积极主动应对经 济运行的不确定性。 坚定信心、深入挖掘潜力。随着全市经济基本面稳定恢复、 稳中向好,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 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带动纳税主体和税源数量增加,强化跳起摸 高、争先进位的担当自觉,夯实我市高质量发展和财政收入持续 - 13 - 增长的基础。 第二,坚持“生财有道”,扎实抓好财政开源增收工作 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总量。一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 的引导作用和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快引进木材加工、食品加 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战略投资项目,着力培育建设骨干主 体财源,增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动力。二是切实落实好减税降费 政策。贯彻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充分激 发市场活力,涵养税源,扩大税基。 加强财源招引,增强财政收入动能。一是抢抓机遇,争资争 项。紧紧围绕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抢抓建设机遇,分 析研判中央、省级政策走向和资金安排取向,加大争资争项力度, 拓宽政策财源。二是积极招商引资。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优化招 商政策,充分调动抓招商、抓投资、抓产业项目的积极性,鼓励 外商投资和重点行业招商,积极引进重点税源企业,增强发展后 劲,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 加强财税征管,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一是发挥财税部门协同 作用。坚持依法征管与涵养税源同步抓,加强财税沟通协调,加 大对财政收入监测分析,深入挖掘收入增长潜力。二是加强收入 分析和统筹调度,强化税收征管,加大欠税清收,确保税收收入 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不断提升组织收入能力。三是进一步提高 非税收入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确保非税收入依 法征收、及时入库。 第三,坚持“用财有方”,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 14 - 慎终如始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增强 大局意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有力保障疫 情防控支出,足额安排资金保障医疗救治、物资采购等支出,推 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的综合能力。 强化教育支出保障,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继续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金支出结构,持续增强普惠 性学前教育供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 改善普通高中及职业高中办学条件,落实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政策。 压实财政主体责任,全力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支持重点群体 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及时兑现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医 保财政补助政策,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落实救助优抚政策, 强化困难人群基本生活保障。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和供热管网、二 次供水改造,促进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困难问题。 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推动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围绕我市“十 四五”规划发展纲要,聚焦全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积极推动 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提升农村生活保障水平,推动天然林保护修复、国土绿化、 生态效益补偿和水环境生态补偿,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坚持“管财有力”,确保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切实 将预算绩效管理实质性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完善绩效评价工作 - 15 - 机制,组织指导资金使用单位对项目支出开展自评价,提高评价 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绩效 结果应用,凝聚合力推动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加强财税协调联动,依法依规组织财政 收入,管好用好直达资金,保持合理国库资金规模,确保财政支 出刚性需要;持续规范支出预算管理,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 集中财力保障工资、运转、民生等重点领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折不扣落 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减负纾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强化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 简化采购流程,规范采购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持续优化政务服 务,加快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巩固拓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成果, 加强系统运维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大 力推行“互联网+采购”业务、非税缴费“掌上办”业务、惠民 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业务等,持续推进“数字财政” 建设,提升财政业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严防政府性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通过安排预算资金、 盘活存量资金、处置闲置资产等方式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多措并 举控增量降存量,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 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债务风险评估和债务风 险预警,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确保不发生政府性债 - 16 - 务风险。 各位代表!做好 2023 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 命光荣。我们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市 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 实大会决议,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 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的 贡献! - 17 -

相关文章